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前半生:九世纪转型中的诗人
地点:腾讯会议(ID:833450472)
主讲人:陆扬(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任何试图了解唐代后期政治和文化的人,尤其是9世纪元和时代开始的重大变化,都难以绕开白居易留下的丰富的文字记录。本次讲座,北京大学的陆扬教授将解读白居易早年仕宦生涯诗作中所表现出的一些问题:他为何在担任翰林学士等当时令朝野艳羡的职位时,不断表露出厌倦的心态,以及那种供职于大明宫的孤独感?这些心态的特殊性在哪里,能在何种历史维度上获得解释?
著名学者冉云华的中国佛教研究
主讲人:李建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冉云华教授是国际著名的佛教学家、宗教学家、敦煌学家,先后任教于印度、加拿大和我国台湾地区,中英文著作等身,发表有90余篇学术论文。他一生丰富而独特的学术经历使其佛教研究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尤其以其“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为中心的一系列研究成为佛教中国化研究的先驱者。我们今天从学术史的视域对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行评述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学术与政治之间:费正清及其学术遗产
地点:腾讯会议(ID:956612027,密码:678489)
主讲人:刘东(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中西书院院长)
地点:ZOOM会议
主讲人:罗志田(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
法哲学与“世界历史的海洋”——爱德华·甘斯与黑格尔法哲学的命运
地点:腾讯会议(ID:780782659)、哔哩哔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主讲人:黄钰洲(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一片盛大的记忆:格丽克诗歌中的旅行、回忆与虚构
地点:豆瓣APP
嘉宾:臧棣(诗人)、周瓒(诗人)
主讲人:檀作文
《诗经》之所以有其魅力,影响至今,不仅是因为它的文学性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所谓“五经之首,文学之源”,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那个时代的人与我们在情感体验上仍如此相似。那在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诗经》呢?5月27日晚,让我们在《之子于归》作者檀作文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诗经》世界,重返古人大型婚恋现场,感受中国爱情文学至高典范的独特魅力。
深渊与创造:谢林与海德格尔视野下的波墨哲学
地点:腾讯会议(ID:366412535)、哔哩哔哩·文艺复兴与近代哲学
主讲人:雷思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作为德意志近代思想的开创者,雅各布·波墨的哲学与神智学始终充满了大量难以破解的谜团。他开启并频繁使用了谢林与海德格尔所青睐的“非根据”、离基、泰然任之等概念,揭示了一切理性主义与形而上学的虚无深渊。同时他以谢林笔下所谓“肯定哲学”的方式描绘了神性与精神如何从这一深渊中创造出万有。在这一过程中,他发扬了路德宗的基本精神,完全积极地肯定了恶的必要性,并揭示了先于善恶的绝对自由。他为自然的诞生进行了精神化的处理,同时使神性成为生命的演进与历程,并深刻显现出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内在关系,由此与德国古典哲学发生了内在对话关系。而他对虚无与意志关系的讨论,则又与叔本华和尼采具有亲缘性的呼应。本次讲座将以谢林与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思为契机,围绕着虚无与意志、深渊与创造的关系,通过非根据概念在波墨哲学中的诞生,深入探讨波墨与现代哲学、现代精神的紧密关系。
于混乱中寻求安宁:哲学践行的来路与去处
地点:腾讯会议(ID:653428643,密码:123456)、抖音·复旦哲学人
主讲人:丁晓军(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副教授)
哲学践行是当代哲学研究的一个新进路。现如今,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的错位发展,到疫情、地震、空难的不期而至,到性别、种族、地区之间冲突的愈演愈烈,再到个人世界中总会发生的种种变化或意外,都可能会使得人们的生活与内心产生混乱与不安。哲学在这个时代何以帮助人们寻求秩序与安宁?对该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既促使了哲学践行的兴起,也推动着哲学践行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本报告将围绕哲学践行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尝试回答哲学如何能够帮助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探讨与应对人类生活世界中的诸多困扰。
文学与疾病:十九世纪美国文学中的偏执狂
地点:腾讯会议
主讲人:李宛霖(北京大学英语系副教授)
19世纪的美国文学对疯癫情有独钟,因为疯癫是异化了的死亡,而死亡又是美国文学永恒的主题。偏执狂这种处于临界状态的部分疯癫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人们对死亡的想象,因而受到小说家们的偏爱。19世纪美国文学对偏执狂的刻画体现了这个时代精神心理研究的许多最新成果,包括偏执狂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高风险致病因以及偏执狂与犯罪的牵连等等。我们从文化史的角度探究19世纪美国文学对偏执狂的表现,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这个时代的精神医学话语对文学的渗透,以及文学对公共医学认知的塑造。
如何提高一座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地点:腾讯会议(ID:473172783)
主讲人:周寅(复旦大学植物学博士)
刚刚过去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近年,我们越来越看到社会各方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物多样性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高频词,但是到底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呢?如何正确评价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在本期讲座中,我们延续“自然生息”的季度主题,来自城市荒野工作室的周寅博士(蛙哥)将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并讲讲如何提高一座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一起来探索自然中的生命力量。从白门到紫陌——营造建康
地点:哔哩哔哩(房间号:23678679)
主讲人:田晓菲(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
很多地方只有过去,没有历史;只有居民,没有故事。有些地方,则有太多的历史和故事,比如南京。本次讲座从南朝时期对都城建康的营造,检视这个故事如何开始。最后用一个反面的事例,看一个真实存在的地点,又是如何从文化的版图上逐渐消失。
(量子(量子(量子))):人工想象力
嘉宾:菲利波·法布罗基尼(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雷菲克·安纳多尔(艺术家)、安德鲁·维特(哈佛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刘宇昆(作家、未来学家)、许煜(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副教授)、陈楸帆(科幻作家)、安东尼诺·马西亚诺(复旦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等
在第二届aai艺术与人工智能国际论坛中,我们想探索人工想象力的定义、潜力和可能性。当谈及人工想象力时,人类该如何想象超出其思维的事物?怎样的事物能兼具想象力与非人身份?在人类未知的领域中,是否存在另一个“我们”?如果是这样,如果有一个更好的“我们”,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人类的智性?人工想象力是为谁准备的?同时,我们也对人工智能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感到好奇。人工智能看起来好像是凭空出现的,但其实它一直存在着。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会成为触碰未来的“另一种”方式吗?
