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统筹规划和布局,建立完善的新型体制与工作流程,加大资金投入,更新软硬件设备与优质教学资源云端化整合,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构建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提升师生应用信息化设备学习能力,深入推广教学信息化的应用成果,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其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合理完备的建设规划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使高校已有的相应规章制度与当前信息化的建设相互无缝融合,而且可为其提供高效的机构管理和人事支持等方面的保证。
但根据目前调研统计结果来看,虽然已经有近八成的高校有明确的校领导来负责校园教学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但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并不均衡,主要单独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担教学信息化的实施工作;少部分高校设立了2-3个实体机构分别承担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教育技术推广、普及工作,网络中心负责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建设和数据维护等;一些信息化走在前列的高校还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化建设机构,如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等。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技术的发展与教学方法的革新,迫使教学信息化机构的职责定位与功能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前高校在信息化建设和推广过程中存在部分功能交叉或机构职责定位不清的问题,造成了极大的数据冗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推进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2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随着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各种网络技术和信息化设备已在各高校得到了很高的普及率,已基本具备了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的条件,各类高校的多媒体教室(配备如计算机、音响、网络接入、投影仪等)建设情况已达到较高水平。
在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大多数高校都具备了OA办公系统、电子邮件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和科研管理系统等各门类的校园信息化系统的部署和应用。但在目前被调研的高校中,各职能部门和师生群体用户普遍反映系统不稳定、不智能和不友好,与目前主流互联网公司软件产品的友好体验相差较远。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这些应用系统所属部门各司其政,只从本部门需求出发进行研发,系统间数据不兼容也不能共享,给今后的功能升级、产品维护、资源共享等方面带来许多不便,造成校内师生用户体验较差。
1.3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水平低,资金投入大利用率差
目前高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还大多停留在“重硬件轻软件,重业务轻资源”阶段,更多的资金投入在教学仪器和多媒体设施上,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较低,部分高校日常信息化教学还停留在“多媒体教学”阶段。但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移动宽带网络和智能终端性能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设备和终端设备方便快速的接入互联网。在当前云计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高校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理互联网上的数据和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是一项十分艰难的挑战。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服务器、存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耗资巨大,维护和更新成本过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师生对信息需求量剧增,高校在原有信息化建设思路下,不得不采更多资源、存储和服务器来对师生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与此同时要增加更多的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和更多的维护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各学院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购入的服务器、存储、电脑等设备由于管理和维护等原因,存在闲置或未启用的情况,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了能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推进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应从教学信息化的政策体制、平台搭建、资源整合、培训推广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制定规划思路。
2.1创新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优化部门设置与工作机制
2.2优化资源投入和布局,构建高校云计算平台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的建设普遍采用的是自主建设、自行购买的模式,各学校根据自身需求购买基础设施设备、电子资源和信息管理系统,在过去十几年间投入了大量资金,也取得了一定的信息化成效,但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不同时期购买的服务器、存储和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管理和维护,其运行和维护成本越来越大,而且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此时应该优化资源的利用,尽快构建高校云平台建设,高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校教学机房以及办公用的计算机,需要M足不断更新的各种教学办公的需要,机器的配置会随着应用软件的要求而不断变化,硬件设备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设备往往在购置后不久就需要更新换代。而采用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云计算解放了硬件配置对终端的限制,即使像手机、IPAD、甚至仅仅是显示器(配合云桌面设备)等低配置的终端设备,也能使用类似超级计算的应用。因此高校可以将资金投入到云计算中心建设,优化和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节省开支。
2.3高校教学信息化开展定期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
[2][美]伊恩艾瑞斯.大数据思维与决策[M].宫相真,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25.
[3][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3.
