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国:麋国

糜国,周国名,祁姓,一作赢姓。子爵,春秋灭于楚,周朝麇子国。建国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商末,麇率百濮部族(汉水中上游到长江一带的部族)参与伐商有功而受封为周朝麇子国。曾与庸、楚两国睦邻友好,建都于钖穴。

①据殷商武丁时期甲骨卜辞“乙酉卜,争,贞麇告日:方由今春凡,受有佑”(公元前1296年,麇受到邻国方由攻击,向商王武丁报告并求援)的记载,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麇部落就已经出现。商未,麇率百濮部族(汉水中上游到长江一带的部族)参与伐商有功而受封为周朝麇子国。

②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二十七“沔水”中记载:“汉水又东径魏兴郡(今陕西安康市)之钖县故城北,为白石滩(今陕西白河县)。县故《春秋》之钖穴地也,故属汉中郡,王莽之钖治也。具有钖义山,方圆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门,上有石坛,长数十丈,世传列仙所居,今有道士被发饵术,恒数十人,山高谷深,多生薇蘅草,其草有风不偃,无风自摇。……”

③钖县,是西汉未年王莽时期,在原糜国故地设置的县治,治所就位于古麇国都城钖穴,辖今陕西白河县及湖北郧西县、郧县西南部;东汉,钖县辖今陕西白河县及湖北郧西、郧县等地。三国魏为钖郡治,北魏属魏兴郡,南齐属齐兴郡,西魏废入上津。从郦道元记述中可以看出,钖义山就位于汉水中游的湖北郧西、郧县和陕西白河县。

④鲁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楚王怪罪居住在旬阳东部、白河及湖北郧西一带的糜人没有与他联盟讨伐宋国,于是第二年率兵直揭糜国都城钖穴,是年糜国兵败亡国。

古糜国的图腾

“兀”(兀字头上加一山字,甲骨文意为鹿角,下同)乃麇、微之图腾。《山海经》云:东山经首列山图腾为龙头,次列山为麋鹿角头,三列山为羊角头。即泰山南域以麋鹿角头为图腾,梁山位于泰山西南。又因陈梦家《商地理小记》认为甲骨文“兀”,即微、兀所从之兀。“兀”象形麋鹿角头,即微之图腾。而麇麋相通,《辞海》云:麋鹿体长二米余,肩高一米余。毛色淡褐,背部较浓,腹部较浅。雄的有角,多回二分歧,形状比较整齐。因其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故又称“四不像”。朱熹《楚辞集注·续招隐士第十五》注“白鹿麏儧兮,或腾或倚。状貌崯崯兮峨峨,凄凄兮徙徙。”麏,音君,一作麕,即麇。峨峨,头角高貌。可见麋鹿体高身长,又有高昂的角头,是一种威武雄壮的象征,以致成为微族延至麇子国的图腾。可知麇微相通。

糜国始末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麇,周国名,祁姓,一作赢姓。子爵,春秋灭于楚,今湖北郧县治即其国。”③《左传·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十一年春,楚子伐麇,成大心败麇师于防渚。潘崇复伐麇,至于鍚穴。”大约在楚庄王三年(公元前611年)楚国灭亡庸国后不久,糜国为楚国所灭。楚灭麇后,麇地的建制不详,秦至西汉平帝时,麇地属汉中郡长利县(治所在今陕西省平利县老县街)。王莽至南朝时期,麇地曾设“钖县”、“钖县”、“钖郡”等。

糜国疆域

糜国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汉水中上游,北与湖北郧西遥遥相望;东包括郧阳、竹山;西至旬阳五条岭,真正称得上“秦头楚尾”,此处今为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春秋时是糜国国都所在地,史称钖穴。

《华阳国志·汉中志》说:“汉中郡,本附庸国,属蜀。”汉中原本是庸国属地。庸国的北部包含今天的湖北郧西县、陕西旬阳县及商洛东部。郧西县古称上津县,隶属金州(今安康市)。

又古麇国的都城是钖穴,其势力范围主要包括郧西、郧县和陕西白河县,也曾占有房县、丹江口和陕西旬阳的一部分

另据郭沫若先生所编的《春秋地图册》所载,钖穴在今陕西白河以东九十里的位置,也是周家窑上。这样一来,共有东、北、西三个箭头同时指向天河口对岸的周家窑上。

糜国历史变迁

麋子国据张培玉《郧阳古国》一书考证:麋子国起源于微,微在今山东西部的梁山境北,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迁徙。

