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法和流程讲解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2.配线子系统设计;3.干线子系统设计;4.建筑群子系统设计;5.管理子系统设计;6.设备间子系统设计;7.进线间子系统设计。本章的主要内容1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原则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流程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应城区的规划之中。(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在建筑改建、扩建中,要区别对待。在设计既要考虑实用,又要兼顾发展,在功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减少工程投资。(3)综合布线系统应与大楼的信息网络、通信网络、设备监控与管理等系统统筹规划,按照各种信息的传输要求,做到合理
4、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输入输出之间搭接。1.工作区的面积每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应按不同的应用功能确定。目前建筑物的功能类型较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商业、文化、媒体、体育、医院、学校、交通、住宅、通用工业等类型,因此,对工作区面积的划分应根据应用的场合做具体的分析后确定,工作区面积需求可参照表4-1所示内容。4.1.3工作区子系统设计要建筑物类型及功能工作区面积(m2)网管中心、呼叫中心、信息中心等终端设备较为密集的场地35办公区510会议、会展1060商场、生产机房、娱乐场所2060体育场馆、候机室、公共设施区20100工业生产区60200表4-1工作区面积划分表2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原则
5、1.工作区适配器的设计要求(1)当在设备连接器处采用不同信息插座的连接器时,可以使用专用接插电缆或适配器。(2)当在单一信息插座上进行两项服务时,应用“Y”型适配器。(3)当在水平(配线)子系统中选用的电缆类别(介质)与设备所需的电缆类别(介质)不同时,宜采用适配器。(4)在连接使用信号的数模转换,光电转换,数据传输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采用适配器。(5)为了网络的兼容性,可采用协议转换适配器。(6)根据工作区内不同的应用终端设备(如ISDN终端),可配备相应的终端适配器。(1)用户需求调查和分析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用户需求调查、预测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内容:(1)用户信息点的种类;(2
7、,如商场、会议中心、会展中心等。3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步骤(5)工作区信息点点数统计(6)确定跳线及RJ-45所需数量(7)确定信息插座数量(8)工作区信息点安装方式(9)工作区信息点图纸设计(10)工作区电源设置工作区电源插座的设置除应遵循国家有关的电气设计规范外,还可参照表4-3的要求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每组信息插座附近宜配备220V电源三孔插座为设备供电,暗装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的电源插座应保持200mm的距离,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保护接地与中性线应严格分开。1配线子系统的设计范围配线子系统又称水平布线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的一部分,具有面广、点多、线长的特点。配