【关键词】城建档案;信息系统构建;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有很大程度的改变。为此,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来促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佳,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建档案信息化发展。对此,应当基于大数据技术,合理构建健全的城建档案信息系统,使之可以充分发挥作用,辅助城建档案管理,以促进城建档案良好发展。由此看来,大数据时代城建档案信息系统的构建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大数据的简单概述
二、大数据时代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三、大数据时代城建档案信息系统构建的有效措施
(二)研发适用的大数据分析软件。相对来说,城建档案资料较多,这使得城建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分类、保管等工作量较大,如若不能有效地利用城建档案信息系统进行档案处理,将会导致城建档案存在差错或丢失,影响城建档案的利用价值。为此,应当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积极研发可以处理大量城建档案数据的分析软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城建档案信息系统之中,那么系统可以有效地处理数据,以便城建档案良好归档,便于后续档案应用。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规范和标准。大数据的价值,主要在于利用可靠的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并且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总结规律,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一个初步的预测。基于此,为了使城市建设及其他工作开展,能够有效地利用城建档案信息,以便促进城市良好发展,在进行城建档案信息系统构建之际,还应当注意制定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规范和标准,说明数字化城建档案的移交标准、接收标准、数据挖掘标准等,以便规范化、合理化地执行各项城建档案工作,提高城建档案的核心价值。
四、结束语
从大数据视角来看,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城建档案管理不规范、城建档案信息系统标准不统一等,导致城建档案管理效果不佳,不利于提高城建档案的利用率。针对此种情况,应当通过建立城建档案数据中心、研发适用的大数据分析软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规范和标准等措施来构建健全的城建档案信息系统,使之可以辅助城建档案管理,从而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化实施城建档案管理,保障城建档案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常诚诚,刘腾.大数据时代的城建档案信息系统构建问题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1):63.
[关键词]网络大数据;现状;存储;科技;展望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12.138
近年来我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科技、云技术、IT通信技术等迅猛发展,给各行业领域带来了重要影响。但与此同时数据的快速发展也成为行业领域应用科学技术过程中的挑战。信息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已步入大数据发展阶段,大数据的发展应用给人们带来了较多积极影响,对企业发展运作等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网络大数据给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机遇和挑战,因此加强大数据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首先论述对网络大数据研究的必要性,其次对网络大数据发展现状展开详细论述,最后展望大数据发展前景,实现大数据时展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促进网络大数据规模进一步扩大,以给人们带来更大的便利。
1网络大数据研究必要性分析
网络大数据应用广泛,无论是经济发展领域还是军事、文化发展领域,网络大数据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网络大数据研究对维护国家网络空间数字,保证经济、文化稳定持续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实现科技突破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加强网络大数据研究十分必要。
1.1加强网络大数据研究,实现网络空间数字保护
近年来我国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也包括信息时代下网络大数据的规模及运用能力的竞争。我国大数据规模发展逐渐壮大,且对大数据的运用和管理能力也逐渐提高,这使我国掌握了网络空间数字,即作为一个发展大国重要的博弈空间。若我国网络大数据应用落后,就会直接影响我国占领产业战略制高点,出现网络空间发展不足的情况,影响国家数据使用安全。就2013年3月美国投资启动的“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来看,美国政府加大对大数据的重视和研究,并强调“大数据的应用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对科学技术发展进程有着直接影响,同时对教育改革等领域都有一定影响”。这说明网络大数据已上升到国家意志领域,对国家信息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都有着关联影响。
1.2网络大数据与国民经济核心产业有着直接关联
“人、机、物”三元世界的交互发展产生了大量数据,为充分实现对网络大数据的感知和利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有效解决对大规模数据的测量和应用,以促进经济发展中各行业数字化和信息化,解决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大数据爆炸阻碍。因此加强网络大数据研究,解决大数据基本共性问题十分重要。例如,针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表示和分析,现阶段尚未采取有效的工具和手段,而通过对大数据问题的研究分析,能够增强企业处理网络大数据的能力,使企业更全面认识大数据处理的成本,促进企业进一步实现数字化。这也是网络大数据研究的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推动信息产业经济增长值高速发展,是各行业提升综合实力的新动力。
