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应该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良好习惯一旦养成,会终生受益!到了初中、高中,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就很难改变,即使改变,也会事倍功半,所以小学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有哪些习惯呢一起看。
1毕业前要做的50件不大不小的事
2、准备一个防潮的小箱子或盒子,拿它用来装留有大学痕迹的所有实物,比如纪念册、签名T恤、纪念照。
3、买一件价廉物美的白色T恤,让每个同学都在衣服上签名,珍藏起来,想念的时候拿出来闻一下。
4、做一副扑克牌,精美程度因人而异。用上每个同学的照片,还有一些大学生活中有代表性的聚会、郊游、上课时的照片。若干年后,拿出来看会有感觉的,真没感觉了,用来打打接龙也不错。
5、让自己当一回超级布景板,和每个熟悉的人拍一张合照。在酝酿的时候你尽可能多罗列一些可以合影的对象,人物可以是上下铺兄弟姐妹、喜欢的老师、食堂大娘、宿管阿姨······然后在人人网内建个相册,名字叫“我思念的青春”,或者叫“路过我青春的人”。当然,你还可以有更好的名字。
6、穿学士服拍张照。介个,没什么可说的,能拍多少张就拍多少照,拍到别人的手抽筋为止。
7、离校前,不要特意收拾自己的床,平时怎么滴就怎么滴,然后给它拍几张特写,虽然有点土,但有意义。
8、感谢一下所有的老师,不管那老师是你喜欢的,还是你曾经捉弄过的,准备一个好看点的本子,最好让这些老师每人都给你写一句忠告,记得一定要是忠告,这些忠告以后你会觉得很有用。
9、男生穿上西装,女生穿上OL一点的衣服,和一帮兄弟姐妹在校园里留个影,比如校门口、花坛前,你会发现很多感觉不一样。
11、尽可能把自己动过“小手术”的课本、上课传过的纸条保存起来。
12、和自己的姐妹或哥们相约去拍一套属于你们自己的写真集。N年以后还是这帮人还是这个姿势重新拍一套,也许你们会红哦。
13、和真正的朋友做一次最坦诚的聊天,分别指出彼此最大的缺点,提出最直接、最中肯的建议。恩,这件事比较有意义。
15、如果到这时候你还是没有在校友录上找到组织的话,赶紧加进去,你会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在等你。
16、再去图书馆借一次书,看一会报纸、杂志,哪怕在那里发发呆也好。进入工作状态以后,这样的机会真的很少了。
17、除非学校逼着你归还所有的证件,否则不妨把学生证留起来,以后买火车票或许还能充充数打个折。
20、那个校徽,死活都要留着,以后告诉你爱人和你的孩子,你乃一介某某大学毕业生。
21、找到你喜欢的男生(女生),或直接告诉或发短信告诉—我喜欢过你。如果不敢表达,那么这个人的照片你必须得留一张,要不到写真,手机偷拍下来也可以。
22、平时乖乖的小清新女孩,可以找几个男生陪着,去找那些矮点的围墙,认真的翻一次吧。最好,还是穿裙子,这可是最后的放肆。
23、要毕业了是不是很有砸东西扔东西的冲动组织一个枕头大战不错诶,整个毕业泼水节出来也行。
24、在全班同学面前再做一次自我介绍:hi,大家好,我叫某某某,然后眼泪夺眶而出,最好请人把这一段拍个DV出来。
25、向自己一直没有勇气道歉的朋友说声“对不起!”,还有,顺便跟你讨厌的人说“再见”。
26、学会张震岳的《我会想念你》,在校园里放声高歌。
27、再体验一次校园里的特色项目,比如做一次商务中心的免费游览车,听司机侃大山,去校园电影院看一次电影,可以通宵的最好。
28、在校园内找一棵长的好看的大树,在树下挖个坑,在一张漂亮的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埋进去。若干年以后带自己的爱人故地重游,这里绝对就是一个景点,对,就像韩剧里演的那样。
29、散伙饭可以重头戏。一定要喝些酒,至少也得微醺吧,或许有人会喝醉,不过,别担心,会有三五好友把你拖回来的。醉酒是什么感觉呢听说会很难受,头会很痛。不过,人生也没几次大学毕业,豁出去试一次吧,大家也可以理解,千万记住了,酒后别开车。
30、听一场校园演唱会,去捧一下音乐系同学的毕业演出也可以,表现得嗨一点。
33、在夜黑风高的时候,爬一下学校周边的山,爬到山顶的时候,支起烧烤架,来个BBQ,温大的学生就爬大罗山吧。
34、找到你最不喜欢的那个食堂,品尝一次那里的免费汤,它的味道会成为你很多年后的焦点谈资之一。
35、趁回家的时候给全班同学每人带一些自己家乡的特产,吃人家的嘴软,总会有一些人记住你的。
36、选择一个常去的食堂,把所有的菜都点下来,请同学们吃大餐。菜全部端上来后的壮观场面一定要拍下照片。
37、认认真真完完整整地将自己在学校经常消费的地方做一次总结性的踩点,校园周边那些好吃的小店分步骤分批次地再光顾一遍,和关系好的店主顺便告个别。看似无关紧要的那些人其实也是你大学记忆中的一分子。
38、记下校园好友的生日,并在手机里设置提醒,在ta生日的时候发条短信,最好选凌晨零点发送,ta会激动的。
