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中心:基于教育数字化的图书馆阅读服务研究

混合式学习中心:基于教育数字化的图书馆阅读服务研究

2024-06-20

摘要: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传递中心和知识交流中心,理应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其服务作用及价值,共谋未来学习发展新方向。通过阐述混合式学习的内涵特征及其在图书馆阅读服务中的应用价值,归纳总结图书馆学习中心研究实践现状,从构成要素、流程设计、组织模式3个方面明确混合式学习在图书馆阅读服务中的实践路径,探索图书馆混合式学习的空间、资源、通道及人与机器的具体服务重点和策略,推动图书馆事业创新与转型发展。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混合式学习中心,图书馆,阅读服务

1引言

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也不断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目前,已有众多国家加入对未来教育的探索中,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如美国的STEM教育战略、日本的社会5.0的人才培养战略、英国的释放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战略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先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新时代的教育变革必须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的重要突破口作用,紧密结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的新机遇和新要求,构建数字时代教育新形态。

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教育发展增强了新动能,也为图书馆建设未来学习中心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为适应未来社会高质量学习的需求,图书馆不仅应提供基本的知识服务,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聚焦学习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体系,推动图书馆转型升级,将图书馆打造成未来学习综合体。

2混合式学习与图书馆

2.1混合式学习

2.2混合式学习在图书馆阅读服务中的应用价值

简而言之,混合式学习是包含具体的架构、技术、实践和数据等综合性的学习体系,不仅丰富了阅读的途径和资源,而且延展了阅读的宽度和广度,使学习者从被动吸收转变为主动建构,对激发阅读兴趣,创新阅读学习方式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3图书馆学习中心研究实践现状

4图书馆混合式学习中心服务路径

4.1混合式学习中心服务要素

图书馆混合式学习中心可以实现以下服务要素的混合:一是阅读资源混合,通过整合纸质阅读书籍、报刊、数字资源、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料,形成强大的知识管理中心;二是阅读环境混合,形成随时随地的移动式学习环境,并利用元宇宙等多种技术打造万物互联、虚实融合的智慧学习空间;三是阅读内容混合,打破学科界限,增强阅读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通过跨学科主题甚至去学科化的阅读学习,发展核心素养,如美国的STEM①到STEAM②学习;四是阅读方式混合,运用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分布式学习、移动学习等方式,形成“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如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MOOC或小规模定制在线课程平台SPOC等。

4.2混合式学习流程设计

4.3混合式学习组织模式

5图书馆混合式学习中心服务策略

图书馆混合式学习中心不断创新阅读服务模式,坚持“三个中心”原则,即服务主体“以人为中心”、服务客体“以资源中心”、服务方式“以活动为中心”,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阅读的实践应用性,把重心落实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上,这不仅是对教育变革下学习方式的深度探索,也是对未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前瞻性洞察,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建设工作。

5.1打造适需性学习空间

5.2开发数字化服务通道

5.3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

万物互联的时代,图书馆学习中心不是一座孤岛,而是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连接起来的平台。图书馆学习中心以资源为纽带,以“通、跨、融”为核心,加大数据开放共享力度,打造全链条知识服务体系,实现价值共生。1)通。图书馆打通线上和线下双通道,资源数据化和仓储化是图书馆学习中心的重要任务,将馆藏资源数字化,实现纸本图书的全品种覆盖,同时负责数据的提供、组织、检索以及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和保障能力,满足学习者在线上或线下对文献资源的分类获取需求。2)跨。图书馆应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资源,通过收集、编排、分类和标签,整合学科资源,提供多类型跨学科学习支架,实现数据多场景贯通,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跨语言的统一知识共享平台。3)融。图书馆应融合于社会各个领域,开展科技、社会,经济、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务,并与科研机构、企业、社区、家庭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整合资源,跨界联合。例如,上海大零号湾图书馆不仅是市民“家门口的图书馆”,更为大零号湾地区的读者、学校、企业提供交流创新、共享智慧的优质平台,充分汲取院校科研机构、高新科创力量,构筑“知识交流共同体”。

5.4建立人机协同合作关系

6结语

戴维·林德利曾说:“图书馆始终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我们必须不断地测试和实验新的思想,重新定义21世纪图书馆到底意味着什么。”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定义图书馆,努力实现传统图书馆向以数字图书馆为中心的现代图书馆转变,是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命题。图书馆混合式学习中心通过人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变革学习模式、创新学习内容、重塑学习体系,形成新的学习共同体。它涉及图书馆硬件、软件、空间、学习者等各个层面的重叠和构建,需要政府加大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还需教育者、技术开发者和政策制定者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努力,推动数字技术在图书馆阅读服务中的应用走向更加成熟和可持续的发展。

未来,属于终身学习者。未来世界需要的是具备完善知识结构、逻辑思考力和高感知力的复合型人才。图书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快迈入新赛道,开启通向未来世界的大门,让所有学习者在图书馆能够找到自己、发现自己、成为自己。

注释

①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STEM教育是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

②STEAM是在STEM基础上加入艺术元素(Art),涵盖美术、音乐、社会、语言等人文艺术学科。

作者简介:赵文萱(1985—),女,本科,馆员,金陵图书馆;冯川玉(1975—),女,本科,馆员,金陵图书馆;潘健(1983—),男,硕士,副研究馆员,金陵图书馆。

