今天上午,中国文明网发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其中广东省深圳市、中山市、惠州市、东莞市、广州市、佛山市6市继续保留荣誉称号。广东县级市和县参评城市博罗县、龙门县、四会市全部中选。
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89个)
省会城市(5个)
山东省济南市
海南省海口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青海省西宁市
直辖市城区(4个)
上海市徐汇区
上海市嘉定区
重庆市江北区
北京市通州区
地级市(30个)
江苏省宿迁市、山东省日照市、安徽省淮北市、浙江省丽水市、江苏省徐州市、辽宁省盘锦市、浙江省湖州市、四川省遂宁市、安徽省蚌埠市、黑龙江省伊春市、安徽省宣城市、湖南省湘潭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山东省莱芜市、河北省邯郸市、陕西省咸阳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辽宁省鞍山市、四川省泸州市、江西省吉安市、河南省新乡市、贵州省遵义市、安徽省安庆市、甘肃省嘉峪关市、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龙岩市、浙江省台州市、河南省驻马店市、江西省赣州市
县级市和县(50个)
山东省胶州市、江苏省丹阳市、浙江省诸暨市、浙江省海宁市、山东省寿光市、浙江省长兴县、江苏省宜兴市、江苏省江阴市、河南省巩义市、江苏省常熟市、安徽省当涂县、湖南省韶山市、山东省莱州市、湖北省宜都市、广东省博罗县、山东省荣成市、江苏省溧阳市、山东省乳山市、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安徽省天长市、江苏省如皋市、吉林省梅河口市、河南省永城市、河南省西峡县、江西省南昌县、河北省正定县、海南省琼海市、云南省腾冲市、浙江省余姚市、山西省孝义市、陕西省凤县、河北省迁安市、河南省长垣县、云南省安宁市、陕西省志丹县、福建省石狮市、吉林省敦化市、安徽省巢湖市、浙江省桐庐县、广东省龙门县、福建省武平县、湖北省大冶市、浙江省瑞安市、山东省龙口市、福建省晋江市、广东省四会市、重庆市忠县、福建省沙县、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
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83个)
北京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海淀区
天津和平区、河西区
河北唐山市
山西长治市
内蒙古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满洲里市
辽宁大连市、沈阳市
吉林长春市
黑龙江大庆市、哈尔滨市、绥芬河市
上海浦东新区、静安区、长宁区、奉贤区
江苏南京市、南通市、苏州市、扬州市、常州市、镇江市、无锡市、泰州市、张家港市
浙江宁波市、杭州市、嘉兴市、绍兴市、温州市
安徽马鞍山市、合肥市、铜陵市、芜湖市
福建厦门市、福州市、三明市、泉州市、漳州市
山东青岛市、烟台市、淄博市、威海市、潍坊市、东营市
河南郑州市、洛阳市、许昌市、濮阳市、济源市
湖北宜昌市、武汉市
湖南长沙市、常德市、岳阳市、株洲市
广东深圳市、中山市、惠州市、东莞市、广州市、佛山市
广西南宁市
重庆渝北区、渝中区、南岸区
四川成都市、绵阳市、广安市
贵州贵阳市
西藏拉萨市
陕西西安市、宝鸡市
甘肃金昌市
宁夏银川市
新疆克拉玛依市、库尔勒市、石河子市
结果出炉了
大家肯定觉得很可惜
但是请不要气馁!
不要忘了
在创文过程中
我们的城市面貌有了全新的改变
这就是创文带给我们的好处
下面跟着接触哥一起来看看
河源这些年到底有什么
实实在在的变化?