古属糜国-武当山

武当山是中国古代宗教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古属糜国,春秋战国为楚吞并,属河南雍州所辖,距楚都江陵仅255公里。是楚国北方重镇。“楚人信巫鬼,重淫祀”的风俗在这一地区有很大的影响,迄今丹江口武当山库区遗留着众多楚墓群,出土文物充分反映了武当山先民们古时信鬼、崇神、好祀的风尚。是为武当道教滋生的温床。

古均州的历史

古均州的历史,起源于春秋早期的糜国,糜者,非鹿非马,民间亦称为“四不像”。遥想当年,此地水草肥美,四野广垠,气候湿润,物种繁多,一派生机。史载“净乐治麇”,糜国王子也就是净乐王子真武,不爱江山,爱修仙,毅然出家到均州城东南的武当神山修行,四十二年后得道飞升,最终成为道教的崇奉神。”。《太和山志》记载“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

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武大帝。迨宋太祖建宋,以其避讳先祖赵玄朗而改玄为真,后世称真武大帝。系道教北方之守护神,湖北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信众影响巨大,名播全球华人。

真武大帝之信仰由来已久,先秦有载,然其身份扑朔迷离,近代甚有学者认为杜撰虚拟,或曰四象玄武神格化,其说纷纷,其论杂陈。今以考据诸典籍,详述真武大帝及武当山与华夏大地脉络史,以飨读者。

一、武当山与真武大帝之渊源

众所周知,真武大帝的道场是武当山,然其具体是何渊源,以道教典籍记载为之展开分析。

(一)净乐国

传说在天之涯海之角,有个国家名叫净乐国,净乐国国王勤政爱民,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风气良好。王后名曰善胜,贤淑善良,知书达理,深受百姓的爱戴。

在道教描述中,净乐国是久远仙界的国度。《道门科范大全》:「年纪开皇,国称净乐。阳精效瑞,觉孕秀之非常;素魄载圆,表诞弥之过历。降灵紫殿,毓德青宫。豁达不羁,肆神灵於天纵;清真自乐,视富贵以云浮。行满武当,身飞璇极,遵玉皇之妙教,镇朔易之遐方。」真武大帝就诞生在这样的国度。

真武大帝其父净乐国王,其母妙祥天主,也称善胜王后。真武七岁时,去太和山(武当山)修行,历经四十二年,功成名举,位镇北方,为玄天上帝。

(二)净乐国的原型古麋国

净乐国,是后世道教理论家们托古而杜撰出来的国度。但净乐国并非完全无根,其原型便是春秋时的麇(jūn)国、麇鹿国,也称麋(mí)国。

净、麇谐音,依照麇国为原型,缔造了净乐国。元代刘道明《武当总真集·序》:「武当山先名太和,中古之时,天地定位,应翼轸角亢分野,玄帝升真之后,故曰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故名焉。考之图经,即上古麇地。谓人民朴野,安静乐善,虽曰麇鹿,犹可安居。」

武当山并非后来才有的名,实际上在先秦已有此名,秦代已设武当县。《太平寰宇记》:「取武当山以为县名。」武当县属于秦朝南阳郡。

麇国是个小国,大概疆域西北望秦国,南接楚国。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汉水中上游,北与湖北郧西遥遥相望,东包括郧阳、竹山,西至旬阳五条岭。

二、麋国源流

麇国也称麋国,说起称麋国的原因,与它多次迁徙有关,且在麋国之前就已经成眉(古音mí)国,更早称微,系姒姓夏朝后裔封国。

(一)夏朝后裔姒姓微国

微国,最早建立在今山东微山湖之滨,梁山之麓,微山湖地名的由来。大抵是夏朝宗室的分支封国,离夏都并不遥远,起到拱卫夏都的职责。

商汤克夏,微国并不服气,所以遭到了商朝的重点“关照”。商朝上甲微时期,针对微国战争,微国本就羸弱,无法与强大的商朝抗衡,被打败后放弃祖地,向西逃到了太行山之麓,潞城一带。重建之后依旧称微国,此时与商朝结下世仇。

(二)姒姓微国与子姓微国源流不同

在商朝晚期,在微国的故地,分封了子姓微国,也就是商朝三仁的微子启。微子启,他是殷商末代帝王商纣王的庶兄,还有个身份是周朝宋国的开国之君。其实这并不正确,微子启起初的封国就叫微国,是在姒姓微国的故地上重建的子姓微国,所以二者源流不同。

微子启初封之时,只是子爵,所以称为微子启。是商王帝乙将微国故地封给了自己的庶长子启,建立子姓微国。

那微子启又是如何称为周朝宋国的开国之君的呢?

