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12022学年)

1.3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1.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2师资与教学条件

2.1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2.2教师教学投入

2.3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4教学用房与设备

2.5图书

2.6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3教学建设与改革

3.1专业建设

3.2课程建设

3.3教材建设

3.4教学研究与改革

3.5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

3.6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4专业能力培养

4.1目标体系

4.2优化课程结构

4.3深化大类改革

4.4凝练专业特色

4.5开展第二课堂

4.6强化思政育人

5质量保障体系

5.1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5.2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5.3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5.4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6学生学习效果

6.1学习满意度

6.2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

6.3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

7特色发展

7.1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7.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7.3促进专业内涵发展

7.4推动产教协同育人

8需要解决的问题

8.1加强专业建设

8.2加强课程建设

8.3加强实践教学

8.4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附件-支撑数据

1、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

2、教师数量及结构

3、生师比

4、专业设置情况

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6、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7、生均图书

8、电子图书种数

9、电子期刊种数

10、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1、生均实验室面积

12、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13、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14、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15、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16、生均本科实践教学经费

17、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专业课)

18、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专业)

19、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专业)

20、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21、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全校及分专业)

22、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全校及分专业)

23、应届本科生毕业率(全校及分专业)

24、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全校及分专业)

25、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全校及分专业)

26、体质测试达标率(全校及分专业)

学校位于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西藏林芝市,校园占地面积1270亩,总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61.7万册,电子图书140万种。设有22个正处级单位,其中教学科研单位9个: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食品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公共教学部、成人教育部。

学校秉承“博学为农、精业兴藏”的校训和“爱国、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学校“筹建精神”,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办学定位和“高原农业、高原生态、高原水电”三条主线,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这个政治标准,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实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迁校筹建以来,为西藏培养和输送了3万余名全日制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了西藏各级领导骨干、科研骨干、管理骨干的摇篮,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校友代表。

办学定位: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

办学使命:致力于西藏农牧业发展、高原生态文明传承、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所需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急需学科专业,面向高原区位优势稳固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

发展目标: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将学院建设成为专业结构合理、教学质量优良、管理服务完善、社会效益显著的地方农业院校。到2030年,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6个(见表1-1),涵盖农学、理学、管理学、工学4个学科门类,19个专业大类。2022年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27个(见表1-1)。

表1-1西藏农牧学院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序号

所在院系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位授予门类

学科门类专业大类

修业年限

是否2021年招生专业

备注

1

植物科学学院

090101

农学

四年

2

090102

园艺

3

090103

植物保护

4

090106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5

090503

森林保护

6

120301

农林经济管理

管理学

7

120302

农村区域发展

8

动物科学学院

090301

动物科学

9

090401

动物医学

10

090403T

动植物检疫

11

090701

草业科学

12

资源与环境学院

0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理学

13

07050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14

071004

生态学

15

082502

环境工程

工学

16

082503

环境科学

17

090201

农业资源与环境

18

090202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19

09020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20

090501

林学

21

090502

园林

22

120901K

旅游管理

23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24

081001

土木工程

25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26

081101

水利水电工程

27

0811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28

082304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29

082305

农业水利工程

30

120103

工程管理

31

食品科学学院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32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33

071002

生物技术

34

电气工程学院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5

082303

农业电气化

36

公共教学部

070302

应用化学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704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377人,本科生6620人,专科生46人;成人教育学生1388人,折合在校学生7380.3人。其中,本科生占全部全日制在校学生的93.93%,本科生教育在学院教育层次中占据主要地位。详见表1-2。

1-2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

普通本科生数

硕士研究生数

博士研究生数

专科生数

在校生总数

函授人数

折合在校生数

6620

377

46

7048

1388

7380.3

1.4.1顺利当年完成招生计划

我校2022年普高招生计划合计1750人(普通专升本招生计划200人、普高普通招生计划1550人)。2022年实际共招生录取本科生1655人,其中:普通专升本招录121人,普高招录1534人(其中:地方专项本科128人、部队生源本科录取134人、区内第二批本科录取402人,区外十六省共计录取870人:河北省80人、山西省16人、辽宁省46人、黑龙江省30人、安徽省51人、江西省26人、山东省76人、河南省95人、湖北省26人、湖南省29人、重庆市66人、四川省94人、云南省71人、陕西省92人、甘肃省67人、广西壮族自治区5人)。一志愿完成率较2021年有所提高。根据对报考我院本科专业志愿的考生情况统计,其中院校一志愿投档1475人,一志愿率为96.15%;征集志愿投档59人,征集志愿率为3.85%。较2021年一志愿率提高0.58个百分点。

