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塘:鞠躬尽瘁风范长存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2.03.20

万晓塘和夫人

1960年5月1日,万晓塘(左一)陪同毛泽东主席在海河广场主席台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

父亲长期从事公安保卫工作,是一个坚定忠诚的公安战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常常不顾个人安危,保护领导和同志们。1942年,他担任冀鲁豫行署公安局局长。有一次,日寇进行大“扫荡”,突然包围了行署公安机关所在的村庄。当时行署主任段君毅也住在这个村子里,刚一发现敌情,父亲就跑到段君毅的住处,让他赶紧骑上自己的马突围。这时日寇已经冲到村边,父亲便和侦察科的一位同志步行突围。父亲有心脏病,跑不快,那个干部便架着父亲跑。没走多远,碰见机关一个伙夫也走不动,父亲立即让那个干部架起伙夫跑,自己吃力地在后面跟着,直到脱险。那时日寇“扫荡”频繁,机关经常转移,父亲虽然身体不好,却经常把自己的马让给有病的同志骑。

天津解放前夕,中央调父亲参加接管天津的工作。从此,父亲从黄河边的解放区来到海河边的大城市,在天津工作了17年,与天津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为建设天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父亲为人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即使在父亲担任市委主要领导职务以后,虽然工作很忙,仍经常热情接待来访的干部和群众,并一再嘱咐身边工作人员,不要阻挡来访的同志。因此,有些同志遇事都愿意直接找父亲谈。父亲有时也主动邀请一些同志到家中谈心,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听母亲讲,1963年春节时,父亲把一位干部请到家里,亲切地和她促膝谈心,说到她爱人在1959年“反右倾”中受到错误批判的事,父亲诚恳地表示,当时工作忙,没有过问这件事,关心不够,接着谈了对重新安排她爱人的工作的想法。父亲还直爽地谈了当年自己在听到传达批判彭德怀时那种难以理解的复杂心情。父亲以诚相待,推心置腹的谈话,使这位干部深受感动。

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环境,父亲都注意严以律己,不搞特殊化。1942年,在日寇不断“扫荡”的艰苦环境中,父亲虽然患有严重的胃病,但仍同战士们一起吃高粱面饼,由于胃疼,吃得很少。一次,有位同志给父亲买了一些白面烧饼,父亲没有要,并且把这位同志的领导找来批评。解放以后,无论是担任公安局局长,还是担任市委书记,父亲都严禁别人给他送礼。他特别嘱咐秘书,所有送来的东西一概不许收。三年困难时期,机关、部队送来一些自己生产的食品,都被坚决退回。有时工厂送来一些让领导同志试用的新产品,也都及时退回。父亲不收礼,也从不请客送礼,即使多年不见的老战友来了,也不过是在家里亲亲热热地吃一顿便饭。

父亲对亲属子女也是严格要求的。我叔叔有个独生女,1962年因生活困难从农村老家来天津,要父亲在天津给找个工作。父亲没有答应,耐心劝导她安心在农村劳动。父亲对我们几个孩子要求更加严格。他常教育我们:不要因为是领导干部子女就高人一等,摆架子,耍威风;要有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他还常对我们几个孩子说:你们要珍惜今天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努力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将来才能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你们长大以后,都要凭自己的本事,能干什么就干什么。1961年,大姐由于有头疼病,高中未毕业就中途辍学,有的同志想把大姐安排在机关工作,父亲不同意,而是让她到工厂当了工人。1966年初,大姐所在的工厂抽调一批人支援内陆建设。她找父亲商量,父亲说:市委书记的女儿更应该带头到艰苦的地方去。结果大姐报名去了兰州,此后就一直留在兰州工作。

这几年,我曾经拜访过许多父亲的老同事、老战友,听他们回忆父亲的工作往事,我也参与整理父亲的部分文稿,从中直接感受了父亲崇高的品格。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立场和作风,这种工作品格的形成,一方面源于父亲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勤于思考,注意吸取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一方面源于父亲为人正派、刚直不阿的性格。