散文的文体价值及其魅力
地点:ZOOM会议(ID:9870415883,密码:243786)
主讲人:王兆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
在文学四大文体中,散文最不受重视,创作与研究都处于边缘化状态。散文文体被视为次文体,甚至是一个可以随意而为的任性文体。跨文体写作、“非驴非马”的散文大行其道,还被标榜为散文创新与突破的成功尝试。有人更认为,散文的魅力在于,没有规矩方圆的“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其实,这是对散文文体的误解与亵渎。散文文体有它的边界、规范、特点与魅力。好的散文应该是自然、自由、平淡、平衡、超然、神圣的,是“形神凝聚和心散”的,是通过对万事万物与世道人心的真诚体悟,特别是自我形塑,达到静化身心的一种洗礼目的。散文是一种绿色的自我纯化的文体。
北齐僧史纂修考
地点:腾讯会议(ID:994768038,密码:987456)
主讲人:陈志远(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守望与超越:当代博物馆的变与不变
地点:哔哩哔哩·海粟讲堂
主讲人:段勇(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小波:狂欢中的理性
主讲人:万燕(学者、作家、诗人)
地点:抖音
嘉宾:艾伟(作家)、Caroline涵涵姐(情感博主)
何兆武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主讲人:彭刚(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何兆武先生出生于1921年,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46年于西南联大获硕士学位。七十余年来,何兆武先生始终热衷于从事西方历史思想与历史哲学的研究,并翻译了大量的西方史学经典著作。他和他的译著引领了许多后学之辈进入西方史学的大门,堪称我国西方史学理论界的灵魂人物。值此何兆武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联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和商务印书馆,推出“何兆武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系列讲座,以表缅怀之情。第一讲,我们邀请清华大学历史系彭刚教授谈谈何兆武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文化地理与书写政治:以欧洲人对美洲的早期书写为例
地点:腾讯会议(ID:687236648)
主讲人:王晓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
地点:风直播、哔哩哔哩(房间号:22323472)
主讲人: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那么,中国古代天文学究竟有多久远?它是如何影响中国古人对“文明”的理解?发现于河南濮阳西水坡的距今约6500年前的原始遗存,为中国天文考古学乃至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怎样的线索?5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先生将出席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举办的2022年第四场“艺术与人文高端讲座”,以“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为题发表报告,并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院长戴向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韩建业在线论道。
传统与创新——从亨利·茂飞到中国现代建筑
嘉宾:郭伟杰(原盖蒂保护研究所建筑与场所部资深专家)、伍江(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何培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建筑遗产保护与管理教席教授)等
美国建筑师亨利·茂飞(HenryKillamMurphy,1877-1954),又译墨菲,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外国建筑师之一。从1914年到1935年,茂飞在中国设计了雅礼大学、清华学校、金陵女子大学和燕京大学等多所重要大学的校园,并主持了国民政府南京的“首都计划”,对中国近代建筑具有重要影响,尤其表现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现代转译。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东方与西方,本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百年来中国现代建筑实践以及理论建构的重要议题。各个时代对于建筑形式语言、建筑材料与结构、空间体系规划等方向的探索,都与其背后的政治、文化、经济与社会背景有着深刻关联。哈佛大学CAMLab“ChinaBuilders|构筑理想国”项目组有幸邀请到《筑业中国》作者郭伟杰教授(JeffreyW.Cody),以及伍江教授等中国近现代建筑史重要学者展开一次学术对话,力求通过东西方学者进行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我们将从亨利·茂飞的适应性建筑理念出发,共同探讨茂飞对于中国近现代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影响,探索建筑形式背后的文化、经济与社会背景,以及“传统与创新”议题在中国现代建筑实践与理论之中的意义。明清小说与精英危机
地点:ZOOM会议(ID:83824390543,密码:485143)
主讲人:商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杜氏中国文化讲座教授、东亚语言与文化系主任)
