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良教授1980年代的文化出访文史

1980年3月末春光明媚的一天,全家人齐聚北京首都机场,为父亲王佐良教授和母亲徐序(原清华大学外语教研室离休讲师)送行。王佐良先生作为客座教授,即将赴美在明尼苏达大学授课讲学。清华1945届校友、明大刘君若教授和北外英语系许国璋教授等也前来送行。王佐良教授是中美建交后最早进行讲学交流的学者之一,大家都非常期待和祝福。此行来回航班都途经日本东京,转机时到市内稍停,而由西雅图出入境美国。

后来王佐良先生又应邀以“鲁迅与西方文学”为题,作了全校公开学术演讲,听众甚多,反应热烈。其间,他还应邀到哥伦布市的俄亥俄州立大学演讲,很高兴见到了西南联大时的老友李田意教授。明大教学结束后,他和一些中国访问学者一起,参观了威廉斯堡、华盛顿、费城和纽约四个城市。这是由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组织和赞助的。

时光转瞬,访美三个月很快结束了。王佐良先生不仅圆满出色地完成了紧张的教学任务,还广交朋友,展开了局面。当时中美刚刚开始学术交流,来访学的绝大多数是理工科技专业人员,学人文学科又授课者很少。王公学术资历深湛,中英文俱上乘,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又极谦逊勤奋,与时俱进,起了在美国大学校园传道授业的开创示范作用,树立了一代中国学者的名师风范。他也以文会友,在紧张的备课、上课之余,除了东亚语系和比较文学系,还同英语系、人文科学系、历史系、哲学系、地理系和图书馆特藏部的人都有交往。通过他们了解到了不少有关学术研究和美国生活的情况。王先生伉俪在明城期间,受到很多友人的热情帮助照顾,尤其是王士宗教授等自始至终迎送陪同,开车接送,尽心关照。待快要离开时,新朋老友请客会面不断,热情难舍。他感叹道,真是“相见恨晚!”

几年后的1985年,王佐良先生重访明大讲学一周,再次受到热烈欢迎。英美文学的同行们对他的学识和口才更赞不绝口。

在新朋友中,有一位现代派诗人罗伯特·勃莱(RobertBly),是他在不久前的澳大利亚文化节认识的。勃莱邀请他们夫妇到他在明城郊外的家聚餐,抚琴吟诗,又到湖畔漫步畅谈现代派诗歌。这令他了解到美国诗歌创作和研究的现状,并回忆起前不久在澳洲的文化盛会。

就在赴美讲学之前,王佐良先生刚从澳大利亚的文化之旅归来。1980年3月初,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第一次参加阿得莱德文化节。代表团成员翻译家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时任江西省作协主席俞林和北外王佐良教授一同参加了文化节的国际“作家周”活动。

作家周结束后,代表团转赴墨尔本、堪培拉、悉尼各城市,参访了大学、图书馆、书店、博物馆、美术馆等,会见了许多文艺、教育界的人士。学者们纷纷表示希望到中国去访学。在堪培拉城郊公园里,他们近距观赏了大洋洲的特色动物鸸鹋、袋鼠、考拉,饶有兴味。在澳洲国立大学中文系的座谈会上,柳存仁教授主持,王佐良先生谈了翻译理论及名师燕卜逊(WilliamEmpson)在中国。这些话题都反应热烈。主人请代表团在四十多层高楼顶旋转餐厅纵览悉尼城市景色,面对大海,品尝独特壮观的悉尼歌剧院的晚餐,欣赏芭蕾舞团的节目彩排。……

关于这次访澳阿得莱德文化节的精彩回忆,记述在《澳洲盛节当场观》中(《心智的风景线》,《王佐良全集》第11卷)。

1985年春,王佐良教授作为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CSCPPR)邀请的杰出学者,赴美在普林斯顿、哈佛、麻省、乔治·华盛顿、加州伯克莱、斯坦福、加州理工、明尼苏达、密苏里(堪萨斯城)大学等九所著名学府,三家特藏图书馆及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参观和讲学。在此期间,他共发表了九次学术演讲,题目包括“文学史的方法论”“莎士比亚在中国”“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英美文学在中国”“文学教学问题研究”等,深受欢迎。听众中常有知名学者,普遍反映是:内容比较充实,方法与措辞也比较适合美国大学人士,讲后的交谈也热烈。除了大学以外,他还访问了著名的福尔求莎士比亚图书馆(FolgerLibrary)并作演讲,继往西海岸洛杉矶亨丁顿图书馆(HuntingtonLibrary)参观并演讲。