微子启受封之时,商朝面临大动荡,帝辛又征伐,西边的周国势力越来越大,归附的诸侯也日渐增多。当商朝风雨飘渺之际,微子启抛弃了商朝,主动选择与周武王站在一个阵营。

而《荀子》则记载了微子启是在战场上倒戈相向,被周武王封在宋。「武王怒,师牧野,纣卒易向,启乃下,武王善之,封于宋」。

儒家把微子启称赞为弃暗投明,商朝三仁之一。但毛主席的看法不一样,毛主席认为微子启是内应、汉奸。与孔子的看法大不一样,当然微子启是孔子的直系祖先,大抵也不会对其批判吧。

武王定天下后,把帝辛的儿子武庚依旧封在朝歌,成为周朝的诸侯国商国。武庚反周后,向北重建过邶国。邶国受到了周朝派遣的三监监视,但周武王驾崩后,武庚联合三监反周,最终被周公旦平叛。平叛后成王重封,划出殷商旧地的一部分建立宋国,由微子启的侄子稽任国君,同时将微国并入宋地。《史记·宋微子世家》:「微子开(启)卒,立其弟衍,是为微仲。微仲卒,子宋公稽立。」

所以宋国的开国国君当从宋公稽开始,之前的是微国,并不是宋国。而且宋国爵位也升级为公爵。

此所谓子姓微国与姒姓微国源流不同。

三、麋国迁徙历史

微国在被商朝打压被迫迁徙后,从此与商朝结怨,后续又不断遭遇商朝打压,使得微国走上一条不断迁徙之路,迁徙范围波及半个中国,可谓影响深远。

(一)夏朝后裔微国故地

姒姓微国故地大抵在今山东微山湖、梁山之旁,面积不算大,属于小国。后来的子姓微国在其基础上重建,后建宋国,微国纳入其中,由宋国的范围可以,原姒姓微国并不大。

(二)遭遇商朝打击西迁太行山

姒姓微国遭遇商朝上甲微战争后,失败而被迫离开祖地,向西迁徙到了太行山之麓,潞城一带。但商朝并没有打算放过微国,依旧打压。

《太平寰宇记》:「潞城县下有微子城,在县东北二十里。」微国属于流浪逃亡到了此地,姑且得到了安身之地,此地境内还有赤狄潞国、蚩尤后裔黎国,生存环境并不好,中原来的微国与赤狄相处艰难,商朝还没打算放过微国。由于仇怨甚大,微国与商朝之间还是战争不断。到了商朝二十六代商王廪辛时,对微国打击最为沉重,派小臣垟伐微,战争中俘获了微国国王,并杀了祭祀。微国在太行山也待不下去了,不得不再次向西迁徙。

(三)西迁过黄河抵渭河中游南

微国残余向西渡过黄河,在今陕西眉县一带立国,因此微国也被称为眉国。并逐渐以眉为氏,称眉微。

由于眉地就在秦岭北麓,太白山下,与周国不远,于是投靠周国。周国伐商的时候,有共同的敌人,微国对商恨之入骨,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伐纣大军。

这一篇动员令是周武王号召天下诸侯起兵反商,其中就有微国,称之为牧野八师。彼时周国与微国是同仇敌忾,关系亲密。微国能做伐商八师之一,证明实力尚存。

微国虽然帮助周国灭了商朝,周朝也正是册封微国,继续封在眉地,周王畿附近。由于微国是异姓之国,又离周王畿太近,逐渐的,周王室不放心,不能容忍微国,于是西周时期多次讨伐微国,微国皆委曲求全。

据《乖伯簋》铭文载:「王命益公征眉敖,益公告至,二月眉敖至见,(献帛)。」周王令益公讨伐眉(微)国,益公发布讨伐檄文,二月,眉国国君眉敖请降,献上布帛珍宝。由此可见微国此时以眉为氏。