在精英治理遭遇全方位挑战的时代,重读中国古典小说究竟能带来哪些启示?明清时期的章回小说经受了文人化的洗礼,至乾隆朝更出现了文人写作的、以文人为主角的作品如《儒林外史》。这些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精英统治与精英文化所经历的变化与危机。这次讲座从晚明小说《金瓶梅词话》为起点,探讨文人作者如何以小说的形式,反省他们所体验的生存困境与社会文化问题,为我们今天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与思想资源。
集体经济、族群文化和乡村共同体——乡村振兴的路径探讨
地点:腾讯会议(ID:755962321)
主讲人:王宏甲(作家、学者)
抗战爆发前后的中英金融合作
主讲人:吴景平(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近代中国与世界”系列讲座,因宋佩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整理与研究(1865-1949)”的进一步深入展开而特别安排,以期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第一讲邀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吴景平教授主讲抗战爆发前后的中英金融合作。
二十世纪拉美文学中的爱情书写
地点:腾讯会议(ID:644282700)
主讲人:滕威(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本次讲座,将通过对20世纪享誉世界的拉丁美洲小说家——比如胡安·鲁尔福、加西亚·马尔克斯、博尔赫斯以及波拉尼奥等——作品的解读,分析20世纪拉丁美洲小说如何呈现不同类型的爱情,并试图阐释这些爱情再现与书写方式的不同,及其背后对拉丁美洲历史反思与未来政治想象的种种差异。
现代主义与世界想象:从俄罗斯经验出发
地点:腾讯会议(ID:179491037,密码:095846)
主讲人:初金一(美国耶鲁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
东西方是否可以相互理解?抑或东西方是否有必要相互理解?如果可以,那么它的基础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文化交流与政治霸权的错综关系?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今天的世界,也是困扰着一个世纪前的欧洲。现代主义一方面向东方探寻自我否定的颠覆性力量,又在这些他者想象中固化了既定的东西方关系。通过重访二十世纪初俄罗斯与欧洲的现代派作家对异域与他者想象的自我反思,本次讲座试图回应这些地缘政治与文学潮流交织地带的问题。纳什维尔之气:美国腹地的中医
地点:ZOOM会议(ID:83768764554,密码:212121)
主讲人:罗芙芸(美国范德堡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纳什维尔位于田纳西州,是美国南部基督教文化中心,也是乡村音乐的诞生地。本次演讲旨在考察在美国这个典型城镇中的中医活动。该项研究挖掘针灸在田纳西州的起源,并追溯从世界各地来到美国南部的中医从业者们的生命轨迹。演讲者将中医看作是嵌入地方的特定文化实践,她认为在美国复杂的健康领域内探寻“中国性”并非易事。
世界尽头与诗歌方舟:翟永明的诗意观察与宇宙诘问
地点:豆瓣App
嘉宾:欧阳江河(诗人)、树才(诗人)、淡豹(作家)
“直至在沉浸中,与末日一起下行”,这是著名诗人翟永明在诗集《全沉浸末日脚本》中写下的一句诗。诗人在日常细节与未来想象、个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诸多命题中来回穿梭,围绕人之为人的琐碎欲望与灵魂追求,对历史与未来发出诘问。“末日”不只是主题,更是一种追问,一种探寻,一种弥漫全书的氛围。豆瓣诗歌节“石头决定开花”系列活动第二场直播,将邀请诗人欧阳江河,诗人树才和青年作者淡豹,让诗这艘方舟,把我们从末日幸存的松懈疲倦中救出。
附:线下活动预告
南京|聊聊鲁迅的公务员生涯——纪念鲁迅从政110周年
地点:鼓楼区中山北路283号鲁迅园社区鲁迅读书处
嘉宾:徐昭武(南京鲁迅纪念馆首任馆长、南京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鲁迅研究学者)、李玮(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娟(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地点:鼓楼区广州路173号先锋书店
嘉宾:钦文(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师)、但汉松(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张伟劼(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系副教授)
成都|地球之盾——人类如何防御近地小行星来袭?
地点:锦江区中纱帽街8号成都远洋太古里M68-70号方所
嘉宾:谢云宁(科幻作家)、分形橙子(科幻作家)、拉兹(《科幻世界》杂志主编)
地点:锦江区东玉龙街37号三楼半屋顶上的樱园
嘉宾:丛芳(梦神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李许珊珊(罗布世界RLC社区CEO)、刘维佳(八光分文化高级编辑)
成都|遭遇“异文化”——人类学家在田野
地点:天府新区天府大道南一段918号麓湖艺展中心·A4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李菲(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都|技术何为?电影如何思考?——作为思维电影的《去年在马里安巴》
主讲人:王彬(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
地点:高新区府城大道中段88号九方购物中心文轩BOOKS一楼阶梯活动区
嘉宾:何雨珈(译者)、李俊杰(厨师)、灵子(前媒体人)
西安|都市、文学与田园的巴斯城——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图像、文本与旅游
地点:碑林区长安北路261号西安SKP购物中心9F活动区SKPRENDEZ-VOUS
嘉宾:茹雷(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讲师)、杨濛(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