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和丰富内涵

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丰富内涵,用新质生产力理论武装头脑,有利于为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遵循,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恒久动能。

新质生产力产生的时代背景

生产力是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的能力,体现着人们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发展生产要素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发展生产要素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更新原有的生产要素,如更新生产工具和原材料;二是加入和发展新的生产要素。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萨伊等西方主流经济学将资本、劳动和土地确定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最初三要素。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以蒸汽机车、电力技术、原子能技术为代表的三次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生产力结构,导致科学、管理、人力资本从基本生产要素中独立出来,发展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资本、土地、劳动等基本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科技进步,产量就可以大幅增加。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十分重视科学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他反复讲科学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大工业则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与劳动分离开来”“随着科学作为独立的力量被并入劳动过程而使劳动过程的智力与工人相异化”。进入21世纪,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智能化催生了数字经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毋庸置疑,信息网络和数据必然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并在生产力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更新和发展为标志,蕴含着生产力从量变到的质变的飞跃。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内涵

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后,不少学者对其内涵和概念进行了研究和阐释。普遍认为新质生产力首先聚焦在“新”上,从生产角度看就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其次从“质”字上进行评估和检验,新质生产力具有不同于其他任何生产力的质态,具有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品质和效能。

在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和本质特征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认识、把握和理解新质生产力。

第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和动力源泉。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关键。只有依靠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发展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打破当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卡脖子”技术瓶颈,开辟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

第二,符合新发展理念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遵循。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回答了生产要素如何升级和优化配置、产业之间按照怎样的比例发展、人与自然之间如何共处、产业链供应链如何构建、生产成果如何分配等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只有符合新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才不会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轨道,才能与我国的根本社会制度相适应、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

第三,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及其跃升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构成任何一个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生产要素组合的结构和方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产力水平及其先进性。例如,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研发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其掌握机器设备和劳动资料的先进程度,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天壤之别。当然,简单工具与复杂机器设备,劳动资料的技术含量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力的质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信息化、智能化推动生产要素进一步优化组合和跃升,一些行业逐渐形成无人化生产,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只有着力于生产要素本身的升级和优化组合,才能彻底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路径,推动生产力发展从量变到质变,形成先进生产力质态。

第四,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相较传统生产力,最显著的差异在于质优,即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原因是新质生产力与生具有的纯技术进步效率,可以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有形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知识、教育、技术、规模、管理等无形的新的生产要素,大幅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出水平。只有全力以赴加快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才能大幅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绿色低碳转型奠定生产力基础。

第五,先进性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各国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不同,生产要素配置千差万别,形成了质态和发展水平大相径庭的生产力。在汉语中,先进的含义是“位于前列,可做表率”,这就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必须是当前各种质态的生产力中位居前列、可做表率、值得学习的一种生产力。其先进性并非单纯地体现在经济总量的较高增长,而是体现在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具有显著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鉴于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劳动资料或生产工具是决定生产力先进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生产工具的先进性,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只有掌握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把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技术融入生产资料,提高机器设备的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才能确保新质生产力一直保持先进的质态。

抓住关键和重点发展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是最活跃的人类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改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能,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并由此催生了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变。目前,新质生产力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碎片化、局部化特点,还没有成为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遍及各类产业和生产领域的生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亟须抓住关键和重点。

一是坚持质量优先,完善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和制度环境。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及时调整并建立新型生产关系,打破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目前,经济体制、产业政策、科技制度、户籍制度、分配制度中还存在不少制约技术性进步的堵点卡点,不利于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及跃升。需要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重点改变现行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绩效体系、统计体系以及政绩考核体系,扫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制度性障碍,为发展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凸显新质生产力的先进性。没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就不可能有技术进步,以及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因此,必须始终将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坚持创新驱动。继续提高研发投入,获得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走在全球创新型国家的前列,从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级、省级高新区为平台,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大湾区、成渝双圈等区域协同发展为抓手,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广泛运用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推进制度型开放,优化配置国内、国际生产要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维护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三是坚持以人为中心,厚植人才资源,为新质生产力提供长久可靠动力。劳动创造价值,人类劳动是一切生产力发展的基石。要坚持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新质生产力所需的劳动不是简单劳动,而是能够驾驭先进生产资料和机器设备的复杂劳动,需要掌握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参与劳动。因此,要努力适应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推动高等学校进行学科设置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根据基本生产要素、新增生产要素如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的贡献建立科学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劳动积极性,激发各生产要素的活力,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跃升,为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恒久的推动力。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财金学院教授)