尽管微国为了想安稳地生存在周王畿附近,向周朝百般讨好,但结局仍不容乐观,最后微国不得不再次选择迁徙,这次他们选择了南迁。

(四)越秦岭过汉水抵锡穴

《乖伯簋》是西周中期以后的铜器,也就是这个时候微国开始南迁。微国南迁的路比之前迁徙的路更难了,因为要翻过茫茫秦岭,顺着汉水东南下,又翻越神农架北部,抵达锡穴这个地方,终于选择在这安定下来。由于当地有一种动物麇,于是开始以麇国自称,替代了微国称号。

麇国稳定下来,已经是春秋时期,在这里虽然强敌不那么多,但南边有个大国楚国,是个不小的威胁。

锡穴之地本是庸国的地盘,微国选择投靠庸国,做庸国的附属国兼联盟。庸国给予微国地盘,颇为仗义,因为庸国祖先和微国祖先曾一同参与伐商,有同袍之义。

彼时庸国地盘还算大,大抵要对付南方的楚国,所以收留微国也是为了结盟成为对抗楚国的团队。

也就是西周末时,麇国的某一代国王生下一儿子,儿子七岁入境内的太和山修行,历经四十二年,修道成功升真,人称玄武君,太和山也因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故名武当山。这位麇国太子,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帝。

(五)再度南迁过长江抵洞庭湖

春秋初,楚国与庸国经常发生战争,而麇国是庸国的同盟,又感念收留之情,每每与庸国并肩抗楚,楚国对麇国欲除之而后快。

楚国自楚武王后,国力大增,庸国成为楚国蚕食的对象,庸国疆域不断缩水。到了春秋中期,庸国已无暇自保,麇国不得不听从楚国调遣。但麇国并非真心归附楚国,所以每每反复,楚国对麇国恨之入骨。

《左传·文公十年》:「厥貉之会,麇子逃归。」也就是西元前617年,楚王纠集了几个国家在厥貉会盟,打算攻打宋国。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麇国国君悄悄跑了,并不想参与楚国伐宋之事。「陈侯,郑伯,会楚子于息,冬,遂及蔡侯,次于厥貉,将以伐宋」

麇国国君会盟跑了,导致第二年楚国攻打麇国以泄愤。《左传·文公十一年》:「十一年,春,楚子伐麇,成大心败麇师于防渚,潘崇复伐麇,至于钖穴。」

麇国虽然遭到了楚国的重创,但并没有亡国。五年后,楚国遭遇饥荒,庸国趁机反抗楚国,此时麇国也参与伐楚。《左传·文公十六年》:「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

不幸的是,楚国纠集了秦国、巴国和群蛮帮忙,直接让庸国灭亡了。麇国不载史籍,估计也是灭亡了。所以麇国亡于西元前611年。

麇国灭亡后,楚国将麇国之人发配迁徙到千里之外的湖南岳阳,洞庭湖之滨。今岳阳东三十里里有麋城遗址。由于麇(jūn)国又称麋(mí)国,当地古音麋与梅同音,故当地梅子市、梅溪便是麋同音转化。

更往南的湖南衡阳有麇城路,似乎麇国其他分支留下的地名。

(六)西迁庸再迁蜀地

另一部分麇国遗民不愿降楚,翻越神农架、大巴山逃到蜀地,恢复眉国旧称自称眉人、麋人,活动在在眉山市、峨眉山,留下了地名。四川音眉读作(mí),眉(mí)毛、怪眉(mí)日眼等四川音至今依旧如此。

所以麇国(麋国、眉国、微国)最终在四川峨眉留下了烙印。

峨眉山最早的有记载的武学祖师,战国时人司徒玄空,人称白猿祖师。

《峨眉山志》记载,战国时期的司徒玄空,姓白,名士口,字衣三,仿山中灵猴的姿态创峨眉通臂拳。

因其爱穿白衣,弟子尊称其为白猿祖师。

(七)分支南迁云南境内

四、真武大帝家族及其影响

(一)颠沛流离的夏王后裔

真武大帝的家族,系夏王后裔,历经数次迁徙,颠沛流离,其毅力非常,坚韧不拔。数次亡国又数次复国,最终生存了下来。比起先秦被灭掉的诸多部族,微国后裔能生存下来,与其顽强的毅力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很难想象,中国腹地那么多名山大川,竟然都因为一个家族的迁徙史而关联在一起。其中眉山、武当山更是与眉人命名有直接关系。

