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发展史——历史沿革分会肿瘤学专委会中华医学会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就出现了肿瘤诊疗机构。1933年,由美国人开办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肿瘤科,约翰·斯皮斯任主任。两年后,比利时人在上海开办的圣心医院成立了中比镭锭治疗院,1936年成为独立单位,通过镭锭治疗肿瘤。1879年8月,天津的英国伦敦会施医院马根济大夫(英国人),在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的安排下,做了一次西医手术演示,从一位患者颈后取出了一个很大的肿瘤,这是有记载的用手术方法治疗肿瘤的第一例。

几年后,肿瘤诊疗的重任开始由中国人担纲。1934—1937年7月,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医科大学医学博士的金显宅先生担任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科主治医师,首次开展了乳腺根治术,在世界上首先发现嗜红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病。1937年7月—1939年3月,他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纪念医院进修肿瘤病理,在芝加哥肿瘤研究所进修肿瘤临床;1939年3—9月赴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丹麦、瑞典、瑞士和意大利考察肿瘤医院及肿瘤研究中心诊治工作;1939年10月回国被任命为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副教授和肿瘤科主任,开始在国内推广乳腺癌及头颈部肿瘤的临床诊断、病理诊断与手术治疗。他出生于韩国,1930年加入中国籍,是第一位担任肿瘤科主任的中国人。1941年金先生在国内首创“舌癌根治性联合切除术”。1942年日寇占领北平,协和医学院被迫关闭,金先生来到天津合资开办了“恩光医院”,继续从事外科和肿瘤工作。

远在上海的中比镭锭治疗院1941年开始由中国人自己经营。1946年,在英国伦敦大学附属医院担任放射肿瘤治疗科副主任的吴桓兴先生回到上海,被聘为中比镭锭医院医务院长,第二年担任院长,确立了肿瘤放射治疗的学术地位。吴先生出生于毛里求斯,193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7年赴欧洲深造分别获得肿瘤学和放射医学文凭,并曾在英国皇家放射学院从事肿瘤学的医疗和研究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医学事业蓬勃发展。1951年冬,天津当年的英国伦敦会施医院(后更名为马大夫纪念医院)被人民政府接管,称天津市人民医院,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肿瘤科,由金显宅先生主持。上海中比镭锭治疗院同年更名为上海镭锭治疗院,吴桓兴先生任院长。两所医院南北辉映,成为国内肿瘤诊疗的两盏明灯。

▲1954年,第一届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合影

1954年,受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委托,金显宅教授在天津人民医院创办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为各地区培养肿瘤专业人才。进修班设立肿瘤病理、肿瘤外科、肿瘤放疗等课程,1960年以后增加了肿瘤化疗和其他综合治疗的内容。金先生亲自授课,他特别重视掌握肿瘤病理知识,早期学员都由他亲自带领阅读病理切片,为了对学员负责,每张切片均送天津医学院病理教研组核对。金先生的外科技术独具特色,他解剖动作果敢、准确、利落、精致、出血甚少、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学员们称赞:“观看金先生的手术无异于欣赏一场艺术表演”。在他的手术示范中,由指定学员担任手术记录,术后亲自修改,誊清后存于病历中,学员结业时都要带一套典型手术记录回去。金先生讲课内容后由学员整理成稿,成为国内第一本《肿瘤学讲义》。

进修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中除讲课外,安排典型案例讨论、门诊教学会诊、定期查房、病理诊断、疾病治疗以及参加肿瘤科各种实际工作等。教学除金先生系统授课外,还请金先生的助手天津人民医院医师张天泽、李树玲、王德元、金家瑞、王德延和天津市妇科专家林崧、俞霭峰,普外专家虞颂庭等人授课。

▲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马大夫纪念医院,天津市立人民医院正式挂牌

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每年一期,春晖布泽。许多学员回去后积极建议创建了所在省市的肿瘤医院和肿瘤研究所,如浙江的李挺宜、湖北的张明和、广东的李振权、吉林的刘谦、辽宁的张文范、安徽的李同度等。有的人积极创办肿瘤学期刊和报纸。多数学员后来成为著名的肿瘤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1952年,天津人民医院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肿瘤科,由金显宅教授主持

1958年,随着“向科学技术进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洪流,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在金显宅教授的帮助下在北京建成,吴桓兴任院长。此后相继建立了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山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和肿瘤研究所、湖北省肿瘤医院和肿瘤研究所、吉林省肿瘤医院和肿瘤研究所、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省德州市肿瘤医院、河北省肿瘤研究所、成都军区肿瘤研究所等。一批综合医院建立了肿瘤科,如长春医大附属医院肿瘤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哈尔滨市第五医院肿瘤科、西安市第二医院肿瘤科、厦门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天津市塘沽医院肿瘤科、武汉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兰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南京八一医院肿瘤科、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肿瘤科等(这些肿瘤院所和肿瘤科的创建者均是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的学员),肿瘤专业队伍迅速增长。

▲1981年1月,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学术交流会

二、中国抗癌协会的成立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撤销,引起各地肿瘤界人士强烈反响。大家渴望能有一个组织,加强肿瘤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与国外学术组织建立联系,提高我国肿瘤防治水平。特别是肿瘤防办所属13个防治研究协作组的专业人士,十分留恋彼此相聚协作科研的经历,希望将这种协作攻关的形式保持下来,以专业研究会的名义转移到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但该分会是全国学会的二级机构(非独立法人),协作组转入后只能成为三级机构学组,不能独立对外进行学术交流,这显然不能为肿瘤科技工作者所接受。

▲金显宅对肿瘤医学科学酷爱至极

1983年初夏,天津人民医院院长金显宅邀请张明和、张天泽、金家瑞、张嘉庆、刘谦、李月云等肿瘤专家到北戴河,为即将召开第一届国际乳腺癌学术会议审稿。审稿会期间,讨论了肿瘤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的问题。与会者受中国科协所属的“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与“中国防痨协会”并存的启示,一致赞成在“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存在的同时,有别于肿瘤分会,团结一切热心于抗癌的各界人士,发起成立“中国抗癌协会”。

