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百姓为什么阻止焦裕禄下葬?病逝时仅42岁,被褥打了78个补丁焦书记刘俊生

“灭风沙,治盐碱,一心只为民众好。”

焦裕禄的故事大家肯定是耳熟能详,他的事迹让人深受鼓舞。可焦书记举行葬礼时为何会遭到兰考百姓的阻止?今天就带大家再次重温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饱受磨难的家庭

“老天爷这是要逼死我吗?”焦裕禄的父亲焦方田在家中跪地不断地哭喊着。

此时的焦家已经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即便如此每天还要承受日伪军不断上门骚扰催缴粮款。原本家中还有一头上了年纪的老骡子,不过这骡子在步履蹒跚的拉完磨后直挺挺的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家中唯一值钱的畜生死了,焦家已经没有什么之前的物件,眼看着日伪军的一步步紧逼,焦方田走投无路之下,选择在家中自杀。

而焦方田的去世却并没有换来家人的安稳,日伪军没有就此放过他们家,而是把焦裕禄强行征用,把他押送去抚顺给日伪军挖煤矿。

日伪军发现矿工队伍里少了个人,就立即追踪抓捕他,逃亡的路上他一直躲躲藏藏,吃尽了苦头。经历了许多九死一生的险境后,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可焦裕禄怕还有日伪军在追捕他,加上家乡又一次遇到旱灾,他索性带着妻子外出逃荒,去往了南方。

二、入党奋斗抗沙救洪

没过几年,我们终获得了抗战胜利,焦裕禄回到自己的家乡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希望能够上前线,贡献力量。”这是焦裕禄入党后的第一个要求。

淮海战役打响后,焦裕禄带领几百人的队伍用小推车为前线护送军需品。当时天气正值三九严寒,路上冰雪覆盖,难以前进。焦裕禄并没有退缩,他身先士卒推着小推车赶路。

在路上,他看见队员小刘还是穿着一双草鞋,焦裕禄把自己的棉鞋给了他,自己穿起了草鞋。队员小刘不愿意换,焦裕禄说:“没事儿,我天生就不怕冷,一会感觉到冷了就换回来好了。”

可在路上,每次小刘想把棉鞋换回给焦裕禄的时候,焦书记总是装听不到的样子。就这样一路前进着,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冻到失去知觉了,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人拿过军需品和给士兵的棉服。

解放以后,焦书记积极地参与工作,经过几年的基层锻炼,焦书记被调到机械厂参加工作,也正是这段经历,焦裕禄患上了肝病。

当焦裕禄第一次来到兰考时,他看到了令人心碎的景象:一望无尽的荒漠风沙地;洪涝不断的低洼地区;杂草不生的盐碱地。

因为这种地根本种不出粮食,加上洪涝的摧残导致很多田地根本颗粒无收。许多人都食不果腹,只能逃荒出去,希望能够在别的地方生存下去。

目睹到许多人的惨状,经历过许多相似苦难的他决心帮助兰考,改变这里的一切。焦裕禄心里知道,要想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就得把这几个自然灾害消灭掉。为了控制风沙、盐碱、洪涝等日益严重的自然灾害,焦裕禄领导全县人民不断自救。

焦书记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和兰考全县群众一起奋斗。

他每天都去查看各公社的受灾情况,在下雨洪涝时,不怕危险地深入过齐腰深的水中;也在风沙天气时考察受灾严重的区域;不断地考察学习盐碱地的治理方法。

在他不断地考察学习下,焦书记想到解决这三个自然灾害的方法:

用大量的淤泥压住沙丘,种植泡桐树。

为何会让人用淤泥盖住荒漠地并种植泡桐树呢?因为这种树能在沙地上栽种,长势也很快,不出几年就能长成大树,既能挡风又能固沙。不仅如此,泡桐每年都可以陆续移栽,种植的成本很低。淤泥盖沙丘可以有效的缓解风沙天气,并且淤泥养分多,可以更好的种植树木和农田。

焦书记看出他们的想法,他开始不断走访,想方设法地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并且在救灾一线亲自上阵,每天跟群众同吃同住,把自己和群众凝聚在一起。

渐渐地,焦书记的踏实肯干以及迫切想改变兰考的态度得到兰考群众的认可,他们觉得焦书记并非是纸上谈兵的人,而是真心实意的想要改变兰考的环境。

有一次,焦书记和兰考新闻干事刘俊生去城关公社许贡庄生产队走访调研。出发前,焦书记特意交代让刘俊生带好摄像机,等二人抵达生产队后,焦书记像普通农民似的去田里干起了活计。刘俊生想要用相机拍下这一幕,焦裕禄却摆摆手说道:不要拍我,多去拍田里的群众就够了。