(二)武当因真武而名

武当山,原名太和山,玄武大帝(真武大帝)修道升真后,非玄武不能当之而名曰武当山。秦代以武当山而设立武当县。历代朝觐真武大帝,使得武当山名气很大。而明朝的永乐皇帝大修武当山,更使得武当山成为皇家道场。

(三)永乐帝以真武之名靖难

永乐帝以靖难之名发起的起兵,对外宣称尊崇真武大帝的意思,受真武大帝的庇护,故而称帝后大修武当山,来彰显靖难称帝合法性。北修皇宫、南修武当,同时进行。使得武当山的道场规格和等级成为历代之最。建成竣工,永乐帝更是亲手撰写「天元净乐宫」匾额,送达武当山。

永乐帝让人给真武大帝绘像时,谁也没见过真武大帝,绘出的真武像均遭到不满。终于一个画师揣摩出永乐帝的用意,按照永乐帝的样子绘出标准真武像,永乐帝非常满意,于是按照绘像塑造了真武铜像。故民间有「真武神,永乐像」的说法。

武当山道教宫观建筑群是明代皇宫建筑的活标本。是研究明代建筑的直接文物。北京故宫由于多次失火,清朝重修,规格和细节都有所调整,并不是明代建筑的样子。比如黄色琉璃瓦原本是青色琉璃瓦,在建筑配色上才更加美观。而武当山建筑提供了明代皇宫建筑的标本。

古麇国的都城,据清代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称“锡穴为麇子国都城”。据《元和郡县志》和《太平寰宇记》所载:锡穴位于郧乡县西一百二十里,在当今员B县五峰拦马河。

[Adver]“锡县”之“锡”有两读:“xi”与“yang”。郧阳的明清地方志都在锡穴之“锡”下特别注明“音阳”。2009年3月五峰乡锡穴山下西峰村汉代缈(音“阳”)县故址的发现,证明了这一读音来自古读。因为“锡”、“缈”同读“yang”,汉承秦制,秦始皇实行郡县制,郡县之名又沿用春秋战国之名,“yang“音就保留下来了。看来地方志所注是有根据的。

楚人在发展进程中,曾先后灭掉六七十个国家和部族。楚每灭一国,则保留其国名而改为“县”。如灭郧国则设为“郧县”,灭随国则设为“随县”等(楚自熊渠后自称“南蛮”,不遵周之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

但楚人灭麇国后,不以其国名设“麇县”,却以其国都“锡穴”之名设“锡县”。后世秦、汉、三国、晋皆沿用“锡县”之名,至晋太康五年(公元285年),才把锡县更名为郧乡县。“锡县”之名相沿近九百年(公元前611一公元285),足见其影响之久远。

麋为楚灭,郧县地域从此归属楚国。所以清同治丙寅版《郧县志·序》中言“郧乡古麇地,楚之边陲也”。

如果说,因为现存史料中关于古麇的资料甚少,而使史学界长期对于麋国的源流迁演蒙混不清,那么,近年麇子国故都锡穴所在的郧县五峰乡东峰、乔家院春秋、秦、汉古墓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却反映了古麇当年的辉煌,也为最终撩开古麋国神秘的面纱提供了大量可靠的考古实证。

1982年5月郧县博物馆在五峰东峰村三组征集到一株高125厘米的汉代青铜摇钱树。专家称之极为珍贵!

1990年4月6日,郧县五峰乡肖家河村(距古麇都城锡穴山约5华里)一古墓中发现两只西周青铜簋。其中一只的器盖与器底有相同铭文:“缰王之孙叔姜,自作饮簋,其眉寿无期,永宝用之。”《周礼·地官·舍人》载:“凡祭祀,共(供)笛、簋,实之,陈之。”所以簋为周代祭器且有铭文,十分珍贵。但对于铭文中所称“缰王”,专家遍查典籍,均无所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张亚初称:“过去,无论是甲骨文,还是商、周金文,都没有见过这个方国名,初次发现,弥足珍贵。”

考古专家认为,这只铜篮的发现,不仅为研究春秋诸侯方国史增加了缰国这一新的小方国,而且为春秋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史料,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