▲1983年,中国抗癌协会秘书处成员研究撰写申请成立中国抗癌协会报告

当年6月,第一届国际乳腺癌学术会议筹备会在天津举行,会后召开了由12个省市自治区肿瘤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大家认为,我国抗癌事业的发展亟须组织多学科的协作,争取与国际肿瘤界的交流与合作,并求得社会上一切力量、医学的、非医学的和国内外各界热心于肿瘤事业人士的大力支持,建议成立中国抗癌协会。金显宅教授、吴桓兴教授出席了会议并赞同大家的建议。会议决定将此建议在肿瘤界广泛征求意见。

▲1984,中国抗癌协会秘书处成员向国家体改委撰写成立成立中国抗癌协会报告

《申请成立中国抗癌协会的报告》

1.中国抗癌协会(以下称协会)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的比之现有的肿瘤学会具有更加广泛社会性的群众团体。它可以跨出医学界将一切关心癌症的各界人士组织起来,共同携起手来对抗癌症。

2.协会便于组织中国抗癌基金会、国内外一切单位和个人、凡热心防癌事业者,均可志愿向基金会捐助抗癌基金,有利于开展多种抗癌活动。

3.协会的另一个作用,它将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普及防癌宣传教育,除将现有刊物如天津医药肿瘤副刊和肿瘤防治研究二刊物作为协会副刊,开辟科普园地之外,还将创办癌症咨询周报,编印防癌科普读物,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自查肿瘤以及协助癌症患者康复等一系列群众性的抗癌活动。

4.国外抗癌机构多为群众团体,我国协会便于与之相联系交往,有利于促进我国肿瘤事业的加速发展。因此,我们恳切请求组织上早日批准成立这一机构,一边着手筹备,早日开展工作。本协会筹备处可暂设于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内,协会章程将随后上报。

以上当否,希于批示。

中国抗癌协会发起人

1984年2月23日

1984年2月2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报告上批示:“我赞成,请周老、鲍奕珊同志办处”。2月29日,中央书记处书记王任重在报告上批示:“我个人赞成并尽力协助”。据此精神,成立了“中国抗癌协会筹备组”,全面展开筹备工作。

▲1984年2月2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报告上批示

1984年4月24日—27日,我国第一届国际乳腺癌学术会议在天津召开。4月28日召开了中国抗癌协会筹备大会(即成立大会——先组建后上报批准)。天津市教育卫生委员会、科学技术协会领导同志到会祝贺。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00余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张明和主持,国际抗癌联盟主席思格伦博士到会祝贺,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所长兼肿瘤医院院长吴桓兴教授代表发起人阐述了建立中国抗癌协会的宗旨和必要性紧迫性,天津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金家瑞介绍了协会的发起和筹备经过。

▲1984年中国抗癌协会代表会议筹备大会全国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投票现场

会议选举产生了50名委员组成的中国抗癌协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23人组成的执行委员会。会议一致赞成金显宅教授为协会第一任主席候选人。金教授谢辞了大家的推举,他说现已八十高龄,去年已辞去天津市人民医院院长改任名誉院长,建议中国抗癌协会主席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桓兴先生担任。会议采纳了金教授的意见,经充分酝酿讨论选出了协会第一届领导成员。

名誉主席金显宅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人民医院名誉院长

主席吴桓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副主席李光恒山西省肿瘤医院院长

副主席叶馥荪广西医学院院长

秘书长金家瑞天津市人民医院院长

▲金显宅教授(左)、李月云教授(中)、吴桓兴教授(右)合影

会议决定:暂设宣传情报、防治研究、社会服务、培训交流、国际联络和财务管理6个指导组,由各位执行委员分别担任正副组长;会址设于天津人民医院。新当选的名誉主席金显宅、主席吴桓兴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

自20世纪50年代起,金显宅先生组织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为各省市培养肿瘤事业的骨干,到70年代末成立若干癌症防治研究协作组,汇聚了我国从事临床工作的肿瘤专业人才,得到国内同道的广泛支持,奠定了中国抗癌协会的组织基础。协会内人心所向、志同道合,民主、团结的气氛甚浓,成为协会长期发展的精神支柱。

1985年3月5日,国家体改委以改办字〔1985〕17号文件批准中国抗癌协会成立。

1985年5月,中国科协〔1985〕科协发学字第089号文件批准中国抗癌协会成立。

从此中国抗癌协会这艘航船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三、第一届理事会

第一届理事会在艰难中起步。当时全国性学会大都因袭计划经济的模式挂靠在中央部委和国家级院所,有的办事机构人财物有稳定的渠道,有的具有政府转移的行政职能。涉医的全国学会几乎全部挂靠在国家卫生部,像中国抗癌协会挂靠在地方医院的“草根”学会确实是凤毛麟角。

▲第一届理事长吴桓兴教授

1984年7月,在天津市和平区大沽路87号原人民医院一个二层小楼里,协会办公室正式成立,与尚未撤销的天津市癌症防治研究办公室(1986年又恢复)同在一个屋里合署办公。两个机构两名工作人员王文礼和李学荣,王文礼同志为负责人。虽然医院对协会工作十分支持,但院会分开,单独核算,协会的资金主要靠自筹捉襟见肘。至今可以在当年的记录本上看到1985年各单位包括个人向协会的捐助款。

这些单位和个人连同他们对抗癌事业的满腔热忱和寸草之心,已经永远地留在抗癌协会的史册上。

第一届理事会从四个方面开始了协会的征程。

一、发展组织

1984年9月27日,中国抗协会天津分会成立协会推广该会经验。一年多内,吉林省、北京市、广东省、河北省、湖北省、四川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纷纷响应,成立分会。至1988年5月,全国已有21个省市自治区、14个地市成立了中国抗癌协会分会,会员达5000余人。与此同时建立专业研究委员会。1985年4月,在天津召开一届二次理事会,同意在原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管理的13个专题协作组(鼻咽癌、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官颈癌、乳腺癌、造血系统肿瘤、抗癌药物、肿瘤传统、肿瘤基础、肿瘤流行病学)基础上,成立本会相应的专业研究委员会。此后又成立了临床细胞学、头颈肿瘤等专业研究委员会。至1988年5月,专业研究委员会共15个。

