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4.13山西

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

答:(1)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2)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而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扩展,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

现实意义。答;(1)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历史与现实意义:“三个面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战略方针,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教育改革的浪潮。

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答:(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4)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教育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面对依法治教、教育公平、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独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探讨和教育科学研究,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不断发展。

答:(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2)教育对象有了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内容逐渐丰富且与生产劳动相分离;(4)教育方法较多崇尚呆读死记与体罚;(5)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6)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

答:(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日趋密切;(3)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4)教育施治的法制化与民主化;(5)人文教育与科学携手并进;(6)教育日益显示出开放性和整体性。

答: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教育除了具备现代教育的一些特征之外,从世界范围来看,还体现出全民化、现代化、国际化、终身化、信息化等发展趋势。

答:(1)教育的本质是解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2)教育本质的主张包括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双重属性说、多质说和特殊范畴说五种观点。a、上层建筑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它对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对社会意识具有制约作用,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b、生产力说:教育是生产力;c、双重属性说:该学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从来就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传授一定生产关系所要求的社会思想意识,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另一种是传授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劳动经验和生产知识,为发展生产力服务;d、多质说: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本质也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e、特殊范畴说:认为对教育本质的研究,应抓住教育的内在矛盾结构,寻找教育的特殊性,从而得出教育是独特的社会现象,是特殊的社会范畴的结论。

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教育系统对个体、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作用和影响。2、教育的经济功能:指教育系统对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3、教育的人口功能:指教育对调整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改善人口质量和提高全民素质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答:(1)促进经济增长;(2)推动科技发展;(3)提高劳动者素质。

答:(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2)提高社会政治文明水平;(3)促进社会政治变革;(4)培养社会政治人才。

答:(1)教育是调控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经;(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4)教育有利于人口流动和迁移。

答:(1)文化传承;(2)文化选择;(3)文化交流;(4)文化创新。

答:(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3)生产力发展影响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5)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6)政治制度影响教育宗旨和目的;(7)政治制度影响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8)政治制度对教育管理体制有着重要影响;(9)人口数量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10)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重点的选择;(11)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就业结构影响教育发展;(12)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13)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14)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人的身心发展:身体的发展指向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生理机能的完善;心理的发展指向个体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方面的发展和完善。2、遗传因素: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3、成熟:个体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在遗传因素的控制下自然生长,从而达到比较完备状态的过程。4、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5、个体社会化:个体在其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社会交往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创造社会新文化的过程。6、个体个性化:就是在人的共同社会性的基础上,发挥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把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彰显出来,实现个体我与社会我的统一,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答:(1)特征:人的身心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2)意义:a、教育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顺序性的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的发展水平;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根据各个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施予符合该阶段年龄特征的教育。C、按照人的差异性,教育就是要适合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人的发展。d、身心发展的不平敏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身心发展的敏感期。d、利用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原理,鼓舞学生的士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答:(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遗传因素、成熟、后天获得性素质、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2)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环境对人的影响有自发和自觉的,有积极的和消极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也与个体的发展水平有关;(3)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人通过实践活动得以发展;实践活动是使人的潜在的、可能的因素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影响取决于活动的组织制度和人的自觉性。

答:(1)学校教育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为个体发展做出符合社会要求的规范;(2)学校教育加速个体的发展,促进个体又好又快地发展;(3)学校教育能够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4)学校教育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为个体生命发展奠基。4、简述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及其表现。答:(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形成社会价值观、完善自我观念、掌握社会技能和塑造社会角色等四个方面;(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唤醒人的生命自觉,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促进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实现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

答:(1)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人为出发点;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职能;“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2)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和发展的主体: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3)坚持教育创新: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制度创新。

答:人的发展是包括预期和非预期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难以一一列举,但大致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是个体自身的因素;第二类是外部环境因素;第三类是实践活动。这些因素对人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的、有机联系的。把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孤立出来,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都是不成立的。遗传、环境、教育知识诸多因素中的一部分因素,需要和其他因素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人的身心发展。3、结合现实,试列举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功能,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1、教育目的:广义上指所有团体和个人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的期待,即使受教育者成为什么样的人,受教育者身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本国教育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2、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是对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3、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受教育者在学习完某一课程门类或科目以后,在身心各个方面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4、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5、素质教育: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国教育理论,是带有标志性的教育理论创新。6、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趋向的教育。

答:(1)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2)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3)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4)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答:(1)教育目的受社会交往范围的制约;(2)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3)教育目的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4)教育目的受社会文化传统的制约。

答:(1)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基本精神:劳动精神。4、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答:总体来说,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和智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答: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三大意义:它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试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关系。答:

答:(1)德育的意义:一、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二、德育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三、德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2)智育的意义:一、智育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知识基础。二、智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三、智育是对个体心智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3)体育的意义:一、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二、为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能教育奠定基础。(4)美育的意义:一、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新精神。二、美育有助于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四、有助于学生培养和形成劳动的观点。(5)劳动技能教育的意义:一、实施劳动技能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实施劳动技能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实施劳动技能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答:

答: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它们不能相互替代,各有特定的内涵、任务和功能,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价值都各有不同。同时,它们彼此之间又相互渗透,不可分割,每一方面都包含着对人的品行、认知、健体、审美和创新的要求。此外,五育之间还具有相互促进的意义,存在着彼此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2、怎样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及内涵的演变?答: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劳动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出现,是与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生产的技术化,产生了发展劳动技术教育的客观要求,从而要求把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由于劳动技术本身的变化,因而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也有着不同的理解。

1、教师的角色: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期望与自身发展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既包含社会期望对教师态度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又包含教师为实现与其身份地位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外部条件(包括教育制度、教师教育制度、教师管理和评价制度、教师文化和社会环境等)是支持下,通过不断的专业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实践,促使自身专业水平和专业表现不断发展和完善,强调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3、班主任:是受学校委托负责班集体建设的教师,是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与文化,通过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培育班级文化,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从而为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4、学生的权利:包括受教育权,平等权,人身安全与隐私权,申诉权。

答:(1)传播人类文明;(2传递社会价值;(3)开发学生潜能;(4)升华人生价值。

答:主要的学生观:一、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二、学生是发展着的个体;三、学生应当获得全面的发展。

答:(1)学生权利:受教育权,平等权,人身安全与隐私权和申诉权。(2)学生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答:(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融洽;(3)合作共享,共同成长。

