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遴选职位包括县处级副职和乡科级正副职领导职务、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和其他相当层次职级职位。
公开选调职位包括县处级副职领导职务或相当层次职级职位、乡科级正副职领导职务职位。
二、报名范围和条件
(一)公开遴选
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对象为本市区级及以下机关、市级机关所属处级及以下单位和市级垂直管理机关的基层单位、中央驻津机关处级及以下单位中,已进行公务员登记且在编在岗的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人员。
区级机关公开遴选对象为本区乡镇街道机关和区级机关所属科级及以下单位中,已进行公务员登记且在编在岗的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人员。
报考人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素质过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品行端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
3.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4.除选调生外,应当在本级机关工作2年以上;选调生应已完成2年基层锻炼;
5.具有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任职经历,一般应现担任与报考职位相当层次的职务职级,个别急需紧缺的职位允许符合提拔晋升资格条件的下一职务职级层次人员报考;
6.除职位对年龄有特殊要求外,报考县处级副职或三级、四级调研员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年龄在42周岁及以下;报考乡科级正职或一级、二级主任科员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年龄在37周岁及以下;报考乡科级副职或三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
7.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近3年年度考核没有基本称职及以下等次;
9.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10.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职位要求的其他条件。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参加公开遴选:
1.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2.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3.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专门机关审查调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4.受到诫勉、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务处分等影响期未满或者期满影响使用的;
5.新录用乡镇公务员在乡镇机关工作未满5年的(含试用期);
6.按照有关规定,未满服务年限或对转任有其他限制性规定的;
7.尚在试用期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未满1年的;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报考人员不得报考任职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二)公开选调
公开选调对象为本市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中央驻津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资格条件,可报名面向全市范围的职位。
1.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素质过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具有胜任工作的能力素质,品行端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
3.具有职位要求的工作经历和任职资历,一般应现担任与报考职位相当层次的职务,个别急需紧缺的职位允许符合提拔晋升资格条件的下一职务职级层次人员报考;
4.专业技术人员报考的,应当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或者已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5.除职位对年龄有特殊要求外,报考县处级副职或三级、四级调研员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年龄在42周岁及以下;报考乡科级正职的,年龄在37周岁及以下;报考乡科级副职的,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其中,报考各区乡科级正职职位的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及以下,乡科级副职职位的年龄可放宽至37周岁及以下;
6.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7.具备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的晋升至公开选调职务职级累计所需的最低工作年限;
8.近3年年度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9.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10.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职位要求的其他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参加公开选调:
1.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3.被开除公职的;
4.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5.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专门机关审查调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6.受到诫勉、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务处分等影响期未满或者期满影响使用的;
7.尚在试用期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未满1年的;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程序步骤
(一)报名和资格审查
1.网上报名。报名采取个人自愿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每人限报一个职位。
本次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不收取报名考试费用。
2.资格审查。公开遴选或公开选调机关在网上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贯穿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全过程,报考人员须实事求是填写个人信息,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公开遴选或公开选调资格,并通报所在单位。
(二)笔试
(三)资格复审和综合评价
9月18日至9月27日,公开遴选或公开选调机关对进入面试人员进行资格复审和综合评价。
2.综合评价。公开遴选或公开选调机关结合报考人员基本情况和工作业绩报告,采取集中面谈、业务水平测试以及查看资料、向报考人员原单位核实了解等方式,对资格复审合格人员的岗位匹配度、工作业绩情况进行评价,并按百分制量化评分。
(四)面试
2.面试内容。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谈和结构化小组面试等形式,由公开遴选或公开选调机关组织实施,满分为100分。
(五)确定考察人员
笔试成绩、综合评价成绩、面试成绩按照4∶2∶4的比例合成总成绩。根据总成绩由高到低顺序依次确定考察对象。考察由公开遴选或公开选调机关组织实施,原则上采取差额考察的方式进行。测评总成绩和进入考察人员名单于10月20日在报名网站公布。
(六)考察和体检
1.组织考察。公开遴选或公开选调机关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情况及政治素质、人岗匹配度进行全面考察。
2.体检。公开遴选机关可根据实际,确定是否组织进入考察人员体检,公开选调机关应组织进入考察人员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
(七)公示和任职
公开遴选或公开选调机关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根据考察情况和职位要求,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研究择优确定拟任职人员,并分别在专题网站、遴选选调机关和拟任职人员原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公示期满,对没有问题或反映问题不影响任职的公开遴选拟任职人员,可按照有关程序办理调动和任职手续,也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不超过6个月的试用期,根据试用情况决定是否调动任职。对没有问题或反映问题不影响任职的公开选调拟任职人员,办理调任审批手续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调动、任职和登记手续。公开选调拟任职人员一般实行任职试用期制,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正式任职;考核不合格的,另行安排工作。
对反映有问题经查属实影响任职的,取消遴选选调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所在机关(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对确无合适人选的职位,经遴选选调机关研究可以空缺。
四、考试安全
报考人员应当自觉做好自身健康管理,服从考试有关安排。必要时,市公务员局将对有关工作进行适当调整,请广大报考人员理解、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