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A+!云南高校这些专业上榜!

2023年6月15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排名包括787个专业,涉及93个专业类、12个专业门类。特色专业共有189个,涉及172所高校的316个专业点。

在今年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

云南省共有27所高校的572个专业上榜

其中

A+专业数8个

A专业数44个

B+专业数246个

B专业数274个

2个专业排名全国第1位

5个专业排名全国第2位

6个专业排名全国第3位。

6个专业排名全国第3位

本次排名的云南上榜高校中,昆明理工大学以96个专业上榜的傲然成绩居全国第15名、全省首位,登上“滇”峰,彰显不凡实力!云南大学位居全省第二,有76个专业上榜;云南师范大学以66个专业上榜的成绩位居全省第三。此外,云南财经大学(52个)、云南民族大学(51个)、云南农业大学(38个)、西南林业大学(30个)、大理大学(29个)、云南艺术学院(26个)、昆明学院(22个)的专业上榜数均超过了20,表现卓越。

在顶尖专业的数量上,云南大学有3个A+专业,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警官学院和云南民族大学各有1个A+专业。

在今年的排名里,云南省共有2个专业雄踞全国第一,它们分别是昆明理工大学的机械工艺技术与云南警官学院的禁毒学。5个专业位列全国第二,分别是云南大学的民族学、僧伽罗语,昆明医科大学的康复作业治疗,云南财经大学的互联网金融,和云南民族大学的社区矫正。此外,云南大学的柬埔寨语、尼泊尔语,昆明理工大学的汽车维修工程教育、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云南财经大学的国际经贸规则,以及云南艺术学院的戏剧学位列全国第三。

据了解,“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采用独具特色的学校——学科——专业三层次专业竞争力评价框架,设置学校条件、学科支撑、专业生源、专业就业、专业条件5个指标类别和25项指标,对1200多所高校的6万多个本科专业点进行动态监测式评价。

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云南9所高校位全国500强

2023年3月30日,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蝉联主榜(即综合性大学排名)前三位,云南共有9所高校位列主榜排名500强。

主榜排名中,“双一流”高校云南大学位列全国第80名,持续领跑省内高校,这已是云南大学连续多年稳步提升其全国排名。

此外,位列全国前500名的高校还有昆明理工大学(第124名)、云南师范大学(第189名)、云南农业大学(第326名)、大理大学(第328名)、西南林业大学(第351名)、曲靖师范学院(第422名)、玉溪师范学院(第468名)和昆明学院(第497名)。相比去年,曲靖师范学院的全国排名上升了26个位次。

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云南两所高校上榜

2022年8月15日,软科正式发布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该排名中,云南有2所高校入围世界前1000,分别是云南大学(501-600)和昆明理工大学(601-700)。

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163所大学上榜,上榜学校数较去年增加6所。其中8所位列世界百强,比去年增加1所。清华大学排名全球第26,北京大学名列第34。浙江大学首次入围全球50强,名列第36,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分别位列全球第54、第62、第67、第79。华中科技大学首次跻身全球百强,位居第96。在中国内地所有上榜高校中,57所高校排名名次或排名区间有所上升,88所高校排名区间保持稳定,体现了中国大学稳定提升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云南上榜的这两所高校,连续多年稳步上升,展现出不俗的高校实力。其中,昆明理工大学从2021年的701-800上升到2022年的601-700。

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

云南高校在专业建设上取得的突出成绩,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2022年6月29日,云南省政府与教育部在北京签署《教育部云南省人民政府推进云南教育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7所高校签署省校战略合作协议,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引强援,也修内功,《云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实现云南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实现全省16个州、市高等学校全覆盖,打造3—5个一流学科、550个一流本科专业和800门本科一流课程。

