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到兰考赴任始末一代风流

今年是焦裕禄诞辰100周年。作为党和人民公认的好干部,50多年前,焦裕禄在带领兰考人民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但是,党组织为什么要选派焦裕禄到兰考?关于他的任命为什么会一波三折?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又想的是什么?这些都鲜为人知。本文立足于大量史料,力求真实地还原这段历史。

1962年,焦裕禄服从组织安排又从工业战线调回农业战线。图为焦裕禄(前排左四)1959年调到生产调度科时与工友合影

■建功洛矿引起省委书记刘建勋的注意■

刘建勋,1913年生,河北沧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晋中特委副书记,中共榆社县委书记,中共太行第三地委副书记,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中共广西省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第一书记等职。因成功解决广西饥荒问题,1961年7月被中央任命为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

刘建勋到任之前的河南,由于长期受“左”倾错误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产量下降,群众的生活十分艰难。为了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刘建勋到河南后,先后制定了三项政策:一是发动党员领导干部利用一切关系四处“化缘”,请求兄弟省份提供力所能及的粮食支援;二是要求全省所有的火车站免费对灾民开放,允许他们去外地投亲靠友;三是向中央提出了一份《关于河南实行借地度荒问题的报告》,允许各地把集体的部分土地借给群众耕种,且不计口粮,不计征购。这三项政策的出台,大大缓解了河南的灾情,后来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救命政策”。然而,由于受之前各种政治运动的影响,很多干部都受到了冲击,刘建勋深刻地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的问题,就必须解决好重灾县的干部选用问题,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当年,刘建勋到洛阳矿山机器厂视察,焦裕禄的表现让他眼前为之一亮。

回到省里后,刘建勋就立即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干部的选拔问题,计划从之前充实到工业战线的青年干部中挑选一批优秀的干部充实到农业战线。1962年3月25日至4月2日,河南省委召开工作会议。其间,刘建勋专门向参加会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和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汇报了省委关于从洛阳各大工矿企业调出原由地方支援工业的25名干部,以加强重灾县的领导工作的想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支持。焦裕禄就名列其中。同年6月,根据河南省委的统一安排,焦裕禄被正式调回尉氏县,任尉氏县委书记处书记,主抓农业农村工作。

■一波三折的任命■

尉氏县曾是焦裕禄离开老家山东到河南后最早工作过的地方,他曾经在这里领导过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等工作,对这里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回来后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半年之后,焦裕禄又被调到兰考主持工作,但并没有被直接任命为县委书记。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时任开封地委书记的张申。

1963年3月29日,鉴于焦裕禄已经熟悉了兰考的工作,并且很快就稳定住了兰考的局面,开封地委再次报请河南省委组织部:“原县委第一书记×××有错误,需处理调动;该同志(指焦裕禄)现已在兰考县委负责,有能力可以胜任该职。”4月25日,河南省委组织部经过研究,取消了焦裕禄的“代理”,改为“任命”,但仍然坚持要“分两步走”,继续考察。对于上级这样的安排,焦裕禄不仅没有感到失望,相反还把这看作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和考验。从此,他开始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兰考的除“三害”工作中。其间,在焦裕禄的提议下,兰考县不仅成立了除“三害”调查队,历时3个多月彻底掌握了“三害”的分布情况,而且从群众中间找到了很多治理“三害”的办法,在此基础上还制订出一份《关于治沙、治碱、治水三五年的初步设想(草案)》,一场轰轰烈烈的除“三害”运动随即在兰考全面展开,且很快就取得了成效。

开封地委关于提请任命焦裕禄的文件

■生命最后的牵挂■

1964年初,由于长期的操劳,焦裕禄的身体状况开始每况愈下。无论是开会还是下乡调研,他身边的干部总能看到他左手紧紧顶住肝部,满头大汗的样子。大家劝他去医院好好检查检查,他总是以种种理由推托。但这年春节前后,也许是有了不好的预感,他开始安排自己身后的一些事情和工作。

临行前,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寒酸,焦裕禄特意向县长程世平借了300元钱。回到家乡以后,焦裕禄在陪伴家人之余,还一家家一户户走访了自己的亲邻故旧,并按照中国人的年节习俗,领着全家老少到坟地里给逝去的亲人们烧纸磕头。离开前,他还绕着村子转了一大圈,似乎是在作最后的告别。

