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不是一顿太二酸菜鱼不能解决的烦恼,如果有,那就两顿。”继火锅、烤鸭之后,吃货们终于把酸菜鱼也吃上市了。
毫无疑问,网红品牌太二是近年餐饮界的一个巨大成功。它凭一己之力拯救了母公司九毛九,短短四年就让一家经营二十年陷入困境的传统餐饮企业起死回生,并得以完成曾经破碎的IPO计划。
据招股书披露,九毛九国际定位为“以连锁经营为核心的中式快餐集团”,目前旗下有“九毛九”、“太二酸菜鱼”、“2颗鸡蛋煎饼”、“怂”、“那未大叔是大厨”5大品牌。这其中九毛九和太二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品牌,二者收入在总收入占比达到98%以上。
有分析认为,九毛九冲击A股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借助资本过度扩张,财务状况不佳。2013年至2015年,九毛九净利润分别为2766万元、4390万元和3105万元,2014年和2015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8.68%和-29.26%。
如今转战港股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在超过20只新股同台招股的情况下,九毛九依旧认购火爆。
根据九毛九国际的招股信息,公司本次赴港上市的承销商和保荐人均为招银国际,后者曾帮助海底捞(06862.HK)完成上市。海底捞作为中式餐饮龙头,2018年9月登陆港股至今,相比发行价累计涨幅已达125%。面对海底捞在港上市掀起的翻倍行情,九毛九国际能否成就“下一个海底捞”?
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网红餐厅往往像是一阵风,曾经门庭若市,没多久就可能乏人问津。上市之后的九毛九能走多远还是个未知数,我们只能通过历史数据,来看看他能否有资格成为“下一个海底捞”。
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2016年到2018年,九毛九国际总收入分别为11.64亿元、14.69亿元及18.9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7.5%,同期净利润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2019年前六个月的收入为12.37亿元,同比增长41.5%。同期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80.95%,业绩成长性突出。
第一,翻台率。招股书披露,2019年上半年太二的整体翻台率为4.9次/天,略高于海底捞的4.8次/天。太二翻台率能够赶超海底捞的原因核心在于二者的商业模式差异:太二聚焦酸菜鱼单品+定位纯吃饭场景,菜品少而精,店内服务简化且不接受四人以上顾客,直接提高点餐出餐用餐效率,直接拉高翻台率,而海底捞主打好服务+社交场景为主,通过好口碑带来客流,间接提升翻台率。太二的商业模式对提高翻台率作用更简单直接。
第二,门店盈亏平衡周期。太二酸菜鱼新开店仅需1个月便能实现盈亏平衡,平均现金投资回报周期也不过7个月,这项数据也跟海底捞接近。太二酸菜鱼单店回收期短原因为:1)餐厅面积较小,一般为200-300平方米,单店投资成本低,根据扩张计划平均每家太二餐厅投资成本为250万元。2)餐厅目前尚处于扩张初级阶段,一线城市还有很大扩展空间,口味+营销双重作用下客流量大,翻台率数据表现优异。
据招股书介绍,“九毛九”、“太二酸菜鱼”分别是西北菜份额占比第二、酸菜鱼份额占比第一的品牌,但在中国餐饮行业中,西北菜、酸菜鱼都是较窄的赛道。
据市场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九毛九”距第一名西贝莜面村存在明显差距:2018年“九毛九”的市场份额占比不足1%,总营收为13亿元,仅为西贝莜面村营收的24%。
另一核心业务“太二酸菜鱼”方面,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统计,餐厅收入方面,2018年中国酸菜鱼市场前三甲分别为太二、严厨以及九锅一堂,对应市场份额分别为4.4%、3.9%及3.0%。尽管太二在酸菜鱼市场占比最高,但并未与第二名“严厨酸菜鱼”和第三名“九锅一堂”拉开明显差距:2018年的营收额度仅小幅领先。
尽管明星业务与竞品尚有差距,但公司仍然处于高速扩张中。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预计于2020年及2021年新开18家及20家九毛九门店,2020年及2021年新开80家和100家太二门店。
未来,太二仍将是九毛九的重心,公司能否成为下一个海底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