▲1985年7月广西抗癌协会成立

二、兴办期刊

1985年元月,首先在武汉创立《中国抗癌报》,为中国抗癌协会机关报,全国公开发行,定价0.04元,由湖北省肿瘤医院承办。接着,协会与天津市肿瘤医院协商,将该院1963年创刊的《中国肿瘤临床》学术刊物转为本会主办、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承办。此后又将湖北省卫生厅、湖北省肿瘤医院创办的《肿瘤防治研究》刊物、上海市肿瘤医院创办的《淋巴瘤学刊》《临床细胞学刊》相继转为与本会联合主办。1985年开始评选优秀论文,联合中华医学会设立亿利达中青年优秀科研奖,奖励肿瘤刊物中的优秀论文。同年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届颁奖大会,头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8人。1986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优秀论文亿利达奖评选条例》。

三、组织学术交流

成立临床学术交流团,到中小城市、边远城市进行巡回学术讲座;举办新技术学习班,推广新的、简便的、有效的群众性肿瘤防治技术;胃癌、肺癌、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鼻咽癌、官颈癌、淋巴瘤、肿瘤化疗抗癌药物、临床细胞学等专业委员会先后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积极组织小型学术交流。1987年8月,协会成为亚太抗联盟团体会员,张天泽理事长应邀参加在韩国汉城举办的第八届亚太抗癌大会,代表协会申办第十届亚太抗癌大会获得成功,并被选为亚太抗癌联盟常务理事。

四、开展科普宣传

湖北省抗癌分会在武汉市设立5个癌症防治咨询点,广州抗癌协会组织癌症普查,李同度副理事长在安徽蚌埠筹建以收治晚期癌症患者为主的肿瘤康复医院。1985年4月15日,上海60多个单位发起“控烟”活动,上千人集会,印发宣传资料,并将“4.15”定为“全市劝阻吸烟日”。这是后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前奏。

协会第一届委员会执委会先后在北戴河、天津、杭州、重庆召开四次会议。其中1985年4月8日在天津召开的一届二次执委会上,根据协会刚刚批准成立不够健全的实际情况,补选了44名委员、16名执行委员和7名领导成员,争取每个省市自治区都能有委员、多数省市自治区有执行委员。到第一届委员会换届时,协会委员会已有94名委员、37名执行委员。一届二次执委会新补选的领导成员名单如下:

一届二次执委会新补选的领导成员名单

名誉副主席李冰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名誉副主席叶馥荪广西医学院院长

副主席徐光炜北京市肿瘤研究所所长

副主席张明和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

副主席张友会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

副主席许良中上海市肿瘤医院院长

秘书长张天泽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

▲1985-10-28-中国抗癌协会1届2次理事会-武汉

1985年10月28日-30日,协会在武汉召开了一届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全体委员会议决定将全委会更名为理事会,执委会更名为常务理事会,正副主席更名为正副理事长,专业研究委员会更名为专业委员会;原6个指导组也改为工作部;并确定了会徽。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理事长吴桓兴教授(右)与名誉理事长金显宅教授(左)合影

▲中国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金显宅、世界抗癌联盟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吴桓兴亲切交谈、

第一届理事会期间,协会领导成员发生较大变化。1984年,吴桓兴主席患病,一届一次执委会决定李光恒副主席定期到天津主持协会日常工作。1985年4月,金家瑞秘书长病逝,一届二次执委会上补选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张天泽为秘书长(见上)。1987年4月,吴桓兴理事长病逝,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上补选张天泽为代理理事长,天津市人民医院头颈肿瘤科主任、乳腺肿瘤科主任李树玲接任秘书长,增补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徐志刚为副秘书长。

▲1987年中国科技大会中中国抗癌协会代表在北京饭店门前合影

一代老一辈肿瘤专家凭借他们的信仰,凭借“大医有道”、“悬壶济世”的医德,凭借攻克癌症的信念,前仆后继、继往开来,开始了新的征程。

四、第二届理事会

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1988年5月24日-2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44名理事和顾问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张天泽理事长代表第一届理事会所做的《工作报告》,修改通过了《中国抗癌协会组织条例》和《关于改进学术活动组织管理的几点建议》,选举产生了39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和新一届领导成员。

▲世纪之交的张天泽理事长

第二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名誉理事长

金显宅天津市肿瘤医院名誉院长

李冰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叶馥荪广西医学院教授

理事长

张天泽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

副理事长

许良中上海市肿瘤医院病理研究室主任

李光恒山西省肿瘤医院院长

张友会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

张明和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

徐光炜北京市肿瘤研究所所长

陆士新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院长、研究所所长

秘书长

李树玲天津肿瘤医院头颈肿瘤科、乳腺肿瘤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第二三届理事长张天泽教授

二届一次理事会议还成立了顾问委员会,推举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朱瑞镛为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聘任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志刚、天津市肿瘤医院胸科主任张熙曾、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汝聂为副秘书长;聘任天津市肿瘤医院干部王文礼为办公室主任。协会办公室设在天津。

第二届理事会拓展了第一届理事会的四大成果,在许多方面有了创新。

▲1992年,中国抗癌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天津

一、继续发展组织

成立了肿瘤病因、肿瘤流行病、肿瘤临床化疗、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已有18个。在5个省市自治区、31个地市建立了抗癌协会分会,中国抗癌协会省市分会已达26个,地市分会45个。会员队伍不断壮大,1988年底为6200名,1989年底为7600余名,1990年9月为10728名,1992年9月为12000余名。

▲1988.5.5山西大同李铭新主委(1988-1994)