此行目的很明确:首先是探讨文学史的写法,当时王佐良先生负责主编五卷本《英国文学史》,在撰写过程中与美国同行交换意见,有助于进行这个重点项目,同时也能介绍一些中国研究外国文学情况。此行主要去美国东部和西岸的名牌大学,那里有不少有造诣的老学者,也有新起的中年学者特别是女学者,都很有创见,他们代表了美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势头。他后来写了《一次动情的旅行》,分篇讲述访问的经历心得。还作诗六首,题为《北美群相》。

王先生当时毕竟年事已高,连续旅途中时有病痛来袭。他就吃点药忍着坚持工作,不顾疲劳,多是独自奔波,讲演、会客、研讨,应酬各种聚会,还要为学校联系合作项目、为年轻学者联系推荐留学进修机会等等,操了不少心。所幸在访问中受到各方面的关照,收获颇丰。

比较文学当年在中国是新的热点学科,王佐良先生为它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83年8月29日—31日,他作为中方代表团团长,主持了在北京万寿路宾馆举行的第一届中美学者比较文学讨论会。讨论会打开了中美比较文学学术交流的大门。正如钱锺书先生所说的:“我们在创造历史。”王公的比较文学英文专著《论契合》(1985)也在同年出版。

次年春(即1986年3月),王佐良教授第三次访美,率中方教委代表团首次赴美国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国际英语教师协会(TESOL,TeachersofEnglish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的年会。他当时担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代表团成员有王佐良(团长)、施福保、刘鸿章、杨琇珍,他们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英语教学方面的重要成就。会议结束后,他还到旧金山和湾区参访了伯克莱加州大学,并应邀在斯坦福大学英文系和东亚中心作了两次演讲,题目分别是“莎士比亚在中国”和“欧洲现代主义在中国:影响与转变”。

1987年10月下旬,王佐良先生第四次访美,率团参加中美双边比较文学第二次讨论会。中方代表团成员是王佐良(团长)、杨周翰、乐黛云、刘象愚、卢康华、贾植芳、孙景尧、肖兵、应景襄、张隆溪、金丝燕。大家陆续抵达纽约后,先到普林斯顿大学,然后转布卢明顿印第安纳大学,最后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11月8日,比较文学讨论会和工作坊圆满结束。王佐良教授自己飞赴加拿大到维多利亚大学讲学,两个题目是“莎士比亚在中国”和“文学史在中国的先驱”。这些内容都整理收入《论新开端:文学与翻译研究集》(1991)英文专著中。

此次北美之旅后,王公颇有感慨:“这样又结束了一次外游。此行三次会上自己辩才无碍,英语地道而有文采,在加演讲也十分成功,身体总算支撑过来了,无愧于中国学者的身份。”

194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的王佐良参加了全国公费、自费留学考试,均获第一名,后到英国牛津大学茂登学院读研究生,师从著名F.P.威尔逊教授,并顺利完成了优质学位论文。1949年9月,他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直到三十多年后,才有机会重游英伦诸岛。1982年6月间,他应邀访问爱尔兰参加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百年纪念国际研讨会。他对乔伊斯情有独钟,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翻译过《都柏林人》,手稿不幸在寄往桂林途中遭日寇飞机轰炸化为灰烬。他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写了“爱尔兰文学”的条目。这次应邀参加了学术盛会,他认真地出席了主要演讲和讨论会,做了大量心得笔记,和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交谈讨论,并接受采访。使他喜出望外的是,在会上他遇到了西南联大时的老师燕卜荪先生。会议最后,燕卜荪等十位各国名家朗诵诗会成了纪念会的高潮。会后,他在首都都柏林一带考察观光,住在当地朋友家,品尝当地美食醇酒,畅谈爱尔兰文学,饱览绿草茵茵、碧海峻岩的爱尔兰风光,体验当地风土人情,感到不虚此行。回来后,他写下《初访都柏林的印象》和《乔伊斯与“可拍的美”》等学术游记。

随后,王佐良教授应英国文化委员会之邀,经伦敦飞苏格兰,访问斯凯岛、奥班,特别是苏格兰农民诗人彭斯故乡欧文城及小村,接着重游牛津、剑桥,驻足文化名城伦敦,拜访燕师之家。这些都一一记录在《心智的风景线》第一部分“山水与文采”的各篇中。

重临牛津母校,是回忆,也是梦。除了和一些学者聚会商谈学术交流之外,他还漫步图书馆、书店、小巷和小酒馆,又一次偿了故地怀旧的夙愿。英国园林,“大片草地,几棵孤树,向前走则听见淙淙流水,有许多幽深的角落,清晨的雾弥漫了一切,人们漫步着,有点忧郁,坠入深思中……”由此,令人不免想到,只有看到这类风景才能更好地欣赏英国诗:“它的基调是开旷,冷静,带点忧郁,是幻想的好处所”。茂登学院以哲学和文学见长,那天在高桌晚餐上,他和一些牛津院士学者高谈阔论,饶有风味意趣。牛津不仅保持传统严谨的学问风度,而且秉承优美文笔,学者们的思想和想象力,也独树一帜,别有神采。