2网络大数据现状
2.1网络大数据特点
网络大数据主要是指“人、机、物”三元世界在网络空间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可通过互联网进行查询使用,即称为网络大数据。据IDC报告,根据近年来大数据增长形势来看,到2020年将实现35ZB。IBM针对网络大数据特点来看,主要包括大量化、多样化、快速化3个明显特点。
2.2网络大数据的感知问题
网络大数据自身具有跨媒体关联特点,且能够实现多主体互动,这给大数据的感知与获取带来一定问题。按照网络空问中数据的蕴藏深度,整个网络空间可划分为SurfaceWeb和DeepWeb,或称作HiddenWeb。SurfaceWeb是指Web中通过超链接可被传统搜索引擎获取到的静态页面,而DeepWeb则由Web中可在线访问的数据库组成。DeepWeb的数据隐藏在Web数据库提供的查询接口后面,只有通过向查询接口提交查询才能获得。与SurfaceWeb相比,DeepWeb所包含的信息更丰富。同时,DeepWeb具有规模大、实时动态变化、异构性、分布性以及访问方式特殊等特点。为充分利用DeepWeb中的数据资源,需要充分获取DeepWeb中高质量的数据并予以集成,整个集成过程可分为数据获取、数据抽取和数据整合3个环节。
2.3网络大数据挑战
网络大数据在开发与应用过程中正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与用户需求的提高有着直接关系。目前就网络大数据发展形势来看,其主要面临的挑战包括大数据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涌现性。
2.4网络大数据分布式数据存储问题
就目前网络大数据处理规模以及存储形式来看,已实现从TB级到PB、EB级的转变。在实现等级上升后,为更好地实现对数据存储成本的控制,实现计算资源优化利用,以及提高系统整体的并发吞吐率,要积极探究出更加有效的存储模式,实现目前网络大数据分布式数据存储方式。Google公司提出的GFS、MapReduce、BigTable等技术是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的具体实现,是Google搜索引擎系统的3大核心技术。此后,Apache软件基金会推出开放源码的Hadoop和HBase系统,实现了MapReduce编程模型、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Hadoop系统在Yahoo、IBM、百度、Facebook等公司得到了大量应用和快速发展,但作为新兴的技术体系,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在支持大规模网络信息处理及应用等大数据计算应用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分布式数据存储是网络大数据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之前的研究工作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针对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所面临的数据总量超大规模、处理速度要求高和数据类型异质多样等难题,需要开发支持扩展度高、深度处理的PB级以上分布式数据存储框架,同时需要研究适应数据布局分布的存储结构优化方法,以提高网络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效率,降低系统建设成本,从而实现高效、高可用的网络大数据分布式存储。
网络大数据对各行业领域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对数据库建设以及知识工程建设等有着推动作用,且被广泛开发和应用。但大数据的海量规模以及复杂性等自身特征,直接给大数据开发和应用带来一定阻碍,使各领域研究很难直接进行应用。因此,加强对网络大数据的研究和开发,形成相对统一的标准进行大数据研究至关重要。
3网络大数据展望
网络大数据深度研究与开发对多行业领域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针对现阶段大数据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加强大数据与科技融合,对大数据复杂性、涌现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性实现整合优化,促进网络大数据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
3.1网络大数据实现大规模发展趋势
就目前网络大数据时展来看,发展速度快、结构复杂程度加大。原有的Hadoop技术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在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潮流下,大数据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且数据类型和复杂程度将进一步加大。为适应该发展趋势,要不断加强创新研究,例如对全球著名的分布式数据库Spanner的研究利用。在今后的大数据研究应用中,要以分布式数据库为基础,加强存储模式的开发利用,并结合SQL语法,实现数据高效操作。
3.2数据资源化
网络大数据包括各类型的数据信息,信息量超大,且蕴含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换句话说,准确把握网络大数据,即掌握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大数据存在着丰富的价值链,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网络大数据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大数据中的价值链来自数据本身,也包括大数据技术等,但离开技术以及其他因素的数据资源则是其核心价值优势。另外,将不同的大数据信息整合,即实现资源整合,将创造出不同的价值。
3.3网络大数据推进科技融合
网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IT通信技术、云技术以及物联网等技术飞速发展,在实现技术融合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科交叉发展。大数据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即在进行大数据深度研究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同时,大数据的发展利用给各行业领域管理带来积极影响,实现了传统管理决策到大数据时代管理与决策的跨越。同时,在某些特殊领域,网络大数据也将发挥其功能和价值,不断吸引各跨学科人才参与其中,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
3.4融合以人为本理念
在今后的网络大数据发展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信息、科技时代的竞争,追根究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根据人的需求和意识实现不断的创新发展。大数据时代以数据分析为前提,进行科学探索,实现科学决策。但数据分析始终无法代替人类的思维活动,要通过人的思维意识,推动大数据发展。随着IT通信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大数据时展进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是大数据的使用者,也是其生产者,更多的是作为参与者,进一步实现人与数据之间的沟通合作。在今后的大数据发展中,要加强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促进社会活动进一步变革创新。
