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是“”的缩略形,“”是“”的缩略形。但这两者只表示不加选择,全都包含的意义,相当于“不管”“无论”的意思。连接法与表示相同意义的“”同,并且也能复用。
如:
.
没有必要带走的东西,不管什么,尽可能都留在家里吧。
不管哪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
不管大国小国都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
22.表示让步-(()
1)表示让步,相当于汉语的“即使…也”,“尽管…也”。
.即使是牛车,也坐上走吧。
2)表示包含,相当于汉语的“连…也”。用于强调消极的、不能令人满意的情况,能与“”、“”通用。
连几年一次的消息也断了,真急人。
23.表示让步-()
1)举出极端例子,表示其他也会一样。相当于“即使…也…”、“就是…也…”的意思。
.这件事就是我也能做。
就是孩子们也知道,大人会不知道吗?
2)表示甲事物得不到,退一步,取乙事物。
父亲来不了的话,哪怕是哥哥来一趟也好。
表示这一意义时,说话者有时不提及甲事物,只谈及乙事物。如:
.就是差一点的也行,请拿来吧。
3)用在疑问代词“”、“”等后或“-”这一搭配形式中,表示无条件包括,相当于汉语的“不管…也(都)”、“无论…也(都)”。
.这种事情不管谁都能干。
.想去的话,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去。
.不管什么力量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这时的“()”可以换成“()”。
4)经常和“”、“”、“”、“”、“”搭配使用,表示与一种假设或估量的情况相比,或表示与实际不符的言行。相当于“似乎…似地”、“就像…似地”这一意思。
.他高兴得就像要跳舞似的。
母亲喃喃自语,好像英姬不在面前似的。
哲洙说谎,说得就好像他自己亲眼看过一样。
*“()”还常和“”、“”、“”、“”等词搭配在一起用。
.就是那个也好。
这个星期不行的话,下个星期也行。
要是别人我不知道,你怎么能干这种事?
24.表示强调-()
1)表示强调区别。
.不管别人干不干,我们可一定要干。
.敏洙,那还有什么二话可说?
这时,可用“()”来代替,但用“()”无“()”强调之语气。
.我到现在才知道。
<<>>.到今天才第一次看了电影“春香传”。
12.到晚上十二点才睡着。
3)用在一些接续词尾如“()”、“(,)”等后面,表示强调在某种条件、情况下,进行后一动作。相当于“才”、“还”。
.他夜深了才回到家来。
不懂韩国语,还能听懂韩国广播?
知道了,怎么还能不管呢?
25.表示比拟-
表示形象的比喻,多用于文学作品的描写,相当于汉语的“好像…似地”,“犹如”。
.稻田掀起了金色的波浪。
!
我伟大的祖国啊,你像巨人似地屹立在世界东方!
上述例句均可用“”代替,但“”更富文学色彩。
26.表示比拟-
表示所比较的两个对象彼此相似,相当于汉语的“像…那样”。
.水像水晶一样清。
当谓语是否定形时,“…()”这一形式能表示两种相反的意思。
.金永浩的个子和朴敏浩一样都不高。
这时,要靠上下文来区别究竟是哪种意思。也可在“”后加“”,构成“”,则明确地表示后一种意思。
.这山和那山一样都不高。
.这山不像那座山那样高。
.我和你一样都不干。
.我不像你那样干。
27.表示包罗-
表示全部包罗,相当于汉语的“每”。
7.每天七时骑自行车去上学。
.每个人都应锻炼身体。
28.表示限制-
1)表示限制范围,相当于汉语的“只”、“光”、“仅”。
.只是我去,他留下了。
.我们只学韩国语,不学日语。
2)表示强调,相当于汉语的“只要”。
他除了自己担当的工作以外,只要可能,不管什么活儿,碰上了就干。
29.表示指定-()
1)指明所判断的对象或特别加以说明的对象;常用于下定义等场合。相当汉语“所谓”的意思。通常以“-()”、“--(-,-”等形式出现。如:
什么叫太阳系?
“()”实际上是“()”的缩略形。“()”也都可换成“()”来表示,但“()”比“()”的表现力要强。
2)特别指出某一事物,加以强调。后边谓语是否定性的。相当于“凡…(一律)都(不)…”的意思。
!那小孩凡是苹果怎么也不吃。
.山沟沟连去都没去过。
.他的脾气是凡是无用的书都不看。
这里,“()”换成“()”,句子也通,但意思上有差别。
.苹果是不吃的。(言外之意“其他水果或食物是吃的”)
.凡苹果怎么也不吃。(只指苹果,意思是只要是苹果,不管是好苹果或这种那种苹果都不吃)
可见,用“()”是与别种事物相联,加以对比而言的,用“()”只涉及同一事物。
*在句子中作定语的“-()”这一形态也可缩略成“-()”,要把作定语的形态“()”和上述添意词尾“()”区别开来。下述的“()”在句子中都表示定语成分,不是添意词尾;
().
一个叫金哲的人找你来了。
()谁让来的?
30表示起止-
.晚上八时起放电影。
我们从下周星期一起休息三天。
100.从这儿到那儿是一百米。
表示动作出发、离开的处所时,一般不单用“”,而用“()”或“”,或者单用“”。
().从上海到这儿要两天。
2)表示顺序的起头,相当于汉语的“从”、“先从”。
.从光洙开始先念。
.先从容易的事情开始吧。
.先从历史博物馆参观起。
*“”经常与格词尾“()”、“”结合在一起,构成“()”、“”。这时主要表示动作出发和离开的场所(如前所述)。“()”在下列句子中还用作行动的主体。但局限性很大,只限于下面这种场合。相当于汉语的“由”。
.下面由崔基浩发言。
.首先由班主任讲话。
*“”在有些场合也有“包含”的意思,这种包含仍带有“顺序的起头的意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