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YunnanMinzuUniversity),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云南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3]云南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2550亩,校舍建筑面积81.95万平方米;有各类纸质图书24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30万册;下设26个学院;学校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硕士点和76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770人,在校生33344人,其中本科生27244人,硕士研究生3765人,博士研究生108人,留学生321人,全省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3231人,香格里拉办学点专科生187人,继续教育学生18967人。

请上传多张无水印小图

提示:最多可上传五张图哦

内容为空的条目不在最终百科页展示

云南民族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的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8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

1955年(乙未年)5月1日,出席万隆会议胜利归国途经昆明的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等,在云南省省长郭影秋的陪同下来到学院与各族师生员工欢度“五一”,并参观了大礼堂、教室、学员宿舍。

1956年8月,成立云南省少数民族研究所。2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彭德怀视察云南民族学院。

1958年7月14日,中共云南省委批准,撤销原中共云南民族学院党组,成立中共云南民族学院委员会,由省委直属领导。

1972年3月,云南民族学院恢复后列为普通高等院校,设立了两年制的语文系和政治系,语文系下设汉语文专业,政治系下设政治专业。开始招收首届“大学普通班”学员。

1972年6月10日,举行复校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

1973年3月17日,国务院科教组发出通知,批准云南民族学院为普通高等院校。

1978年7月,经中共云南省委部批准,筹建云南省少数民族研究所。1979年1月正式成立。它是在云南民族学院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直接领导下进行民族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机构。

1979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

1982年1月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公布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首批有授予学士学位权的458所高校名单,其中民族院校9所,云南民族学院是其中之一。

1984年,成为中国第二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2003年5月28日,大学预科部更名为预科教育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

2003年6月18日,云南民族学院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校名揭牌仪式在本部大门口举行。并在同年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社会学博士研究生。7月31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2月,云南民族大学通过验收,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11月,成立研究生院。

2015年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云南民族大学。

2017年3月,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辨喜瑜伽大学合作举办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瑜伽)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成功通过教育部审批,9月面向全国开始接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瑜伽)硕士研究生报名;

2019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扎染传承基地”入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5年6月,根据云南民族大学的安排部署,原“云南民族大学文化学院”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云南民族大学下设26个教学科研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教学科研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国际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云南民族大学开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共10个学科门类。拥有省级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研究方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覆盖10个左右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另有一个联合培养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覆盖了10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另有20个专业硕士点。

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4个):社会学、民族古籍、国民经济学、民族语言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社会学、民族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博士后流动站(2个):社会学、民族学。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培养单位

法学(03)

社会学(0303)

社会学(030301)

社会学院

人类学(030303)

民族学(0304)

民族学(030401)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经济学

(02)

应用经济学

(0202)

国民经济学(020201)

经济学院

区域经济学(020202)

金融学(020204)

国际贸易学(020206)

劳动经济学(020207)

法学

(03)

(0301)

法学理论(030101)

法学院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3)

刑法学(030104)

民商法学(030105)

诉讼法学(030106)

经济法学(030107)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

政治学

(0302)

政治学理论(030201)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外政治制度(030202)

国际政治(030206)

社会学

(0303)

民俗学(030304)

文学与传媒学院

民族学

(0304)

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2)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405)

艺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030506)

教育学

(04)

(0401)

教育学原理(040101)

教育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040102)

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8)

澜湄国际职业学院

教育技术学(040110)

文学

(05)

中国语言文学

(0501)

文艺学(050101)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

民族文化学院

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50107)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

外国语言文学

(0502)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外国语学院

印度语言文学(050206)

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亚非语言文学(050210)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050211)

历史学

(06)

中国史

(0602)

历史文献学(0602L2)

专门史(0602L3)

中国古代史(0602L4)

中国近现代史(0602L5)

历史地理学(060202)

理学

(07)

数学

(0701)

基础数学(070101)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计算数学(0701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3)

应用数学(070104)

化学

(0703)

无机化学(070301)

化学与环境学院

分析化学(070302)