另一件青铜器皿的底盖上,刻有,19字铭文:“申王之孙叔口,自作姜口,其眉寿无期,永宝用之。”春秋时期之申国故都在河南南阳,申国为楚文王所灭。申国之物为何出现在麇国地域专家们意识到,该器物对研究麇、申的历史及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2001年3月25日,郧县五峰乡肖家河村六组村民周贤新在建房时,挖出一批青铜器,被村民拿走。后追回大部分器物。从文物考古专家考证结果看,该处为春秋贵族墓,随葬品为鼎、妣、盏、匹、盘、铜剑及箭簇。其中铜盘有铭文27字:“唯正月咸辛亥,唐子中濒儿择其吉金铸其御(盘),子孙永宝用之。”铜匝有铭文20字:“唯正月成己未,唐子中濒儿择其吉金铸其御,沐贵。”铜妣有铭文20字:“唯正十月初吉丁亥,唐子中濒择其吉金铸其御纰。”

经专家比照外地春秋墓葬出土器物,确定这批器物是春秋中期青铜器。商周青铜器都属国宝;着有铭文,更是研究古文化的至宝,价值连城。而这批青铜器居然三件有铭文,使专家能据以确断为春秋时唐国器物。

唐国,姬姓,子爵,属“汉阳诸姬”之一。其封地在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唐国铜器出现在麇国都附近,为史界研究楚、唐、麇三国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2001年6月,五峰东峰村还挖出一青铜柱,下方上圆,有文字,约一米高,置地可立。王仗日咎未见实物,不敢妄揣。只可惜原物被一文物贩子骗走,越汉江逃逸郧西方向,未能追回。

2006年6一7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五峰肖家河村乔家院42万平方米范围内,勘探发现古遗址一处,现存面积2400平方米,发现64座春秋及其后的石室、砖室、土坑古墓。目前已发掘3、4、5、6号春秋时期古墓。其中的4号墓是迄今我省发现的最高规格的春秋人殉墓葬,出土“楚国第一玉剑”。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认为,该墓地属古麇国地域,墓主夫妻可能是古麇国王室贵族。

主持此次发掘的黄凤春研究员认为,这些对于研究春秋葬制,殉人演变及当时楚、麇关系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因此该墓群被湖北省文物局评为南水北调湖北库区2006--2007年度重要考古发现。

2006年9月,古麇都城锡穴山下的庹家州(已被证实的自旧石器时代至今的古遗存地),因东峰小学建楼房开挖地基,又发现真人般大小的石佛、直径尺余的石础、“东西丰”碑等。

一鸣惊人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鸣惊人成语典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鸣惊人成语典故1

春秋时期,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中原,史称“春秋五霸”。在“五霸”当中,以楚国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文化最盛。楚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楚庄王据载生年不祥,卒于公无前591年,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一作吕,侣),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中原五霸之一。郢都即今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湎声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参冒死进谏,逢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伍参请猜谜语“有鸟止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但数月之后,庄王依然依旧,享乐更甚。大夫苏从又进谏。庄王抽出宝剑,要杀苏从。苏从无所畏惧,坚持劝谏。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参、苏从担任要职。这就是“一鸣惊人”的来历,后任用孙叔敖为令尹,讲求得失,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

庄王三年即公元前611年,国内发生灾荒,戎人骚扰,附属的庸国、麋国勾结百濮叛楚。庄王集中力量伐灭威胁最大的庸国,又吞并了麋国,控制局面,增强了国力。此后,又极力整顿内政,任用贤才,厉行法治,加强兵备,使楚国出现一派国富兵强的景象。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军北上,在周的直辖区耀武扬威,并遣使问象征王权的九鼎之轻重,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

公元前597年,楚军围郑,连攻三个月,破郑都。晋遣兵来救,与楚军大战于邲(河南荥阳东北),结果大败。战后,楚庄王饮马黄河,雄视北方。隔了两年,楚又借故围攻宋国,迫使其屈服。这时,中原诸小国,又相继依附楚国,楚庄王一时做了中原盟主。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594年冬,楚、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鄫等十四国在蜀(今山东泰安西)开会结盟,正式推举楚国主盟,楚庄王遂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因病逝世,归葬纪南城郊。其儿子审继位,称楚共王。楚王墓、樊妃墓在今江陵城西北。郢城内原有庄王庙,今已废。