39、寝室的兄弟或姐妹来个约定,每年找个主题找个城市聚会一次。
40、和寝室的兄弟或姐妹买一样的衣服,然后霸气地几个人在街上走一遭,看看那个回头率到底是有多高。
41、和室友给寝室来个大扫除,留下一个崭新的寝室给学弟学妹。有用可以拎走的东西打包回家;有用却拎不走的东西,可以在宿舍外面来个跳楼大甩卖;没用可以拎走和既没用又拎不走的东西直接送给废品回收站好了。
42、找几个要好的朋友玩最后一次真心话大冒险,问题问得越刁越好。
43、在操场上等着看一次日出,看一次日落,前提是学校保安能同意。
44、有校园恋情的同学,不管是继续还是分手的,你们俩都应该手牵手地气氛和谐地在校园溜达几个圈,不过不提倡拍过分亲昵的合影,艳照什么的更要禁止,避免日后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45、借一辆自行车踩遍校园的角角落落。
46、最后在寝室打一次魔兽争霸,High战到天亮。
47、摄影技术好且PPT技术好的同学不妨把校园毕业前的各种校园活动的资料做成一个专辑,供同学免费保存,毕业前就当为大家作件好事。
48、记着去送一送先你离校的每一个同学,记得和他们拥抱一下。这招有点催泪,记得准备好纸巾~
50、和全班同学来个十年之约,比如选择2022年的6月1日,碰头地点是校园正门口,接头暗号是唱一句陈奕迅的《十年》。为消灭贫富差距,保养好坏差距,硬性规定大家一律坐公交车过来,而且只能穿白衬衫加牛仔裤。
2小学生毕业前须养成的7个习惯
2.制定计划的习惯
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是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基本功,需要从小培养,要启发、引导孩子设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自己想要达成的心愿、想法、目标,例如:暑假2个月,想要做成哪些事情,如何分步骤去做;新学期开始了,想要取得哪些变化、怎样一步步去实现。
3.收拾整理的习惯
能够定期、主动的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百宝箱是一种非常棒的习惯,“收拾”就是吐故纳新,“收拾”就是价值的重新定位,“收拾”是对昨天的回忆、总结,也是对明天的畅想、希望。
(根据我的观察,在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中,十有八九是做事情没有条理,不善于收拾整理的。)
4.系统阅读的习惯
5.承担家务的习惯
承担家务是最朴素、也是最有效的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办法,在不同年龄阶段,可以列出不同的家务,让孩子自己进行选择,坚持做3-6个月,孩子能够完全胜任了,可以进行调整,以锻炼起基本的生活技能。
6.收集错题的习惯
无数的名师、高考[微博]状元告诉我们,收集、整理错题是最笨、也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如果我们不在同一问题上反复出错,就是最好的进步。
7.关心他人的习惯
关心他人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今天更加重要,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关心他人的机会。关心他人,先从关心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开始。一个连爷爷奶奶都不会关心的人,去捐助爱心图书、玩具、衣服,都是徒劳的。
3清华学霸写给小学生家庭的12条建议
1、小学时代如果能写一手工整的字,具有准确的数学运算能力,OK,完美了。对以后的学业生涯够用了,所以尽量给孩子五彩缤纷的童年……
2、学习不好的同学,基本都是严重拖延症患者,今天的事能拖到下个学期。
4、总是期待天才,读书读到现在都没有看到无师自通的天才。同学的差距是有的,差距在哪里接受能力和专注程度,这些都是情商的范畴。
6、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突然学业成绩掉得厉害,请参照第5条。
7、英语怎么学好我的经验是多听,就像我们从小听方言所以就会说一样,每晚睡觉前听半个小时。英语也是一门语言,不要过分强调语法啊、结构啊、我认识的母语是英语的外国友人没人搞得懂自己的语法(我们中国人又有多少知道汉语里面的主谓宾定状补!),请不要妖魔化英语。
8、数学怎么学!就是整理错题。为什么订正错题这么重要!因为其实数学所有的题型就那么多,把盲点都找出来就无敌了。
9、读书真的和有没有钱关系不大,这一段是给家境不好的孩子看的,衣食无忧的孩子们可以绕过去。
10、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课外书吧,天文地理历史人文都要读一些。书籍会给你打开一翻新的世界,中国古典文学让人陶冶情操,心清气静。我发现当年在雅礼,理科学习特别好的同学都喜欢读课外书,而且知识全面,充满灵气,我觉得两者不无关系。