有机化学(070303)

物理化学(070304)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

化学生物学(0703Z3)

民族医药学院

工学

(08)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

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

环境科学(083001)

管理学

(12)

工商管理

(1202)

会计学(120201)

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120202)

旅游管理(120203)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204)

公共管理

(1204)

行政管理(120401)

教育经济与管理(120403)

社会保障(120404)

公共政策(1204Z1)

专业

经济学(02)

金融(025100)

资产评估(025600)

法律(035100)

法律(法学)(035102)

社会工作(035200)

教育学(04)

教育(045100)

教育管理(045101)

现代教育技术(045114)

学前教育(045118)

体育(045200)

体育教学(045201)

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045202)

社会体育指导(045204)

文学(05)

翻译(055100)

英语笔译(055101)

英语口译(055102)

新闻与传播(055200)

出版(055300)

工学(08)

能源动力(085800)

医学(10)

药学(105500)

管理学(12)

工商管理(125100)

公共管理(125200)

会计(125300)

艺术学(13)

艺术(135100)

音乐(135101)

舞蹈(135106)

美术(135107)

据学校网站2020年信息显示,云南民族大学共设有26个二级学院,在93个本科专业招生。

2022年3月,学校新增社区矫正专业。

云南民族大学院系与专业设置

二级学院

专业代码

学制

授予学位

一流本科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3

四年

法学学士

-

020201

经济学学士

省级建设点

经济统计学

020202

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401

030301K

(人民武装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

030201

公共事业管理

120401

管理学学士

行政管理

120402

国家级建设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

120403

030301

社会工作

030302

人类学

030302T

030401

060101

历史学学士

教育技术学

040104

教育学学士

学前教育

040106

应用心理学

071102

体育教育

04020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040203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040204K

汉语言文学

050101

文学学士

广播电视学

050302

050303

网络与新媒体

050306T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50104

编辑出版学

050305

英语

050201

日语

050207

翻译

050261

(国别研究院)

菲律宾语

050210

印度尼西亚语

050212

印地语

050213

柬埔寨语

050214

老挝语

050215

缅甸语

050216

马来西亚语

050217

僧伽罗语

050219

泰语

050220

乌尔都语

050221

越南语

050223

泰米尔语

050239

普什图语

050240

孟加拉语

050242

尼泊尔语

050243

音乐表演

130201

艺术学学士

音乐学

130202

舞蹈学

130205

美术学

1304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070101

理学学士

080901

工学学士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080910

物理学

0702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80601

电子信息工程

080701

通信工程

080703

土木工程

081001

070301

应用化学

070302

环境科学

082502

生物技术

071002

制药工程

081302

药物分析

100705T

120201K

会计学

120203

财务管理

120204

(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与金融

020307T

秘书学

050107T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20102

旅游管理

120901K

视觉传达设计

130502

工艺美术

130507

据学校网站2016年8月信息显示,云南民族大学共有教职工1314人,其中教授184人,副教授333人;共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1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人才9人,云南省教学科研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校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科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2个。

云南省教学名师(14人):张英杰、董学畅、赵丽珍、张建国、彭有祥、马永涛、杨光远、高云涛、甄朝党、刘劲荣、寸亚玲、郭俊明、陆生、赵静冬

云南省教学团队(5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学团队(刘劲荣)、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李骞)、泰语专业教学团队(杨光远)、化学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和少英)、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团队(王德强)

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云南省高校生物可降解材料科技创新团队(袁明龙)、云南省高校特色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团队(李干鹏)

截至2010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共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1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校级特色专业,省级培养基地2个,1门国家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课程,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国家特色专业(4门):非通用语种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社会学

省级特色专业(5门):电子信息工程、历史学、应用化学、化学、法学

省级重点专业(12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民族学、泰语、社会学、电子信息工程、法学、文化事业管理、缅甸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

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职业技术实训教学中心、物理与电气信息实验教学中心、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培养基地(2个):云南省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精品课程(1门):基础泰语