刘俊生疑惑不已,心想:这有什么好拍的?可能是焦书记看出了刘俊生的疑问,语重心长的对刘俊生说:“咱们每次下乡的时候你没注意看吗?群众们看到你在拍照,就会都打起精神充满斗志,所以每次我都会叫你拿着相机,这样群众才有干劲。”

刘俊生明白了焦书记的良苦用心,在后面的日子里他拍了数千张群众的照片。时至今日,这些照片还有很多摆放在兰考县的展厅里。

三、心系群众,不为自己

原本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在1963年的初冬,兰考遭遇了雪灾。这场雪从入夜一直下到第二天清晨。

雪下了一夜,焦书记一样着急了整晚。

第二天雪还将停未停的时候,焦书记就按耐不住去挨家挨户地把几个县委同志喊起来。被喊起来的人当中也有刘俊生。

焦书记对刘俊生说:“你记一下我说的,一会给所有公社生产队的人通知下去。”

焦书记说,所有党员干部,公社生产队同志必须到自己负责区域的每家每户走访,看看有没有因为下雪导致房屋破损的人家,发现受灾家庭就要安置好他们。并且要去看看各家的经济损失,像牛羊这些群众家里最值钱的,要及时查看牲畜死亡情况,方便县委进行统计补偿。

焦书记让大家不要在县委高谈阔论,要脚踏实地,去现场进行指挥,并参与救援。

说罢,他带着几个同事去到各个村子,给受灾群众送去救济款,安排人替受灾人家修补房屋,争取这场雪灾不会太影响到群众的生活。

焦裕禄趟过被雪淹没的路,一连走访了九个村子,访问了村子里的群众。但是,却没来得及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

走访到下午的时候,焦书记来到梁孙庄梁俊才老人的家中。老大爷年事已高,妻子早已双目失明。老大爷问:“你是谁呀?来我家里有啥事?”

焦裕禄说:“我是县委派来看望您老人家的,雪下得太大了,您家里需要什么帮助吗?尽管说。”

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解放前,地主不停地压榨我,撵得我没个安身的地方,哪会有人管我们的死活。现在不一样了,党能够记得我们老两口,还是党好,社会主义好。”

焦裕禄对人民群众非常的在意,却对自己的家人有极高的要求。

焦书记的儿子焦建国去看电影,说自己是书记家的孩子,影院的人就没有收他的钱。

焦裕禄知道这件事以后很是生气,立即让孩子去影院道歉并补交门票钱,并且自己还在会议上检讨。之后他又制定规则,明确禁止任何人看电影不买票走后门的行为。

焦书记的二女儿焦守云回忆父亲时说到:“父亲每个月收入一百多块钱,在当时不算少。可他要养活我们六个孩子,还要赡养奶奶外婆,又不断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日子总是过得不好。可不管生活多艰难,他从没有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换取过任何利益。”

焦守云还说:“小时候有人来给我们家送粮食,父亲都直接拒绝。县里要给我们家一些补助时,焦书记坚决不要,父亲说要先以群众为主,有的人家里更困难,自己不能拿。”

正如焦守云所说,焦书记的一生并没有为自己谋过私。直至他去世时,焦书记盖的被褥破到打了78个补丁也舍不得换。

四、人民书记病逝,群众集体送行

很多和焦裕禄有过交集的人都知道焦书记的身体不好。焦裕禄在上任兰考书记之前就患上肝炎,而在兰考不分日夜的工作让焦书记的病情更为严重。

同事们经常看到他用力摁着肚子,每天都会吃些不知是治什么病的药。有很多同事劝焦裕禄去医院检查,可焦书记只是口头答应,从没去医院检查过。

焦书记的秘书李仙海回忆道:每次焦书记肚子疼的时候就会用茶杯放在肝部,用力按着。这样能缓解一下疼痛。

焦裕禄去世前饱受病痛的折磨。因为癌症,他的肝脏疼痛难忍,让他一度痛到大喊大叫。即便如此,焦书记也阻止医生给自己开药打针,他不愿给自己多花钱。

尽管身体饱受摧残,焦书记依旧牵挂着兰考的抗风沙救灾情况。他让妻子去联系同事们询问情况,当妻子告诉他,兰考的抗灾进展的很好,今年各家各户也能有个不错的收成。听到这一消息,原本吃不进去东西的焦书记还胃口大开的吃起了饭。