THE END
1.《AI素养与技能提升数据库》开通试用在当今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AI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的核心力量。AI素养与技能提升数据库应运而生,致力于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全面、专业、便捷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涵盖了AI领域的各个方面,通过丰富的微视频资源,让师生们深入了解AI,掌握AI技能,感受AI对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深刻变革。 http://lib.jlict.edu.cn/info/1041/1671.htm
2.融合嘲理论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构建理论一是提升读者阅读体验,满足多样化需求。融合场景理论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构建,强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通过打造多元化的阅读场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互动性和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同时,智慧阅读空间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偏好、学习目的和情绪状态等因素,提供针对性的阅读资源和服务,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 https://www.workercn.cn/c/2024-05-30/8272139.shtml
3.元宇宙+阅读:图书馆数字阅读空间发展的新样态·阅读文化· 元宇宙 + 阅读:图书馆数字阅读空间发展的新样态 田一斐 (忻州师范学院图书馆? 山西忻州? 034000) 摘? 要:元宇宙作为现实世界映射和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基于"元宇宙"平台建设图书 馆数字阅读空间有利于解决当前图书馆实体阅读空间建设所面临的两个空间矛盾点.文章在https://bjb.zjlib.cn/CN/PDF/1520
4.首都图书馆市民学习空间视频 每日一讲 草书:也许和你想象 专业:书法 另眼看曹操 专业:历史 花中四君子之菊 菊 专业:历史 吴欢章:毛泽东诗词 专业:人物 热门视频 长城的未解之谜 主讲人: 裴钰 解析《围城》 主讲人: 赵一凡 宋词漫谈 主讲人: 诸葛忆兵 天文学:为保卫地球 http://shoutu.xuexi365.com/
5.好消息,江门市图书馆新型学习空间开始试用啦!暑假来了,你还在为因自带电子产品找不到充电位而无法利用电子设备学习伤脑筋吗?江门市图书馆已经专门初步设立了一个温馨、安静、舒适的自主携带设备新型学习空间——图书馆主楼三楼数字阅读区(原多媒体体验区)。该新型空间宽敞、明亮、简约、时尚、宁静,欢迎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来试用体验! http://www.jiangmen.gov.cn/jmwgj/gkmlpt/content/2/2905/mpost_2905433.html
6.数字学习共享空间网络与数字资源服务服务指南数字学习共享空间位于深圳图书馆四楼,是集“互联网浏览、数字资源查询和下载、影视欣赏、随书光盘浏览”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区。读者可以免费在此区浏览互联网资源,查阅我馆各类数据库资源,点播影视资源,浏览随书光盘,打印资料,体验方便快捷的数字阅读服务。 服务方式 满16周岁的读者持图书馆之城读者证,到四https://www.szlib.org.cn/page/network-service-area.html
7.官宣天津“停课不停学”方案发布!初高中通过电视复习!1. 天津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PC端网址:http://tjedu.tjjy.com.cn,移动端下载地址或二维码:https://app.chaoxing.com/。平台包括天津市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天津市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服务系统、天津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天津市基础教育网络教研平台等资源。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700153
8.TowardsDataScience博客中文翻译2019(四百八十八)学习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 最受欢迎。Chollet 的书用 Python 进行深度学习是学习 Keras 和深度学习原理的绝佳资源。Keras 现在与 TensorFlow 紧密集成,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PyTorch 也在迅速发展。关于不同深度学习框架的流行程度,请查看我的分析这里。 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42665704
9.科学网—生成式人工智能畅谈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未来云计算平台层:作为智慧图书馆平台框架的核心部分,通过云计算的资源虚拟集成技术,将物联网采集到的存储空间数据、馆藏资源数据以及预设本体/语义标准进行统一存储与维护;同时,对由用户输入的特征数据、网络日志记录的用户图书馆场景行为数据、网络爬虫抓取的用户交互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预处理。 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3646&do=blog&id=1431720
10.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设计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师生课程教学的支持和补充,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设计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与更新,高校图书馆作为当代高校的地标性建筑、高校教育“硬件”象征之一,其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图书馆承载的是高校几十年历史文化的发展,无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gonggongguanli/625151.html
11.广州图书馆:高品质和专业化的终身学习空间广州图书馆坐落于花城广场,总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图书馆之一。馆藏总量达1097.9万册(件),阅览座位4500个,无线网络全覆盖,全面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文献自动分拣系统、自助服务设备,是高品质和专业化的终身学习空间。 广州图书馆以岭南文化、红色文化、阅读推广、科学知识普及等主题为抓手,以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2/09/05/2e27b095077948ab8e23e438a29fcc2b.html
12.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中小学学习空间重构:上海实践“学校学习空间是校园内用于支持学生学习的环境载体,主要包括校园内的各类学习场所及网络学习空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学校现有的相对固定的教学场所,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和各类专用教室等;二是学校的公共场所,包括图书馆、剧场、体育馆等,以及走廊、食堂、校园户外场地等;三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虚拟网络学习空间。本文主要https://www.ceeia.cn/news/detail_3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