省级精品课程

入选年份

课程名称

2005年

信号与系统

仪器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

2006年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2007年

现代文学史

综合英语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秘书理论与实务

2008年

民语基础教程

通信原理

2009年

基础泰语

有机化学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2010年

会计学原理

数据结构

媒体技术基础

无机化学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越南胡志明主席等在内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专家、学者和友人共计2万多人次曾到校访问、参观。该校1981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2年开始招收国外硕士研究生。先后与美国、挪威、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70多所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并与韩国大真大学、泰国东方大学等高校互相承认学分、互相承认学历证书。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云南民族大学共有云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实验室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哲学社会基地5个以及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省属研究机构)、云南省民族文化研究院等研究机构。

院士工作站(2个):王国栋院士工作站、陈新滋院士工作站

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实验室(1个):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3个):云南省高校民族地区资源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物联网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民族文化资源信息技术运用重点实验室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研究基地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云南省聚乳酸基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处理研究中心

省级哲学社会基地(5个):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研究基地、云南省跨境民族地区生物质资源清洁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西亚研究中心、云南藏学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云南民族大学先后承担“云南藏区跨越式发展研究”、“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经验和对策研究”、“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轮状病毒四种蛋白的梯度控制释放及免疫研究”等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外委托的国际投资研究课题、云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等项目和课题;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研究”、“语言学研究基地”、“滇西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湿法高纯魔芋精粉及葡甘聚糖复配胶生产中试应用研究”等多项研究。

2014年,云南民族大学共获得18项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立项。

2013年,云南民族大学共获准立项项目16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2项。

馆藏资源

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按照一馆两区的布局,在莲华校区和雨花校区设有分馆,形成相对独立的办馆模式。

截止2017年底,全馆文献总量已达248万余册种片,纸质图书总量为128万余册(不含学院专业资料室),全校206.7万余册,数字图书120万余册。在馆藏文献资料中,具有特色优势的省级重点学科,如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地方文献等占有相当的藏书量。图书馆馆藏机读目录数据库约有31万余种近112万册书刊,存储服务平台容量35TB,购有多种镜像电子资源,主要有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图书、CNKI数字图书馆的期刊、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重要会议论文和重要报纸的全文数据库、网上报告厅和配音配乐音乐图书馆等音像资料、万方法律法规等专题数据库。

学术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校徽设计采用了圆形包围式结构,寓意着团结向上,有凝聚力;校徽外圈上方为学校中文名称,下方为学校英文名称。

格致明德、弘道至善

“格致”是“格物”和“致知”的简称,最早见于《礼记·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致”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从而获得真知之意,侧重于探求外在世界。

“明德”源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加强道德自我完善,彰显人性中美好的德行,强调内在的自我提升和超越。

“弘道”语出《论语·卫灵公十五》“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是继承和发扬,传承和创新之意、“道”则含义丰厚,包含了思想道德和科学技术、原理、法则、规律等含义。“弘道”就是要探究和传授知识,掌握科学原理与法则,探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并不断追求和实现创新、同时,它还要求将学术行为和治学精神结合起来,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合一。

“至善”是伦理学中的最高概念。至者,极、最也、善者,美好也。指通过不懈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至善”是人类道德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也含有在学术研究、科学探索等方面追求无止境之意。

依据以上的阐述,“格致明德、弘道至善”的内涵可概述为:推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真知,加强道德修养以彰显美好品行、成就高尚品德,传承文明,创新理论与方法,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梦想开花的地方

作词:卢云生作曲:刘显波

职务

姓名

校党委书记

陈鲁雁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张桥贵

校党委副书记

刘荣、李光明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苏丽春、赵纯、段钢

校纪委书记

李毅

副校长

何民

民族

周保中

白族

1951年8月至1952年11月

王以中

1956年9月至1969年2月

1972年4月至1979年12月

马曜

1979年12月至1983年9月

1983年9月至1985年12月

李力

彝族

1985年12月至1992年12月

赵嘉文

1993年12月至2002年1月

罗开云

壮族

2002年1月至2005年11月

甄朝党

回族

2005年11月至2009年8月

张英杰(女)