父亲在解放区长期担任公安保卫领导工作。由于当时敌我斗争十分复杂,加之左倾错误路线的干扰,时有肃反扩大化的错案发生。1939年,父亲的入党介绍人马霄鹏在担任苏鲁豫区党委宣传部长时,被诬为托派分子,在“肃托”运动中不幸被处死。血的教训,使父亲深知公安工作责任重大,政策上略一疏忽,就是人头落地的大事。他反复强调:公安工作一定要注重证据,严格掌握政策,千万不能轻易杀人。因此,父亲在公安工作中从不赶宁“左”勿右的风头。1941年,冀鲁豫边区也发生“肃托”扩大化的错误,抓捕了一大批人准备处决。当时父亲刚刚就任鲁西区行署公安局局长,在负责甄别工作时,他坚持对抓捕的人重新进行调查,结果证明绝大多数人都是革命同志。1951年镇反运动中,父亲担任天津市清理积案委员会主任,认真执行党的政策,对每个案件的处理都坚持五级审核制,对涉及死刑和无期徒刑的大案要案都要亲自审阅处理,工作细致,量刑准确,确保了镇反任务的顺利完成。党中央、毛主席对天津的镇反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公安部曾将天津的经验批转全国参照执行。

父亲在政治上光明磊落,对大是大非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一些流行的提法并不苟同。1962年以后,党内出现了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的倾向,1964年,父亲对天津针织厂干部讲话时明确说:我看不要提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都贴阶级斗争的标签,并不解决问题。1965年,他在天津电梯厂与干部谈话时,针对当时倡导背诵毛主席语录的做法,指出:毛主席语录要学,不过不要强调背,死记硬背是老辈子的读书方法,是教条主义的方法。学习毛泽东思想,第一是学习立场、观点、方法,第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光是背诵解决不了问题。这些话今天听起来也许很平常,但在左倾思潮横行时,这样讲确实需要政治上的清醒和勇气。

父亲善于团结同志,当工作中出现意见分歧时,总是顾全大局,求同存异,维护团结。但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趋炎附势。上世纪60年代初,陈伯达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多次到天津来。1961年,他到天津钢厂“蹲点”时,提出要把厂里工人的数量减少到1957年的水平,父亲认为他的想法脱离实际,没有照办,经市委讨论后以不合政策规定而搁置。这使陈伯达很不满,他声言:天津不听我的,我以后再也不来了。1964年“四清”时,他又来到小站“蹲点”,胡乱编造出以西右营村党支部书记、劳动模范张凤琴等为首的“逃亡地主和土匪集团”,而且还要“挖根子”,“找后台”。父亲与市委其他领导同志对陈伯达在小站推行的打击一大片的错误做法进行了抵制,对一些受迫害的同志尽可能地进行了保护,招致陈伯达的忌恨,为陈伯达等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利用权势,迫害父亲,埋下伏笔。

父亲身体瘦弱多病。多年来,他一直是超负荷地带病坚持工作。即使犯病在家休息时,他也忘不了工作,不是看文件,就是找同志谈事情。病得实在起不了床,还让人在床边读书报,念文件,一旦病情有好转,马上去机关上班。父亲患有心脏病、肺出血、胃病、神经衰弱等多种病症,却从来没有认真医治过,只是在病情严重时稍微休息一下。他并不是不知道自己患病的严重程度,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大夫就曾建议他及时进行心脏手术治疗,以免发生意外。但他怕影响工作,只是笑笑说:没那么严重吧。就这样,他一面与病魔拼搏,一面加倍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全部力量。

1966年春天,父亲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6月,在北京参加华北局工作会议时,由于发低烧、吐血,不得不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月。当时,父亲的老战友、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非常关心父亲的身体健康,一面安排父亲住进解放军总医院,一面劝说父亲不要再带病工作,应该好好治病了。但父亲表示责任在身,不能休息。7月,父亲带病回津后,文化大革命的狂风骤雨愈演愈烈,不仅没有治病的条件,而且又要顶着华北局负责人的错误做法和政治压力,艰难地维持着市委的领导工作。9月19日,父亲终因长期劳累过度,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溘然长逝,年仅50岁。