二、继续兴办期刊和出版专著

1988年,联合北京市肿瘤医院创办了《中国癌症研究》英文版期刊;开展第二次全国肿瘤优秀论文评选,评出优秀论文9篇,在福州颁发了肿瘤突出科研贡献奖,有6人受奖。1989年,受恢复后的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委托,组织编写出版了第一部《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包括肺癌、肝癌、胃癌、鼻咽癌、食管癌、大肠癌、宫颈癌、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等十大病种,被称为肿瘤界第一部法规性丛书。1991年2月为丛书录制发行了配套的八种示范录像教学带,召开新闻发布会。1992年1月,由张天泽、徐光炜主持,协会组织200多名著名专家着手撰写《肿瘤学》一书,并在同期出版了《人与癌的斗争》(杨斌辉著,7.8万字)等一批科普书籍。

三、继续开展学术活动

1989年1月,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决定成立科技咨询服务部,由该部每年给予全国性学术会议1000元、1500元、2000元不等的补助,进一步推动学术活动的开展。先后举办了20多次全国性肿瘤专业学术会议,其中1988年8次,1989年6次,1991年10次。1988年,协会连续举办5期专业技术培训班。1990年,受中华医学会委托,承办了全国肿瘤医师岗位培训班,面向全国招生,初显协会锋芒。

▲1989年10月9-13日,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第二届学术交流大会,天津

四、点燃抗癌宣传之火

1990年8月,二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批准成立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工作委员会及癌症康复会,挂靠于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癌症康复会是癌症患者群众性抗癌组织。首届主任委员高文彬(海军某部部长),常务副主任委员张宗卫(北京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各地纷纷响应,上海成立了癌症俱乐部,天津成立了癌症患者康复乐园,积极开展癌症康复活动。许多地区开始组织咨询义诊、肿瘤普查、科普宣传活动。协会及时要求各地抗癌分会组织的普查工作要确保质量,注意跟踪,防止假冒。1989年4月7日,国家邮电部发行了第一套防癌抗癌纪念邮票。

五、突破国际学术交流

1989年,协会加入亚太抗癌联盟。同年10月,组团赴巴基斯坦拉赫尔市参加第9届亚太地区肿瘤学术大会,欢迎各国专家参加下一届在中国召开的学术大会。会议期间召开的亚太抗癌联盟执行理事会上,协会理事长张天泽当选为亚太抗癌联盟理事会执行主席(1989-1991)。1991年8月,第十届亚太地区肿瘤学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与会外国专家学者400余名,国内专家学者900余名,由我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中国科协国际会议中心共同主办。这是在我国第一次召开大型综合性国际肿瘤会议,展示了中国肿瘤界的学术水平和风采。

第二届理事会期间,先后在武汉、福建省崇安县、昆明、广州召开四次常务理事会,修改补充了《中国抗癌协会章程》部分条款,增补部分理事;决定除有肿瘤专业机构、肿瘤高发防治点的县,可由省市自治区抗癌分会审批成立县级抗癌分会外,一般暂不考虑建立县级抗癌组织。

▲1989年1月8日,CACA2届2次常务理事会-武夷山

1989年10月,协会在天津召开“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第二届学术交流会”。金显宅先生抱病到会听取学员论文交流,参加小组讨论。到会300多名肿瘤专家学者一致推崇金显宅教授为“中国肿瘤医学之父”,对恩师表达了不尽感激与崇敬爱戴之情。

▲1989-全国肿瘤医院进修班学员返校与金显宅教授合影留念(左起:张文范、孙燕、金显宅、张明和等)

1990年9月4日,我国肿瘤事业的主要开拓者金显宅先生因病逝世,终年86岁。天津市肿瘤医院举行追悼会,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送了花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发来唁电。协会举会哀痛,所属团体和肿瘤专家以不同方式表示深切悼念。

五、第三届理事会

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1992年9月26日-28日在天津举行,64名理事出席。会议通过了张天泽理事长所做的《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39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和新一届领导成员。

▲1992年9月26-28日,中国抗癌协会第三届理事会

第三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曹泽毅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

沈震宙上海市肿瘤医院外科主任

叶馥荪广西医学院病理研究室主任

顾问委员会主任

朱瑞镛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张天泽(1920-1999年)

三届一次理事会议还聘任了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志刚、天津市肿瘤医院胸科主任张熙曾、上海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研究员陈浩泉为副秘书长,天津市肿瘤医院干部李学荣为协会办公室负责人。

第三届理事会期间,协会从规模和功能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组织队伍迅速壮大

批准成立了肿瘤标志、肿瘤病理、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肉瘤五个专业委员会;撤销了造血系统专委会,重组血液肿瘤专委会;撤销肿瘤医学基础专委会,重组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将宫颈癌专委会改为妇科肿瘤专委会。1995年5月,三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决定,可有计划地发展团体会员。1996年2月,三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决定成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医院(研究所)管理专业委员会,挂靠于天津市肿瘤医院。陕西、江苏省抗癌协会分别于1992和1993年成立。截止到1997年4月,协会已有专业委员会23个、省级抗癌协会26个、地市级抗癌协会90个,全国会员23482人,其中在总会登记注册15041人。

二、学术建设初步繁荣

各专业委员会每3年或者4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相继召开肺癌、大肠癌、妇科肿瘤、小儿肿瘤、化疗、生物治疗、临床细胞学等20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肝癌、鼻咽癌、大肠癌、头颈肿瘤、血液病、抗癌药物、传统肿瘤医学等专业委员会分别举办1-2次国际性专科学术会议。协会开办了全国鼻咽诊治规范学习班,联合中国免疫学会创办了《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4年在郑州颁发了中青年优秀科研论文奖,12人受奖。1996年,由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界一批知名专家经过三年苦战编撰的《肿瘤学》一书出版。全书500余万字,分上、中、下三册,是一部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肿瘤参考书。

三、国际交流继续扩展

▲1993年,张天泽理事长被选任亚太地区抗癌联盟协会会长

四、科普宣传全面启动

1994年4月在郑州召开的三届二次理事会上,一些专家提出,每年四月的第三周,全国从南到北气候转暖,易于开展户外活动,建议吸收上海举行“4.15无烟日”的经验,举办全国性的抗癌活动宣传周。会议决定每年4月15日-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希望各专业委员会、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各团体会员单位,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积极成立癌症患者康复组织,加强对肿瘤患者的康复指导。1995年4月第一个全国抗癌宣传周,主题是:“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人参与抗癌防癌活动;癌症可防可治;癌症不等于死亡”。上海、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宁夏等省市抗癌协会组织肿瘤科技工作者,大张旗鼓开展科普宣传,举办科普讲座,举行义诊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组织癌症明星聚会,交流抗癌经历,坚定战胜癌症的信心。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建立了科普宣传组,展开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1994-04-20-中国抗癌协会3届2次理事扩大会-郑州

