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教育工作是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课题,6月18日中央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再此强调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就党员干部教育工作中看到的现象,谈谈党员干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以及针对解决困难提出自己一些浅见。
当前,党员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三难”现象:
三是检查难。检查是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加强巩固教育效果必不可少。然而,党员干部教育工作效果不是实物存在、不是可以物化的东西,更多的是素质、能力、观念等个人内在的存在,这就存在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党员教育工作效果如何,很难检查出好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存在主观性。学习管理者对本地本部门学习效果的理想化、主观化、想当然,学习考核检查总是希望前面有学习活动后面就有学习效果,把学习行为与工作结果人为地看成是因果关系,张冠李戴,不讲科学。二是对思想教育的检查无法科学良性。每一次的思想教育活动,不是写思想汇报就是交工作总结,思想的教育活动也是“一阵风”,吹过了风过无痕,未能成为常态化、长效化。
针对上述“三难”现象,笔者认为应该从加强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深入改革党员干部教育工的内容、载体、方式观念,才能让党员干部更好的适应新形势,成为更能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人。
针对学习难,笔者以为坚持一个中心:就是以党员为中心原则。让学习的需求和动力由过去的从上级机关发出,变为从党员干部自身发出,根据干部学习的需要来安排学习内容和活动;学习管理者的活动都是为了干部的学习,服务于干部的学习,满足干部学习的多层次、多角度、多种选择的需要;同时,要创造条件,把社会对干部的需求转化为干部自身的需求,把对干部基本的素质要求转化为干部自身学习的动力。在学习内容上,应该由干部自己自由选择,除机关要求的必学内容以外,提倡自己选择书目。机关学习是为了满足机关干部的学习需求,学习管理者要营造环境,做好服务;在学习方式上,要满足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包括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层次人群的需求,不断增强学习效果。
针对思想教育难,每个党员干部应该都回答好三个困惑,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个思想觉悟高、党性强的党员。一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计算出“自我与他人”的最大公约数,在自己工作岗位中实现自我价值,也贡献社会价值。生不愧于良心,死无愧于父老乡亲。二是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要澄清“有限与无限”的辩证法。生命有限,但生命的宽度、广度与深度,却可突破一己。因此,每个党员能做的就是用我们短暂的生命完成从有限到永恒的旅程,而不是用有限的生命来危机谋利、破坏社会。三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人,应该标定好“平凡与伟大”的坐标系。当代“活雷锋”郭明义的事迹揭示了:伟大出于平凡,人皆可为楷模。而我们需要像楷模学习,在利益分化价值多元时代,争当标杆,发挥示范作用。
针对检查难,应主要从体制机制的改革入手。对党员教育工作检查不应该只是写个思想汇报或者是工作总结就完事了,而是应该从长效性、巩固性入手,制定科学的、灵活的考查检查指标。一是把思想汇报或者写总结与整个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可以随访暗察,着力于长远性与经常性的统一,倡导注重潜移默化、春雨润物的效果的检查方式。二是尝试着丢弃遗忘的条条框框,因地制宜的做出评判结果。
加强党员教育是我党的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兴衰,十八大也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就迫切要求加强党员干部世界观的改造,坚定理想信念,从思想上提高对党的认识,从而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只有拓展思路、整合资源,利用有效的载体手段,从多个角度出发破解新形势下党员教育“三难”现象,才能提升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推进党员教育工作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