3.5实现网络大数据形象化
就目前来说,在人机交互环节中,人们侧重需要其可视化,即通过文本或图像编辑器等实现直接操作。在今后网络大数据发展过程中,要满足人们使用需要,进一步实现可视化。由于大数据本身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若在未分析前使用会大大削弱大数据的功能作用,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实现数据的辅助作用。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以良好的形象显示给用户,促进用户高效接收,提高对数据的使用效率。目前大数据的主要显示形式包括曲线、报表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实现更多种类的形式创新,满足用户的直观需求。
4结语
在“人、机、物”三元世界融合下产生的大规模数据给计算机运行和处理带来了较大挑战,同时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网络大数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自身涌现性等特征,结合大数据自身特性进行深度分析和探究,能发挥大数据自身优势,进一步体现其价值功能。就目前网络大数据的现状来看,新时期大数据面临一定的挑战和机遇,加强大数据发展,促进网络大数据规模扩大分必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大数据研究,促进大数据高效、有序利用,有助于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实现社会稳定,全面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实力,捍卫网络空间数字,促进国民经济核心产业发展,促进战略新兴行业崛起。网络大数据的发展与运用,对促进我国科技研发,实现信息深层次开发等都有着积极作用。在今后的网络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要进一步发挥大数据优势,实现其自身功能和价值,使其更全面、广泛、高效地服务于各行业领域用户。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元卓,贾岩涛,刘大伟,等.基于开放网络知识的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2):456-474.
[2]黄恒君,漆威.海量半结构化数据采集、存储及分析――基于实时空气质量数据处理的实践[J].统计研究,2014(5):10-16.
[3]于兆吉,魏闯.大数据下主题数据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63-267.
[4]嵇智源,潘巍.面向大数据的内存数据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10).
[5]徐菲菲,雷景生,毕忠勤,等.大数据环境下多决策表的区间值全局近似约简[J].软件学报,2014(9).
[7]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网络安全问题;现状;策略
二、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安全问题的基本内容
网络环境安全是海量信息传递的重要保障。在网络安全问题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保护问题,二是信息的高效传播。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用不正当手段窃取信息,导致客户信息遭到泄露,给用户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需要有强大的网络硬件功能提供支持,这就需要在软件中加入监督管理的功能,避免外界病毒的侵袭。
三、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安全现状
四、大数据背景下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对策
1.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量的不断增加,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管理,因此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是确保信息安全的第一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首先要了解W络安全对信息安全传播的必要性。比如客户数据信息的隐私保护方面,应明确信息对客户的重要性,要对承载信息输送的网络环境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在安全防护中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2.完善网络安全中的数据加密
客户信息的绝对安全是新时代大数据背景下的关键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客户信息的安全传递方面。网络技术虽然在不断发展,但在信息的输送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存储安全方面。因此在信息数据的加密方面,要基于网络技术设定较为高级的密码模式,可以设置多种密码。在密码的设定中,利用计算机硬件的监管功能抵御病毒的侵袭,充分确保用户信息的完整与安全。
3.做好病毒入侵检验以及防范工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问题是大数据时代亟须解决和完善的重点问题。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安全输送是客户信息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对病毒的侵袭进行有效的监管和防范,不仅要保证信息传输的高效、完整,还要在信息加密上确保绝对安全,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安全防范手段,保证客户信息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张传勇.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安全问题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1):101.
[2]陈永.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1):184.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谢耘耕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