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前瞻分析报告》显示:未来几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保持15%左右的速度继续增长,到2024年预计突破4亿人,总体市场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
润宇老师不仅有一套非常全面的增长体系打法,他所创立的“芝课”在行业内口碑也极高。芝课主打少儿在线素质教育,为超过2亿的中国小学生和家长提供个性化的高效教育产品。目前用户规模在百万量级,团队重视数据积累,拥有丰富的在线课程研发、运营经验。完成Pre-A轮融资,还获得首届人民网内容创业大赛社会效益奖,同时获得奖项的有十点读书等项目。
增长的底层逻辑
在线教育公司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化优势,每家公司的结构不一,整体的增长逻辑也不一样。增长模式一定要基于现有组织和业务的增长逻辑去设计,才能达成最低成本获客。
在这方面,行动派已经占据了用户心智十分重要的一个点:服务。
虽然教育是个人化教育,但教育的核心是服务,其次就是内容,比服务还重要。纵观这些年整个在线教育行业的风向,你会发现都在不断向线下教育工作者学习,所以在线教育增长的驱动力是回归到教育的本质。
拿行动派举例,在线下课堂里,会设计一些周边物料、有专门的摄影师全程跟拍。在整个用户和官方互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裂变节点。整个消费过程最核心的肯定是课程内容,配合服务,让用户在你这里拿到一个解决方案,在服务过程中设计好的用户体验,形成良性口碑传播。
行动派在线上和线下已经形成了比较有规则的一套流量打法,背后其实是产品和口碑在驱动。在我看来,这是教育产品最好的一个状态:产品口碑驱动。
这才是整个增长的核心底层逻辑,占据用户信任,通过互联网社交口碑驱动传开,剩下的所有动作都是放大本质。
如何找到核心增长点?
很多公司面临的不是增长问题,而是没有回归到商业本质。
那么,如何找到商业本质?
第一:找到用户的兴奋点。
如果没有外力投放介入的情况下,用户是通过哪几个节点向外扩展?
找到每个兴奋点后,再去看整个自然流量的闭环流程,其中有多少节点?
据我了解,行动派在自然流量的闭环流程这点也做的很好,即使用户毕业离开业务阶段,行动派也会去做用户维护。
再比如说21天线上课程中,我大概设置了6个兴奋点,其中有几个我们叫峰终定律。
我们峰值的兴奋点在哪里?终止的兴奋点在哪里?用户从开始学习到最后体验完,一定会记住这两个点。
把节点全部梳理出来和团队一起分析,哪些节点是有效的?哪些节点是希望用户达成,但并没有真正起到向外扩散的作用?
在整个过程做好数据埋点,进行数据跟踪,通过团队直观的业务判断,结合数据客观的业务判断,就很容易知道哪些动作对增长点有效。
第二:整个增长设计背后是依托于整个产品力。
现在行业内有很多引流公开课或短期体验营,有做的好有做的不好,核心是背后的产品力是否够强。
拿最近很火的直播来说,如果一个一般的KOL每次直播有1000人次在线观看,在直播间卖课就能达到5-10%的转化率,那可能你需要投放的就是直播课。
再比如很多线教育都在做的体验营,很多人就盲目跟风去做,效果不尽人意。但并不知道高转化的背后,是有销售在跟单,用一层层的漏斗去设计好的增长逻辑。
创始团队的成员天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讲师,可以做直播引流。
所以每个公司的商业逻辑不一样,不能只是直接照搬别人的增长模式,要学习背后的思考方法和底层逻辑。
第三:找到用户落地点。
在K12教育行业,用户落地点是体验课。因为后面是单价高达上万元的课程,但由于没有深度的线下资源,所以需要强力的销售跟单。而销售跟单需要一个场景、用户了解我们也需要一个场景,所以我们就诞生了体验课,在之后投放落地节点就是体验课。
那对于其他商业模式来说,最后要投放落地节点是什么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找到需要我们用外力投放去放大它的节点是什么?先从自然流量的自然增长逻辑去分析,内才是商业的根,外部花钱的投放都是放大器。只有节点找的对,投放才会最划算。
最后,增长点背后的商业本质是产品,是你的产品能否解决用户的问题。
先想清楚我是谁?用户需要什么?把这些做完,增长都是后面的事,当商业本身价值没有被兑现时,是没有资格去谈增长的。
线上拓新获客的三大渠道
拓新获客的前提是,一定要清晰线上增长的整个概念:流量在哪里?怎么去获取?
1、线上的流量在哪里?
线上增长从全局来看,就是一个问题:线上的流量在哪里?清晰这个问题会让你容易理解增长的方向、做好策略的选择。
最近也萌生出两个新的渠道:抖音、快手,一个4亿日活跃,一个3亿日活跃,已经达到国民级体量。
2、如何最大化使用3大平台的流量
裂变增长的实操建议
现在市场上很多平台都在做裂变增长做投放,据我观察,行动派的团队在裂变增长上已经做的很好了,且已经有一套自己的体系,产品驱动用户自主传播。
很多团队在实操过程中会遇到两个问题:该怎么做增长?
我认为裂变的本质不是裂变的方法,是启动裂变的势能。
市场上那些被大家熟知的裂变活动,跨过表层看本质,无非几种原因:
第一种是活动是否有趣。
发出去能不能给用户带来面子,成为社交货币。
第二种是你的活动是否有价值。
用户帮我们完成裂变路径,是否能拿到好处,得到价值。
所有的裂变的价值原点应该回归到业务里去思考。
产品最有价值感的地方在哪里?稀缺性在哪里?用户最稀罕的那个点是什么?拿那个点去撬动。
不要只是去绕远路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路就在自己脚下。
写在最后
2019年后移动互联网流量进入拐点,流量获取也更加困难,增长也进入到白热战,获客问题是整个行业的长期痛点。也再次论证“在线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和服务”,教育行业的口碑不能一蹴而就,增长也不能马上从0一下到100,只有做好产品、内容不断完善用户体验,才能在这场硬仗中胜出。
最后祝愿教育行业里每一枚良币拥有系统性获客能力驱逐劣币,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坚守住初心,让每一位用户在教育产品与服务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