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湖北陕西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湖北省陕西省规章制度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是法律赋予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我国劳动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劳动法律监督是工会依法履行主责主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工会法治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近期,《湖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陕西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出台,结合本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实际,细化法律的原则性规定,为工会组织实施劳动法律监督提供了重要遵循和科学路径;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法治保障。

《湖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三百五十二号)

《湖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已由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9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4年9月26日

《湖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特点

《条例》旨在规范和保障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制定。

《条例》规定了不同层级工会的监督职责,包括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乡镇(街道)工会、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会、村(社区)工会和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等。

《条例》明确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主要职责,包括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培训和考核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接收和处理投诉和举报等。

《条例》规定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网络巡查、实地调查、隐患排查、风险评估等。

《条例》提供了监督的保障措施,包括经费保障、监督员履职保障、监督评价机制等。

《条例》规定了违反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确保了监督活动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条例》细化了新就业形态领域的监督方式,创新性地提出了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

《条例》推动了“工会+N”的联动模式,形成了监督合力,通过组织联建、监督联动、队伍联训等方式,提升了监督的效能。

《条例》推进了“监督+治理”的融合,实现了多方共赢,通过全链条贯通,推动了工会监督融入社会治理,为职工维权增效,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助力。

《湖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全文

(下拉滑动查看)

湖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

(2024年9月26日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监督组织

第三章监督职责

第四章监督实施

第五章监督保障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保障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活动。

本条例所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是指工会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情况进行的有组织的群众监督。

第三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应当遵循依法监督、客观公正、依靠职工、注重预防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乡镇(街道)工会、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会、村(社区)工会和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等负责本区域或者本行业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用人单位工会负责本单位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完善与同级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劳动就业、工资、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时,应当听取同级工会的意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劳动法律监督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与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社会保障、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处理、劳动法律法规宣传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强劳动关系矛盾预防预警和源头治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等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公安、司法行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医疗保障、税务等有关部门以及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应当与同级工会建立劳动法律监督协作机制,按照各自职责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对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时,可以邀请同级工会参加;在处理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案件时,应当注意听取同级工会意见。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与同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和司法监督的协作,推动劳动法律法规执行,共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八条工会与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协商机制,定期就涉及职工合法权益事项进行协商,预防和化解劳动纠纷。

工会应当依法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引导职工合理有序表达诉求,支持用人单位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接受和配合工会劳动法律监督。

第九条工会设立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在同级工会领导下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并接受上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的业务指导。

会员不足二十五人的基层工会,未设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的,应当设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用人单位尚未建立工会的,可以由上级工会在该用人单位聘请职工担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承担所在单位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第十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由三名以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组成,设主任一名,主任由同级工会主席或者副主席担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任期与同级工会委员会任期相同。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由同级工会从会员中推选产生。用人单位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中应当有一线职工,有女职工的应当有适当比例的女性。

工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担任特邀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

第十一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应当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热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具备履职能力。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不得徇私舞弊、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泄露在履职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个人信息。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办理的监督事项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二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实行先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制度。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由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负责培训,经考核合格,颁发《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证》。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任职期满或者发生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终止等情况的,不再担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

第十三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主要包括下列事项:

(一)平等就业情况;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情况;

(三)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情况;

(五)工资报酬、工资支付、最低工资规定执行情况;

(六)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规定和强制性国家标准执行情况,对生产安全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等处理情况;

(七)女职工、未成年工和残疾职工特殊保护规定执行情况;

(八)劳务派遣用工情况和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情况;

(九)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规定执行情况;

(十)职工保险、福利待遇规定执行情况;

(十一)支持劳动者参加和组织工会有关规定执行情况;

(十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有关规定执行情况;

(十三)制定、修改劳动规章制度或者决定重大事项情况;

(十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法律监督事项。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劳动法律法规;

(二)对本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实施监督,指导、支持下级工会的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三)培训、考核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

(四)接收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职工合法权益行为的投诉、举报;

(五)通过同级工会提请政府有关部门处理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等问题;

(六)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检查;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法律监督职责。

第十五条基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二)对本区域、本行业或者本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日常监督;

(三)接收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职工合法权益行为的投诉、举报,开展调查、处理和反馈;

(四)向用人单位提出依法改正意见;

(五)办理上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交办的事项。

未设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的,前款职责由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履行。

第十六条上级工会应当加强对下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对上级工会交办的劳动法律监督事项,下级工会应当及时办理并报告。

