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正安一小坚持从常规教学入手,扎实教学各个环节工作。尤其是自落实“双减”政策以来,学校实行“深耕教学‘三个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知识素养的模式,形成以研促教提质增效、特色社团全面发展、课外阅读助力成长的教学常规工作新格局。
一、深耕第一课堂,以研促教提质增效
(一)共同学习,精准课前
以年级为单位分学科组成教研组,每个教研组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拟订好共同学习计划,内容包括学习《课标》,每期学习一本教育专著等。在学科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各教研组特别注重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利用预习单等各种方式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作精准摸底,再根据学情制定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案,尽力做到精准施策。
(二)同课异构,分层教学
在年级教研组中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由三人一组对同一个课题进行执教,通过备课、执教、评议、反思等来共同观察所上三节课的差异,提取更好的教学方式,再根据各班的学情分层教学,对于成绩优异的孩子和对于成绩落后些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力做到因材施教。
(三)课后反思,提升质量
在教研活动时,教师都会反思自己每堂课的得失,将各自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来探讨,让大家共商对策,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以确保能提升教学质量。
(四)规范作业,认真批改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要求各科作业精心设计和认真批改。学校对学生作业的内容,份量,形式和作业的批改要求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一是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合理布置学生作业;二是充分掌握学情,分层布置作业。同时,积极提倡练习性的作业在课内完成,课外以活动性、实践性作业为主。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增长能力的主要途径。为此,我校除了长期开展了领导推门听课,为执教老师打分等活动,还实行校级领导包学段,中层干部包年级,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具体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了“教师—教研组—教务处—教科室—业务副校长”教学、教研网格化管理模式,做到整体协同,分工合作。
二、丰富第二课堂,特色社团全面发展
(一)吉他教学,陶冶情操
1.精准思路,整合资源
为了落实好“1十2十N”的课后服务,正安一小结合当地有利条件,推进吉他文化进校园。在开学初,彻实认真落实全员学吉他任务,实行“三带”模式,以点带面,以班带级,以师带生,学校与正安县谦梦艺术公司签订了整班推进实验计划。
2.以点带面,班级整体推广
由谦梦艺术公司选派专业教师率先对正安一小吉他教师和四年级整级的同学进行培训,再在全校推广。
3.以班带级,全校推广
学有所获,随着吉他社团进校园的深入,悦耳动听的琴弦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孩子们在学校学足学好,学得快乐。
(二)创客教育,检验真知
我校根据现有师资,依托“少年硅谷”项目,科技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科技创新大赛类有科技小论文、科幻画:模型类、人工智能等。由学校保障经费,教师精心备课,学生积极参与,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拓展第三课堂,课外阅读助力成长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发展思维,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品格,阅读是广义的,不仅包括文字,也包括图片、符号、公式、图表等。所以,我们要求孩子们在课余进行广泛阅读、进行全科阅读,以此全面提升他们的知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