一鸣惊人成语典故2

“一鸣惊人”用以表达内心高远的志向与抱负。

周襄王的儿子周顷王六年(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商臣死了,他的儿子即位,就是楚庄王。赵盾趁着楚国正忙着料理丧事的时机,召集了宋、鲁、陈、卫、郑、蔡、许七国诸侯,重新订立盟约,晋国又做了盟主。楚国的大臣不服气;三番五次地请楚庄王去争霸,以便让楚国扬眉吐气、楚庄王不采纳这些意见。他白天出去打猎+晚上花天酒地,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就这样胡闹了三年,大家都非常痛心,都认为他是一个昏庸的君主。其实,他自有他的主张,他早就认为楚国令尹的权力太大。现任的令尹斗越椒更是大权在握,势力太大。楚庄王深深知道,仅凭他自己两只手根本于不了大事;而在楚国的大臣当中,他一直没有发现谁有本事、有胆识,可以重用。所以他干脆饮酒取乐,不问朝政。也有几位大臣劝告过他,然而他们的话,都是隔靴搔痒,不切实际,他连听都不想听。后来他下了一道命令,张贴在朝堂上,说:“谁敢再多嘴,就定死罪!”吓得大臣们噤若寒蝉,都不敢说话了。楚庄王大失所望,难道就没有一个不怕死的大臣吗?他觉得心寒意冷,只好再多喝几杯热酒,暖暖身子。

有一天,大夫申无畏来见楚庄王。不等申无畏开口,楚庄王就先问他:“你是来喝酒的`呢?还是来听音乐的?”又挤着眼睛笑了一下。甲尢畏弃不明白楚庄王的心情如何,心想豁出去了,于是他回答说:“有人叫我猜个谜语,我猜不出来。大王多才多艺,请您猜猜吧!”楚庄王说:“什么?猜谜语?蛮有意思的。你说吧!”申无畏说:“楚国山上,有只大鸟,身披五色,遍体荣耀。一停三年,不飞不叫,谁都不知道它是什么鸟?”

楚庄王哈哈大笑,说:“这可不是普普通通的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别着急!”申无畏磕了个头,说:“大王真是英明!”

最早出处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正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人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干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韩非子·喻老》)

衍生典故

①荆庄王(即楚庄王)立三年,不听而好讔(yǐn,隐语)。成公贾人谏。王曰:“不谷禁谏者,今子谏何故?”对曰:“臣非敢谏也,愿与君王讔也。”王曰:“胡不设不合矣?对曰:“有鸟止于南方之阜,其三年不动、不飞、不鸣,是何鸟也?”王射(猜测)之曰:“有鸟止于南方之阜,其三年不动,将以定志意也;其不飞,将以长羽翼也;其不鸣,将以览民则也。是鸟虽无飞,飞将冲天;虽无鸣,鸣将骇人。贾出矣,不谷知之矣。”明日朝,所进者五人,所退者十人。群臣大悦,荆国之众相贺也。(《吕氏春秋·重言》)

②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史记·滑稽列传》)

“一鸣惊人”这一成语即由以上典故整理而来。

成语寓意

表面看,一鸣惊人似乎瞬间光彩照人、风光无限,而在闪亮登场背后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则往往被人所忽略。“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最初的楚庄王并不是不想一鸣惊人,而是国内政治不稳定,所以在默默地积聚能量,等待时机。所以,任何所谓的一鸣惊人无不都是长期能量积聚的进发,它不仅需要具备韬光养晦的战略智慧,做到从低处着眼积蓄力量,从高处俯视蓄势待发,还需要具各善于守拙的生存策略,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需要时刻隐藏自己的光芒,禁得住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把持住自己的内心信念。默默无闻,不是不鸣,只是未鸣。不鸣只是一个巨人暂时的沉默,而不是沉睡,是暗自发力,是苦练内功,是要寻找有利时机,化危机为机遇。虽说机遇可遇不可求,但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一鸣惊人固然不易,成功之后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则更难,更需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海纳百川的气度、勇往直前的魄力和不断突破、自我超越的能力,更要时刻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切忌头脑发热、得意忘形,才可能避免江郎才尽和昙花一现的结局。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运用示例

明·楊慎《李白墓志》:“白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四:“馮永祥想一鳴驚人,他來提一個大家可以接受的公式。”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一鸣惊人,实在是出乎意外。