1.4.2地方专项招生生源质量有所提升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畅通我区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渠道,我院地方贫困专项计划综合考虑我区贫困地区生源、地方经济发展等实际,单列计划,单独批次招生,专项计划编制时我院针对实际提供优势免补专业面向贫困考生招生。今年我院西藏地方专项本科计划128人,实际录取128人,计划完成率100%,最高录取分为369,较2021年提高10分。

1.4.3招生工作特色鲜明

学校围绕发展目标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荣校、人才强校”战略,科学制定和落实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规划、中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注重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建立了一支数量基本满足、结构基本合理、德才兼备、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截止2022年8月,全校共有在编人员550人(不含11名援藏干部),其中专任教师396人(不包含援藏干部)。

职称结构:专任教师职称结构见表2-1。其中教授、副教授17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19%。职称结构比例基本符合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对以教学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比例的要求。

表2-1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统计

类别

副高及以上

讲师及以下

合计

人数(人)

175

221

396

比例(%)

44.19

55.81

--

学位结构:专任教师学位结构见表2-2。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教师4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2.37%,硕士研究生学位的老师共23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33%。

表2-2专任教师学位结构统计

博士

硕士

其他

49

231

116

12.37

58.33

29.30

学历结构:专任教师学历结构见表2-3。其中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6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8%;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15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2%。

表2-3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统计

研究生

本科及以下

263

133

66.75

33.59

年龄结构: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如表2-4。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2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58%。36-45岁教师的共15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38%。

表2-4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统计

35岁以下

36-45岁

46岁以上

129

152

115

32.58

38.38

29.04

学校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国家肉牛牦牛产业岗位专家2人,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自治区教学名师6人。

截止到2022年8月,专任教师396人(不含柔性引进人才和外聘硕士生导师),全日制在校生折合7380.3人,生师比18.6:1。因招生人数大幅上升,而学校教师编制有限,专任教师数量不足,故聘请援藏干,部及教师(15人)代课,使得生师比降为17.96:1,同时开设慕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形式授课,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严格落实坚持教授授课制度,坚持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和单位本科教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2021-2022学年全校开设课程1452门次,专业课程789门次,专业课由教授承担教学任务108门次,主,讲本科生专业课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比例约为80%,专业课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占总课程的比例为13.69%。

近年来,学校多措并举,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优先保证教学经费投入,教学条件大幅改善,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教育经费投入38440.99万元,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8780.08万元,生均教学日常支出1.25万元。本科实践教学经费684.52万元,生均本科实践经费0.097万元;本科实验经费324.67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0.046万元;本科实习经费221.42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0.0314万元。教师培训进修专项经费193.33万元,教师平均0.488万元。

学校占地861928.05m2,生均占地122.29m2。学院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3322.32m2,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97851.14m2,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2.56m2,其中实验室面积为51886.80m2,生均实验室面积为7.36m2,图书馆面积为7462.12m2。宿舍面积53652.90m2,生均宿舍面积为7.61m2。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值22594.02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06万元。2021-2022年学校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075.82万元,信息化设备资产721.5万元,其中软件579.07万元。

学校高度重视图书馆及图书资料建设,注重加强纸质图书与电子文献的整合利用,重点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现有馆舍面积7459平方米,拥有馆藏纸质图书617149册,生均图书83.62册(,纸质);电子图书1426000种(册),生均193.22册(电子);电子期刊15362种。截止2021年12月31日,新增纸质图书24935册(包含捐赠图书),生均年进书量3.38册(纸质);新增电子图书20000种(册),生均年进书量2.71册(电子)。当年图书流通量26553次,当年电子资源访问量720474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356058次,详细数据见表3。

截止2022年9月30日,图书馆纸本图书超过61.7万册(超过9万种),电子图书本地资源库达142万种,中国知网学术期刊8490余种、5582万余篇(远程达到5990万余篇),硕士论文超过438万篇,博士论文超过44万篇,银符考试题库题量超过18万余套,博看电子期刊网在线期刊近3000种,使用“百链(Medalink)”统一检索平台、提供万方、Worldlib等云图书馆的远程传递。新购买2022年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022年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超星学术视频、科学文库、阿帕比电子书、博学易知研究生服务平台等6个资源库,新试用学科教参资源库、中华书苑、笔杆网3个数据库,可供使用的数据库达72个。能供使用的图书资源总量超过200余万册(种),纸本与电子期刊13000种,并能提供外文书和外文刊的远程云图书馆文献传递,本地存贮空间达200TB以上。