11、阅读的力量无限大,不喜欢阅读的孩子,父母一定不爱读书;氛围可以让孩子喜欢上阅读,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情商、智商,甚至是孝顺。
12、小学阶段总结为:习惯至上,阅读不减;学习讲时效,计算为重点;字迹要工整,错题要记录;如果玩伴好,小学则完美。
4怎样教育孩子对成功的理解
有的家长主张“棍棒底下出孝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批评惩罚。有的家长主张“唯考试成绩论”,为了自己的孩子考个好的成绩,可以包揽、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您包揽不了孩子的一辈子。
家庭教育是个复杂的工程,关键是家长是不是掌握了教育孩子成才的关键点。下边我把成功教子的关键讲给大家,希望对您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所帮助:
1、有惩罚变激励
什么叫激励怎么激励孩子简单的讲,就是如何发挥孩子内心深处的东西和潜能,这是一个根本和主要方法。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父母要做的就是激励孩子,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价值,给他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
人像汽车一样,而激励就像汽车油箱的汽油。家长必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挖掘自身的潜能,这就如同给他们的“油箱”里加油。并且家长在激励孩子的时候要有诚意的激励,才能打动孩子的心。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孩子的家长,摆出冷面孔和家长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孩子就不会接受您的激励和建议,您的激励就失败了。
有的家长老是用“你真棒”“了不起”“太好了”等简单而空洞的评价,孩子也不知道您为什么表扬他,这样就失去了您激励的用处。不如具体一些,譬如:“你自己穿衣服穿的很整齐,真不错。”“你能自己叠被子,把床铺收拾的很干净,你真棒!”具体而细致的指出孩子的值得夸奖的地方,这样孩子知道为什么值得夸奖,并能够继续努力,强化好的方面,逐步养成好的品德与习惯。家长一定注意,以精神鼓励为主,以物质鼓励为副。
2、和孩子的关系要平等和谐
我为什么要强调平等呢原因是中国有几千年文化传统,“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以深入到了每个人的骨髓。很多的家长认为:和孩子平等是“天方夜谭”,因此许许多多的悲剧就不断发生。譬如:有一个5岁的小女孩子很愿意和隔壁的叔叔交朋友,心里话都愿意和这位叔叔讲,而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讲。原因在于,这位叔叔跟她说话的时候都是蹲着,与他一样高,她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而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话时,是居高临下,不论爸爸妈妈是站着和坐着总是比自己高好多。且爸爸妈妈老是很严肃的板着脸,而不想在家里多说话。这样下去您的家庭和孩子之间就没有和谐平等的氛围,就谈不上引导教育,你们家庭的亲情、和孩子的感情就大大疏远了,孩子当面不反抗,可就是内心里不喜欢您。你们家庭的潜在矛盾、就这样默默的存在了。所以,家庭的和谐平等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要素。
3、要给孩子留面子
5教育孩子应该注意10要和10不要
一、要循循善诱,不要急功尽利。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教育孩子不可急于求成,不可急躁,要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培养孩子是个漫长系统的工程,需要掌握火候“煨炖”而不是“快餐”,欲速则不达。
二、要言传身教,不要指手画脚。
凡是要求孩子作到的事,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事必躬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愿作的事要求孩子去作何尝能有说服力。知其不可而为之会适得其反。
三、要和颜悦色,不要声色俱厉。