20世纪70年代初,刘建勋(中间穿白衬衣、未戴帽子者)视察兰考时,在焦桐前阅读有关介绍

3月15日上午,焦裕禄继续主持县委常委会,组织大家学习毛泽东的《常委会工作方法》,下午陪同开封地委领导下乡查看泡桐长势,晚上召开县委委员、公社书记座谈会讨论扩大泡桐种植事宜。3月16日上午,焦裕禄主持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介绍城关乡的工作经验,晚上他又忍着病痛在家写材料。3月17日下午,焦裕禄参加公社党委委员以上干部、县直全体党员会议,深入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做好下步工作。3月20日上午,焦裕禄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研究干部调整问题。3月21日,焦裕禄到三义寨公社调研,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下乡。这天,他的肝病突然发作,几乎晕倒。经医生诊断是肝病急性发作,必须马上转院。得知情况后,3月22日,兰考县委立即决定派专人护送焦裕禄去开封,但是他却改变了日程。这天,焦裕禄安排完县委的工作,晚上又强忍着病痛,打算把一年多来的工作总结一下,可是刚写完标题和提纲,就再也无法压制住疼痛,写作被迫中断。3月23日,焦裕禄不得不离开兰考。不承想,这一走竟是永别。

焦裕禄病重住院的消息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其中就包括开封地委书记张申。躺在病床上,焦裕禄强撑着身体对前来探望的老领导张申说:“兰考的工作正在‘爬坡’,非常需要我回去,两三天医院诊断清楚以后,我就可以回去了。”然而,1964年5月14日,无情的病魔还是夺走了焦裕禄的生命,此时他年仅42岁。临终前,他心中牵挂的还是兰考的工作。他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对守在身边的省委、地委领导同志说:“我活着……没有治好兰考的沙丘……死后,希望把我……埋在兰考的沙丘上……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我死后,不要多花钱……”不久,听到焦裕禄去世的消息后,张申感到心痛欲裂。多年以后,他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内心仍然感到无比的沉痛和内疚。他说:“他没有给我说自己有病,说了我不会派他去。”这就是焦裕禄,一个“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THE END
1.总书记,兰考可以这样说:围绕焦裕禄张钦礼周围的谎言和真相这些非议的主要观点是:大通讯的一些情节“严重失真”,而“严重失真”的原因是:焦裕禄事迹的主要提供者张钦礼在介绍焦裕禄事迹时参杂了太多的假话。如:对焦裕禄的评价太高、把兰考面貌改变写的太好,最不能接受的是,大通讯把张钦礼树为焦裕禄的“亲密战友”。https://m.szhgh.com/show.php?classid=71&id=47882
2.总书记为啥会有兰考情结郭庚茂品评“兰考故事”新闻频道“焦裕禄精神确实是个样板,是正能量,但是有的干部到兰考工作后,感觉这个地方社会关注度高,是政治大县,怕出事,所以有些矛盾就不敢处理,或者说不敢担当,焦裕禄先进的精神力量反而成了他们的思想包袱。”郭庚茂说,这其实是一种私心杂念。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了这种思想包袱,干部们弄清楚一个道理:你要诚心诚https://www.hnr.cn/news/snxw/201601/t20160112_2226312.html
3.兰考之问:为什么50年了依然是国家级贫困县?显然,在徐光春看来,兰考的这种经济上的短腿,与兰考自身的“政治明星”县城的身份,并不相称。 “急功近利” 事实上,焦裕禄之后的兰考县,也曾迎来过“轰轰烈烈、大干快上”的时光。一位河南大学的教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20多年前的1991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曾拟定,要在兰考建设30多个项目。当时,兰考县政府https://www.yicai.com/news/3801922.html
4.我的父亲焦裕禄——延伸阅读——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父亲去世后,孩子就改名叫张继焦,今年继焦已经50多岁了,一直在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工作,他经常对别人说:“我这辈子就做好一项工作,就是为我的焦裕禄爸爸守坟,焦裕禄爸爸的坟,我是离不开了,只要我能动,我就守在这里。” 父亲在兰考就留下了4张照片,那时候,照相是奢侈的事。4张照片中只有一张是他自己愿意照的https://www.ccdi.gov.cn/special/jsyjf/phase13/ysyd_ph13/201609/t20160930_87509.html
5.兰考县地理百科兰考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一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兰考县地处豫东平原,北依黄河,东临山东,面积1116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80万。兰考现为中国重要的泡桐生产基地之一。兰考是焦裕禄生前工作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兰考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有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https://dl.chazidian.com/baike-781/
6.兰考县一领导:我一听说什么焦裕禄精神就烦社会新闻午后1时30分左右,记者几经周折才在兰考一家宾馆里找到酒足饭饱的这位县领导开始采访。记者想先请他谈 一谈焦裕禄精神对于兰考人的作用以及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继承焦裕禄精神、发扬焦裕禄精神。他打着酒嗝大谈起自己的“政绩 ”,却只字不提焦裕禄。反复讲述自己这几年如何如何辛苦。着急的记者只得再次把话题往焦裕禄身上https://news.sina.com.cn/society/1999-10-18/23125.html
7.兰考讲解员曾被拒参加焦裕禄陵园活动,受领导人接见但没讲中南海今天(7月23日),我们推出系列回访第一篇,讲述的是河南兰考焦裕禄事迹讲解员李国庆的故事。 李国庆给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锦涛讲解的老照片。 澎湃资料图 李国庆年过八旬,银发寸生,背部稍显佝偻。在河南省兰考县,他是当地的小名人。 在担任焦裕禄事迹讲解员的28年里,李国庆一共见过3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些领导人就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7515