表3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统计

年度

折合在校生数(人)

图书总量(册)

生均图书(册/人)

当年新增图书量(册)

生均年进书量(册/人)

电子期刊(种)

纸质

电子

2021-2022

617149

1426000

83.6

193.22

24935

20000

3.38

2.71

15362

学校现有信息点4700多个,接入校园网用户IP数量达9000多。校园网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覆盖全院绝大部分楼宇,公网出口4.1G,教育网出口200M,总出口带宽4.3G、核心设备冗余、拥有47台各类服务器,包含数字化校园、一卡通等各类应用、实现实名制入网管理、上网行为记录、流量管理。2021-2022学年,学校对校园信息系统后进行了整合优化,新建智慧教室6间,标准化考场72个,校园网络整体运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我校积极推进教学研究改革计划,持续加大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师实战实训等项目的经费支持力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2021-2022学年,学校共资助153项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合计投入经费共936.90万元。

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要求,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了一大批西藏农牧林水电等行业领域中专级岗位上技术与设计、开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的中坚力量大力。2022年度,我校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学、动物医学、土木工程)。截止目前,学校已获批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含国家级)14个,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详见表4-1至4-6)。

表4-1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类型

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表4-2教育部特色专业

教育部特色专业

表4-3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

复合应用型

实用技能型

表4-4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表4-5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表4-6一流专业建设点

级别

国家级

国家级(省级)

省级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

农林经济管理类

校级

制定实施《西藏农牧学院一流课程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一流课程建设。截至2022年8月30日前,学校现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植物生理学》),自治区级一流课程8门(《农业植物病理学》、《电机学》、《动物遗传学》、《森林培育学》、《普通遗传学》、《食品工艺学上(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土力学》、《草地啮齿动物学》),校级一流课程6门(《土壤学》、《家畜繁殖学》、《结构力学》、《食品化学》、《电机技术基础》、《大学英语》)。疫情期间,大力发展线上教学,依托爱课程、智慧树、超星等多个线上教学平台,积极探索完善线上教学新模式,线上课程资源超过10000门。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体现,是提高专业教学教育质量的内容和依据。教材质量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教材建设是培养各类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基础,是提高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不断规范教材选用管理,严格教材准入,确保使用教材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符合大纲要求、符合政治纪律。为提高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专业办学水平,体现专业办学特色,我校组织和资助编写了《西藏羊生产学》、《高原动物繁殖学》、《西藏牦牛生产学》、《藏猪生产学》等多部乡土教材。积极开展特色课程藏语版自编教材和实践指导用书的编译工作,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动态、不断锤炼教材内容,突出高原特色、西藏特点,努力让教材更加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贴近学生,贴近教学。2021年,学校编印出版《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林芝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西藏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与提升对策研究》、《高原动物疫病检疫技术》、《图书馆管理与信息服务研究》、《啮齿动物实验实习指导》、《西藏常见植物图谱(草本篇)》、《牦牛养殖学》等8本教材和专著。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狠抓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巩固和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重新回归学校关于“结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生产实践中培养人才”的优良传统。严格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5.1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

3.5.2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学科竞赛

组织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学科竞赛42项,累计投入经费60余万元,在我校选手参加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外研社国才杯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类创新实践能力大赛、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八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9项,优秀组织奖10项;组织申报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6项(国家级重点项目1项、国家级一般项目10项、国家级项目15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0项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5项。

3.5.3积极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构建校外高水平实践平台

打造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校地合作,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2021-2022学年,学校新建校外实习基地13处,现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4个,校内实验室71个,校外实习基地86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专业科系的技术、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与基地单位在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开发、课题开发、技术革新及成果转化、文化建设、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合作,通过优势资源的共享,促进学校和实习基地单位共同发展。

我校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着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实践教育、竞赛培训等三大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建设和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塑造创新型人才。

学校秉承“博学为农、精业兴藏”的校训和“爱国、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学校“筹建精神”,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办学定位,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这个政治标准,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实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人才适应西藏经济事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专业核心课程、通识课于一体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本科教育为主,教学科研并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能自觉适应西藏艰苦条件、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严格要求教授承担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上,对学生严格要求,从严管理。要求教师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