五、癌症康复丰富多彩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成立后,连续7年在京开展科普讲座,每季度一期;每年举办肿瘤患者春节大联欢;1992年和1994年分别举行了两届声势浩大的抗癌明星评选,还分别在北京、上海、大连、深圳举办两次全国癌症康复学术研讨会和两次癌症康复工作经验交流会。由癌症康复会主办的《癌症康复》杂志(季刊)发行量已达13000份。各地癌症康复组织如雨后春笋,全国正式注册的组织已有39个。1996年3月2日,国家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接见了协会癌症康复会的主要领导成员,对癌症康复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

六、科技服务初展身手

科技咨询服务部成立后,积极与制药企业合作,开展了药品监制、推荐、咨询、组会等活动,筹集资金达133万元,支持了中青年论文评选、《肿瘤学》编写、《中国抗癌报》《肿瘤防治研究》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杂志、《中国癌症》杂志及协会、十多个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其中1994年3月-1995年3月,应日本化学制药公司委托,组织京津沪穗几所大型肿瘤医院对该公司生产的足叶乙口服胶囊制剂lastet-c进行二期临床观察。其成果在第12届亚太抗癌大会上交流。

1995年9月17日-19日,在北京隆重纪念中国抗癌协会成立十周年,张天泽理事长在纪念大会上讲话。他回顾了协会成立的经过和十年来的工作。他说,十年的历程,倾注了老一辈肿瘤专家及全国各界同仁的心血;十年的辉煌,汇集了全国肿瘤界几代人的耕耘奉献;十年的成就,谱写了一曲人民群众抗癌防癌的雄壮乐章;十年的办会经验,用16个字概而言之:“团结献身,兴科育人,全力抗癌,稳步前进”。会议印发了纪念册。

▲1995-中国抗癌协会10周年合影

三届理事会期间,先后在天津、井冈山茅坪、郑州、南京、深圳、杭州召开了六次常务理事会,并于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期间召开了三届二次理事(扩大)会,先后补选了46名理事,截止到三届理事会换届时,理事为110名。1996年1月,在深圳召开了三届五次常务理事会,筹备召开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研究代表、理事、常务理事产生办法。1996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三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对第四届理事候选人进行了资格审查,通过了“第四届理事会选举办法”。

▲1996年11月,中国抗癌协会三届六次常务理事会-杭州

六、第四届理事会

1997年4月24-26日,中国抗癌协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天津召开。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台,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天津市委常委、教卫工委书记王鸿江,副市长庄公惠等领导到会祝贺。会议通过了张天泽理事长所做的《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改了《中国抗癌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132名同志组成的第四届理事会。四届一次理事会选出了48名同志组成的常务理事会和新一届领导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二三届理事长张天泽教授(左)与第四五届理事长徐光炜教授(右)合影

第四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徐光炜北京市肿瘤医院院长

沈镇宙上海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郑树浙江医科大学校长

郝希山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兼肿瘤医院院长

徐志刚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天泽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名誉所长

名誉副理事长

李树玲天津市肿瘤医院教授

曹泽毅中华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

四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聘任北京李春海教授、上海陈浩泉教授、天津金庆文教授为副秘书长;决定在北京设立协会秘书处,挂靠于北京市肿瘤医院。秘书处下设学术部、出版部、科普宣传部、社会服务部、科技开发部、继续教育部、国际联络部、组织部、财务部。原协会办公室保留在天津,仍由李学荣同志负责。

第四届理事会期间(1997.4-2002.9),开展了5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一、首次举办全国肿瘤学术大会

大会于2000年10月在北京举行,由中国抗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联合主办,国内30个省市2200名代表参会,国外代表40人出席。会议收到论文2000余篇,获得中国科协重点学术项目A级奖励。2002年9月在杭州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10多位院士、40多位国外专家、200多名国内专家共25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大会设置了25个分会场,收到论文2792篇,交流论文700余篇,壁报交流500余篇。从此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每两年一届,成为我国肿瘤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

▲2000年,全国肿瘤学术大会

二、首次举办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

大会于1999年1月8日-12日在哈尔滨召开,出席会议代表500多名,其中台湾代表80名。会议收到论文600余篇,其中台湾提交论文48篇。第二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于2002年9月在杭州举行,与上述第二届全国肿瘤学术大会一并召开。在此期间,协会还联合中华医学会承办了第七届亚洲结直肠癌学术大会(1999年)、第一届国际华人肿瘤学术会议(2000年)。

▲1999年1月8日-12日,第一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哈尔滨

三、开启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

1998年协会被卫生部确认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申报单位,自1999年起至2002年,先后举办34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1600多人参加学习和培训;同时组织专家修订再版《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共12个分册,在全国发行。

四、向党和政府提出肿瘤防治建议

1989年12月20-24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等十个涉医学会共同承办的“全国肿瘤防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关于加强肿瘤防治研究工作的建议》,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作为国家制定防治计划的依据之一。各专业委员会、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积极建议献策。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在广西南宁召开第三届全国肿瘤药物和化疗学术会议,通过了《抗癌药物筛选规程、临床前疗效和毒性研究规程》,被国家卫生部药审办批准实施。

五、建立太极抗癌科学基金

1998年11月28日,协会与太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建立中国抗癌协会太极抗癌科学基金。第二年在基金资助下,组织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广东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为全国各省市80名医师提供为期一年的专业进修,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肿瘤专业骨干。在基金支持下,还开展了肿瘤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了全国十大肿瘤近五年生存率统计资料。

