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摘要:互联网为公众更广泛地参与民主政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增强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网络民主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既有积极推动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对此,政府应当采取有效对策,使网络民主良性发展,以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民主;政治;发展;参与

一、互联网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互联网为公众更广泛地参与民主政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增强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网络使政治参与主体范围扩大,令政治参与模式和途径得以创新,同时使政治参与有效性得到提高。互联网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开放的空间,被学界和很多民众称为“绿色通道”、“民意直通车”。网络民主的兴起,也在技术层面上为大众的直接民主提供了某种可能性。网络超越了生活中的一切繁文缛节,透过博客、网络论坛,无数民众可以绕开传统信息渠道所设置的表达壁垒,直接、自由地表达自己对公共事务的观点、见解和主张,形成了具有深厚民意基础的网络舆论。公众话语权,作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在网络时代发生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可以说,网络如一夜春风,为人们的政治表达吹开了千树万花。

2.推进了政府转型及电子政务的发展,使民主更加精密和完善

(二)消极影响

1.网络民主存在参与主体的不平等性

网络民主虽然提供了这样那样十分广泛的政治参与渠道,但是这些渠道的享有者仅仅是有能力和有意愿上网的部分人,而不具备这种条件的人,往往就会被排除在网络民主之外。也许我们可以说网络不分阶层,但将来,网络很可能造成新的两大阶层――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即可以利用网络的一类人和不能利用网络的一类人。目前,我国网络的普及地区还主要作用于城市和发达地区,而西部尤其西部农村尚未普及网络;并且上网的多以年轻人为主,中老年人利用互联网的几率却较小。这就带来了信息的不均衡性,即“数字鸿沟”,而只要鸿沟存在,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民主。

2.民众非理性的“情绪性民主”左右政治

在网络中,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网上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政府的管理和控制的。一著名黑客宣称:“进入电脑的权利应该是不受限制的,一切控制都是错误的”,这就充分暴露了网络非理性的缺陷。在网上,亿万个网民的亿万种声音可能造成“无政府状态”。再加上网络时代参与主体虚拟化特征,完全没有人知道你是谁,就会导致大量的非理性参与行为的产生。有学者指出,“政治参与者的素质,直接影响政治参与方式、目的、性质和效果,影响政治生活的发展状况。”由于网络民主参与主体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良莠不齐,而网络开放、自由、随意的特性,就更容易导致民众缺乏理性和产生情绪化。由网络所煽动起来的公众非理性情绪,也可能导致决策者在人声鼎沸的公众面前无法保持理性,极大影响社会公平和公正及行政决策的效率。网络中的过分自由和放任,有可能引发民主政治的危机,从而使网络民主成为一纸空谈。这种非理性,甚至可能导致民粹主义,成为颠覆实体民主的“导火索”。

3.网络信息的失真可能导致民主的虚假性

作为一个信息平台,互联网汇集着海量的信息,在提供真实信息的同时,也会掺杂许多虚假甚至不负责任的恶意信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有效区分真实和虚假的成分,无疑是对民众能力的巨大考验。面对这些或真或假的海量信息,很多民众由于缺乏驾驭这些信息的能力与精力,时常陷入更加迷惑、茫然和人云亦云之中。信息失真,很可能会误导公众,公众被失真的信息所左右,政治评判和判断就会发生偏差,网络民主的效用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甚至遭到破坏。这种立足于不实信息的泛滥“民意”,并没有推进民主政治,反而破坏了政治文明建设。

二、网络民主的发展对策

伴随着网络对我国民主政治带来的诸多影响,政府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发展网络民主,如何引导公众有序地利用网络参与政治,使民主政治朝着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成为了政府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加强实体民主的同时,推进“电子政府”建设

民主的最佳状态不是纯粹的直接民主或纯粹的间接民主,而是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之间相互补充,健全的民主制度应是一个复合机制。因此,网络民主、现实民主也应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一个能够获得民众认可的民主制度,必须有效地解决收集民意的问题。在这方面,网络作为新兴的、独特的表达渠道,自有其重要功能。另一方面,一个可以正常运转的民主制度又必须导入充分的理性因素。因而,传统的代议制民主机制依然应当发挥主导性作用。在当前中国社会,实体民主仍占主体地位。民主的效用,仍取决于实体民主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努力加强实体民主,同时使网络民主起到补充的作用,成为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健全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让二者相互补充,共同推进我国政治民主的进程。对此,政府官员应做到推进其政务公开模式,增强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加速信息化进程,消除“数字鸿沟”

民主的真谛,是广泛和平等的参与机会。因此,要努力消除网络不普及所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首先,政府要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消除信息获取上的差距。其次,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普及网络民主,以实现更为广泛的公民参与。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如“村村上网”、“户户上网”的工程,大大推进了这一举措的实施。

(三)加强网络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四)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优化网络民主环境

