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迅速进入了课堂,并深深影响和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的建设是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基础,所谓的“硬件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的建设指的是学校建立以校园网络为核心内容,以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网络教室等专业实验室和各职能办公室为终端的,主要服务于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系统所需要的设备设施的购置、整合、启用、管理的过程。

01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的建设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全新的、交互式的、以个别学习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已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迫切要求。存储、传递和正确利用信息,已是师生的一项必备技能。

但是,这些教学信息如何获得?教学软件如何运行?这就需要一定的设备设施作技术支撑。这种设备设施就是所谓的信息技术硬件。良好的硬件环境是教学、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学校建立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对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02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盲目建设。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避免盲目投资建设,以免造成脱离单位实际需求的工程。目前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一是经费不足,导致硬件环境建设水平不高;二是学校管理部门对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的建设不够重视;三是使用效益不高,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的速度;四是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人员信息素养不够高。

03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的策略

3.1解决对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的认识

当前,现行的教育评估涉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内容较少,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因此,领导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程度,由此,会涉及到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建设标准,应用能力,也会涉及到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的管理体制及管理水平;其次是教师对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的态度,存在着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这影响着正确的建设规模、标准。再就是学生对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的认识,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观点,可有助于硬件环境的功能取舍和硬件设施的正确分布。

3.2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3.2.1目的性

原则将目的性原则放在首位,目的很明确,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通过建立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3.2.2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广大师生的需求,以师生的需求为建设的取舍。

3.2.3效益性原则

3.2.4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建设者的潜能和想象力,利于实际,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2.5反馈性原则

根据控制论原理,对阶段性的建设要及时反馈,并作为以后建设决策的一种信息,不断完善建设方案,实现硬件环境经最优化。

3.3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的实施过程

首先是方案的制定。方案就是把信息技术硬件环境所需的设备设施,以科学和发展的理念,统筹考虑,从本单位实际出发,认真分析研究而制定的可行性建设报告。

方案是建设的蓝图。方案要依据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理论,根据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建设的目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思路,经讨论修订。方案制定的程序要经过“初稿——修订——基本方案——论证——最后方案”的过程。方案要突出重点,体现全面、可行。

方案应体现设备设施整体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经济性、可扩展性,方便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方案确定之后,要按照政策法规,实施政府设备采购、设备到位后,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进行清点验收。待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现场施工。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进行工程质量、进度的监督检查。施工完毕后,要进行设备设施的试运行。

04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的所需要的几个必要条件

4.1管理体制的建设

4.1.1建立一支队伍根据本单位的工作职能和本部门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起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较高的为教育教学主动服务的意识,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设备操作水平和技术实践能力,知识结构合理,人员数量足够,人员之间关系和谐,懂建设会管理且高效的专业信息技术管理人员队伍。

4.1.2制定一套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实现建设目标需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对建设要定人定岗定责,使全体人员恪尽职守,各负其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管理到位。积极做好阶段性工作计划、评比、总结、考核,改正不足,发扬成绩。使大家在有序的工作环境下积极按照制度办事,使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

4.1.3构建一套体系

要解决好建设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从领导至教师学生积极参与支持,必须建构一套完整的和谐的管理体系,才能不断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

4.2资源库的建设

资源库是由多媒体素材库、VOD视频点播系统、教学案例库和试题库组成。资源库的建设要本着节约、实用的特点。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经验更贴近于资源库使用者的需求,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的源泉。在校园网教学资源的建设中,不应该仅将目光集中于图片、文字、动画、课件等现成的素材上,而忽视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具有互动关系的教师和学生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资源。

结语

作者:袁新红,王敬海

关于东方

东方教具拥有行业内一流的专业研发团队,具备教具品牌Labox莱博士与东方sky-docking等,同时享有多项知识产权。

THE END
1.优秀案例这些环境具备多触摸屏幕、多角度录播设备、多种数据采集设备、交互设备、物联网控制设备和移动教学设备,可以支持教师探索研究新型的、未来的、智慧的教学模式,对学校开展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0年底,新一代智慧教室系统已全部建成,学校智慧教室总体规模达到72+2间(62间用于课堂教学,10间用于教师https://jyt.henan.gov.cn/2021/07-29/2192392.html
2.“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本研究以《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在研究分析智慧树、雨课堂的教学理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万维全自动网络考试平台,逐渐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以考试为中心向学习为中心转变;以学科为中心向专业为中心转变;以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NTA2MTYwMA==&mid=2247689129&idx=1&sn=00a69b4ae032daab49c45bcc0aa82cb6&chksm=fcb2f56daefde123bdb3fc52a4afb4ed7945a12659961ab25b6f8d51a68b73042b0eca38fa6a&scene=27
3.大讨论程晓华:“互联网+”新形态下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思考根据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教育教学大讨论的工作部署,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根据活动安排我在这里作一个交流发言,聚焦“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主题,分“互联网+教育”的新形态、“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新变化、我校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三个部分分享学习体会和思考。 https://news.ncu.edu.cn/ndyw/587f600b83014ab3b02251ac0a3cddde_mobile.htm
4.课堂呈现新模式“互联网+”促教学使用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逼真的语言学习和使用环境,改变了过去沉闷的课堂教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的来说,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小学教育教学也要进行更新和完善,教师要适当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兴趣,船里课堂情景。作为老师,我们要注意,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避免https://hl.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org/content/view&id=2213299
5.构建“互联网+”高校计算机教学新模式互联网技术在计算机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线教育平台。高校利用互联网搭建在线教育平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当前,高校教学中最常见的慕课(MOOCs)、SPOCs、腾讯云课堂等,既能让教师开展在线直播教学工作,也能通过上传教学视频或课件资料,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成自主学习,而https://www.qhlingwang.com/pinglun/lilun/2024-10/25/content_500134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