涉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重大事项,或者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有困难的,下级工会应当及时向上一级工会报告,上一级工会应当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必要时,上级工会可以代行下级工会的劳动法律监督职责。

第十八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可以采取网络巡查、实地调查、隐患排查、风险评估等方式,实施日常劳动法律监督;发现重大劳动关系风险隐患的,应当通过同级工会及时向上一级工会报告。

第十九条工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法律监督投诉举报制度,公布工作地点和联系方式,接收投诉、举报。对投诉人、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二十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发现用人单位存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职工合法权益行为或者收到有关投诉、举报的,应当进行登记。对属于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范围的,向同级工会报告,并及时进行调查、反馈。对不属于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范围或者已经由行政机关、仲裁机构、人民法院受理的投诉、举报事项,自收到投诉、举报之日起五日内告知实名投诉人、举报人。

第二十一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实施劳动法律监督应当听取职工和用人单位的意见,核查事实,如实记录;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调查,查阅、复制劳动法律监督所需的有关资料。用人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存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职工合法权益行为的,基层工会应当与用人单位沟通,督促其改正;必要时,可以组织职工和用人单位协商沟通解决。

经督促拒不改正或者协商沟通解决不成的,由基层工会向用人单位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处理,并在收到提示函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可以就本区域劳动用工普遍性问题,公开发布《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

第二十三条经《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提示无效的,根据实际情况,由基层工会或者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向用人单位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收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后,认为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依法处理,并在办理完成后及时向发出建议书的工会书面反馈调查处理结果。

第二十五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开展调查时,应当不少于两人;必要时,上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可以派员参与调查。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开展调查时,应当表明身份,做好调查笔录,经用人单位核阅后,由调查人员和用人单位的有关人员共同签名或者盖章。用人单位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在调查笔录上注明。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实施劳动法律监督,应当加强与同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协同配合,完善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调查配合、会商研判等机制,预防和化解劳动领域矛盾纠纷,维护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

第二十七条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的,工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需要使用工会实施劳动法律监督获取的有关资料的,应当依法提供。

第二十八条工会开展劳动法律监督活动所需经费纳入本级工会预算。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统筹使用同级人民政府给予的经费补助,支持基层工会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应当健全劳动法律监督评价机制,依法公布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结果;配合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工作,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配套机制以及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减损依法履行职责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合法权益,对其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

第三十六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损害职工或者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由同级工会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免除其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资格;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

第三十七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本条例所称基层工会,包括乡镇(街道)工会、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会、村(社区)工会,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和用人单位工会等。

第三十九条本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陕西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十四届〕

第二十八号

《陕西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已于2024年9月27日经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4年9月27日

《陕西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特点

《条例》区分出产业工会这一层级,更加符合陕西工会工作实际。

《条例》厘清了工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的关系。

《条例》监督内容全面涉及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充分考虑不同劳动关系类别。

《条例》将“一函两书”制度法制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

《条例》将工作经验上升到法律层面。如结合工会公开发布的高温天气提示函等经验做法,规定了县级以上总工会就本行政区域劳动领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可以发布《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

《条例》强调政府与部门职责。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并完善与同级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在制定涉及职工劳动权益的重大政策,处理涉及职工劳动权益的重大问题时,应当听取同级总工会的意见。同时,最大程度扩充了“职能部门”,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公安、司法行政、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应急管理、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以及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按照各自职责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

《条例》强化监督协同协作。规定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总工会与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等企业代表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同时,《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总工会应当与同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建立健全劳动法律监督协作机制,共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条例》明确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所需经费应当纳入本级工会经费预算。

《条例》还对法律责任等内容作了规定。

《陕西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全文

陕西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

(2024年9月27日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了保障和规范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是指工会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情况进行的有组织的群众监督。

第三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应当遵循依法规范、客观公正、依靠职工、协调配合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工会依法实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并完善与同级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在制定涉及职工劳动权益的重大政策,处理涉及职工劳动权益的重大问题时,应当听取同级总工会的意见。

第五条县级以上总工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产业工会负责本产业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乡镇(街道)工会、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用人单位工会和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等基层工会,负责本区域、本单位、本行业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公安、司法行政、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应急管理、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以及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按照各自职责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对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时,可以邀请同级总工会参加;在处理重大疑难劳动违法案件时,应当听取同级总工会意见。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总工会与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等企业代表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总工会应当与同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建立健全劳动法律监督协作机制,共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并配合工会依法实施劳动法律监督,完善劳动纠纷协商调解制度,加强对劳动纠纷的事前预防和协商解决。