我永远不会忘记,父亲去世后天津人民深切悼念的感人情景。从9月20日到22日,十几万群众连续三天拥向设有父亲灵堂的市第一工人文化宫表示哀悼。从凌晨直至深夜,一队队工人、农民、干部、学生、街道居民,首尾相连,络绎不绝。第一工人文化宫从一楼到四楼,摆满了广大干部群众送来的花圈、挽联、悼词,许多街道上也贴满了悼念的横幅。9月22日,天津市各界代表在第一工人文化宫举行追悼大会,会场内外一片庄严肃穆,在海河边的中心广场上聚集着上万的群众静听广播。在河北省、天津市领导致悼词后,我强忍悲痛,流着热泪,代表子女诵读哀词。那巨大的场面,隆重的氛围,动人的情景,充分表达了天津人民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充分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文化大革命强烈不满。然而,当康生、陈伯达等人闻知此事,立刻诬蔑天津市委“以死人压活人”,继而变本加厉地施展阴谋,煽风点火,使天津陷入更加深重的灾难。不久,他们又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颠倒黑白,诬陷父亲,株连无数的干部群众,制造了天津最大的“文革”冤案。

历史是公正的。“文革”后期,天津的干部、群众开始强烈要求为父亲恢复名誉。母亲也多次向中央领导同志反映,要求为父亲平反。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时,曾向河北省革委会主任刘子厚询问我父亲去世的内情,刘子厚如实汇报了我父亲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的经过,邓小平同志听后深感惋惜。当时由于“四人帮”的阻碍,不可能为父亲平反。直到1978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并开始全面平反“文革”中的冤假错案,父亲的冤案终于得到昭雪。1979年1月20日,天津市隆重举行了父亲的骨灰安放仪式,天津市委郑重宣布“文革”中强加给父亲的种种诬陷应予全部推倒,重申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次日,《天津日报》发表怀念父亲的长篇通讯“海河两岸冻已解,春来万花慰忠魂”。