8、线子系统从工作区的信息点延伸到楼层配线间的管理子系统,由工作区的信息点、信息点至楼层配线设备(FD)的水平电缆或光缆、楼层配线设备(FD)、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CP点为可选。如图所示。水平缆线CP90mTO信息插座跳线FD设备缆线图4.1配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的拓扑结构布线标准要求配线子系统中的所有电缆必须安装成物理星型拓扑结构。它以楼层配线架(FD)为中心,各个信息点(TO)为从节点,楼层配线架和信息点之间采取独立的线路互相连接,形成以FD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星型网状态,如图所示。配线子系统的线缆一端与工作区的信息点端接,另一端与楼层配线间的配线架相连接。FDTOTOTOTO工作区工作区图4
9、.2配线子系统布线拓扑电缆(光缆)最大长度90m水平电缆(光缆)配线子系统的拓扑结构配线子系统的有源设备与配线架上的连接以及工作区终端设备与配线子系统信息点的连接关系如图所示。配线架SW网络交换机图4.3终端设备与配线子系统连接TO终端设备水平布线90mBCAA+B+C10mB6m水平缆线的布线距离规定按照GB503112007国家标准的规定,水平缆线属于配线子系统中,对于缆线的长度作了统一规定,配线子系统各缆线长度应符合图的划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设备TOTEFDCP信道100m设备缆线5m水平缆线50mCP缆线5m工作区缆线5m图4.4配线子系统缆线划分水平缆线的布线距离规定配线子系统
10、信道的最大长度不应大于100m。其中水平缆线长度不大于90m;工作区设备缆线、电信间配线设备的跳线和设备缆线之和不应大于10m,当大于10m时,水平缆线长度(90m)应适当减少。楼层配线设备(FD)跳线、设备缆线及工作区设备缆线各自的长度不应大于5m。配线子系统线缆选择选择配线子系统的缆线,要根据建筑物信息的类型、容量、带宽和传输速率来确定。按照配线子系统对缆线及长度的要求,在配线子系统楼层配线间到工作区的信息点之间。对于计算机网络和语音系统,应优先选择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对于屏蔽要求较高的场合,可选择4对屏蔽双绞线;对于有线电视系统,应选择75的同轴电缆;对于要求传输速率高或保密性要求
11、高的场合,可采用室内多模或单模光缆直接布设到桌面的方案。配线子系统线缆选择由于在大多数设计中,配线子系统是被封闭在吊顶、墙面或地面中的,所以可以认为配线子系统是不可更改的永久性系统,因此选择水平缆线要求一步到位,即按用户的长远需求配置较高规格的双绞线对称电缆,保证用户不必破坏建筑结构,去维修或更换配线子系统。根据ANSI标准,在配线子系统中推荐采用的线缆型号为:(1)4线对100非屏蔽双绞线(UTP)对称电缆。(2)4线对100屏蔽双绞线(ScTP)对称电缆。(3)50/125m多模光缆。(4)m多模光缆。配线子系统暗敷设布线方法(1)暗埋管布线法地板下暗埋管布线法是将金属管道或阻燃高强度P
12、VC管直接埋入混凝土楼板或墙体中,并从配线间向各信息点敷设,如图所示。暗埋管布线方式和新建建筑物同时设计施工。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弯头的管道长度超过20米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在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线盒。1.地板下敷设线缆方式4.2配线子系统设计图4.5暗埋管布线方式4.2.5配线子系统暗敷设布线方法设置在墙面的信息点布线路经宜使用暗埋钢管或PVC管,对于信息点较少的区域管线可以直接铺设到楼层的设备间机柜内,对于信息点比较多的区域先将每个信息点管线分别铺设到楼道或者吊顶上,然后集中进入到楼道或者吊顶上安装
13、的线槽或者桥架。新建公共建筑物墙面暗埋管的路经一般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做法是从墙面插座向上垂直埋管到横梁,然后在横梁内埋管到楼道本层墙面出口。如图所示。第二种做法是从墙面插座向下垂直埋管到横梁,然后在横梁内埋管到楼道下层墙面出口,如图所示。4.2配线子系统设计1.地板下敷设线缆方式图4.6同层配线子系统暗埋管图4.7不同层配线子系统暗埋管配线子系统暗敷设布线方法(2)地面线槽布线方式地面线槽方式就是由电线间出来的线缆走地面线槽到地面出线盒或由过线盒出来的支管到墙上的信息出口。由于地面出线盒和过线盒不依赖于墙或柱体直接走地面垫层,因此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大开间或需要打隔断的场合。地面线槽方