此外,为加快推进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2023年5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快推进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和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创建。围绕国家急需和云南产业发展,实施云南省一流学科建设,开展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完善动态调整和精准支持机制,建强博士、硕士学位点,支持有条件的州(市)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持续深化学分制改革,优化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强化基于专业质量评价的资源和经费配置导向机制。实施本科专业“增A去D”行动,建设一批世界一流(A类)本科专业,逐步消除全国平均水平以下(D类)专业。实施“州市高校提质工程”,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落实部省会商战略合作机制,深化结对帮扶。开展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一校一策”明确重点领域和改革举措,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THE END
1.云南农业大学概况学校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正致力于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建设。学校现设20个学院,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水利水电、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管理以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云南农业大学现有在职教职工1848人,其中高级职称7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津贴21人,有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人才https://www.cdtlxx.net/zhengce/71924.html
2.云南农业大学学科评估说明以及开设专业清单今天清风网小编整理了云南农业大学学科评估说明以及开设专业清单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云南农业大学开设专业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校区)学科评估 云南农业大学开设专业 云南农业大学开设专业清风网 院校名专业名称 云南农业大学 电子商务 云南农业大学 园林 云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 云南农业https://m.mfqdd.com/44675.html
3.云南农业大学:首设咖啡本科专业前景好招生理工科云南农业大学表示,这是全国首个开办咖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点。今年“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首次通过高考招生,共招录 100 人,以理工科考生为主,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建设,与雀巢、星巴克等品牌单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可实现岗赛融合教学及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新增专业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就业,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CES8OT0519D4UH.html
4.学校要闻本站消息 11月2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签署合作共建云南农业大学协议。在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的关心指导下,在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等相关厅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正式迈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这是我校办学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省部共建”高校的成功申建将为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师资https://www.ynau.edu.cn/index/xxyw.htm
5.云南农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吗?算是名校吗不少同学关心云南农业大学是什么档次的大学,以及云南农业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想知道云南农业大学值不值得去,本文将介绍云南农业大学的综合实力,包括云南农业大学的全国排名、师资力量、最好的专业等内容。 一、云南农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 据教育部2022年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可知,目前我国https://www.gk100.com/read_40146.htm
6.云南农业大学招生简介学校现设20个学院,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水利水电、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管理等涉农学科以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烟草学院和普洱茶学院是服务云南优势产业而建成的特色教学单位。 云南农业大学专业学科 学校现有66个本科专业(高职专科专业20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 https://www.lileliao.com/school/introduce/3748.html
7.学科建设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赴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交流学习本科教育 2024-04-12 扬技能之帆展师者风范﹣﹣重温"3.18"讲话精神系列活动之师范生技能展示" 2024-03-18 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到苏州高校交流学习 2023-12-29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对口帮扶合作协议 2023-12-28 http://mksxy.bsnc.cn/xkjs.htm
8.090706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研究生专业属于哪个学科门类?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省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是农业农村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https://www.kaoyan.cn/ky-mb/24/20569
9.云南农业大学B类学科名单有哪些(含BC类学科名单)院校专业公布评估结果旨在为参评单位了解学科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客观信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2、云南农业大学简介 云南农业大学(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位于春城昆明,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https://m.027art.com/daxue/zhuanye/9912537.html
10.学科引领创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第四届自贸港建设与国际会计“在智慧财务发展的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必须深化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探索多元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徐昆龙认为,人才培养要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健全课程体系架构与完善主干课程设置。此外,还要结合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如智慧财务管理模块开发与应用、RPA机器人技术,会计信息系统安全https://api.zgkjb.com/news/shareH5/152205
11.江苏大学是顶级双非吗?附公认最强的双非大学名单一、江苏大学是顶级双非吗? 江苏大学在双非院校中处于顶尖地位。该校以省命名,但位于镇江,为教育部、农业部、江苏省共建高校。江苏大学在综合实力、学科建设、就业前景等方面都有着不错的成绩。 (一)综合实力 江苏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其综合实力不容小觑,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78名。 https://www.6617.com/p_758198036.html
1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北林),位于北京市,由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以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以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草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是https://baike.sogou.com/v36942.htm
13.未来的农业教育会是什么样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确定农业高校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明确当下的问题所在。 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认为,当前我国农业高校面临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优化、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高端智库建设需要加强等问题。 推动农业创新,培养具有前沿探索和交叉创新能力的人才,让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双向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7128&newsId=5693073
14.如何根据“双一流”名单选择大学和专业?可以说,云南大学是整个西南地区的高教“始祖”。 云南大学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 2004年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民族学、生态学排名第2,政治学排名第6,生物学排名第9,化学排名第13。微生物学、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https://www.jianshu.com/p/533d195e7d6b
15.佛山大学:圆梦“大学”再启新征程在下午的佛山大学畜牧学科高质量发展建设分论坛上,多位在畜牧学科领域内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为佛山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动力。其中,云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葛长荣教授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等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他建议,学校把握新农科发展机遇,走高水平畜牧学科建设之路。 https://www.fsonline.com.cn/p/342143.html
16.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职业规划(精选14篇)首先向您致以最诚挚的问候!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求职自荐书。我是云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将在6月毕业。在即将踏上征程之际,在此呈上自己的求职自荐书,真诚地希望加入贵公司。 大学四年里,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着严谨的学习态度,认真的学习了专业知识,对机械设备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pvl5gto.html
17.云南农业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2024年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已出,为了让大家深入了解,下面整理了云南农业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其中,包括研究生招生专业代码及名称、研究方向、考试科目,招生人数等,希望大家能够在感兴趣的领域有所突破。 云南农业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http://m.e4221.com/kaoyan/zhuanye/37076.html
18.“传统生态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暨第二届生态人类学学科建设会议2024年6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资源环境与生态人类学研究室、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传统生态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暨第二届生态人类学学科建设会议”在云南大理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30余名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理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云南省社科院、吉首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7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