颜值与内涵
“全国文明城市”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指数、道德风尚、精神风貌的标杆,而文明城市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是凝聚民心、惠及民众的生动实践。
“创文”改变一座城。近年来,河源市以“创文”为契机和抓手,抢抓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有利机遇,深入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与管理,外塑“颜值”里增“内涵”。万绿湖畔河源城,这座朝气蓬勃的年轻城市,正以其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昂首阔步向前,为河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有力的硬件和基础支撑,让市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河源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河源乡情报记者陈镔超摄)
“沿江路两边空气好新鲜/想起阿爸抱我过浮桥真是很开心/文化广场今晚好多人/连阿婆都会跳舞”……2016年以来,一首《今晚去乃至料》(意:今晚去哪里玩)客家话摇滚歌曲广受河源群众传唱。这首由“客语摇滚第一人”邹锦龙创作的歌曲,因其浅显而又贴近实际的地域语言,反映了河源人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
河源文化广场、客家文化公园、全民健身广场、东江湾公园,市民在这些公园广场散步、运动健身;两江四岸景观提升,市民在水岸漫步,在亲水步道休闲;道路升级改造缓解交通拥堵,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有序;新建成的河源市图书馆、河源市博物馆、河源市档案馆等文化场所,让市民徜徉于知识的海洋,触摸一座城市的文化发展脉络……近年来,河源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借文明创建的“东风”,给市民带来的日常生活的变化,可谓分外明显。
道路建设
“以前的文明路道路狭窄,很容易堵车。”在河源市区文明路附近居住了近10年的河源市民欧阳先生说,现在,改造后的道路变得畅通起来,也更加漂亮了,交通拥挤的情况得到了缓解。
河源市区文明路的升级改造工程,是2017年市区“七路一桥”升级改造工程的其中一项,目前已接近尾声。在经历了数月的“阵痛”后,文明路已恢复了通行,实现了华丽变身。
道路是城市“经脉”。“经脉”畅通,城市才能激发出无限活力。追溯近几年河源城市发展的历程,城市道路建设提升改造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河源市高度重视市区道路建设和升级改造工作,从长堤路、兴源路、沿江路、大同路(南)、永福路、西环路的升级改造,到文昌路、兴源东路、宝源一路等“断头路”的贯通,河源市区多条道路都完成了华丽嬗变,让市民出行时心更畅、气更顺。
整洁干净、井然有序的道路,获市民点赞(本报记者陈镔超摄)
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市民生活环境改善,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抓手来推动。2017年,河源市以“创文”为契机和抓手,进一步加快了城市扩容提质和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步伐,大力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共投入约3.26亿元,对交通密集片区的道路进行升级改造。2017年,河源市区进行升级改造的“七路一桥”(指新风路、大同路、长安路、文明路、红星东路、福星北路、文昌北路和小江桥桥头交通节点改造),目前新风路和大同路已经完工,长安路基本完工。
在道路升级改造的同时,河源市公安交警部门还注重根据不同路口的通行实际,设置左转弯待转区、利用信号灯多点控制技术设置“绿波带”、部分路口红灯亮时右转车道可通行等一系列新举措,进一步优化提升市区主次干道的通行能力。
文化设施
河源市图书馆新馆背山面水,由一组客家建筑群组成,充分展示了“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文化特色。(河源日报记者黄赞福摄)
客家文化公园中轴线,站在孙中山雕像下望去,后山高峻,前湖开阔,河源市图书馆新馆背山面水。整个图书馆由一组客家建筑群组成,书库部分取材于客家五凤楼的造型,总体上看是一个园林式的生态图书馆,充分展示了“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文化特色。
