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刚刚在中国兴起的时候,网速很慢,信息传输以文字为主,于是就产生了由字符和字母组合而成表情,比如:)是微笑,:(是不开心。
这类表情的英文名是emoticon,剑桥词典的解释是
[译]由标点符号等符号组成的图像,常用于短信、电子邮件等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
虽然这类表情看上去很复古,但是仍有很多人在使用,比如我们的程序员。
第二阶段:emoji表情期
[译]在电子通信中,为了表达一种特定的思想或感觉而加到信息中的一种数字图像。
现在输入法里基本都包含了emoji,既然是输入法自带的表情,这类表情的优点是查找、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缺点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个表情的理解可能不同。
比如,微笑表情在长辈看来是表示开心,但是在年轻人眼里,这个表情可以表示在被冒犯后的生气(脸上笑嘻嘻,心里……),也可以表示不屑、吐槽等情绪(那你真的好棒棒啊)
第三阶段:创意表情期
emoji后来发展囊括了越来越多的东西,比如各个文化里的美食、符号等。
但是人们对「表情」的热情愈演愈烈,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各大平台上线了自定义表情功能,于是一大波设计师加入了表情包设计大军,设计出了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表情,比如说兔斯基、阿狸等。
第四阶段:一切皆可表情期
渐渐地,设计师设计的表情包也满足不了网友们放飞自我的欲望,meme就诞生了。先来看看剑桥词典对meme的定义:
[译1]不受基因影响而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特征或行为类型。
[译2]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的思想、图像、视频等。
道金斯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selfishgene)中将meme定义为「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东西。」
在这个定义里,meme是一种「文化的传递」。
meme的第二层含义就是指我们常说的「表情包」。与前面提到的各类表情相比,meme最大的特点是与时事热点联系紧密,任何明星、名人、热点、流行语,经过简单的后期处理,都可以变成表情包。
国外的表情包大量使用生活中真人或者名人的照片,比如特朗普、奥巴马、希拉里等,配上文字就成了表情包。
国内的表情包则大量使用具体人物逐渐抽象出来的IP角色作为表情包主题,比如这张:
这下,你是不是分清了「表情」与「表情包」的区别?我们来总结下:
1.emoticon:表情符号
2.emoji:绘文字(我们熟知的“小黄脸”系列)
3.sticker:平台自带表情(兔斯基、阿狸)
4.meme:表情包
表情包的存在固然丰富了我们的对话内容,但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让我们感知对方的情绪,做出恰当的回应。那么,如何用英文表示我们脸上的表情呢?
1.look
当look表示「脸色」、「神色」、「表情」时,为可数名词,常用于单数形式,前面多加不定冠词。
2.expression
与look相同,当expression表示「表情」、「脸色」时,为可数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