THE END
1.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开启知识宝库,助力大学成长通过精心设计的教育内容与活动,我们力求让每一位新生都能在图书馆中觅得自己所需的知识和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学术殿堂与知识宝库的重要作用。 历经两个月的新生入馆教育,同学们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其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得到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jIwOTkzOQ==&mid=2247534387&idx=1&sn=3a1e51e5f2d5d5238b428658da609c56&chksm=e86d078dce9fb2e64f85f38df6656d9d76c75168b067528574adfb3708ef5fa2e174f58c48ad&scene=27
2.建设图书馆的意义建设图书馆的意义如下: 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有了图书馆这一机构,人类的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2、开展社会教育: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要求工人有较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图书馆担负起了对工人的科学知识文化教育的任务。现代社会,http://m.riliai.com/zx_2124990/
3.学院图书馆开展2024级新生“走进图书馆”入馆教育活动为积极发挥图书馆资源保障、文化育人的作用,让新生掌握及利用图书馆资源,近日,学院图书馆在各教学系部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对学院全部系部的新生进行了20余场次的“走进图书馆”入馆教育活动,让新生开启了一段充满智慧和启迪的学习旅程。 学院馆员对图书馆空间布局、服务功能、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类型、获取https://lib.hbjcxy.com/2024/1209/c224a39997/page.htm
4.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显成效西安翻译学院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不仅能够助力新生迅速熟悉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包括图书馆的布局、资源、服务以及规章制度等内容,也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与信息素养,为其大学学习与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经过为期2个月的入馆教育开展,图书馆通过精心设计的教育内容与活动,充分发挥其作为学术殿堂与知识宝库https://www.xafy.edu.cn/info/1090/213351.htm
5.读书的重要性滕州市鲍沟镇中心小学10. 促进社会发展:读书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和谐。一个热爱阅读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繁荣、和谐的国家。 总的来说,读书既是对个体精神世界的滋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丰富知识,还能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使我们成为更有http://www.tzjtzy.cn/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472442&cid=224021
6.图书馆2017年,图书馆主办的这份《高职教育研究参考》,聚力学院教学改革,围绕学院建设进行相关资料的摘编整合。这一年,本刊围绕学院新措施,实施导师制、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进行可行性研究文献摘编;围绕工作热点,社会热点及时编辑“教”与“学”、“高职党务工作”专辑或专栏;曾带问题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了解学院主动对接区域经济http://www.zdxy.cn/TSG/contents/185/528.html
7.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2.1意义与作用7 2.2目标与原则8 2.3内容与组成9 3师生发展12 3.1总体要求12 3.2学生发展12 3.3教师发展13 3.4发展保障15 4数字资源17 4.1总体要求17 4.2通用性基础资源18 4.3仿真实训资源19 4.4数字化场馆资源20 4.5数字图书馆资源22 4.6数字资源管理与共享22 https://www.nbcc.cn/2020/1029/c1114a34386/page.htm
8.图书馆在高校中的作用(精选十篇)1. 对高校学生的作用 图书馆是每个人培养自学能力、获取丰富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 而高校图书馆就自然成了大学生除课堂教育以外最主要课堂。大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最新科研成果等, 同样也需要通过学习其它相关学科知识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以便结合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 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g0ag0w6.html
9.“有意义有意思有可能”的教育什么模样?我们打造“书香气”教育,让校园充满书院的气息,建设最美图书馆。学校图书采购遵循阅读推广人推荐、儿童作家指导、学生好书分享与推荐、学校课程需要、各科组老师推荐、家委团队的建议等原则,汇聚书单,由学校统一申购,甚至干脆采用“你买书我买单”形式。我们把这些图书请出图书馆,分门别类设置在各个楼层的中庭及走廊边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305/t20230518_2111043138_wap.html
10.怎么写中考历史小论文6篇(全文)四是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对于教材中材料丰富、学生有一定知识储备的论题, 可要求学生课堂内完成。而对于涉及范围大的、需要较高程度的理解和分析的论题, 就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到图书馆去读书查阅资料, 思考分析, 拓展思维空间。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研究小组, 设一名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和协调工作, 在https://www.99xueshu.com/w/file6ukgbcux.html
11.复旦通识狐狸刺猬以及博雅教育在现代大学中的角色3.资源丰富的图书馆系统 核心课程的启发性原则注入芝加哥大学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不可能教学生那些死记硬背的东西,我们认为大学有责任担任文明的创造者和知识库。大学的责任就是维护一切可以成为我们文化遗产的想法、文学和文物。这就是为什么大学图书馆是学者和社会的特殊资产。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351002454354140011686781
12.图书馆工作总结精选15篇这次“十佳读者”评选活动,极大调动了广大读者参与图书馆活动及读书的积极性,对于广大读者养成良好的文明的阅读习惯,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提高广大读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鼓励少年儿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茌平电视台记者对图书馆这一活动进行了现场报道。座谈会上,大家对图书馆各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gongzuozongjie/343639.html
13.教育评估与督导填空(防卫心理)的积极意义表现为评估对象有意识在对评估者的评估进行监督,要求评估结果客观公正消极作用,如消极防守,回避旁观,甚至制造假象,夸大成绩,掩盖缺点等66(厌倦心理)认为教育评估太烦琐,又调查,又填表,又统计太复杂,乂开会,乂谈话太烦人,因些对评估十分厌恶.67(学业成就评估)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取科学的方法和https://www.yxfsz.com/view/1677668480718049282
14.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像往常一样,安德莉亚鼓励她的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拟定若干题目(例如奥运会的历史和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会中的成绩等问题),确定媒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在图书馆和Internet网上查阅资料以后,其中米彻尔和沙拉两位小朋友合作制作了一个https://teacher.ruiwen.com/news/3578.htm
15.学校学生读物的管理制度(精选19篇)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导处牵头,分期初、期中、期末三个时段对馆藏读物进行全面摸底清查,严格以《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的“12条红线”为依据,对课外读物及时进行把关遴选,去芜存菁,汰劣留良,保证读物的健康与营养。 2.设立“图书观察员” https://www.jy135.com/zhidu/904855.html
16.图书馆活动策划书15篇一、活动意义 读书是一种乐趣,可以增长人们的知识,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写作是一种途径,可以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好的文章可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也还可以感染读者,使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共鸣。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促进同学们对写作的积极性,图书馆特举办了此次征文活动。 https://www.9136.com/shiyongwendang/cehuashu/178449.html
17.校园文化论文参考范文(精选12篇)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工程,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中国的学校教育历来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优秀的校园文化必将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https://bylw.yjbys.com/wenhuayishu/113969.html
18.发挥小学图书馆职能,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小学图书馆承担的任务并不亚于课堂教学。小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我们要探讨的主要问题。第一,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小学图书馆职能作用,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第二,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利用图书丰富自己的课外https://m.rwtext.com/1383.html
19.播音主持论文其中东南亚语言方向依托南宁市东盟区位优势,借助广西外国语学院东南亚小语种教学特点,打造中国-东盟复合型多语言人才。经过方向课程培养,形成“3.5+0.5”国内培养加东南亚语言对象国高等院校培养相结合的模式,使学生在普通话主持与播音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多语言主持播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语言、三语言交流传播人才。 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30306142025_6598434.html
20.图书馆工作心得这次活动我更加了解到图书馆对于大学学生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读书对于培养我们大学生本身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从中学到了许多在课本上无法 涉及到的东西,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劳动的意义。这些收获也必将在我成长的道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学习上,今后的工作中,我都将受益匪浅。https://www.yuwenmi.com/fanwen/xinde/4104356.html
21.研究性学习小结(精选18篇)学生选择的指导教师除了高一全体教师以外、电脑电教中心的徐国林、曹萍、梁锦明老师和青少年宫的赖永忠老师等。 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时间设在每个小礼拜的星期五第七节和星期日的整个上午四节,研究地点有教师办公室、教室、图书馆、电脑房。学校为研究性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https://mip.oh100.com/a/202301/599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