第四届理事会期间,批准成立了肿瘤转移、肿瘤信息、临床肿瘤协作三个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后成立了抗癌协会;协会已有专业委员会27个、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28个,会员28865人。协会增加了对全国性学术会议的补助,由5000元提高到10000元,进一步推动了学术活动的开展。1998-2002年,各专业委员会举办全国和国际性会议60多个,参会15000余人次,交流论文10600余篇。学术期刊增加了《中国肺癌杂志》(与中国防协会联办),协会主办期刊年发行17000册,入编论文约1500篇。科普宣传呈现新的局面,“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参加单位大幅度增加,成为标志性的活动。协会组织百余名肿瘤专家编写出版了《肿瘤防治科普丛书》,百余万字,共13分册。癌症康复组织已发展到75个,会员6万余人,相继组织了全国万名癌症患者签名支持北京申奥、抗癌勇士迎接新世纪第一缕曙光(百名癌症康复者赴浙江温岭看我国第一日出)等富有影响的活动。

第四届理事会期间,先后在天津、浙江温州、成都召开了两次理事会和三次常务理事会。其中1998年4月在温州召开的四届二次理事会,通过了《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组织条例》,并分别召开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和“地方抗癌协会工作会议”。不久,根据国家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要求,协会将中国抗癌协会地方分会改为各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由省市自治区科协领导,中国抗癌协会业务上指导。

▲1999年4月,中国抗癌协会四届二次理事会-成都

▲2001年4月2日,中国抗癌协会第四届第五次常务理事会,南宁

七、第五届理事会

2002年9月27-28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肿瘤学术大会期间,召开了中国抗癌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137人,其中正式代表113人,特邀代表5人,列席代表19人。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到会祝贺。会议通过了徐光炜理事长所做的《中国抗癌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通过了组织部长杨文献所做的《中国抗癌协会章程修改草案的报告》,选举产生了152人组成的第五届理事会。五届一次理事会议选出55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和新一届领导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五届理事长徐光炜教授

第五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徐光炜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名誉院长

常务副理事长

郝希山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

程书钧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

沈镇宙上海市乳腺癌防治中心主任

刘奇山东省立医院院长

张岂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

张宗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

张明和湖北省肿瘤医院名誉院长

郑树浙江医大名誉校长、肿瘤医院名誉院长

顾问委员会主委

汤钊猷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名誉所长

顾问委员会副主委

▲2002-09-中国抗癌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合影-杭州

在五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上,批准成立了学术与对外交流、继续教育、信息出版、科普康复、组织工作、科技财务6个工作委员会;制定了理事会会议制度;健全了专业委员会组织细则等12项规章;扩大了设在北京的秘书处,下设学术、外联、继教、信息、出版、科普、康复、组织、财务、科技开发9个工作部,并在会后招聘专职工作人员。原在天津的协会办公室继续保留。协会办事机构集中在京津两地办公。

五届理事会期间(2002.9-2007.10),有6项影响广泛和开创性的工作。

一、两届学术大会精彩纷呈

2004年9月,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在广州举行,参会代表4000余名。大会邀请了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专家做报告,设立15个分会场供30个肿瘤专业学科交流。2006年10月26日-29日,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在天津举行,2948名代表出席会议,其中国外代表88人。会上16名院士和国内外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国际抗癌联盟、中国抗癌协会和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共同签署,向世界发出了“你我手拉手,共同抗击癌症”的天津宣言。

▲在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上,国际抗癌联盟、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向全世界发出“你我手拉手、共同抗击癌症”天津宣言

二、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形成制度

▲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

三、成功申办第21届世界抗癌大会

世界抗癌大会是世界肿瘤界最有影响力的学术盛会。2006年,协会组团参加了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第19届世界抗癌大会,申办第21届世界抗大会一举成功,郝希山常务副理事长当选为国际抗癌联盟常务理事。

▲2006年,时任常务副理事长的郝希山教授当选国际抗癌联盟常务理事,此为国际抗癌联盟全体常务理事合影

四、设立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

2006年11月,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中国抗协会科技奖,授予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在肿瘤防治医学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学科技工作者和单位。这是我国肿瘤医学领域唯一的社会力量设奖。

五、建立《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

2005年10月,在济南召开全国肿瘤期刊和信息工作会议,决定共同创建系列杂志。2006年9月,在天津召开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编辑部主任会议,研究修订了《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管理办法》,制定了实施方案,共有29种肿瘤期刊参加协作,占全国肿瘤期刊64%。从2007年开始,系列期刊采用统一标志。

六、建立中国抗癌协会网站

2007年,协会网站在北京运行,成为重要的宣传服务窗口。

五届理事会期间,成立了神经肿瘤、肿瘤影像、肿瘤介入、肿瘤微创、肿瘤心理学、胰腺癌6个专业委员会。青海、甘肃先后成立抗癌协会。截止到2007年10月,协会已有33个专业委员会、30个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46个团体会员单位,个人会员35000多名。其中专业会员6000余名。2003-2007年,举办全国性肿瘤学术会议95次、国际学术会议9次,参会33724人次。其中国外代表1690人,交流论文20946篇。“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遍及全国,五年来印发科普宣传品(书籍、挂图、光盘、册子、单页)50余万册,举办科普报告、科普讲座、科普展览2250次,参与125万人次。《癌症康复》《防癌报》《抗癌》等科普报刊和“全国癌症康复者文艺汇演”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05年4月25日,中国抗癌协会五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工作会议-杭州

八、第六届理事会

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27日-29日在北京建银大厦召开,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局长齐小秋、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致辞祝贺,来自34个专业委员会、30个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和团体会员单位的262名会员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通过了徐光炜理事长所做的《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树立以会员为本、服务为宗旨、学术为重点、创新为核心、自身建设为动力的理念,坚持“民主、团结、改革、创新、依法按章办会”的工作方针。会议通过了《章程修改报告》和《关于会费标准的议案》,选出了172名理事组成的理事会,表彰了为中国抗癌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15位优秀专家和49位先进工作者、30个先进集体。

六届一次理事会议选出了62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和领导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长郝希山院士

▲中国抗癌协会第四、五届理事长徐光炜教授(左)与第六届理事长郝希山院士(右)

