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11日下午,第十五届新华网教育论坛“科技筑基智启未来”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京举办。首场圆桌环节,北京市丰台区委教工委书记、丰台区教委主任杨晓辉,天津市河东区教育局局长于曦,河北省保定市教育局副局长李保雪围绕《数字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区域特色打造》进行了讨论,该环节由新华网主持人刘燕主持。
数字化时代,多地积极推进数字教育战略,探索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杨晓辉介绍了丰台区推进数字教育战略的举措。首先,通过构建“网络教育生态圈”,实现了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丰台区搭建了‘丰信’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区域业务系统与学校业务系统的整合,从教学资源到教师继续教育,实现教师‘一账户’全面管理以及资源数据的区域统筹。”杨晓辉表示,通过“丰信”平台,丰台区整合了全区各校优质教育资源,形成统一的教育资源库,引入智能算法实现资源精准推送,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的需求。其次,持续推进教师数字化能力培训。据悉,丰台区通过定期举办信息化教学研讨会、工作坊和线上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掌握先进数字化教学工具和技术。同时,鼓励教师参加跨校、跨地区的网络教研活动,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第三,创新人才多元培养方式。今年3月,丰台区创新人才发展中心、丰台区青少年创新学院成立,挂牌首批13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丰台区还制定了区级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和区域创新人才培养长链条生态体系。
杨晓辉表示,对教育数字化,特别是和学生接触的教育数字化,我们持积极但谨慎的态度。“其中涉及很多方面,不仅是技术应用,还包括学生能否进行有效自我管理、如何应对信息多元化和青少年尚不成熟的心智之间可能产生的教育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逐步探索。”
针对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教学改革的提问,于曦认为,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发挥示范作用:通过鼓励优秀教师展示数字化教学成果,激发其他教师兴趣。同时,通过布置数字化任务,如制作教学短片,促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进而将这些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这种任务式学习有助于快速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是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让教师明确数字素养对评价的影响。通过技术和评价指标的结合,为教师和学校描绘清晰的发展画像,实现评价的可视化。“目前,我们在这方面仍有不足,需要继续努力。”
数字化技术的显著特点是信息的整合与使用便利,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化资源,李保雪认为,首先是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充分利用。“保定地区通过国家平台、数字教学平台以及市级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每位教师都有账号,能随时调动各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其次是区域外资源的融合与共享。“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期望通过进一步交流与合作,丰富和拓展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跨区域共享,提升整体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