坚持立足服务经济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全面聚焦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努力构建更适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体系,深入实施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战略,着力破解整体课时过多、模块分布不均,课程比例失调的问题,进一步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科学设置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拓展教育三大模块,不断优化课程结构。

强化专业素质培养,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主动对接专业认证,全面梳理整合专业核心课程;积极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一学院一品牌,一专业一特色”,以一流专业建设、新农科、新工科项目建设为引领,推动专业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持续推进校园“第二课堂”阵地建设,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搭造平台。2021-2022学年,制定印发《西藏农牧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创新创业活动,设置6.5个学分,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劳动活动、创新创业等获得相应学分。在对学生管理上,设置班主任制,并给每个新生班设有班主任助理,主要从高年级团学干部及班委干部中选拔,以充实班主任工作,鼓励学生在管理班级工作中成长成才。

制定实施《西藏农牧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意见》,切实巩固规定思政课程地位,不断强化课程思政改革,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最新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思政教师队伍教师建设,深入开展“三人专题”教育和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多渠道、多举措来开展思政教学培训,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积极构建以规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核心,以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为主导,以课外活动为补充的“大思政”教育格局,规定思政课程不低于288学时。坚持“项目引领、竞赛强技”,积极推进课程思政育人方式改革,2022年共立项46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资助经费4.6万。不断充实特色思政课程内容,全面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组织校内专家、教学骨干、科研骨干,通过开展讲座、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以真实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和“西藏故事”,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努力培养“爱西藏、爱专业、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来抓。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辅队伍建设、各类资源优化配置、经费保障及工作评价中,坚持向教学一线、向教师队伍倾斜;学院每两年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二级学院(部)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及以上教学工作会议,认真分析研究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具体的落实意见;全面推行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并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鼓励知名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2022年,学校制定实施《西藏农牧学院教学奖励办法》,不断建立健全教学工作激励机制,进一不加大了教学工作奖励力度,重点表彰在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完善规章制度。修订出台了《西藏农牧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办法》、《西藏农牧学院停课规定》、《西藏农牧学院试讲规定》、《西藏农牧学院教案编写规范要求》等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优化评价体系。深入开展“一考三评”工作,逐步构建完善了以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和教师业务考试为核心的质量评价体系。坚持线下评价与线上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相结合,社会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不断优化考评方式方法,切实规范评价结果运用。

规范日常检查。进一步强化日常教学检查,积极构建以开学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专项抽查为主要方式的日常教学检查制度,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强化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监督与指导力度,引导各教学单位以及广大教师将更多精力、更多资源投入到本科教学。

落实听课制度。制定实施《西藏农牧学院听课规定》,对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普通教师听课做了详细规定。明确校级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学时,主管教学校领导听课不少于8学时;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部)县处级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学时,二级学院(部)主管教学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学时。校级教学督导听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学时,二级学院教学督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学时、教研室正副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学时。入职三年内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学时,其他任课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学时。

2021-2022年,学院积极开展教学秩序大整顿,深入落实“一考三评”工作,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教学督导,丰富教学竞赛等方式,不断构建完善教学督评体系,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取得新进展。

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多形式推动教师职业发展,先后组织3000余人次参加全国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与教学设计专题研、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申报剖析说课比赛技巧实操及专业课实施案例专题、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系列专题研修、常态化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实施、融合、创新、策略、评价“六位一体”全要素能力提升专题、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暨专业认证研讨会、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培训等多场次培训讲座活动。积极开展2022年度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和教学创新大赛活动,设置“课程思政示范课、课件制作、微课设计、实验教学讲课”等四类比赛,多方位考察和锤炼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水平。

2022年,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运行良好,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学校教学管理日趋规范,支部更加完善,本科教育振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耕读教育等教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成果显著,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社会认可度以及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良好。2022年8月,西藏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学校积极应对,制定了多项线上教学及管理制度和措施,满足教师利用多平台线上教学,让学生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利用线上教学提高学习质量。

多年来,学院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理念,注重全方位满足学生良好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学习需要,学生满意,学以致用”成为广大教师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广大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逐渐形成了“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教学运行平稳有序,课堂教学出勤率、自习率保持较高水平,学生学习效果稳步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大学生体能测试、专升本考试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统考通过率逐年提高。