汉族

2009年8月至2013年4月

云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白成亮

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区政府主席、党组书记:齐扎拉

原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项朝宗

原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七林旺丹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党组成员,办公厅党组书记:白保兴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和自兴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韩梅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刘一平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杨洪波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黄文武

云南省楚雄州委书记:侯新华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罗红江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长:龚敬政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长:李四明

云南省红河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李烨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解毅

云南省侨办主任:杨焱平

楚雄州政协副主席:何根源

中共云南省大理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岳黎松

云南省大理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工商联主席:寇铸勋

中共瑞丽市委书记:蔡四宏

云南省芒市委副书记、市长:沙玉庄

原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党委副书记,州长:岩庄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著名经济学家:茶洪旺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孔建勋

歌手:徐千雅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代表诗人:聂勒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马旷源

云南民族大学校长:那金华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委书记:饶卫

大理大学校长:张桥贵

云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翠岗

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安学斌

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陶国相

云南世博集团副总经理:杨复兴

云南省移民开发局局长兼党组书记:韩梅

云南省盈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卫岗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吕永和

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红

百科目录

欢迎使用

在正文中为您提供以下目录供参考使用:(注:仅对大标题生效)

在正文中为您提供以下目录供参考使用:

平台的使命是,整合、展示、宣传中华文化;平台的信念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平台的宗旨是,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THE END
1.云南民族大学学科评估说明以及开设专业清单今天清风网小编整理了云南民族大学学科评估说明以及开设专业清单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云南民族大学开设专业 云南民族大学学科评估 云南民族大学开设专业 云南民族大学开设专业清风网 院校名 云南民族大学学科评估 云南民族大学学科评估https://m.mfqdd.com/45252.html
2.云南民族大学全国排名和最强专业解析在2024年软科专业排名中,云南民族大学共有54个专业上榜,多个专业获得了A+、B+、B等级,展现了云南民族大学的学科竞争力。 1、A+等级专业 专业全国排名:第名,专业实力强劲,为云南民族大学的王牌专业。 大学名称专业名称等级全国排名 云南民族大学 社区矫正 A+ 2 2、B+等级专业 云南民族大学在B+等级的专业覆盖面https://m.daxuejiayou.com/3974330379.html
3.云南民族大学召开学科建设与发展大会校党委书记阮朝奇指出,围绕《云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行动计划》的阶段性总体目标,聚焦学科建设核心内容,健全一流学科建设机制,全力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发展规模和结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创业能力。要明确分阶段行动计划和学位点建设任务,通过学科建设引领学位点的申报,以学位点申报彰显学科建设成效,在https://www.ymu.edu.cn/info/1151/65891.htm
4.云南民族大学重点学科名单有哪些(省级)云南民族大学重点学科有民族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廉政法学等,以下是具体名单一览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名单为准。 1、云南民族大学重点学科名单 省级重点支持建设学科:民族学、社会学 省级一流建设学科: 特色学科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科:民族学、社会学 https://www.dxsbb.com/news/62532.html
5.揭秘云南民族大学王牌专业!你的专业之路,从这里启程!院校动态大家好,各位即将进行高考的考生!在你们即将迈向人生新阶段的关键时刻,是否对未来的专业选择感到一丝迷茫?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云南民族大学的顶尖专业,为你的报考之路指明方向。 顶尖专业,云南民族大学的风向标 云南民族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省级) https://m.027art.com/daxue/dongtai/YS44QA6613Xj36.html
6.云南民族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算是名校吗不少同学关心云南民族大学是什么档次的大学,以及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想知道云南民族大学值不值得去,本文将介绍云南民族大学的综合实力,包括云南民族大学的全国排名、师资力量、最好的专业等内容。 一、云南民族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 据教育部2022年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可知,目前我国https://m.gk100.com/read_40176.htm
7.云南民族大学怎么样?校园环境学科设置师资力量一网打尽在学科设置方面,云南民族大学拥有丰富多样的专业。除了传统的文、理、工、管等基础学科外,还设有许多特色专业,如语言文化、边疆地区发展与管理等。这些特色专业吸引了众多对文化和社会发展感兴趣的学生。 云南民族大学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建设。目前,该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们在各自https://www.68jy.net/zixun/fenshu/44869.html
