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二卷》目录

第一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一节《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端

一、提出《论十大关系》的背景

二、《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中共八大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贡献

一、明确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二、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三、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起步

四、探索民主与法制建设

第三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创立

一、国内政治生活中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出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长期思考

三、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及其严重扩大化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一、提出整风的背景和目的

二、整风运动的开展

第二节反右派斗争及其严重扩大化

一、从整风到反右派斗争的转变

二、反右派斗争的经过及严重扩大化

三、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原因、危害及教训

第三节整风运动的继续开展

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一、总路线的酝酿和制定

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大跃进”运动

一、以浮夸风、高指标为特征的农业“大跃进”

二、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工业“大跃进”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紧张和严重经济形势的出现

第三节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缘起

二、北戴河会议作出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和全国公社化的实现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后果

第四章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及其曲折

第一节毛泽东对“左”倾错误的察觉和初步纠正

一、第一次郑州会议开始提出纠“左”

二、武昌会议继续纠“左”

三、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取得纠“左”初步成果

第二节纠“左”工作的继续进行和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

一、第二次郑州会议对人民公社问题的进一步认识

二、进一步压缩钢的生产指标

三、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

第三节庐山会议的召开与纠“左”的曲折

一、庐山会议的召开

二、彭德怀的信和反“右倾机会主义”的开始

三、“反右倾”运动被推向全国

四、庐山会议反“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及深刻教训

第四节继续“大跃进”

一、重新制定高指标

二、继续“跃进”的做法及恶果

三、加快“过渡”的提出与“共产风”的再度泛滥

四、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局面

第五章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第一节初步总结经验和提出八字方针

一、《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的形成与公布

二、八字方针的提出

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和各部门工作条例的制定

第二节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教训

一、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二、大会的主要内容及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第三节西楼会议与继续深入调整

一、西楼会议提出的关于国民经济调整的意见

二、调整1962年国民经济计划

第六章全面调整的展开及其措施

第一节全面调整各个领域的政策

一、调整农业政策

二、调整其他经济政策

三、调整国内政治关系

四、调整知识分子和教育、科技、文艺政策

五、调整民族、宗教政策

第二节继续调整国民经济

一、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第三节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战胜困难

一、开发大庆油田,摘掉“贫油国”的帽子

二、战天斗地,改变山区面貌的大寨经验

三、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技术

第四节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

一、胜利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二、召开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三、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第五节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七章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对经济体制的初步改革

第一节工业组织管理形式的重大改革——试办托拉斯

一、构想的渊源与正式方案的提出

二、试办托拉斯的进程、成效及矛盾

第二节经济管理体制及教育、劳动体制改革的探索

一、工业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物资供应体制改革

三、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的改革与试验

四、适当扩大地方管理权限

第三节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指导思想的两次调整与三线建设的展开

一、“三五”计划编制的第一阶段重点解决吃穿用

二、三线建设的展开

三、“三五”计划重点的改变及编制工作的最终完成

第八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节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

一、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

二、战胜严重经济困难的思想理论教育

第二节学雷锋运动进一步培育了良好社会风尚

一、学雷锋运动的蓬勃兴起

二、雷锋式的人物不断涌现

三、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第三节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

一、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

二、基层干部的楷模——焦裕禄

第四节全国学习解放军

一、解放军的政治工作

二、全国学习解放军

第九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国防建设

第一节国防力量的建设

一、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

二、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

三、加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

第二节国防力量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粉碎国民党军对大陆的窜扰

二、打击美国入侵飞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领海领空

三、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四、踊跃参加抢险救灾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十章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二、教育事业全面建设与发展

第二节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成就

一、贯彻执行《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

二、《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

三、科学技术事业取得的成就

第三节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成就

一、卫生事业全面大发展

二、体育事业成绩巨大

第十一章反对霸权主义,发展和平外交

第一节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的中国国际战略思想

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方针

二、“中间地带”理论的重新提出与对民族主义国家战略地位的认识

三、“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的再次发表与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第二节中美关系与炮击金门

一、5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美会谈

二、炮击金门与绞索政策

三、“打而不登、断而不死”的政策粉碎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第三节中苏关系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论战

一、中苏两党分歧的由来

二、中苏关系的恶化及反对大国沙文主义的斗争

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论战的展开及其影响

第四节加强和发展同“中间地带”国家特别是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一、支持印度支那各国人民的抗美斗争

二、加强中日民间友好往来

三、中法建交

四、和平解决与西南邻国的边界问题

五、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第五节有效应对严峻的国际环境

一、中苏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二、中印边界争端与对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三、国际反华势力的威胁与中国反帝反修战略的形成

第十二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第一节平定西藏叛乱的斗争

一、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

二、平定叛乱并与帝国主义、国外反华势力进行斗争

三、认真贯彻执行正确的平叛方针

第二节胜利完成西藏的民主改革

一、百万农奴要求进行民主改革

二、民主改革的方针、政策

三、民主改革的具体实施(

第三节五个自治区的成立和发展

一、内蒙古自治区的进一步完善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成立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

五、西藏自治区的成立

六、民族地区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民族政策的调整和民族团结的加强

一、平息反华势力策动的“伊塔事件”

二、民族地区经济政策的调整

三、调整民族关系,加强各民族团结

第十三章对国内形势判断的失误和阶级斗争扩大化

第一节重提阶级斗争

一、重提阶级斗争的背景

二、八届十中全会重新强调阶级斗争

第二节开展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一、农村“四清”和城市“五反”的试点

二、农村社教运动的两个“十条”

三、“桃园经验”等的推广及其造成的紧张局面

四、“二十三条”的制定与“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观点的提出

THE END
1.国家统计局: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科技强国建设有力推进改革开放初期编制《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首次强调科技发展要与经济建设相结合。2005年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入新时代,编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强调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加快实现高水平https://www.sast.gov.cn/content.html?id=1838023619507154946
2.党史学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经济总量大幅跃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从新中国成立前的积贫积弱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相继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二,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的历史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1-08/24/content_24510318.htm
3.改革开放30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改革开放30年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趋活跃,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http://www.locpg.hk/zggq/2009-03/05/c_125956422.htm
4.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发展规划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全面推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实现学院“质量、效益、结构、规模”的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十一五”期间发展状况 一、办学主要成就 http://www.trzy.edu.cn/html/890/2012-08-29/content-8787.html
5.建设“双中心”展现西安发展大局观11月3日,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西安双中心建设专题论坛正式开幕,作为多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桥头堡,西安承载着西部地区经济科技等多领域格局的转变使命,这其中,“双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将为西安乃至西部科技升级,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西安“双中心”建设下展现出的硬实力 https://i.ifeng.com/c/8UmrledRB8v
6.中国发展报告丨我国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部署和举措针对中国科技支撑经济发展不足、与经济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党中央提前谋划部署重大科技项目,出台一系列举措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https://www.develpress.com/?p=6572
7.科技自强蹄疾步稳——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化创新驱动顶层设计、前瞻谋划和系统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创新体系逐步健全,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与世界前沿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http://www.agricoop.net/news/show.php?itemid=12744
8.萧绍良:毛泽东国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为了使国家经济建设适当照顾国防建设的需要,使两者保持协调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中若干问题的指示》明确指出,必须把国防建设纳入国家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军队方面要提出关于国防建设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规划,交国家计划委员会统一平衡,全面安排。经济建设要尽可能注意到平时和战时相结合,并有转为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9/04/40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