学院2022届应届本科生共计1316人,其中完成规定教学计划获得毕业资格的共1316人,毕业率100%。共计1226人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获得学位证书,学位授予率93.16%,体质测试达标率78.57%。

6.3.1攻读研究生情况

2021-2022学年,学院本科毕业生中,升学或深造的共计108人,其中考取本校研究生39人,考取外校69人。

6.3.2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止2022年11月15日,我校2022届毕业生总人数1449人,实现就业955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65.91%,其中区内生源毕业生774人,实现就业489人,毕业去向落实率63.18%;其中区外生源毕业生人数675人,实现就业466人,毕业去向落实率69.04%。本科就业毕业生中,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25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371人,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85人,国家基层项目37人,升学108人,自主创业4人,应征义务兵1人,自由职业1人,科研助理1人。

2022年我校就业工作实现了几个新突破:实施“一把手”工程,着力夯实主体责任。今年以来先后召开全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题会和推进会4次,细化落实“学校、院(所)、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学生、家长”六级联动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各项工作。实施“教育引领”工程,树立科学就业观念。深开展政策宣讲活动11场。修订了学校《普通全日制毕业生市场就业帮扶资金发放管理办法》,出台了《区内生源少数民族毕业生区外就业创业帮扶资金发放管理办法》。实施“渠道拓展”工程,深入挖掘就业岗位。《2022年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5名校级领导分别带队15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先后深入100余家企业和行业部门实施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为毕业生争取到2300余个就业岗位,成功签约40余名毕业生。截至目前,举办线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24场,推送招聘信息300余条、精准推送就业岗位1万余个。四是实施“双百帮扶”工程,力促困难群体就业。制定了学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实施方案》,对256名困难毕业生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就业帮扶指导,就业困难学生就业78人。

6.3.3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以“高原农业、高原生态”两条学科主线牵引教学,坚持以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两翼,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在创新中不断进步,在坚持办学初心中形成了浓郁的高原、民族和行业特色,逐步构建了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办学模式,建设完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科研服务平台、科研队伍,产出了一大批具有广泛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形成了成熟教育治理体系。

学校始终坚持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为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巩固和发展本科教育,积极构建完善了“复合性、融创性、实践性”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详见图1)。

图1西藏农牧学院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聚焦西藏产业发展,主动对接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把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服务地方发展意识的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搭建完成了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产教学研创为一体,多元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高原特色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详见图2)。积极推进“拔尖创新型高层次高水平农林人才、多学科背景复合型高素质农林人才、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等不同类型人才培养。

图2高原特色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按照“突出优势、强化特色、鼓励交叉、适应需求”的思路,积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将专业建设与高原农业、高原生态发展紧密结合,对我校22个涉农专业进行专业改革与建设,培育交叉融合创新型的新兴涉农专业;聚焦大农、大牧、大林类的发展需要,打破院系和专业壁垒,加快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建设完成了五个外有产业链内有学科链的专业集群,形成以“类—群—专业”为构架的专业体系建设新模式(详见图3)。

图3西藏农牧学院五大专业集群专业体系

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与教育目标导向相统一,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农林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推动区域性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深化校政企合作,不断拓展协同育人空间,推动西藏旅游业、藏药材产业、高原特色生物产业、绿色食(饮)品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优质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行业特色转化为专业特色,将合作成果落实到推动产业发展中,辐射带动我校农科人才培养工作。

长期以来,学校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但在人才培养问题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一步,学校拟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科学规划专业布局,重点建设10~15门国家级(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强化传统高原农业、高原生态类优势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并保持其国内外先进地位;加快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类专业的发展,以形成我校新的优势专业;注重其他专业的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我校的本科办学水平。

以“统筹规划、加强特色、分类指导、争创一流”为指导方针,分批、分层进行课程滚动建设,要求各类课程在达到合格的基础上,选拔建设一批校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的一流课程;重点建设20门左右的“金课”,力争3-5门教材获省级、国家级规划教材序列。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将学习通、爱课堂、中国大学生慕课等线上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引入教学内容。

以培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目标,构建引领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建成5个左右特色明显的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专业均有稳定的满足培养目标要求的校外实践基地,且相近专业能共享指导人员和场地设施,重点建设20个左右校外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与就业培训基地;提升实践课程设计内涵,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机制上形成从基础人才、优秀人才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在条件上逐步健全创新实践基地,在举措上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内外大学生创新项目,在环境上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学术氛围;重点建设4~6个专业创新实验室,其中包括电气工程虚拟仿真中心、新农科创新创业实验楼、机械综合实验室、食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现代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力争获20项国家级学科竞赛奖、50项省级学科竞赛奖。