在巴黎,王佐良先生跑书店,进图书馆,看老朋友,也结识作家、学者。其中有一位重要的比较文学家艾田蒲(Etiemble),还有一些对文学理论颇有新见的法国学术新秀。王先生认真了解研究他们的新锐观点,并作出自己的评判和哲理性思考。他从西方传统学问与新文论两大学派的对立联想到中国传统上的学术之争:“历史地透视一下就会发现,一方面,这种对立像人生和社会中的某些基本矛盾一样会继续存在下去;另一方面,两者的互相补益乃至全面结合也是人心所向,势所必然。对立的两面,每一面都有大学者;同时,很少大学者是完全只有一面长处的,更好的情况是兼有两者之长,成为众望所归的一代大师。”

这次访法之行,不仅交流了学问,还一览法兰西的风貌。花城巴黎,这一座气象恢宏的艺术浪漫之都,万方聚集,人文荟萃,比伦敦、纽约更多文化气息,以其特有的气氛、神韵、光彩,引人流连。王先生评价道:“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巴黎市是无可替代的。”(引文载《中楼集》)

王佐良先生以作家、翻译家身份,担任文学作品的英文评委,文学评奖分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两项,阿文、法文、英文三种文字。参赛的中国文学作品有两篇短篇小说:张洁的《森林里来的孩子》和柯云路的《三千万》,两篇都是英译文。王先生审阅后认为都相当好,本应获奖,推荐给评委会,但由于送审作品不是作品集,也不是1983年以后的作品,未能符合评审规则。最后经评委会讨论,该奖项空缺,实在遗憾。结果只有一部印度女作家的长篇小说得了鼓励奖。其他评奖结果如下:绘画类由中国获集体金奖,中国电影《良家妇女》获得最佳摄影奖。

这次他与阿尔及利亚的作家、学者有所接触,除了文学评委会中的阿文、法文、英文作家、教授、专家外,还认识了其他国家的文化界人士,包括法国学者、摩洛哥诗人、马里电影导演等。非洲的中青年文艺人士在各种活动中相当活跃,在文学、电影、舞蹈、音乐等方面有一些新气象。

漫步在沙滩岸边,寻古谈今,在北非的阳光下,品赏地中海风景。王公还作诗三首,题为《北非感兴》,诗中感叹阿拉伯的天空,腓尼基人的遗迹,地中海的清风和艳阳。……

香港朋友带他们参观游览,九龙那一带人满如织,灯光如珠串,亮极了。由于是周末,又近圣诞节,“东方之珠”愈显璀璨,有一种狂欢节的味道。王佐良先生1947年出国留学时曾路过香港,还写了诗。时隔近40年,人间沧桑,往事恍惚,使人感叹:香港生活显然大异于内地,不知这些芸芸众生对于1997有何想法呢?

1987年12月中下旬,王佐良先生应邀再次赴港参加“当代翻译研讨会”。在此之前,他的《翻译与试笔》一书刚刚出版。这次会议由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主办。他们先到广州,乘火车到港,参会者都是翻译界人士,大陆方面有卞之琳、王佐良、袁可嘉、梅绍武、郑敏、戴镏龄等专家。香港大学副校长王赓武致开幕词,会议围绕翻译主题展开。王公的英文讲题是“SomeObservationsonVerseTranslation”(《论诗歌翻译》),这篇后来收入英文专著《论新开端:文学与翻译研究集》中。文中借用美国现代派诗人勃莱的“译诗八步法”来概括“诗人译诗”的范例,如中国诗人戴望舒和查良铮等的译作。

由港回程在穗,在广州翻译家协会上,王公的讲话概括了对翻译问题的看法,现在翻译兴盛,中国与世界皆然。他认为,翻译经验与理论相比,经验更重要,但要有新的综合,如佛经翻译不比圣经翻译受人注意,但前者其实历史更长、方面更广,可惜无著名译者的“特写镜头”,也无大段译文分析;各类体裁翻译要相通;译者要有基本功,也要有想象力,翻译工作前途无量。他的讲话效果反映很好。

后来到了1992年,王佐良先生又出席了在珠海举行的“海峡两岸外国文学翻译研讨会”。他指出,翻译的探索无止境,前途光明,是对人类文明交流理解的途径和世界和平的一大贡献。

