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发展注入新动能新闻频道

今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的热词。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同时,中国新质生产力也正为全球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国GDP仍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按照可比价计算,中国经济增量超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体量,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达到30%。多年来,中国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而新质生产力又是支撑和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可以说,中国的新质生产力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2014—2023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7.6%升至13%以上,根据“十四五”规划的目标,预计2025年这一比重将升至17%。2016—2023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由17.1万亿元增至27.5万亿元,年均增长7.7%,增加值占GDP比重由8.2%增至8.4%,年平均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2012—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1.6%升至41.5%,2023年突破55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二。预计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在2027年达到60%,规模为15.7万亿美元。这些数据充分体现出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增长发挥出了极大推动作用。

中国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国互利共赢。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举措中,可见中国共享机遇与成果的决心,如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等。中国举措将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参与新兴产业的机遇,为全球技术进步营造良好合作氛围,对推进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全球产业和技术变革的重要力量

技术和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新质生产力以颠覆性和前沿性技术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继而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力助推全球技术变革,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中国日益成为全球新技术研发与创新的重要源头地。2023年,中国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3.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研发支出绝对额居世界第二位,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64%,接近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从技术发明看,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66.5万件,在有效发明专利中占比41.5%,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8件。在5G等重要领域,中国拥有的专利量居世界第一。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核聚变等前沿领域,中国也贡献了一批世界级的科技成果。当前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400家,智能晶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持续为全球创新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中国是全球创新产业化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与完备的产业链,中国已然成为全球技术产业化基地与产业变革的主要策源地。当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占全球制成品市场份额超20%。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多数材料、组件都能找到本土供应商,对创新原型产品快速试制并实现量产提供了强大支撑。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合,得以形成产业链条成熟的产业集群和高效协作的制造业网络,这既能满足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需要,也能快速响应个性化定制需求。

依托制造业的综合优势,中国能够推动全球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从作为技术产业化重要载体的独角兽来看,中国是全球产生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2023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中国有166家独角兽企业入围2023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数量占比为33.2%,居全球第二;估值合计为10.03万亿元,估值占比为35.6%,居全球第二。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与验证方面,中国也走在世界前列,为新技术的快速部署应用树立了标杆。如智能设备,2023年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的增加值分别增长60.0%、20.5%;服务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智能化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3.3%、36.2%。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据统计,中国工业机器人2022年销量为29万台,占据了52.5%的全球市场份额,远高于排名第二的日本(5万台)。

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质上也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中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既为自身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当前,中国已经建立起高效的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等生产体系,极大地降低了世界绿色低碳转型的成本,为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联合发布的《超越净零碳》指出,在中国的推动下,202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成本较2010年下降约82%,陆上风机与海上风电装机成本分别下降约35%和41%。

中国的新能源产品正源源不断走向世界各地,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超过51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80%;2025年前,在全球太阳能发电主要零部件领域,中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有望扩大至95%。2023年,中国以新能源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在全球贸易疲软的大背景下逆势高速增长,共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高达29.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海势头强劲,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是汽车出口强有力的引擎。在扩大新能源产品出口的同时,中国还加大了对其他国家可再生能源的直接投资,直接助力这些国家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可以预见,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为中国的发展孕育出新动能,开拓出新纵深。向“新”而行的中国经济将长风破浪,为世界的共同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红利,更加深刻地印证“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作者:孙学工、荣晨,分别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主任、决策咨询部副处长)

THE END
1.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新浪财经报告指出,从目前掌握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以及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质量稳步提升、民生继续改善,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得以巩固,积极因素增多,发展信心提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报告也提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9-12/doc-incnvpyx1328897.shtml
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的翻译是a私は生活のために、あなたを愛して As for me because of life, loving you,[translate] a有时候我很神经大条的 Sometimes my very nerve big strip[translate] a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正在翻译,请等待 [translate]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4792621
3.国产化有哪些意义?国产化可以促进国内产业链的完整度和附加值,进而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发展本土产业,国家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此外,国产化还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来改善产品质量和扩大产品市场。这些都将为国家带来更多的经济机遇和发展空间。 https://www.filez.com/news/detail/2f1411d8b68ff57ae3e5cf83732f9ccb.html
4.中国要成为资本主义“同类国家”吗?在我们看来,西方发达国家确有值得学习的一面:生产力水平发达,科技创新位居世界前列,具有强大的经济国防等硬实力,也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以及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等。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本质上的致命缺陷:整个国家被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集团以及它们之间的纷争所绑架,美国政府长达两个月的“停摆”就是明证。以http://www.wyzxwk.com/Article/sichao/2019/11/410918.html
5.村级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5篇)在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我村经济取得显著发展。我们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同时,积极引入外来投资,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有力提升了我村的整体经济实力。 三、基础设施建设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成功推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道路硬化、村庄绿化https://www.yjbys.com/zongjie/nianzhongzongjie/55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