1、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93.93%

表1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

注:折合在校生数=6620+46+377*1.5+5*2+1388*0.1=7380.3

3、生师比=7380.3/411=17.96:1

表3西藏农牧学院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

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2594.02万元/7380.3=3.06万元

6、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075.82万元

7、生均图书=617100册/7380.3=86.3册

8、电子图书种数=1426000

9、电子期刊种数=15362

10、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3322.32+97851.14)m2/7048=12.56m2

11、生均实验室面积=51886.80m2/7048=7.36m2

12、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8780.08万元/7048=1.25万元

13、本科专项教学经费=26886.89万元

14、生均本科实验经费=324.67万元/7048=0.0461万元

15、生均本科实习经费=221.42万元/7048=0.0314万元

16、生均本科实践教学经费=684.52万元/7048=0.0971万元

17、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专业课)=789

表4本科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校内专业名称

总学分数

实践教学总学分(含集中实践和实验)

实践学分比例(%)

185

81

43.78

180

83

46.11

178

63

35.11

59

31.54

189

31.22

181

56

30.94

174

28.16

179.5

100

55.43

97

52.43

108

58.38

184

54.35

177.5

19.15

179

25.63

51

28.33

54

30.34

184.5

57

30.89

53

29.44

182.5

73

40.00

187

50

26.80

41

22.16

71

40.14

178.5

74

41.69

62

33.51

48

26.23

38

21.23

182

55

30.22

66

36.67

68

37.50

106

58.89

67

35.95

25.82

173

42

24.28

160.5

47

29.10

44

23.73

64

35.56

28.09

表5本科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选修课学分数

选修学分(%)

13.51

13.89

14.04

13.48

13.23

13.81

14.37

13.93

13.59

14.08

13.97

13.55

13.70

13.37

14.01

13.74

14.45

15.58

20、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80.00%

表6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校内专业(大类)名称

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

教授开课门数

7.69

14.63

6.25

8.00

6.67

26.32

0

0.00

14.29

<,fontsize="3">旅游管理

16.67

4.35

2.94

3.45

4.17

20.00

24.14

12.50

22.22

5.88

4.00

29.17

10.81

21.43

4.55

25.00

15.38

30.77

总计

789

13.69

注:教授授课门数为0的专业无教授

表7-1西藏农牧学院实验室一览表

实验场所名称

所属单位名称

性质

使用面积(平方米)

电机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

120

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室

电路实验室

高压电技术实验室

200

电气工程实验室

金工实习实验室

实习场所

90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80

食品安全与检测

生理生化

基础实验室

分子生物学

360

水力学实验室

1647

工程测量实验室

105.84

工程制图实验室

112.92

水文实验室

23.4

建筑材料实验室

92.35

工程地质实验室

46.08

水工结构实验室

443.47

农水实验室

60

水处理实验室

23.04

路桥实验室

132.44

土力学实验室

84.5

材料力学实验室

96.8

热动实验室

520.6

水电数值模拟与仿真实验室

270

高原水利发电实验室

1320

西藏高原资源昆虫与应用昆虫实验室

158

植物病理及微生物实验室

228

会计模拟实验室

高原作物分子育种实验室

103.2

园艺学实验室

高原植物栽培实验室

高原植物遗传与育种实验室

企业模拟经营实验室

37

实习果园

16000

实习农场-设施蔬菜实习基地

6500

39

植物科学学院实习农场

20010

40

园林植物与工程实验室

105

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手绘)

110

西藏景观设计与工程实验室

43

资源与环境实验室

环境科学实验室

45

森林培育实验室

林木种子实验室

森林计测与防火实验室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综合实验室

高原土壤与植物营养

气象学

52

植物学实验室

基础化学实验室1

88

基础化学实验室2

87

应用化学实验室1

应用化学实验室2

基础物理实验室1

58

基础物理实验室2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

494.7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实验室

255.87

61

特种经济动物和水产养殖实验室

234

家畜解剖学实验室

162

兽医生理与药理学

109.4

多媒体显微互动实验室

112

65

兽医病理与组胚学实验室

兽医微生物与传染病学实验室

兽医寄生虫学实验室

临床兽医学实验室

460.25

69

高原草地实验室

70

高寒草地保护与培育实验室

动物科学学院,

高原动物疫病预防与检测中心

169.12

表7-2西藏农牧学院实践实习基地一览表

基地名称

面向校内专业

地址

人数

教学实习电站

1973

农牧学院校内基地

教学实习牧场

教学实习农场

教学实习果园

福建园

2000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

林芝地区园林局苗圃

2007

水保(降雨大厅)