14、式就是将长方形的线槽打在地面垫层中(垫层厚度应),每隔4m8m设置一个过线盒或出线盒(在支路上出线盒也起分线盒的作用),直到信息出口的接线盒。地面线槽布线如图所示。强、弱电可以走同路由相邻的线槽,而且可以接到同一出线盒的各自插座,金属线槽应接地屏蔽,这种方式要求楼板较厚,造价较贵,多用于高档办公楼。若楼层信息点较多,应同时采用地面线槽与天花板吊顶内敷设线槽相结合的方式。1.地板下敷设线缆方式图4.8地面金属线槽布线法配线子系统暗敷设布线方法(3)预埋金属线槽与电缆沟槽结合布线法预埋金属线槽与电缆沟槽结合的布线方法是地面线槽布线方法的扩展,适合于大开间或需要隔断的场所,如图所示。沟槽内电缆
15、为主干布线路由,分束引入各预埋线槽,再在线槽上的出口处安装信息插座,不同种类的线缆应分槽或同槽分室(用金属板隔开)布放,线槽高度不宜超过25mm,电缆沟槽的宽度宜小于600mm。其与地面线槽布线方法相似,但其容量较大,适用于电缆条数较多的场合。缺点是安装施工难度大,造价也高。1.地板下敷设线缆方式图4.9预埋金属线槽与电缆沟槽结合布线法配线子系统暗敷设布线方法(4)地板下线槽布线法地板下线槽布线法是由电线间出来的线缆走线槽到地面出线盒或墙上的信息插座。如图所示。强、弱电线槽宜分开,每隔4m8m或转弯处设置一个分线盒或出线盒。这种方法可提供良好的机械性保护、减少电气干扰、提高安全性,但安装费
16、用较贵,并增加了楼面负荷,适用于大型建筑物或大开间工作环境。1.地板下敷设线缆方式图4.10地板下线槽布线法配线子系统暗敷设布线方法(5)地板下管道布线法地板下管道布线法和地板下线槽布线法类似,但安装费用较低,且外观良好,适合于普通办公室和家居布线,如图所示。1.地板下敷设线缆方式图4.11地板下管道布线法配线子系统暗敷设布线方法(6)地板布线方式高架地板是一种模块化的活动地板,是指在建筑地板上搭立一个金属支架(固定在建筑物地板上的铝质或钢质锁定支架),在金属支架上放置一定规格的具有一定强度的木质或塑料或其他材料的方块地板,其中某些地板留有信息出口,作地盒安装时使用。典型的架空地板一
17、般是在钢地板胶粘多层泡花木板,然后再敷贴上一层磨耗层贴转或聚乙烯贴转。任何一块方板都能活动,以便维护检修或敷设拆除电缆。架空地板常用于计算机机房、设备间或大开间办公室。架空地板布线如图所示。1.地板下敷设线缆方式图4.12高架地板布线法示意图配线子系统暗敷设布线方法(1)吊顶内分区方式将天花板内的空间分成若干各小区,敷设大容量电缆。从楼层配线间利用管道或直接敷设到每个分区中心,由小区的分区中心分别把线缆经过墙壁或立柱引到信息点,也可在中心设置适配器,将大容量电缆分成若干根小电缆再引到信息点。如图所示。这种方法配线容量大,经济实用,工程造价低,灵活性强,能适应今后变化,但线缆在管道敷设时会受
18、到限制,施工不太方便。2.天花板吊顶内敷设线缆方式图4.13吊顶内分区布线法配线子系统暗敷设布线方法(2)吊顶内内部布线方式吊顶内内部布线方式是指从楼层配线间将电缆直接辐射到信息点。如图所示。内部布线的方式的灵活性最大,不受其他因素限制,经济实用,无需使用其他设施且电缆独立敷设传输信号不会互相干扰,但需要的线缆条数较多。2.天花板吊顶内敷设线缆方式图4.14吊顶内内部布线法配线子系统暗敷设布线方法(3)吊顶线槽、管道与墙内暗管结合布线法适用于大型建筑物或布线系统较复杂的场合。线槽通常安装在吊顶内或悬挂在天花板上,用在大型建筑物或布线比较复杂而需要有额外支撑物的场合。用横梁式线槽将线缆引向
19、所要布线的区域。由配线间出来的线缆先走吊顶内的线槽,到各房间后,经分支线槽从横梁式电缆管道分叉后将电缆穿过一段支管引向墙柱或墙壁,沿墙而下直到信息出口;或沿墙而上,在上一层楼板钻一个孔,将电缆引到上一层的信息出口,最后端接在用户的信息点上。如图所示。线槽可选用金属线槽、也可选用阻燃、高强度的PVC槽,通常有单件扣合方式和双件扣合方式两种类型。并配有各种规格的转弯线槽、T字形线槽等。2.天花板吊顶内敷设线缆方式图4.15吊顶线槽墙体支管式配线子系统暗敷设布线方法建筑物土建设计时,已考虑综合布线管线设计,水平布线路由由配线间经吊顶或地板下进入各房间后,采用墙体内预埋暗管的方式,将线缆布放到信
20、息点。3.墙体暗管方式配线子系统明敷设布线方法明敷设布线方式主要用于既没有天花板吊顶又没有预埋管槽的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适用于已建的建筑物。在现有建筑物中选用和设计新的缆线敷设方法时,必须注意不应损害原有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影响建筑物内部布局风格。通常采用走廊槽式桥架和墙面线槽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布线路由。通常水平布线路由从楼层配线间的FD开始,经走廊槽式桥架,用支管到各房间,再经墙面线槽将线缆布放至信息插座(一般为明装)。当布放的线缆较少时,从配线间到工作区信息插座布线时也可全部采用墙面线槽方式。配线子系统明敷设布线方法走廊槽式桥架是指将线槽用吊杆或拖臂架设在走廊的上方,如图所示。线槽一般采用