第九条工会应当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职工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以及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引导职工依法表达诉求,并为职工申请劳动仲裁和提起诉讼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十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在同级工会的领导下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具体工作,并接受上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的业务指导。

会员不足二十五人的基层工会,可以在职工中推选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承担本单位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具体工作。

第十一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由三名以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组成,设主任一名,主任由工会主席或者副主席担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人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女职工人数较多的,应当有适当比例的女性。

基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成员从工会工作者和职工中推选产生。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任期与同级工会委员会任期相同。

第十二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应当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熟悉劳动法律法规,热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业务能力。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应当奉公守法、勤勉尽责、清正廉洁,不得徇私舞弊、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泄露在履职过程中知悉的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

县级以上总工会、省级产业工会应当定期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履职能力。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管理办法由省总工会制定。

第十三条工会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工作,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

(二)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

(三)受理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

(四)调查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提出意见要求依法改正;

(五)提请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四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包括下列内容:

(一)国家有关就业规定的执行情况;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情况;

(三)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

(四)工资支付、最低工资、加班工资、福利待遇规定落实情况;

(六)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规定和强制性国家标准执行情况,依法参与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等事故的调查处理;

(七)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规定执行情况;

(八)女职工、未成年工、残疾职工等劳动特殊保护规定执行情况;

(九)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

(十)职工职业培训及其经费提取、使用情况;

(十一)劳务派遣人员合法权益保障情况;

(十二)直接涉及劳动者利益的用人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和执行情况或者重大事项的决定和执行情况;

(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法律监督事项。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总工会,产业工会,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新业态平台企业工会以及关联企业工会等,应当加强对新业态平台企业以及关联企业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督促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等重大事项中遵守劳动法律法规。

第十六条上级工会应当加强对下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下级工会应当及时办理上级工会交办的劳动法律监督事项,并报告办理结果。涉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重大事项或者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有困难的,下级工会应当及时向上级工会报告,上级工会应当给予指导帮助。

第十七条工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法律监督投诉举报制度,公布受理方式,接受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反映,并对投诉举报人个人信息予以保密。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可以通过实地检查、网络巡查、风险评估等方式对用人单位实施经常性监督,对发现的劳动关系风险隐患,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十八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发现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线索应当登记,属于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范围的,自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调查。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发现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应当组织用人单位和职工进行协商,经协商解决不成的,由其所属工会向用人单位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根据需要也可以由该工会提请上一级工会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用人单位在收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之日起十日内应当作出书面说明。

经《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提示或者协商无效的,由其所属工会向用人单位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根据需要也可以由该工会提请上一级工会向用人单位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

县级以上总工会就本行政区域劳动领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或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可以发布《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

第二十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调查时,应当充分听取用人单位和职工的意见,查阅、复制有关资料,核查事实,如实记录,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一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所需经费应当纳入本级工会经费预算。

县级以上总工会可以结合实际,按照有关规定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配套补助制度。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保障本单位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依法履行职责所需要的必要条件。

用人单位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打击报复,无正当理由不得以调整工作岗位、降低职级、免除职务、扣减工资福利、解除劳动关系等方式,减损其合法权益。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对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总工会提请同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一)拒绝或者阻挠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

(三)提供虚假资料或者隐匿、毁灭资料的;