8.河南省教育厅郑邦山在2019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从来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听取兰考县和我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用“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对焦裕禄精神内涵进行了高度提炼概括。2018年5月https://www.lit.edu.cn/fzghc/info/1019/2227.htm
9.焦裕禄事迹焦裕禄无论是在厂矿企业工作,还是在党政机关工作,他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二是学习他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当组织上安排焦裕禄到环境、条件较差的'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他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要求条件,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了工作,很https://www.yjbys.com/shijicailiao/3866909.html
10.河南日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丨人民永远记得他“当时恐怕连焦书记也不会想到,这棵小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兰考县兰阳街道朱庄社区农民魏善民说。 这棵树,魏善民最为熟悉。焦桐59岁,他和父亲守护焦桐59年。 小暑时节,80岁高龄的魏善民坐在焦桐浓荫之下,静静地向我们讲述他与焦桐的不解之缘。 1963年3月,魏善民20岁出头,是焦裕禄下乡劳动时的搭档,焦裕禄曾在他https://www.kf.cn/c/2022-08-16/717559.shtml
11.探访焦裕禄精神锤炼地重温焦裕禄在尉氏县工作的2000多天重温历史忆初心,传承精神担使命。为缅怀县委书记好榜样焦裕禄和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8月13日,大象新闻记者专程赶到焦裕禄精神锤炼地——河南省尉氏县,探访焦裕禄在尉氏县工作时的2000多天,倾听其生前同事侯文生及劳动楷模王小妹讲述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https://i.ifeng.com/c/8IWGVn56NGm
12.焦裕禄大通讯四十年论战始末四十年后,作家重提大字报观点 焦裕禄大通讯甫一发表,在全国掀起学习热潮的同时,兰考县委县政府里就已经起了纷争—焦点在大通讯为张钦礼戴上的那顶“亲密战友”的帽子。一些县领导认为焦裕禄生前与张钦礼不睦,所谓“亲密战友”是编造的谎言,是张“想借焦裕禄之名,把自己宣传出去,搞政治投机”。 https://www.time-weekly.com/post/2134
13.焦裕禄在兰考470天的时间去哪了(四)焦裕禄去县医院看病,看到一个3岁幼儿生命危在旦夕,患者家属拿不出钱住院,就对医生说:“你们给治吧,经济上的困难有党给解决。” 4月4日 焦裕禄到老韩陵公社张庄的泡桐苗圃园,看望从南方来兰考从事林业工作的两个大学生。 4月11日 焦裕禄去陇海铁路以南查看盐碱地,提出在盐碱地上试种棉花。 https://www.360doc.cn/article/4461871_361885398.html
14.焦裕禄在兰考的领导方法研究摘要: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带领全县人民同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灾害进行了顽强不息的斗争,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平凡的人生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成为县委书记的榜样、全党的榜样。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https://www.meipian.cn/4w7xzs5x
15.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丨在兰考任职只留下4张照片老百姓永远不会焦裕禄书记在兰考任职期间,仅留下4张照片,其中这张照片背后,是1963年焦裕禄和村民魏善民一起种下的泡桐树,如今61年过去,小树苗已长成了参天大树,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焦桐”。 兰考县朱庄村村民 魏善民:当年栽树得两个人一组,一个人先刨坑,另一个人扛树苗。焦书记说,小伙子,咱们两个一组,好不好?焦书记想跟http://ysxw.cctv.cn/article.html?item_id=7891090257448244058
16.焦裕禄的“兰考经验”焦裕禄要在兰考啃历朝历代都没有人敢啃、啃下的硬骨头,身体力行地整治风沙、水涝和盐碱地,这些都不是立竿见影的事,甚至有可能出力不讨好。但是,这就是兰考人民当时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事,是能使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焦裕禄作为一个县委书记,抓最主要、最根本、最能有综合效益的事,这种用于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sn/2013-05-02/9562.html
17.焦裕禄观影心得体会9篇(全文)4月8日,县教育局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观看了90年代主旋律电影《焦裕禄》,影片真实地再现了焦裕禄同志在担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兰考县干部群众治理风沙、盐碱和洪涝三大灾害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场景,令人为之动容。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kga4q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