焦书记在最虚弱的时候,还让人叫来县委的同事并告诉他:“不要为我花钱,兰考的经济状况还没有变好。要记得多种泡桐树,争取用不了几年就能够让这里的自然灾害都消失。”

焦书记的身体每况愈下,终究是在病魔的折磨下,于1964年5月中旬离开了我们。为了纪念焦书记,兰考人民在县城边的沙丘上建了一座烈士陵园,把焦书记安葬在这里,让他能够好好看到以后的兰考。

在焦书记举行葬礼的那天,无数的兰考百姓自发为他送行。道路上各个方向的人潮都在喊:“等一等,不要下葬焦书记。”

他们之所以这样喊,就是希望能够赶到葬礼前见焦裕禄书记最后一眼。

还有许多人在当时拦下送葬队伍,给焦书记献上花。一时之间,整条街上都充斥着人们痛哭流涕的声音。

焦书记所制定的救灾措施给兰考带来无穷的变化。大大小小的沙丘、大风沙,盐碱地带全都被大片的树木绿林覆盖,当初的荒凉早已消散。风沙、洪涝地和盐碱田被这些泡桐树拯救。他当年种下的泡桐树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让今天的兰考从原本的无人愿意留下到如今经济稳定发展,从田里杂草不生到现在稻花香满巷。兰考的所有人都热爱并感谢焦书记,时至今日,兰考人民依旧缅怀这么一位人民书记,是他让兰考有了如今的变化,让兰考人能够过上好日子。

