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抓实抓好村“两委”后备力量培养,确保村党组织“后继有人”,湖北省咸丰县探索建立“公开招考录用、分类锻炼培训、全域动态使用、统筹落实待遇”竞争性选拔制度,形成“选得出、育得好、能留住、可作为”的“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打造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有效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筑牢人才基石。以咸丰县经验为“蓝本”,制定出台恩施州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培养系列政策文件,在全州8个县市大力推广,经验做法被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报道。
一、背景动因
二、主要做法
咸丰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突破,探索形成导向鲜明、科学精准、系统规范的村级后备力量竞争性选拔管理机制。
(一)突出拓宽渠道招录,在“选准”上定标准
(二)突出履职能力培训,在“育强”上做功课
针对部分新招录后备力量对基层工作不熟的实情,在后备力量入职前,进行为期3月至6个月培训。一是分类集中培训。借助州、县、乡三级培训平台,采取现场观摩、现身说法、以会代训等方式,开展党建知识、政策法规、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能力提升培训,同时选派部分后备力量到州县参加集中培训。2023年,县级针对新招录人员,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78人次。每年择优推荐2名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全面提升后备干部能力素质。二是实行导师帮带。建立“导师帮带制”,明确从乡镇领导班子、优秀中层干部、各服务中心技术能手,驻村第一书记、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等人员中选聘导师,按照“缺什么、帮什么、干什么、带什么”的原则,结合导师优势特长,实行“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结成帮带“对子”612对。三是跟岗学习锻炼。通过“交任务、压担子”的方式,选派后备力量至乡镇(区)机关、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跟班学习,让后备力量联系村民小组,主持召开小组会,参与化解处理矛盾纠纷和处理复杂问题,在过程中提升本领,为“转正上岗”打下坚实的“基本功”。
(三)突出护航健康成长,在“严管”上下功夫
聚焦监督管理这一环节,将后备力量的工作和生活放在重要监督环节,采取协同管、动态管、考核管等方式,确保后备力量全过程健康成长。一是强化协同管。明确县委组织部负责指导监督和教育培训,各乡镇党委负责常规管理和考核评价,各村党组织负责具体培养和安排使用的县、乡、村三级村级后备力量协同管理责任体系,对后备力量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工作实绩、考察考核、奖励惩处等情况进行详细规范记载,形成后备力量进退留转的重要依据。二是注重动态管。实行“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乡一库”管理,为后备力量单独建立人事档案;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开展联审,对日常工作中履职尽责、工作作风等方面群众意见大,工作实绩不突出等不良表现的,进行“出库”管理。三是坚持考核管。实行“年初目标管理+日常考核管理+年终民主评议”考核管理制度,每半年对后备力量情况进行一次鉴定,年终结合村干部述职评议,对后备力量进行民主评议,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取消村级后备力量资格。
(四)突出激发工作活力,在“用好”上求突破
建立后备力量专职化管理制度,落实好薪酬待遇,抓实监督管理,激活后备力量的工作激情,增强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一是统筹使用。根据后备力量成熟程度和村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及时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的村级后备力量,在征求自愿的情况下县域内跨村使用。二是择优使用。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时,通过法定程序把考核优秀的村级后备力量推选为村“两委”班子成员;拿出一定乡镇编制面向村“两委”定向招考,打通后备力量职业发展通道,让后备力量有盼头。2021年来,有38名村级后备力量考入乡镇单位工作。三是激励使用。统筹各级资源,强化后备力量待遇保障,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适当上浮的原则统筹资金落实待遇,实行“基本报酬+公益岗位+集体经济奖励”待遇保障机制,提升岗位吸引力,2021年来,县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用于后备力量日常教育管理。提高政治待遇,积极探索从村级后备力量中推选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极大地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有效解决“人难留”问题。
三、主要成效
通过定标准、定机制、定保障等方式,咸丰县打造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为推动乡村振兴夯实了人才支撑,为培育储备村党组织带头人建好了“人才库”。
(一)有效破解村级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通过公开招录、分类培养、全域使用、待遇统筹等方式,村级后备力量每村都有1至2名储备,一旦村“两委”人员出现变动或职务调整,立即能有效“补位”,保持了村“两委”队伍的稳定性。2021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考”方式共补充97名文化程度较高、综合能力较强的村级后备力量,通过其他方式。
(二)有效破解村“两委”整体能力不强的问题。通过动态补充和调整村级后备力量,让有能力、有见识的后备力量充实到村“两委”,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趋势,村“两委”班子在年龄、文化和性别结构方面得到有效改善。通过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村级后备力量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2021年以来,先后有194名后备力量进入村“两委”任职,其中50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三)有效破解党群干群关系不深厚的问题。坚持以为民办实事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为导向,让每一名村级后备力量固定联系1个或者2个村民小组,每周一次深入院落了解服务群众,帮助百姓解难题、干实事,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2023年来,205名村级后备力量成功协助村“两委”解决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销售、就医就业等方面问题1100余起,得到基层群众认可,基层党组织形象树起来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更高了,有效改善和增进了农村基层党群关系。
四、探讨和启示
咸丰县针对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建设,从如何选得好、如何育得好、如何管得好、如何用得好上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因村设岗定额是后备力量“能选准”的基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发展需要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管理队伍,精准选出符合村情发展实际的后备力量尤为重要。要坚持因村定额,立足人口、经济、产业、基层治理等多方因素,按照小型村、中型村、大型村制定选拔标准,确定选拔数量,确保村级后备力量储备充足。创新选拔方式,注重从“新农人”、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以公开招考的形式,挖掘筛选人才,确保能优中选优,为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的优化打基础。
(三)坚持严管厚爱是后备力量“能成长”的关键。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对村级后备力量要秉持“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的观念,建立护苗“成长档案”,实行县乡村三级协同管理,动态了解和掌握后备力量工作和生活情况。要建立容错纠错免责机制,鼓励后备力量自我纠正、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四)强化待遇落实是后备力量“能稳定”的保障。村干部是基层工作的具体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要确保村“两委”相对稳定,有效储备村级后备力量极为重要。对奋力工作、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力量,给予大力宣传、奖励,及时提拔重用,在换届选举时重点吸收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后备力量进入村“两委”班子;要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同时落实好村集体经济收入与村干部报酬挂钩的激励机制,多渠道提升待遇,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以优厚待遇吸引人,以宏大事业激励人,激励更多的乡土人才“回归”,让他们在广大农村干事创业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