有学者指出,比手段更重要的是参与者的思想,失去思想的政治参与只能流于形式。因此,要发挥网络民主的积极作用,还应当在网民中倡导一种正确的民主氛围,培养网民的自律意识,提高网络民主参与主体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树立起健康向上的网络公民文化,以及积极健康的网络政治文化,使得网络民主的环境得到优化。只有参与主体的素质提高了,网络民主的效用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综上,网络民主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而如果人们能以平常心看待网络民主,它现有的很多弊端就大可不必被当作洪水猛兽一般。归根到底,网络民主只是民主的诸多形式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民主机制;网络民主有明显的优势和明显的劣势,但其他方式的民主也同样有缺陷。正如科恩所言,“民主永远处于尚待改进的状态,而改进的过程是永远不会完成的”。网络民主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大可视其为“民主催生前的阵痛”。网络民主需要不断完善,其他民主形式也应当积极发展,不断创新和进步,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我们应当正确处理网络民主与现实民主的关系,使二者互相砥砺,长短互补。只有这样,网络民主才能真正发挥其时代特色和技术优势,并有机地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格局中,谋就民主的新篇章。因此,正视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对于民主构建的作用,并努力采取相应对策,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进程。

参考文献:

[2]科恩.论民主(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石国亮,徐媛.我国网络民主发展问题探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7).

[4]齐百健.民主执政视角内的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及对策研究[J].求实,2009,(2).

THE END
1.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年当前互联网发展呈新态势新闻频道今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20个年头。20年来,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应用创新层出不穷,迅速融入社会方方面面,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当前,中国互联网发展呈现新的形势,值得研究。 一、网络发展的新形势 https://www.hnr.cn/news/gnxw/201406/t20140612_1277315.html
2.数字经济时代的网络安全发展形势分析与趋势展望数字经济时代的网络安全发展形势分析与趋势展望 【智慧城市网 市场分析】当前,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与新冠肺炎疫情风险交织叠加之际,全球网络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针对关键行业和新技术、新场景的网络安全威胁事件频发,迫使各国持续深化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举措,强化新技术、新应用安全风险防范。我国网络安全立法和执法“双管齐下https://m.afzhan.com/news/detail/88363.html
3.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规范和指导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形势 当前,互联网创新发展与新工业革命正处于历史交汇期。发达国家抢抓新一轮工业革命机遇,围绕核心标准、技术、平台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构建数字驱动的工业新生态,各国参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国际竞争日趋https://www.yueyang.gov.cn/ipad/29432/29438/content_1237159.html
4.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研究论文(精选6篇)[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工程专业成为社会的新型热门行业,毕业生和就业人数每年都创新高。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出发,分析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特征和目前的发展现状,通过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提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建议,以期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 https://www.ruiwen.com/lunwen/1217120.html
5.网络经济的发展思路与产业基础内容提要:本文从网络经济的内涵出发,分析了2000年以来的全球网络经济振荡的内在动因与发展形势。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我国国情,就当前国内信息产业现状,提出了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从网络经济的内涵看其发展形势 网络技术是基于IP协议的,将现有的电信网和其他网络改造成互联网基础设施,以实现语音https://www.fwsir.com/shangwu/html/shangwu_20061128222457_16244.html
6.2024年工业互联网市场发展形势及前景趋势展望报告工业互联网市场研究报告阐述了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并对工业互联网市场前景进行了合理的预测。报告显示,全球和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在2022年分别达到亿元(人民币)与 亿元。预计至2028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亿元,预测年间工业互联网产业年复合增速将达 %。 https://fuwu.11467.com/info/27591067.htm
7.毕马威联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重磅发布《2022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为全面把握新阶段和新形势下金融科技发展的脉动和趋势,毕马威中国再度携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委会开展专项调查,面向全国范围内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执行官、创始人或金融科技业务负责人发放调查问卷,通过联合课题组对问卷数据的归纳、整理和分析,并与2020年度、2021年度有关调查数据进行比较,最终形成《2022https://www.yicai.com/news/101538669.html
8.2024年值得关注的7个产业趋势和8个政策主题大模型是人工智能以及万物互联网的核心入口。通用大模型和插件协同为智能终端提供接入,有望开启“AI+”时代。目前的大模型,如OpenAI的GPT-4、谷歌的Gemini、阿里的“通义大模型”、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和腾讯的“HunYuan大模型”等,为协调各类硬件、软件、数据等提供了强大基础平台。大模型的发展为推动“AI+”进一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05493
9.我国网络内容治理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提高,全球网络内容治理一直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来看,网络空间发展进入新阶段,各国政府网络治理面临着新形势。 当前,网络空间发展日益深化,嵌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内容治理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 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17659
10.中国互联网就业现状分析今年互联网行业就业形势2024年的中国互联网就业形势严峻,行业面临宏观经济下行、流量红利消退、监管政策收紧等挑战,导致裁员、降薪和岗位减少。从业者面临中年危机和职业生涯不确定性,薪酬泡沫显现。然而,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以及互联网下沉市场的潜力,未来仍存在新的就业机会和行业发展空间。 https://blog.csdn.net/qq_16714259/article/details/138869913
11.special.chaoxing.com/special/screen/tocard/409489039?courseId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地理再布局;经济安全;互联网平台监管; 引用格式: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李稻葵.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未来取向[J].改革,2021(01):1-17. 2020年,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中国迎难而上,果断抗疫,精准复产复工,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https://special.chaoxing.com/special/screen/tocard/409489039?courseId=9069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