2008

农学拉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2009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大峡谷景区

2010

林芝市米林县派镇

150

南伊沟景区

林芝市米林县南伊乡

147

西藏民俗第一村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公众村

巴松措景区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

林芝博泰大酒店

五洲皇冠大酒店

林学专业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2012

西藏濒危园林植物培育基地建设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巴河发电公司

2013

动物医学专业林芝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00

巴河发电公司

奴下水文站

林芝市巴宜区

日喀则地区造林育苗技术研究应用与西藏农牧学院林学基地

2014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

75

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

林学、农村区域发展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才纳乡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藏药材种植基地

西藏日喀则市培强生态肉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5

西藏日喀则市

雏鹰农牧集团(西藏)有限公司

林芝市八一镇嘉龙步行街

西藏尼达自然生态开发有限公司

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工卡路4号

西藏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西藏正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60

夏龙养殖场

2016

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夏龙村

西藏林芝嘎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岗嗄林场

日喀则林技中心

林芝工布庄园希尔顿酒店

林芝市巴宜区米林县

米林县羌纳乡娘龙村东嘎综合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6

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娘龙村

巴宜区人民政府

多布电站

西藏易明西雅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拉萨经济开发区林琼岗路6号

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林芝市巴宜区德吉路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食品加工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西藏林芝市贡布乳业有限公司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林芝市污水处理厂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研究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2017

那曲地区羌塘牧业开发有限公司

那曲市迎宾路国家农业科技园

林芝雪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

林芝银丰科技有限公司

2018

西藏自治区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

西藏工布江达蕃腾农牧公司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

79

西藏天牧牧业开发有限公司

藏东南高寒区生态环境观测试验站

资源与环境实习基地(林木园)

拉萨污水处理厂

西藏碧水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

2019

85

那曲市职业技术学校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

西藏俊富环境恢复有限公司

动物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拉萨市柳梧新区柳梧大厦14层1413

拉萨新希望实业有限公司

西藏娘亚牦牛养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西藏自治区嘉黎县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研究院草业科学研究所

西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总站)

西藏林芝仙草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303

林芝林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西藏以勒科技有限公司

拉萨市堆龙德庆

国网西藏检测中心林芝变电站

2020

国网西藏检测中心波密变电站

西藏林芝市波密县

国网西藏检测中心朗县变电站

西藏林芝市朗县

西藏宇之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巴宜区农业农村局

正邦集团湖南中农正邦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芙蓉片区隆平高科技园合平路618号A座5楼507