文化设施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不但传承着城市的精神,更代表着一种生活质量。历届河源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启动了河源市图书馆新馆、河源市博物馆、河源市文化馆、河源市档案馆新馆等“四馆”工程项目建设,着力补齐河源市公共文化设施短板。2016年底,河源市图书馆新馆、河源市博物馆、河源市档案馆新馆全面建成免费对市民开放,彻底改变河源文化设施滞后局面,与桃花水母大剧院一同构成河源市文化设施新的重要平台,使河源市的公共文化设施水平跃升至全省山区市的前列。
河源市图书馆由一组客家建筑群组成,河源市档案馆新馆将客家四角楼式的设计风格融入到整体设计,河源市艺术馆与河源市美术馆外立面改造同样彰显浓郁“客家风”——在文化场馆规划建设中,河源市注重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把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提升城市品质和建筑品位,让浓郁的客家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得到进一步彰显。
社区改造
家住老城学生路信用社综合大楼的罗老伯,退休后在自家小区做起了保安。他说,虽然该小区面积不大,但干净整洁、出入有序。而在一年前,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番模样。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创文”工作,重心在基层,基础也在社区。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居民的幸福指数,只有切合百姓的需求,实实在在地改善社区环境,才能让社区居民有获得感。
“之前小区到处都很脏很乱,路面爆裂,坑洼积水很严重。”在名雅苑小区改造工程施工现场,施工方负责人黄景鹏说,如今我们对小区进行升级改造,排水管与排污管已经放下去了,现在就等着自来水公司把给水管改好,然后我们将路面清理平整就完成改造了。
河源市源城区将投入1亿元,到2020年完成对100个老旧小区的改造,2017年将按计划完成“双百工程”项目中的50个老旧住宅小区改造项目。
不仅如此,源城区还成立修补队,排查全区涉及修补和整治的地方,其中包括87条背街小巷、26条主次干道两边的人行道、9个公园广场和8个集贸市场周边环境,重点抓好路面、人行道、无障碍设施、围墙以及市政设施的修补和绿化带的修整。
据统计,截至8月底,源城区共计修补凹凸不平、坑洼积水的路面以及破损人行道、围墙等2000多处,面积近6万平方米,占排查问题的85%。通过修补工作,城市道路和背街小巷变得更加干净整洁有序,大大改善了路况和城市环境,给社区群众创造了安全、方便、舒适的出行环境。
公园绿地
新建成的东江湾公园成为市民运动休闲好去处。(河源日报记者黄赞福摄)
在绿树掩映间漫步,在江中栈道上远眺,在东江文化中追寻……这就是休闲观景亲水的新乐园——东江湾公园,是河源市2016年打造公园城市的又一丰硕战果。
2016年10月下旬,河源市最美亲水公园——东江湾公园对外开放,河源市民纷纷慕名前去感受亲水乐趣。公园所对应的每个街区路口都设置有出入口,连接景观走廊,将游人直接引导至江边,市民可在江边散步、骑行,也可踏上东江栈道,与东江水来一次亲密接触。
近年来,河源市借力“创文”工作,秉持打造公园城市的理念,大手笔规划建设城市公园,让市民在城市公园里漫步徜徉,先后完成了儿童公园、全民健身广场、迎客大桥桥头公园、红星公园等公园建设,以及即将建设的市民广场等公共场所,让市民“出家门就进公园”的梦想,生活幸福感倍增。
在规划建设中,河源市坚持高起点规划,建设中严把质量关,将“海绵城市”理念等引入公园建设中,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东江湾公园为例,其公园排水系统采用生态水草截水沟,雨水和冲刷园内道路的污水经过此地后,慢慢得到沉淀和净化,随后才流入东江;公园内的广场、小路、绿道、停车场等区域面层铺装,均采用透水自然石、透水沥青、透水砖、植草砖等透水材料,极大地提高了雨水滞留的调蓄作用。
大公园有大手笔,而“细微处”的“修饰”也不落下。
近日,在源城区新江街道办上角社区,施工人员正在忙着平整土地、完善排水排污管网。这里原本是一座公厕,因为周边居民反映环境卫生状况差,要求把这块地改造成小公园,供周边居民休闲、娱乐。这也是源城区启动的新建和改造100个小公园项目(双百工程)之一,届时,该公园建成之后,将缓解更楼下片区公共休闲场所不足的问题。
作为城市提质改良的重要工程之一,源城区新建和改造100个小公园项目根据“见缝插绿”理念分两批实施,工程遍及新江、上城、东埔、源西、源南等各个片区,其中第一批工程的50个小公园已经建成,成为点缀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继续加油
河源明天会更美好!
接触面对面
虽然革命尚未成功,但是我们大河源所有市民齐心协力为创文做了许多努力,让这座美丽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祝福河源,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