21、镀锌或镀彩两种金属线槽,镀锌线槽相对较便宜,镀彩线槽抗氧化性能好。线槽规格有多种,在前面介绍的一样。当线缆较少时也可采用高强度PVC线槽。槽式桥架方式设计施工方便,最大的缺陷是线槽明敷,影响建筑物的美观。目前,各高校校园网建设,企事业单位内部局域网建设中,老式学生宿舍、办公楼既没有预埋管道又没有天花板时,通常采用这种方式。1.走廊槽式桥架方式图4.16走廊槽式桥架方式配线子系统明敷设布线方法墙面线槽方式适用于既没有天花板吊顶又没有预埋槽管的已建建筑物的水平布线。如图所示。墙面线槽的规格有20mm10mm、40mm20mm、60mm30mm、100mm30mm等型号,根据线缆的多少选择合适
22、的线槽,主要用在房间内布线,当楼层信息点较少时也用于走廊布线,和走廊槽式桥架方式一样,墙面线槽设计施工方便,但线槽明敷,影响建筑物的美观。2.墙面线槽方式图4.17墙面线槽方式配线子系统明敷设布线方法护壁板管道是一个沿建筑物墙壁护壁板或踢脚板以及木墙裙内敷设的金属或塑料管道。如图所示。这种布线结构便于直接布放电缆。通常用在墙壁上装有较多信息插座的楼层区域。电缆管道的前面盖板是可活动的,插座可装在沿管道附近位置上。当选用金属管道时,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由连接接地的金属隔板隔离开来,风格防止电磁干扰。3.护壁板管道布线法图4.18护壁板管道布线配线子系统明敷设布线方法采用这种布线方式时,地板上的
23、胶皮或金属导管可用来保护沿地板表面敷设的裸露电缆,如图所示。在这种方式中,电缆穿放在这些导管内,导管又固定在地板上,而盖板紧固在导管基座上。信息插座一般以墙上安装为主,地板上的信息插座应设在不影响活动的地位。地板上导管布线法具有快速和容易安装的优点,适于通行量不大的区域(如各个办公室等)和不是通道的场合(如靠墙壁的区域),工程费用较低。一般不要在过道上主楼层区使用这种布线方式。4.地板导管布线法图4.19地板导管布线法配线子系统明敷设布线方法模压管道是一种金属模压件,固定在接近顶棚(或天花板)与墙壁结合处的过道和房间的墙上。如图所示。管道可以把模压件连接到配线间。在模压件后面,小套管穿过墙
25、布线方法多用户信息插座(muitiusertelecommunicationsoutlet,缩写MUTO)是指将多个多种信息模块组合在一起的信息插座,处于配线子系统水平电缆的终端点,它相当于将多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集中设置于一个汇聚的箱体,完成水平电缆的集线,在业务使用时再通过工作区的设备缆线延伸至终端设备。按照从配线间到MUTO,然后从MUTO到工作区设备的链路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每个MUTO最多管理12个工作区(2436个信息点),如图所示。通常,多用户信息插座安装在吊顶内,然后用接插软线沿隔断、墙壁或墙柱而下,或安装在墙面或柱子等固定结构上,然后接到终端设备上。1.多用户信息插座设计开
26、放型办公室布线方法1.多用户信息插座设计FD设备电缆跳线干线电缆或光缆配线间图4.21多用户信息插座方案示意图水平电缆(H)工作区电缆(W)多用户信息插座开放型办公室布线方法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时,每一个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宜能支持12个工作区所需的8位模块通用插座;各段缆线长度可按表4-4选用,也可按下式计算。C=(102-H)1.2W=C-5式中C=W+D:工作区电缆、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长度之和;D: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总长度;W:工作区电缆的最大长度,且W22m;H:水平电缆的长度。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公式C=(102-H)是针对24号线规(24AWG)的非屏蔽和屏