THE END
1.总书记,兰考可以这样说:围绕焦裕禄张钦礼周围的谎言和真相这些非议的主要观点是:大通讯的一些情节“严重失真”,而“严重失真”的原因是:焦裕禄事迹的主要提供者张钦礼在介绍焦裕禄事迹时参杂了太多的假话。如:对焦裕禄的评价太高、把兰考面貌改变写的太好,最不能接受的是,大通讯把张钦礼树为焦裕禄的“亲密战友”。https://m.szhgh.com/show.php?classid=71&id=47882
2.总书记为啥会有兰考情结郭庚茂品评“兰考故事”新闻频道“焦裕禄精神确实是个样板,是正能量,但是有的干部到兰考工作后,感觉这个地方社会关注度高,是政治大县,怕出事,所以有些矛盾就不敢处理,或者说不敢担当,焦裕禄先进的精神力量反而成了他们的思想包袱。”郭庚茂说,这其实是一种私心杂念。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了这种思想包袱,干部们弄清楚一个道理:你要诚心诚https://www.hnr.cn/news/snxw/201601/t20160112_2226312.html
3.兰考之问:为什么50年了依然是国家级贫困县?显然,在徐光春看来,兰考的这种经济上的短腿,与兰考自身的“政治明星”县城的身份,并不相称。 “急功近利” 事实上,焦裕禄之后的兰考县,也曾迎来过“轰轰烈烈、大干快上”的时光。一位河南大学的教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20多年前的1991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曾拟定,要在兰考建设30多个项目。当时,兰考县政府https://www.yicai.com/news/3801922.html
4.我的父亲焦裕禄——延伸阅读——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父亲去世后,孩子就改名叫张继焦,今年继焦已经50多岁了,一直在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工作,他经常对别人说:“我这辈子就做好一项工作,就是为我的焦裕禄爸爸守坟,焦裕禄爸爸的坟,我是离不开了,只要我能动,我就守在这里。” 父亲在兰考就留下了4张照片,那时候,照相是奢侈的事。4张照片中只有一张是他自己愿意照的https://www.ccdi.gov.cn/special/jsyjf/phase13/ysyd_ph13/201609/t20160930_87509.html
5.兰考县地理百科兰考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一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兰考县地处豫东平原,北依黄河,东临山东,面积1116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80万。兰考现为中国重要的泡桐生产基地之一。兰考是焦裕禄生前工作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兰考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有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https://dl.chazidian.com/baike-781/
6.兰考县一领导:我一听说什么焦裕禄精神就烦社会新闻午后1时30分左右,记者几经周折才在兰考一家宾馆里找到酒足饭饱的这位县领导开始采访。记者想先请他谈 一谈焦裕禄精神对于兰考人的作用以及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继承焦裕禄精神、发扬焦裕禄精神。他打着酒嗝大谈起自己的“政绩 ”,却只字不提焦裕禄。反复讲述自己这几年如何如何辛苦。着急的记者只得再次把话题往焦裕禄身上https://news.sina.com.cn/society/1999-10-18/23125.html
7.兰考讲解员曾被拒参加焦裕禄陵园活动,受领导人接见但没讲中南海今天(7月23日),我们推出系列回访第一篇,讲述的是河南兰考焦裕禄事迹讲解员李国庆的故事。 李国庆给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锦涛讲解的老照片。 澎湃资料图 李国庆年过八旬,银发寸生,背部稍显佝偻。在河南省兰考县,他是当地的小名人。 在担任焦裕禄事迹讲解员的28年里,李国庆一共见过3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些领导人就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7515
8.河南省教育厅郑邦山在2019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从来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听取兰考县和我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用“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对焦裕禄精神内涵进行了高度提炼概括。2018年5月https://www.lit.edu.cn/fzghc/info/1019/2227.htm
9.焦裕禄事迹焦裕禄无论是在厂矿企业工作,还是在党政机关工作,他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二是学习他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当组织上安排焦裕禄到环境、条件较差的'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他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要求条件,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了工作,很https://www.yjbys.com/shijicailiao/3866909.html
10.河南日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丨人民永远记得他“当时恐怕连焦书记也不会想到,这棵小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兰考县兰阳街道朱庄社区农民魏善民说。 这棵树,魏善民最为熟悉。焦桐59岁,他和父亲守护焦桐59年。 小暑时节,80岁高龄的魏善民坐在焦桐浓荫之下,静静地向我们讲述他与焦桐的不解之缘。 1963年3月,魏善民20岁出头,是焦裕禄下乡劳动时的搭档,焦裕禄曾在他https://www.kf.cn/c/2022-08-16/717559.shtml
11.探访焦裕禄精神锤炼地重温焦裕禄在尉氏县工作的2000多天重温历史忆初心,传承精神担使命。为缅怀县委书记好榜样焦裕禄和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8月13日,大象新闻记者专程赶到焦裕禄精神锤炼地——河南省尉氏县,探访焦裕禄在尉氏县工作时的2000多天,倾听其生前同事侯文生及劳动楷模王小妹讲述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https://i.ifeng.com/c/8IWGVn56NGm
12.焦裕禄大通讯四十年论战始末四十年后,作家重提大字报观点 焦裕禄大通讯甫一发表,在全国掀起学习热潮的同时,兰考县委县政府里就已经起了纷争—焦点在大通讯为张钦礼戴上的那顶“亲密战友”的帽子。一些县领导认为焦裕禄生前与张钦礼不睦,所谓“亲密战友”是编造的谎言,是张“想借焦裕禄之名,把自己宣传出去,搞政治投机”。 https://www.time-weekly.com/post/2134
13.焦裕禄在兰考470天的时间去哪了(四)焦裕禄去县医院看病,看到一个3岁幼儿生命危在旦夕,患者家属拿不出钱住院,就对医生说:“你们给治吧,经济上的困难有党给解决。” 4月4日 焦裕禄到老韩陵公社张庄的泡桐苗圃园,看望从南方来兰考从事林业工作的两个大学生。 4月11日 焦裕禄去陇海铁路以南查看盐碱地,提出在盐碱地上试种棉花。 https://www.360doc.cn/article/4461871_361885398.html
14.焦裕禄在兰考的领导方法研究摘要: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带领全县人民同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灾害进行了顽强不息的斗争,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平凡的人生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成为县委书记的榜样、全党的榜样。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https://www.meipian.cn/4w7xzs5x
15.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丨在兰考任职只留下4张照片老百姓永远不会焦裕禄书记在兰考任职期间,仅留下4张照片,其中这张照片背后,是1963年焦裕禄和村民魏善民一起种下的泡桐树,如今61年过去,小树苗已长成了参天大树,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焦桐”。 兰考县朱庄村村民 魏善民:当年栽树得两个人一组,一个人先刨坑,另一个人扛树苗。焦书记说,小伙子,咱们两个一组,好不好?焦书记想跟http://ysxw.cctv.cn/article.html?item_id=7891090257448244058
16.焦裕禄的“兰考经验”焦裕禄要在兰考啃历朝历代都没有人敢啃、啃下的硬骨头,身体力行地整治风沙、水涝和盐碱地,这些都不是立竿见影的事,甚至有可能出力不讨好。但是,这就是兰考人民当时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事,是能使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焦裕禄作为一个县委书记,抓最主要、最根本、最能有综合效益的事,这种用于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sn/2013-05-02/9562.html
17.焦裕禄观影心得体会9篇(全文)4月8日,县教育局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观看了90年代主旋律电影《焦裕禄》,影片真实地再现了焦裕禄同志在担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兰考县干部群众治理风沙、盐碱和洪涝三大灾害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场景,令人为之动容。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kga4q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