THE END
1.国家电投集团副总经理调整任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副总经理调整,任命,中共中央,副总经理,国家电投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05RG5Q0514C30V.html
2.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天津市普迅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1年领导干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国网信通产业集团人才建设目标实现,强化经营管理人才储备,打造结构合理、能力突出、接替有序的人才队伍,10月13日至10月15日,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天津市普迅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1年领导干部及优秀骨干人员培训班在我校成功举办,普迅公司副总经理王汝英为参训学员做开https://www.tjdx.gov.cn/dwpxxy/info/1021/1356.htm
3.2021年供电公司党员干部开展党建共建主题党日活动心得体会日前,某供电公司党委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议,集中学习贯彻国网公司开展“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主题党日活动精神。党委学习中心组成员通过谈认识、谈感想,撰写心得,广泛参与到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精神座谈讨论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发言。中心组成员表示要进一步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党史的强烈党性意识,筑牢人民电业为https://m.wydbw.com/show.asp?Id=269488
4.快讯!我县召开2021年三级干部会议,一批单位和个人受到通报表扬启航新征程,奋斗正当时。今天上午,我县召开2021年三级干部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总结成绩、表彰先进、明确任务,奋力开启新时代“四个安溪”建设新篇章。 高向荣、吴毓舟、廖皆明、梁金良等县四套班子领导,县法院、检察院、泉州海关驻安溪办事处等单位负责人,各乡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430965
5.辛保安董事长在国网公司2021年第二季度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体四翼A state is to be responsible for all acts committed by officials or organs which constitute offens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law of nations, whether they have acted within or exceed the limits ohttps://www.shuashuati.com/ti/5aa705611950414c928b395a71d36f2c.html
6.2021年工作年度总结(精选7篇)20xx年是国网公司及省公司深远变革的一年,相关体制的革新,使公司经营部面临新的`形势和严峻考验,尤其是ERP系统全面覆盖实施,增加了严格复杂的手续流程和供货合同的更办等大量后续工作,时间甚紧,任务尤重,营销人员从大局着手,以饱满的服务热情,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攻克大量业务难关,牢固市场,开拓资源,稳定“生产畅,销售https://www.yjbys.com/zongjie/nianzhongzongjie/1109872.html
7.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1第23期(总期73期)在线培训课程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实施以来,并购重组审核工作平稳开展,审核效率不断提升,市场各方改革获得感增强。截至2021年6月22日,已有9家重组申请通过深交所审核,8家已注册生效。 随着注册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为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上位法规定做好衔接,进一步完善创业板重组审核规则体系,提高重组审核工作透明度,深交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99.html
8.齐鲁晚报微报纸*长城汽车携五大品牌闪耀2021成都车展 A14版:乐动·看点 *毕生奥运心,山东留脚印 * A15版:动向·国际 *“大限”将至 * A16版:专版 *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力引擎 H01版:今日运河·头版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美好与邻共享 H02版:今日运河·重点 https://epaper.qlwb.com.cn/mobile/qlwb/content/20210831/IssueIndex.htm
9.2021年年度报告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1 年年度报告全文 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Fujian Rongji Software Co.,离退休老干部服务管理系统 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1 年年度报告全文 1,919,766.15 榕基微商城销售劳动合同法》和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员工提供稳定而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以充 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https://www.szse.cn/api/disc/info/download?id=7db621d0-dd13-40e1-b5ce-cafba864a8bb
10.国网四川电力2021年工作重点: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1月25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第六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暨2021年工作会议在公司本部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1年“两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和2035年远景,加快打造国家电网战略落http://www.scdlz.cn/nd.jsp?id=130
11.2021年度人事行政部工作成果盘点,优化管理策略,提升团队效能4、协助校长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包括学校的人事管理、保卫和档案管理工作,协助党支部做好相关党务工作,完成干部任免、聘任、调职等手续,以及教职工的聘任、调动和退休手续,按时完成人事统计及有关报表工作。 人事部工作总结报告 1、人事部工作总结报告【篇1】——过去的一年,我经历了感慨、喜悦、探索与突破,每一次的经历http://m.benbenshu.com/DA5CC8adAB3B.html
12.国网石城县供电公司召开五届三次职代会暨2021年工作会议2月4日上午,国网石城县供电公司召开五届三次职代会暨2021年工作会议。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龚享金向大会作了题为《强基础 转作风,真抓实干凝心聚力推动公司全面发展》的工作报告。党委书记、副经理胡涛作总结讲话。公司全体班子成员、各部门正式代表、列席代表、特邀代表共计53人参加了会议。 https://www.meipian.cn/3eil7jat
13.2021年终总结个人(通用40篇)xx年至今,我的工作一直保持稳定,在xx市环保局负责图书仓储和资料管理工作,长期的从事资料管理和图书仓储工作经历,给了我很好的锻炼机会,丰富了我的阅历,开阔了我的眼界,并促使我不断努力学习,掌握最新的图书仓储知识,以出色地完成所担负的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全局干部职工的配合下,将我局的资料管理和图书仓储https://www.ruiwen.com/word/eleynzhongzongjiegeren.html
14.铁路2021年春运工作目标及措施车友交流懂车帝提供铁路2021年春运工作目标及措施的车友交流详细内容,懂车帝是一个汽车资讯平台,懂车更懂你。我们提供最新汽车报价,汽车图片,汽车价格大全,行情、评测、导购等内容,看车选车买车就上懂车帝。https://www.dongchedi.com/tag/ugc/14810908
15.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2021年卷20231218094746.pdf干部才艺展示活动在重 庆市江北区举行(重庆 市江北区文化馆供图) 2020年12月3日,川渝专业服务合作峰会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周倩朱元燕俊杨明丽车华武胡雯李云辉袁威程全跃5G网联无人机最新研发成果发布?156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162 中国移动成渝大数据平台发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218/620302121401002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