(四)对依法履行职责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打击报复的。

第二十五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由同级工会责令改正;造成损害后果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THE END
1.工会课堂“工会”除了发福利,真正的职能有哪些?工会的参与职能,主要是指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实施民主监督。《工会法》第六条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参与国家和社会事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zcwNzkzMw==&mid=2247556073&idx=1&sn=2dcd2b111d73a253201e0b8fc31d82b4&chksm=96c9189ba1be918de4ca89695d404cfe4121c8b1a154ee18e065c8ad3238f5f7c1878338fa02&scene=27
2.南漳县总工会:发挥工会职能竭诚服务职工近日,一场以“发挥工会职能竭诚服务职工”为题的授课在县委党校2024年秋季科级干部培训班上开讲,全县近百名干部聆听这节别开生面的课程。 此次课程特邀南漳县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刘孝华授课,她详细介绍了工会“四季送”品牌活动、“工”字特色文体活动以及工会福利相关政策,并对工会经费审计工作进行了详细讲解,不仅https://www.hbzgh.org.cn/xw/szxgh/1867021929983066114.html
3.微课堂工会知识应知应会(三)微课堂 | 工会知识应知应会(三) 问:基层工会的含义是什么? 答:企业、事业、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按照《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经上级工会批准设立的工会组织称为基层工会。http://pc.yanshanyun.yun.jxntv.cn/c/SDdXMm15Z2dqUlBuM1ZGZmVZbWZEZz09.html
4.探索加入工会的优势:英雄联盟手游工会带来的益处2、加入 工会组织的好处和坏处3、职工加入 工会有什么用?主要是做什么的?加入工会对员工的十大好处1、当员工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工会帮助解决问题; 2、拖欠员工工资时,工会协助协调; 3、当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提起诉讼时,工会提供免费法律援助; 4、当员工及家属遇到特殊困难时,工会提供温暖和经济帮助; 5、https://www.qianjiren.com/news/yxxw/45659.html
5.惠游湖北免门票武汉工会会员公园年票延期使用公告亲爱的武汉工会会员公园年票会员: 根据湖北省“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安排,从2020年8月8日开始,全省近400家A级旅游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开放,以答谢全国人民的真情关爱,活动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包括“十一”黄金周在内。全国疫情低风险地区游客,实名预约,测温、扫健康码后均可免门票进入景区,各景区按照“限量、预http://wh.bendibao.com/tour/202089/114856.shtm
6.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实施细则》《湖北省工会湖北省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建立和管理工 作,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印发的《困难职工家庭认定和档 案管理有关问题指引》(总工办发〔2020〕13 号),结合我省实际,就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档案,是指http://m-jiayu.cjyun.org/p/64783.html
7.湖北的小微企业,是不是不满30人今年不用交工会经费啊?残保金今年,按规定免征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自2019年7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暂缓收缴工会经费。 残https://m.chinaacc.com/wenda/detail/xt/3193157
8.《湖北省总工会关于调整基层工会职工集体福利标准的通知》(鄂工发《湖北省总工会关于调整基层工会职工集体福利标准的通知》(鄂工发〔2019〕1号)规定,基层工会逢年过节可以向全体会员发放节日慰问品,每人每年不超过 ,工会经费充足的企业单位工会每人每年不超过 。( )A.1000元,1500元B.1200元,1500元C.1700元,2000元D.2000元,3000元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bd1ffe9097a9486c9ffac5835a0846ea.html?fm=bd03d83020459e07ba3486aff63765ce0e
9.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第三十五条 建立工会组织的用人单位,每月应当按照上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拨缴工会经费。有财政拨款关系的机关、事业单位拨缴的工会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机关、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工会拨缴经费。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组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算。 http://m.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767593&page=8
10.践行“三严三实”争当“五个表率”践行“三严三实” 争当“五个表率”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委委员、政法委书记、总工会主席 王丰华 政法机关作为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担负着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政法工作的特殊性,决定政法机关在践行“三严三实”上必须先行一步,把“三严三实”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争当忠诚干净、担当干事的https://syss.12371.cn/2015/11/18/ARTI1447840270224551.shtml
11.湖北省总工会:拒录湖北籍或近期有湖北工作史员工,违法!据湖北省总工会消息,针对复工复产期间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湖北省总工会近日组织职工法律服务团编制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法律服务指引》,其中对企业是否能因劳动者为湖北籍或近期有湖北工作史等就采取拒绝录用等相关劳动关系问题进行了明确回答。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226819
12.湖北省总工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精湖北省总工会办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发文范围,凡省委、全国总工会已公开发表或已印发至县级的文件,不再转发;省总工会领导的讲话,凡在《工会工作通讯》和湖北工会网站上发表的,一般不再行文。规范机关公文文号管理,以省总工会和省总工会办公室名义制发的文件,承办部门履行完文稿审签程序后,到办公室办理文号登记手续,严格控制使用“鄂https://code.fabao365.com/law_67696.html
13.与你有关!工会经费怎么用?荆楚号荆楚网与你有关!工会经费怎么用? 中铁十一局集团 作为职工的“娘家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为加强集团公司工会财务管理,保证工会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近期,集团公司工会下发了《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会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该办法中,就工会经费用于职工的各项开支做了全面、细致、具体的规定。https://www.cnhubei.com/cmdetail/247578
14.有干货!工会福利怎么发,答案都在这里啦澎湃号·政务惦记着会有些什么福利 临近春节 一篇职工福利 双手奉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及省总工会《关于印发〈湖北省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鄂工发【2018】6号)精神,为切实加强全县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规范基层工会经费使用,经县政府研究,并报请上级工会同意,从2019年起全县各基层工会经费收支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46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