第六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郝希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医科大学校长、肿瘤医院院长

刘奇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张宗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

赵家宏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

唐步坚广西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高国兰南昌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

曾益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院长

程书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

蒋国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

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张广超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教授

徐光炜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

张岂凡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教授

沈镇宙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第六届全体会员代表大会

▲会员们认真阅读学会文件

六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聘任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王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张宁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顾晋教授、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刘端祺教授为副秘书长,决定协会办事机构(秘书处)设立十部一室:学术部、科普宣传部、国际交流部、期刊出版部、癌症康复部、信息部、继续教育部、科技服务部、组织部、财务部、办公室。

2008年2月,协会秘书处由北京迁往天津,挂靠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秘书处初期在肿瘤医院南院独立小楼办公,2010年5月迁入新址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兰苑路5号A座10层。新址内有大小会议室、各部办公室、接待室、餐厅、阳光多功能厅等,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楼顶上高高竖起一人多高的“中国抗癌协会”六个巨幅大字,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沈爱民来协会时说:“我们提倡全国学会有家有业,像抗癌协会这样形象的科技工作者之家还确实不多。”

▲2008年2月,中国抗癌协会外景

▲2010年,中国抗癌协会新地址

五年中,协会坚持“为肿瘤防治事业服务,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服务,为肿瘤科技工作者服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方针,从9个方面实现了协会工作的新跨越。

一、打造中国肿瘤学术大会的品牌

▲2008年9月,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

二、举办一批高端学术论坛

五年中协会举办千余场学术会议。据2009-2011三年统计,各专业委员会、省市抗癌协会共举办各类学术会议803次,参会185000余人次。其中国际性学术会议62次,全国专业性学术会议209次;地区性学术会议594次。组织实施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19项,培训50440人次,颁发证书17104册。

三、承办第21届世界抗癌大会

在中国的土地上召开一次世界抗癌大会,始终是我国肿瘤科技工作者的一个梦想。2010年8月,第21届世界抗癌大会在深圳召开,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世界卫生组织(WHO)助理总干事、国际抗癌联盟前任主席、新任主席、南非第一夫人、约旦王妃、乌拉圭前总统等出席,92个国家和地区的3222名代表参会(其中国外代表1400余名),5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102个专场中作专题报告。会议期间召开了世界卫生领导人峰会,156位各国卫生部官员、皇室成员进行交流,形成了今后一个时期参照使用的抗癌防癌原则。国际抗癌联盟官员称赞大会创造了三个“最”——参会人员最多,演讲水平最高,媒体覆盖面最广。

▲2010年,第21届世界抗癌大会开幕式,深圳

四、成功申办第22届亚太抗癌大会

2009年11月,郝希山理事长率团赴日本筑波参加了第20届亚太抗癌大会,代表中国抗癌协会申办2013年在中国举行第22届亚太抗癌大会,一举获得通过。2011年11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21届亚太抗癌大会上,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接过亚太抗癌大会会旗,并当选为亚太抗癌联盟新一届主席(任期两年)和第22届亚太抗癌大会主席。此外,协会还建立了国际抗癌联盟中国联络处,开展了“世界抗癌宣言”签名活动,荣登UICC“白金至尊”会员单位行列;组团参加了第20届、第22届世界抗癌大会、美国癌症研究学会第100届年会、首届阿姆斯特朗基金会全球抗峰会等。

▲第二十一届亚太抗癌大会-开幕式

▲第二十一届亚太抗癌大会-开幕式-协会展台

▲第二十一届亚太抗癌大会-毕幕式-亚太抗癌大会会旗交接仪式

▲第二十一届亚太抗癌大会合影

五、拓展三大科普平台

一是提升肿瘤防治宣传周影响力。每年举办“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发挥中央媒体声高远播的作用。五年中先后在天津银河广场、广州英雄广场、合肥党校礼堂、福州五一广场和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举行宣传周启动仪式,分别举办了抗癌报告、义诊咨询、专家访谈、抗癌丛书首发、患者趣味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每年全国参与宣传周活动的单位超过200家,受益群众数十万人,百余家媒体包括中央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

二是启动“2.4世界癌症日”活动。这是国际抗癌联盟发起的世界性活动,协会自2009年起在全国推行。前四年“世界癌症日”主会场设在天津,2012年“癌症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启动。全国参与的单位逐年增加,成为协会科普活动的又一品牌。

▲2008年,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参加抗癌日宣传活动

三是举办“抗癌希望之路”活动。这是联合卫生部疾控局、上海罗氏公司搭建的患者康复教育平台。自2008年起,连续五年分别以“对话希望”、“携手希望”、“传递希望”、“聚爱,生命亦精彩”为主题,在20个城市开展患者教育和爱心康复活动,受益患者20000余人次。50多家媒体对此进行报道,中央电视台制作了《携手希望》特别节目—“中国癌症60年”。

▲2008年,“对话希望”启动仪式

▲2011年,“聚爱,生命亦精彩”启动仪式

六、实施两大公共卫生项目

受国家卫生部委托,2008-2009年完成了“中国妇女乳腺癌筛查项目”,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设立53个筛查点,筛查91万人,确诊乳腺癌466人。2009-2011年,完成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在全国设立200个项目点,检查妇女146万人,确诊病例636人协会作为项目的技术支持单位,制定技术方案,举办技术培训,开展现场督导,进行数据录入,为项目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专门来信致谢。

七、启动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

该奖项2006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后,2009年5月开始启动,先后开展了两届评审活动,共评出一等奖8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30项;奖励了60个项目、81个单位、373位完成人;分别在第六届和第七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上隆重颁奖。其中6个项目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和2011年,经协会推荐,陈志南院士、林东昕院士、朱正纲教授和赫捷院士、于世英教授、刘端祺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八、推进肿瘤学系列期刊的发展

2008年7月,在井冈山召开了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编辑部主任会议,系列期刊由28种扩大到32种,占全国肿瘤期刊的73%。据20种期刊统计,2008-2011年国内发行147万册,英文期刊发行1.7万册,刊登论文9514篇,被引频次30241次。其中有9种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14种期刊入选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国外数据库入选的期刊达51种。