(作者为美国布朗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高级研究馆员)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THE END
1.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王佐良《上图书馆》公开课教案(通用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王佐良《上图书馆》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王佐良《上图书馆》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http://mip.yuwenmi.com/jiaoan/gaoyi/2243901.html
2.上图书馆作者作品:王佐良,浙江上虞人。诗人、翻译家,国际知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曾与许国璋、吴景荣被誉为新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博斯特的文学声誉》《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还将《雷雨》(曹禺著)译为英文。 层解 第一层:由名言触发回忆,引出下文“上图书馆之乐”的情节 https://zhuanlan.zhihu.com/p/669785748
3.语文上图书馆语文| 上图书馆 王佐良先生,浙江上虞人,1928年就读于武昌文华中学,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迁往云南昆明,毕业后在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任教,1947年进入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任教北京外国语大学,直到1995年去世,王佐良先生集诗人、翻译家、学者于一身,并且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https://www.jianshu.com/p/aac15456b8da
4.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上图书馆/王佐良..资源合集王佐良;高一语文上册统编版《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2024年考研资料 本科复习 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随王佐良先生了解英国散文史;跟王佐良先生学习英国文学https://www.xiaoso.net/t/78007098
5.统编版《上图书馆》(42页)获得经典作品的途径有多个,而上图书馆就是获得各国经典作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 《上图书馆》王佐良通过回顾自己上图书馆的经历,能够引发我们上图书馆读书的欲望,对图书馆的礼赞表现出对知识的崇敬之情,点题:读书是快乐的。;主题上: 《读书:目的和前提》侧重告诉我们:研读经典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教养;《上图书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022/6231134211004031.shtm
6.132*上图书馆/王佐良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资料优选13-2 *上图书馆/王佐良 本课综合 单元学习任务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古诗词诵读 综合复习与测试 开学 月考 期中 期末 寒暑假 初高衔接 竞赛 高考 知识点 试题试卷 作文 初高衔接 类别: 不限课件教案学案作业试卷题集素材示范课备课综合 https://gao.zxxk.com/books-yw-catalog187371/index-2.html
7.《上图书馆》—统编版(公开课ppt课件).ppt该【《上图书馆》—统编版(公开课ppt课件) 】是由【qiang1984090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上图书馆》—统编版(公开课ppt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https://www.taodocs.com/p-987469790.html
8.根据要求写作。高一学生小明热爱读书。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中高一学生小明热爱读书。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中回顾上图书馆的几段经历,让小明感受到了读书的奇趣及人类创造知识的伟大,而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则让他领略到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 周末休息,小明与室友上学校图书馆阅读,室友拍了张他托着眼镜看书的照片,小明觉得意境不错,顺手就上传到社交网络。不少网友纷纷留https://zujuan.xkw.com/10q21663124.html
9.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王佐良上图书馆参赛教学设计本文(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王佐良《上图书馆》参赛教学设计)为本站会员(八戒)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https://www.mayiwenku.com/d-36185383.html
10.《上图书馆》教学设计王佐良在大二上学期参加全校英语演说比赛,获得第一名,演讲的题目是《文学能使生活美好》。大二美国刚出版的《乱世佳人》,借到此书后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地读完。3.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 (1)“合拍”的心情:契合,朋友 (2)“纵情自由阅读”:这是作者表达自己快乐的方式 五、课堂小结 王蒙央视《一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1714965328378330&wfr=spider&for=pc
11.2015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公示:共346项,抗战17项翻书党澎湃新闻其中,历史、地理类15个,有云南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的《让我们铭记——寻访远征军老兵》、重庆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的《抗战记忆——台湾征集图片集》(上、中、下)、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日本强掳中国赴日劳工档案汇编》等;艺术类1个,湖南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国抗战版画选集》(上下卷);文学类1个,黑龙江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04374
12.《图书馆》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图书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书馆》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知道数字图书馆是怎么回事并知道它的好处。 https://www.jy135.com/jiaoan/2170015.html
1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年度最受师生关注的十大校园新闻评选1月6日,广外2017级军训动员大会分别在南北校区体育馆举行。本次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为期14天,是我校军训历史上首次在学期末、冬天军训。 3、广外新增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开启学科“双轮良性驱动”新格局 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我校学位点建设https://www.mbachina.com/html/gdufs/201901/178582.html
14.*上图书馆/王佐良上一章节:13*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 上一页|下一页 下一章节:单元学习任务 友情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可快速搜索课本 注:本站提供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必修 上册语文(部编版)电子版书本导航,供中小学、语文培训机构以及语文家教老师备课,高一学生预习和复习以提高学习成绩。由于我们不存储课本图片,点击上方图片http://www.dzkbw.com/books/rjb/yuwen/gzbxgysc/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