THE END
1.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新国企:内涵特征功能目标与打造路径大现代新国企是不同于传统国有企业的新型国有企业,是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和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的现代化先进组织。其特点是不仅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机融合,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和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主体,还能通过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公平竞争、深度合作、互利共赢,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ND4DU40511B355.html
2.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理念新质生产力特点具有技术创新性、产业融合性、绿色低碳性、价值共创性等特点,能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特点拓展发展空间新质生产力能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和就业机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提升国际竞争力新质生产力是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对于提升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具有重要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4778524693
3.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党务交流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其中,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形成高质量的生产力。 https://wenda.12371.cn/liebiao.php?mod=viewthread&tid=646875
4.新质生产力四大特征构成有机整体2024年春天,“新质生产力”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也是当之无愧的热词,更是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有哪些?各个行业如何应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激发、催生新质生产力,人才需要如何布局?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https://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240428/212248.shtml
5.作文备考:新质生产力读了上述材料,作文新时代青年,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选文 破立并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特点在“新”,关键在“质”,落脚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是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MTUzNTg5Mw==&mid=2247516274&idx=2&sn=7d9378cb7588c78f95a9f52679bfc502&chksm=cfb7f22214a665dd66a879aa0139c9d59d30096a539aefc227e452f38a4b30d028ceb7dac34c&scene=27
6.新质生产力解读一新质生产力概念新质生产力,是指在原有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指在原有生产力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手段,实现生产力的质的飞跃,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新型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强调在生产过程中的创新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新质生产力的特点 https://www.360doc.cn/mip/1119260825.html
7.新质生产力的六个内涵特征是什么?2.高效率和高效能: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创新性、高效性、可持续性、跨界融合性和全球化开放性是其特点,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效能并引发产能结构性变革。 3.具有广覆盖性和兼容性:新质生产力能够促进经济形态多元化,形成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型经济形态,具有广阔的覆盖范围和高度的兼容性。 https://www.ahchanye.com/cyxt/39224.html
8.03专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新质生产力中的“新”,指的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领域、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中的“质”,指的是物质、质量、本质、品质;新质生产力中的“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特点在“新”,关键在“质”,落脚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突破了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lhtk/2024_03/202401/t20240115_475400.htm
9.向新向优,促进生产力实现质的跃升独家播报顾名思义,“新质”即新的质态。新质生产力就是新质态的生产力,其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知识密度大,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代表着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能级跃迁。新质生产力,特点在“新”,关键在“质”,落脚点在“生产力”。其中,“新”,指的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领域、新动能;“质”,https://www.ishaanxi.com/c/2024/0409/3115473.shtml
10.赵振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与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科技进步的前沿,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任务提出的新概念。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理解和把握https://www.ccps.gov.cn/xxsxk/xzx/202312/t20231222_160584.shtml
11.新质生产力的特征有()。E.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夯实新质生产力实践主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生产力。 A.先进 B.优越 C.卓越 D.优秀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 A.质优 https://www.educity.cn/souti/c3ql7kc3.html
12.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一是科技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科技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科技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出一批批新兴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动能,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高效率和高效能是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生产效率https://blog.csdn.net/sim_faris/article/details/137341780
13.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作出系统阐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进一步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 https://www.workercn.cn/c/2024-03-21/8194505.shtml
14.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我们理解,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新质生产力质态有“三高”,即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新质生产力是摆脱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800548
15.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和特点人类社会发展历经四次科技革命,跨越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来到“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新质生产力时代。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颠覆性创新驱动、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高等特点,是以智能技术和绿色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引致的生产力跃迁。 https://www.huaxjr.com/6797.html
16.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与实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http://www.cnaja.com/mtrw/897.html
17.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new quality productivity),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是科技创新在其中https://baike.sogou.com/v216076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