27、蔽布线而言,如应用于26号线规(26AWG)的屏蔽布线系统,公式应为C-(102H)。1.多用户信息插座设计开放型办公室布线方法1.多用户信息插座设计电缆总长度(m)水平布线电缆H(m)24号线规(24AWG)的非屏蔽和屏蔽电缆26号线规(26AWG)的非屏蔽和屏蔽电缆工作区电缆w(m)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D(m)工作区电缆w(m)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D(m)10090554499859574988013511497251751449770225174工作区设备电缆的最大长度要求,用户建筑综合布线ISOIEC118012002中为20m,但在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TIA中为22m。表4
28、-4各段缆线长度限值开放型办公室布线方法集合点(CP)与多用户信息插座布线设计的不同点主要为设置位置不一样,集合点设置于水平电缆的路由位置。它相当于将水平电缆一截为二,并为此引出了CP链路(CP至FD)和CP缆线(CP至TO)的内容,而且,CP点对于电缆光缆链路都是适用的。在工程实施中,实际上将水平缆线分成两个阶段完成,CP链路在前期土建施工阶段布放,CP缆线在房屋装修时安装。如图所示。2.集合点布线设计开放型办公室布线方法2.集合点布线设计FD设备电缆跳线配线间图4.22集合点方案示意图水平电缆(H)工作区电缆(W)集合点CP缆线CP链路4.2.7开放型办公室布线方法采用集合点布线设计时
29、应注意以下几点:(1)集合点配线设备与FD之间水平线缆的长度应大于15m。(2)集合点配线设备容量宜以满足12个工作区信息点需求设置。(3)同一个水平电缆路由不允许超过一个集合点(CP);(4)从集合点引出的CP线缆应终接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或多用户信息插座上。(5)集合点可用模块化表面安装盒(6口、12口)、配线架、区域布线盒(6口)等。(6)CP点由无跳线的连接器件组成,在电缆与光缆的永久链路中都可以存在。设置集合点的目的是针对那些偶尔进行重组的场合,不像多用户信息插座所针对时重组非常频繁的办公区,集合点应该容纳尽量多的工作区。4.2配线子系统设计2.集合点布线设计配线子系统配置配线子系统
30、应根据下列要求进行设计:(1)根据工程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终端设备的设置要求,用户性质、网络构成及实际需要确定建筑物各层需要安装信息插座模块的数量及其位置,配线应留有扩展余地。(2)配线子系统缆线应采用非屏蔽或屏蔽4对对绞电缆,在需要时也可采用室内多模或单模光缆。(3)每一个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电、光)数量不宜少于2个,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4)底盒数量应以插座盒面板设置的开口数确定,每一个底盒支持安装的信息点数量不宜大于2个。1.配线子系统配置设计要求配线子系统配置(5)光纤信息插座模块安装的底盒大小应充分考虑到水平光缆(2芯或4芯)终接处的光缆盘留空间和满足光缆对弯曲半径的要求。(6)工作
31、区的信息插座模块应支持不同的终端设备接入,每一个8位模块通用插座应连接t根4对对绞电缆;对每一个双工或2个单工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连接1根2芯光缆。(7)从电信间至每一个工作区水平光缆宜按2芯光缆配置。光纤至工作区域满足用户群或大客户使用时,光纤芯数至少应有2芯备份,按4芯水平光缆配置。1.配线子系统配置设计要求配线子系统配置(8)连接至电信间的每一根水平电缆光缆应终接于相应的配线模块,配线模块与缆线容量相适应。(9)电信间FD主干侧各类配线模块应按交换机、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及主干电缆光缆的所需容量要求及模块类型和规格的选用进行配置。(10)电信间FD采用的设备缆线和各类跳线宜按计算机网络设备
32、的使用端口容量和交换机的实装容量、业务的实际需求或信息点总数的比例进行配置,比例范围为2550%。1.配线子系统配置设计要求配线子系统配置原则上每一根4对的双绞线电缆或2芯水平光缆连接至1个信息插座(光或电端口);在电信间一侧则连接至FD的相应配线端子。(1)5e类电缆。可以支持语音及1Gb/s以太网的应用,目前已完全取代5类产品。能完全满足语音业务应用,并有发展的余地。(2)6类电缆。可以支持语音及1Gb/snGb/s以太网的应用。(3)6e类电缆。可以支持语音及10Gb/s以太网的应用。(4)光缆。可以支持1Gb/s10Gb/s以太网的应用。2.水平缆线的配置配线子系统配置3.光纤至桌面配置光纤至桌面(FTTD)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