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什么是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其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决定》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明确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凸显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过艰苦实践探索,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极大增强了各类市场主体的生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突破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衡量市场经济体制是不是“高水平”,关键看这种体制是不是具有强大生机和活力,能否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高效率的资源配置、高效能的宏观调控、完备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等特征。

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体制。市场经济通过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实现资源配置,能够最大程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配置资源的程度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扩大,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蓬勃生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高效率的资源配置为重要特征,通过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高效能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宏观调控是为了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高效能的宏观调控,要求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完善国家战略规划和政策协调机制,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优化各类增量资源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强化经济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建立重大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

完备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决定》进一步提出,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企业退出制度等重要基础制度。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只有把基础打深、筑牢,才能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楼大厦。只有形成完备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才能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进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强大的动力。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弱化或取代市场作用,而是弥补市场失灵,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决定》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部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决定》指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这“三个集中”体现了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决定》还提出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这将更好促进国有经济提高增加值率和整体运行效率。国有经济总体集中在上游领域,国有经济提高效率对下游行业提升效率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决定》强调“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对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自然垄断行业大多存在于上游基础行业,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对下游行业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竞争力将产生积极作用。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决定》提出“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当前,最重要的是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公平的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机会。

在产权保护方面,《决定》提出“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表明了要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特别是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在市场准入方面,《决定》明确要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这对扩大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当前影响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因素,既有市场基础设施硬连通问题,如符合条件的公共资源交易还没有完全纳入统一平台,也有要素市场尚未统一的问题,如全国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尚未形成。

在市场基础设施方面,《决定》提出“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把符合条件的公共资源交易纳入统一平台,将大幅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的透明度和竞争公平性。

在要素市场统一方面,《决定》提出“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并提出“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这对发展数字经济特别是迎接人工智能浪潮,更好释放数据要素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决定》强调,要“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产权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产权保护主体的平等性不断增进,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和扩大,人们对产权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权保护的强度、范围、完整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要求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产权保护制度。

产权不仅包括物权、债券、股权等有形资产的产权,还包括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产权,《决定》提出“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和动力。

《决定》还提出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企业退出制度等。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市场参与者准确披露产品和服务信息,有利于更好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完善准入制度的核心是解决公平准入问题,要求经济管理部门按照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行流程再造,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这对提升政务信息共享和跨领域跨层级监管能力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完善企业退出制度,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THE END
1.政治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四)《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构建高 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MjE5MTE5MA==&mid=2247551161&idx=2&sn=0ffc3afe5f49ee9877df5cba798b4ca2&chksm=fd740065b5e12b45725a7df567b80ef81fcef253f38a29fc86442c977eae3ddfdc6730042de0&scene=27
2.莫纪宏: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第九部分明确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第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决定》中“法”字的分布特征及其意义;https://china.qianlong.com/2024/0918/8338639.shtml
3.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着核心和关键作用。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最根本的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的,党的领导确保了中国式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884906100392682052.html
4.思想理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不竭动力与活力 https://www.bcsa.edu.cn/info/1076/20413.htm
5.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更是由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所创造的能引领世界、对人http://www.jcyxx.com/jcyxxnr/11876.jhtml
6.下列选项中,哪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下列选项中,哪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A.市场经济 B.改革 C.开放 D.法治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efdfca3ec3b54a48b56a570e7915ad50
7.政治与法律姚建龙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功能与定位一、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二、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三、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特色 四、结语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所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https://ilaw.sass.org.cn/2023/0105/c2531a495702/page.htm
8.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追溯历史,改革开放是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启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追求催生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45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奠定物质基础、创造社会条件,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https://theory.southcn.com/node_93e45a46ed/3e765f4536.shtml
9.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http://www.ahcaw.com/topic/content/2024-07/25/content_9027624_0.htm
10.翁铁慧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一体化协同,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提出新要求,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要优先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要自立自强,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要引导保障,教育、科技、人才https://www.mbachina.com/html/xw/202408/594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