THE END
1.扶贫人物2024-09-02 丘北县阿诺村有了“名誉村长” 2024-05-10 ?罗志刚——出山进山 十年坚守 2024-05-04 麒麟区越州镇小熊旗田村——一砖一瓦巧手垒出致富路 2024-03-23 娜汉:巧手编织“致富锦” 2024-03-21 全国人大代表李志娟——争做乡村振兴“领头雁” 2024-03-07 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段https://www.yn.gov.cn/ztgg/jjdytpgjz/fprw/
2.贵州省管干部任前公示经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对下列同志进行任前公示(排名不分先后)。 禄祎,女,汉族,1973年11月生,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中共党员,现任贵州省六盘水市政协副主席,拟任市(州)党委常委。 沈建黔,男,汉族,1972年12月生,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中共党员,现任贵州省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粮食和物http://gz.news.cn/20241215/9ee51d7367124aaea20086b7665ed9c8/c.html
3.污软件排行榜「冷たいのね」2004年被告人余华英被云南省大姚县公安机关抓获,余华英未如实供述真实姓名及所犯罪行,最终以化名“张芸”被云南省大姚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年。2022年6月余华英被贵阳市南明区公安机关抓获后,仍不主动供述犯罪事实,没有悔罪表现。余华英虽当庭认罪有坦白情节,但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余华英拐卖儿童17名,造成12个家庭http://www.fjdsdzd.cn/Android/CRL89Kd4QUHhnI2H/index.shtml
4.王者荣耀咬铁球流眼泪图片10月25日,店主王女士对极目新闻记者称,她已被李婆婆(化姓)及其儿子拉黑微信,对方手机号或已注销。仪陇县网信部门表示,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律师表示,老人的行为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老人把顾客支付的100元塞进围裙口袋(监控截图)老人长期偷拿店铺钱款,跪地求原谅后失联10月25日,店主王女士对极目新闻记者称,她和http://www.zhswxh.com/edu/18292495794205365803/Default.shtml
5.百家姓沙姓排名,相关的名字泰和县,河南省的镇平县,新乡市的县级市卫辉市,广东省的兴宁市、龙川县、惠州市惠东县,湖北省的武汉市,上海市,天津市,北京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安宁县,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保定市涞水县、易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梧州,贺州,玉林的北流市,贵港的平南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均有沙氏族人分布https://www.zupu.cn/daodu/bjxsxpm
6.水经注疏卷三十六蛉水入焉,水出蜻蛉县西,(会贞按:县见《江水》。)东迳其县下,(会贞按:今鸦龙合安这河后,即入金沙江。依《汉志》若水入绳以下为绳水,依《水经》淹水注若,则以下为若水。郦氏自此叙若水,若、绳互称。盖兼从《汉导》也。惟接叙蜻蛉水则误。《方舆纪要》、《一统志》皆以出姚州南入金沙江之大姚http://gd.etwxw.cn/shuijingzhushu/36.html
7.贵州省管干部任前公示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经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对下列同志进行任前公示(排名不分先后)。 禄祎,女,汉族,1973年11月生,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中共党员,现任贵州省六盘水市政协副主席,拟任市(州)党委常委。 沈建黔,男,汉族,1972年12月生,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中共党员,现任贵州省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任(局长)、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56145
8.惩戒2~狂热的从业指导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近日,四川南充仪陇县一批发商户反映,其雇佣的一位婆婆长期从店铺收银台里偷拿钱款,目前已追回2万多元,老人跪地求原谅后失联。10月25日,店主王女士对极目新闻记者称,她已被李婆婆(化姓)及其儿子拉黑微信,对方手机号或已注销。仪陇县网信部门表示,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律师表示,老人的行为可能构成http://www.hfhome.cn/iis/pWMjY7aTx9T.shtm
9.宫姓源流,宫氏历史,宫氏迁徙,人口分布,宫氏家族,百家姓,华夏宗谱2.江苏省泰州宫氏始祖孝廉宫达智,在明朝初年,由河南徙居河北静海县,在出任江苏扬州署篆后,定居泰州,成为当地望族。(事迹后面再述) 3.山西省繁峙宫氏始祖宫德,是安徽凤阳府寿州人,元末随朱元璋起义,以战功由小兵升至都指挥使,任职山西而居。现山西宫姓人口约8500多人。 http://hxzpw.net/xing.aspx?id=241
10.宫姓宫姓,中国姓氏之一,部分源于姬姓,部分得姓始祖为春秋时期宫之奇。史载,武王姬发克商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诸侯时,封同一曾祖的族侄仲为虞君,是为虞仲。又封虞仲之子为“宫”(tong,音“同”)国之君, 宫国传数世即为晋国所灭。宫之奇原姓姬,名之奇,又名奇,是宫阝国后世国君的族人。宫阝国被晋国灭时,他离 https://baike.sogou.com/v498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