THE END
1.石中天原创诗词1478宏村水系1.九曲十弯:宏村人的祖先很会利用自然溪水。他们在宏村上游的河道上拦河筑坝,用石块砌成数米宽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势落差,把碧水引入村中。水圳九曲十弯,穿堂过屋,经月沼,最后注入南湖,出南湖,灌农田,浇果木,重新流入濉溪。这一泓碧水滋润了村庄,使静谧的山村更加灵动,更为村民营造出了“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户户https://www.bilibili.com/opus/1010284455353385016
2.正能量如何与大流量“双向奔赴”?广东给出这些答案梅州岭南传统文美丽乡村观察团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叶塘镇北塘村采风。缪强 摄 走进乡村,书写广东全力建设“百千万工程”的“万千气象”。2024年11月,广东先后开展“万千气象看广东·百千万工程在行动”主题采访活动和网络强村·百千万网红助力“百千万工程”活动,组织中央和省内媒体记者、网络名人深入惠州、汕尾、梅州、河源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JJC8RLGP0001A1UG.html
3.万晓塘万晓塘(3) 万晓塘(1916年-1966年9月19日),原名万兴诗,字效唐,后改为晓塘。山东省齐河县人。曾任天津市局长[1]。 万晓塘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在整风反右中, 他主张“不乱扣帽子、 乱打棍子、不矬子里面选将军”,避免了“扩大化”错误。1966年“文革”开始后,于9月19日夜猝发心脏病离世,https://baike.sogou.com/v7810969.htm
4.省委书记万晓塘,原名万星师,字效唐,山东齐河人,出生于山东鲁西平原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8年后任中共天津市委第一书记、警备区第一政委、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天津市政协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1966年9月19日病逝。 万晓塘早年在家乡求学,广泛阅读进步书籍,追求进步思想,并在读书期间接触到https://www.meipian.cn/4zu5ntxn
5.万晓塘:鞠躬尽瘁风范长存重大事件1960年5月1日,万晓塘(左一)陪同毛泽东主席在海河广场主席台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 1960年5月1日,万晓塘(左一)陪同毛泽东主席在海河广场主席台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 1961年5月1日,万晓塘(右二)陪同毛泽东主席参观河北省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技术革命展览会。 http://www.sdkrzzjng.com/xwjj/zdsj/201507/t20150729_12786151.htm
6.丹心献伟业正气在人心——回忆父亲万晓塘(之二)万新平1河北省; 万晓塘; 干部任命; 镇反运动; 天津市公安局; 中共天津市委; 公安保卫工作; 胜芳镇; 许建国; 公安局长; 治安工作; 党中央; 公安队伍; 入库时间 2023-07-25 23:23:47 相似文献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专利 1. 崇德明廉聚人心 丹心一片献事业 [J] . 黎茂美 . 湖南地税 . 2006,第005期 2.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harity_thesis/0201272374155.html
7.揭发批判”市委。市委第一书记万晓塘第二书记赵武成参加了天津16所中学等学校“红卫兵”和学生在民园体育场召开大会,“揭发批判”市委。市委第一书记万晓塘、第二书记赵武成参加了大会。 共有0条评论https://www.tjdag.gov.cn/zh_tjdag/jytj/lssdjt/details/1600322879011.html
8.万晓塘刘锡瑛李霁野李吉顺周叔徎苹鹎嗔醭志踔依?..图文详情共18张 1950年天津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建议名单1页油印-万晓塘、刘锡瑛、李霁野、李吉顺、周叔弢、黄火青、刘持钧、刘忠、李华生、吴砚农、杨玉璞、杨石先、阎子亨、钱嘉光、李耕涛、孟秋江、俞蔼峰、张玉、杨明新、杨亦周、萧思明、穆芝房、宋景毅、张敏之、谷小波、娄凝先、张国藩、潘https://book.kongfz.com/233178/1016614502/
9.郭建波:围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进行的斗争这里发人深思的是,万晓塘死后,天津市委的其他领导人却借尸还魂,在万晓塘的死亡上做文章,用万晓塘的尸体来示众,破天荒地召开了五十万人的追悼会。这与周恩来去世后一九七六年清明节期间在天安门广场及各地的示威活动如出一辙。更加诡异的是,这个明显带有示威性质的追悼会竟然被陶铸批准后由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公告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22/05/455648.html
10.他曾担任天津市委书记,与江青走得很近,1977年自缢身亡1966年9月19日,时任天津市委第一书记的万晓塘,在洗澡时突发心脏病去世,随后天津市委为万晓塘组织了一场五十万人参加的追悼会,震惊了党中央,对此,毛主席说道:“这实际上是向党示威,这是用死人压活人。” 剖析这次事件的本质,实际上反映出那场风暴初期,地方领导人对运动的抵制态度,第二年,也就是1967年,天津市https://zhuanlan.zhihu.com/p/649875411
11.天津市历任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2.pdf天津市政协历任领导 主 席 黄敬-- 黄火青 -- 万晓塘 -- 逝世 解学恭 -- 阎达开 --) 黄志刚 -- 陈冰-- 吴振-- 谭绍文 -- 刘晋峰 - 房凤友 -- 宋平顺 - 自杀身亡 邢元敏 -- 何立峰 -- 副主席 黄火青 -- 李烛尘 -- 刘锡瑛 -- 逝世 https://www.taodocs.com/p-492613230.html
12.天津会展交流著名人物交通状况文化教育万晓塘 1958年06月-1966年09月 胡昭衡 1963年09月-1967年12月 解学恭 1967年01月-1978年06月 解学恭 1967年12月-1978年06月 林乎加 1978年06月-1978年10月 林乎加 1978年06月-1978年10月 陈伟达 1978年10月-1984年10月 陈伟达 1978年10月-1980年06月 倪志福 1984年10月-1987年08月 胡启立 http://baike.xuexiaodaquan.com/doc-view-8798.html
13.大炼钢铁的奇迹与悲剧《文史精华》1998年06期小土群 释 土法炼钢 释 大炼钢铁 释 钢铁工业 释 群众运动 释 钢水温度 释 小高炉 释 大跃进 释 天津钢厂 释 土高炉 释 万晓塘 释 PDF全文下载 个人查重 >> 开通会员更优惠,尊享更多超值权益 立即开通 > 相似文献 1 陈浩 云南东川地区“大炼钢铁铜”运动述评 党史文苑 2016年16期 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WSJF199806009.htm
14.同林铁刘子厚万晓塘谈话1960年3月23日1960年3月23日 下午,在停靠天津的专列上同林铁、刘子厚、万晓塘谈话。毛主席问:你们在开大会,是不是?做了报告没有?林铁说:今天上午做了报告,解决主席批的那五个问题。毛主席说:是有问题吧?林铁说:是有问题,有那个苗头了,这个时候开会真是适时。毛主席说:摇摇欲试,要过渡,变相的“一平二调”,根本不要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15/17/60598436_11288442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