与孩子说话要心平气和,尽管孩子作错了事,也不要声嘶力竭地大吼大叫,要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教育,效果会更佳,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方法得当定会事半功倍。
四、要平等互敬,不要居高临下。
孩子虽小但必定是家庭的成员,所以要平等相待,给孩子发言权。在孩子面前父母要降低“高度”,不要家长制,不要凌驾于孩子之上,不管自己的话是否正确,一味地要求孩子言听计从,孩子会有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孩子会口服心不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尊重孩子就是维护自己的尊严。父母有尊严孩子才会心悦诚服。
五、要因材施教,不要盲目随波逐流。
当今社会校内校外地上“地下”各类辅导班数不胜数。不要盲目投资让孩子参加各类辅导班,辅导并非多多益善,要深思熟虑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打开一扇知识之窗。让孩子有兴趣欣赏窗外的“风景”。有兴趣才能把所见所闻收藏在心里。
六、要删繁就(简)减,不要施加压力。
父母应该作孩子的调压器,适当为孩子减压,作到适可而止,适度而止。要劳逸结合。多引导孩子读一些内容健康的课外读物,给孩子一片自由想象的天空。拓宽孩子的思维开阔视野,让孩子多动手多动脑多实践,能力比分数重要得多。
七、要为人师表,不要放纵自己的言行。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自己的言行不知不觉地隐藏在孩子的视线中,在孩子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孩子在家庭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成长,所以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忘了“师道尊严”啊!切记:孩子长大后就成了你。
八、要尽心尽力,不要尽“薪”尽力。
如今对孩子的培养教育确实引起了诸多父母的重视,不吝啬为孩子智力投资,希望投资。但却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盲目投资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目的,而且会事倍功半,把对孩子的希望寄托于金钱之上是一种畸型教育。并非是投资就能换来孩子的好成绩好品格,可怜天下父母“薪”,所以尽“薪”不如尽“心”啊!为了孩子的前途还是尽心尽力吧!
九、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培养教育孩子要从一点一滴作起,要从零作起,要从自己作起。孩子是家庭中的一颗希望的幼苗,需要父母精心地呵护培育,润物细无声地注入心血,细心地观察长势不断剪枝,方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所以培养教育孩子是个既简单又深奥,既系统又艰巨的“慢”的艺术学科。不要操之过急,只需要一份耐心。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今迈步从头(越)阅,耐心地陪孩子一起成长。要坚持不懈,坚持就是胜利。
十、要未雨绸缪,不要“亡羊补牢”。
当一个生命孕育在母腹中时,为人父母者就要认真地思考,作好心理准备,如何作一个合格的父母,培养教育孩子要赶早,学令前教育不可忽视,要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的最好“导师”。要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因为早期教育不单纯是提高孩子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其“亡羊补牢”一筹莫展,乞哀告怜,发出一声叹息,不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用心血浇灌孩子的成长吧!小而言之,是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而言之,是为国家教育之海更加波澜壮阔,输送一朵精美的小浪花。
教育孩子是时代赋予给父母的重任。并非要求父母们都能引经据典,句斟字酌地教育孩子,因为每个作父母的阅历、层次、职务都千差万别,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只希望父母们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配合学校作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为自己更为社会。一言以蔽之,教育孩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