九、加强自身建设

坚持民主办会,召开6次理事会议(其中4次通讯方式)、10次常务理事会议(其中5次通讯方式)和16次理事长办公会议。经天津市编办批准,设立了“中国抗癌协会秘书处编制”,向社会招聘,建立一支30多人的专职工作队伍。规范专业委员会成立、换届,新建泌尿男生殖系肿瘤、胆道肿瘤、肿瘤放射治疗、肿瘤麻醉与镇痛、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等5个专业委员会,协会已有专业委员会38个、省市自治区抗协会30个、团体会员单位46个,个人会员35040名。严格财务管理,连续评为全国学会财务决算先进单位。编辑出版《中国抗癌协会通讯》,重建协会网站,发布信息1800余条,访问量百余万次。成立机关党支部,参加了全国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被国家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评为“全国社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的先进单位”,获此殊荣的全国学会仅有两家。

2011年10月,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抗癌协会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2月经国家民政部实地检查评审,协会被评为4A级社会组织。同年被中国科协评为“提升学会能力建设专项”二等奖,获得连续三年每年200万元资助。

THE END
1.市发展改革委赴河西区调研盘活存量资产项目河西动态为做好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近日,区文旅局副局长带领责任科室和中心有关负责同志,陪同天津市发改委盘活专项调研组,深入天津市干部俱乐部剧场旧址进行实地调研。 天津市干部俱乐部剧场旧址项目,位于马场道188号院内,是一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目前已完成合同签订,租赁给盈透广告传媒(天津)有限公司进行修缮装修https://www.tjhx.gov.cn/hxxw/hxdt/202412/t20241209_6801502.html
2.天津市香港商會交流大會暨成立16周年晚會成功舉辦新聞中心天津北方網訊:12月13日,由天津市香港商會主辦,香港貿易發展局聯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暨天津市香港商會交流大會成立16周年晚會成功舉辦。此次年會涵蓋了2024年會員大會、第十六屆執委會選舉、在津港資企業座談會以及周年晚會等內容,眾多嘉賓,會員齊聚一http://news.big5.enorth.com.cn/system/2024/12/14/057917408.shtml
3.招聘天津干部俱乐部招人啦!各区还有这些好岗!简历投递邮箱:zhaopin@tjcaizhi.com,邮件主题请备注“姓名+干部俱乐部” 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 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是1993年在天津市社团局和高新区管委会的支持和指导下,由高新技术企业发起成立的社会组织。现因工作需要,面向社会招聘文宣岗工作人员,具体岗位需求如下: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245095
4.中国工会章程知识培训考试题带答案13、成立或者撤消工会组织,必须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并报上一级工会批准。 14、中国工会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召集。 15、中国工会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之一是选举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 16、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主席团行使执行https://wenku.baidu.com/view/8e369da0ef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0.html
5.袁氏省(部军)级干部军政社区人物(包括国民党起义人员)说明:1并兼任涿州城防司令,1928年任天津宪兵司令,1929年任第3集团军第43师128旅旅长,1930年任天津警备司令http://www.yuanscn.com/bbs/thread-9227-1-1.html
6.张力大事记(1983年1983年(出生) 7月 10日,出生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药王洞后雒村一组。 ——— 1984年(1岁) 7月 10日,一周岁。 ——— 1985年(2岁) 7月 10日,两周岁。 ——— 1986年(3岁) 7月 10日,三周岁。 ——— 1987年(4岁) 7月 10日,四周岁。https://www.scholat.com/userPostMsgPage-getDynamic.html?usermessageid=131621
7.天津文化信息网河北区文化馆是由原民众教育馆改建而成, 地址在元纬路与小关大街交汇口,1983年迁至黄纬路。职能机构设文艺部、宣传培训部、办公室。1995年有干部职工63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及以下12人。河北区地处海河北岸三岔河口一带,是天津皇会的发祥地。 1984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时,该馆组织http://hhjyy.tjl.tj.cn/whysz/1209qunz/qzwh-0202.html
8.罕井镇干部培训民国18年(1929),国民政府颁布《禁烟法》,要求各地成立禁烟机构。20年(1931),县政府任命赵自超、孙子文为县卫生助理员,负责防疫,兼管禁烟。因政府重视不够,成效甚微。24年(1935),省立戒毒院又任命赵自超为蒲城县戒烟所(后称“调烟所”)所长,所址设尧山书院。赵自超对戒烟事宜一度甚为重视,但由于县政府对此项https://www.trainingsjtu.cn/ganbupeixun/3465.html
9.1930年代江西省域内的国共干部训练因此,1933年10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编为8所学校:中央红军大学、彭杨(第一)步兵学校、公略(第二)步兵学校、特科学校、通讯学校、地方武装干部学校、卫生学校、供给学校,并成立4个红军教导团。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从1932年冬到1934年秋,共培养军事人才 l万余人。[6]p64https://www.fx361.com/page/2011/0815/13438801.shtml
10.口述:城市的故事第一章亲历变革,回首峥嵘岁月在线免费阅读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深圳市政府组织各方面专家,对特区的发展做了诸多探索和研究,也形成了一些设想,但没有编制总体规划。 到1984年,特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很多外商进来了,国内的机构也纷纷进驻,形成了一股发展的热潮。不过随之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很多单位进来,需要建工厂、建宾馆、建学校……这些项目怎么安排、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45780337261153306
11.新华每日电讯微报纸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一大批高级技术工人奔赴长春,中组部抽调厅局级干部150余人抵达一汽,一批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也前来支援。 12月的2021年11月,国家反垄断局挂牌成立,体现了国家对反垄断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张工表示,以充实反垄断力量为契机,未来将深化理论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技术http://mrdx.cn/h5/mrdx/content/20211230/PageArticleIndexLB.htm
12.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21年7月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0年3月 李大钊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北京的研究会同湖北、湖南、浙江、山东、广东、天津等地及海外的先进分子逐步建http://www.ynylxf.cn/NewsView.aspx?NewsID=16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