8.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超到云南民族大学调研指导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5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教授王超一行到云南民族大学调研指导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昆明理工大学王学谦教授,学校人事处负责人、化学与环境学院班子成员及学科相关教师参加会议。 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邹永松对王超院士一行到校指导学科建设表示感谢,他向来宾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办学特https://m.kunming.cn/news/c/2024-05-15/13848142.shtml
9.云南民族大学各专业在云南计划招生人数2025年更新二、云南民族大学部分热门专业推荐 1.舞蹈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舞蹈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对云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理论、实践有深入了解,对民族艺术有传承发展创新能力,具备舞蹈表演、教学、创作和科研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从事舞蹈相关事业及文化传播、艺术教育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https://www.gaokao.cn/gk-mb/262/345-53
10.[云南新闻联播]云南民族大学依托学科优势助力桥头堡建设20121230[云南新闻联播]云南民族大学依托学科优势助力桥头堡建设 20121230相关推荐 《今日说法》 20241116 三个蒙面人 《故乡的泥土》 第1集 [足球之夜]20241116 国足连胜 梦想还在延续 《今日关注》 20241114 硬核上新!中国航展“陆海空天电”全覆盖 《特赦1959》 第4集 《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 20241116 王维 换一批https://tv.cctv.com/v/v2/VIDE1356875641091500.html
11.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教育部国家民族学科建设 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硕士点 。有2个省级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科研平台 设有“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 。学术期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https://www.douyin.com/video/7442711930751520012
12.中央民族大学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央民族学院在列[16]。 2023年5月消息,教育部对中央民族大学密德萨斯学院(英文:Middlesex College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予以资格认定。该学院由中央民族大学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办学,所在地为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https://baike.sogou.com/v51012.htm
13.云南民族大学有哪些专业2、云南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 二、学科建设 云南民族大学共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共10个学科门类。拥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https://www.ruiwen.com/edu/daxue/3380355.html
14.原创和少英:潜心笃志的民族学家21世纪初,和少英就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展合作,与时任所长的马戎共同领衔申报“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被列为云南省与北京大学共建的“省院省校合作项目”,产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民族学优秀骨干人才,让云南民族大学的民族学学科建设得以快速发展。2007年,云南民族大学的民族学被列https://new.qq.com/rain/a/20240730A02W9S00
15.要闻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三大体系”建设,强化与各兄弟单位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高度重视同优势高校以及地方特色研究高校的协同创新。2023年7月5日上午,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清江率领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长朱毅清,http://iea.cssn.cn/mzsxw/mzsyw/202307/t20230710_5666940.shtml
16.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目前已安排学科建设经费用于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建设。统筹规划、积极申报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获得省级推荐。我校已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获得省级推荐。目前该项工作已经进入国家评审阶段。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制定出台了《中共云南民族大学委员会2021年党员领导http://ynjjjc.gov.cn/html/2021/xunshixuncha_0923/103755.html
17.云南民族大学获准设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云南高校新闻记者12月10日从云南民族大学获悉,经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发[2014]60号)、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获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是云南民族大学近年来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科建设和博士后事业发展到新的阶段,也将对学校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服务民族地区经济https://www.eol.cn/yunnan/news/201412/t20141211_1212627.shtml
18.质量标准化实施方案(精选9篇)5、组织20xx年度云南民族大学校级教学名师的初选推荐 为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发挥教学名师的示带头范作用,在10月23日前,学院开展校级名师的初选推荐工作。 6、按照本学院活动内容要求,做好有关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活动开展阶段(11月2—30日) https://www.unjs.com/fanwenku/30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