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10.26
汉代狮子雕刻
——兼论“洛阳刘汉风格”及其外来师助
LioncarvinginHanDynasty--Alsoonthe'Luoyangstyle'stonelionartanditsforeigneducationalbackground
一、汉代石狮艺术之二种概述、举例
图1-1河南孟津县油磨坊村“刘秀坟”东汉翼兽,洛阳市博物馆;2、南阳宗资墓前石翼兽,《中国古代陵墓雕塑》3,图三五,33页;3、焦作沁阳邓禹墓前石翼兽,同前书,图三四,32页
图5-1、东周龙凤形玉牌饰,传洛阳金村出土,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2、青铜翼兽器座,战国中晚期,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18-1、塞浦路斯石狮,前5世纪下半叶,大都会博物馆藏;2、希腊古典时期的石狮子,前400-前390,大都会博物馆藏;3、叙利亚国家考古博物馆院子里的石狮子,据闻幼发拉底河出土,年代未详,毛发风格酷似亚述和波斯风格,许一青摄
注释:
1(东汉)班固:《汉书·西域传》,中华书局,2007,980页。
2W.W.Tran.TheGreeksinBactriaandIndia,Chicago,AresPublishers,Inc,1985。
3关于汉代墓前带翼的天禄(鹿)、辟邪石兽的原形是狮子还是龙,学术界存在争议,主流的看法认为是狮子,故将其纳入本文的讨论范畴,但本文并不否认其中一类石狮借用了龙的造型灵感。龙,参朱希祖:《天路辟邪考》,《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中央古物委员会,1935,183-199页;孙机:《神龙出世六千年》,氏著《仰观集——古文物的欣赏与鉴别》,文物出版社,2012,10-51页;狮,参OsvaldSiren,“WingedChimerasinEarlyChineseArt”,EasternArt,vol.1,1928.;朱偰:《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中华书局,2006;滕固:《六朝陵墓石迹述略》,《滕固论艺》,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137页(原刊《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中央古物委员会,1935);梁思成:《中国雕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33页。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出版社北京大学,2006,124-126页;李零:《“国际动物”中国艺术中的狮虎形象》,氏著《万变》,三联书店,2016,360页。
4(东汉)刘珍等撰,吴树平校注:《东观汉记校注上》,中华书局,2008,一一二页。
5更多案例参《中国古代陵墓雕塑》3,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6关于张骞墓前石兽所作年代有东汉说和西汉元鼎三年说(前116)。东汉说,见何正璜:《石刻双狮和犀牛》,《文物》,1961年第12期,李仲元:《中国狮子造型源流》,《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第一期。林梅村也持东汉补刻说,不过他认为该翼兽不是狮子,而是翼马。林通雁认为西汉物。然而,若为西汉作品,则无法解释为何西汉其他列侯墓前不见类似成对的大型石兽作品,而独此例外。另,根据墓前神道列置石翼兽或石狮的制度为东汉光武和明帝以来所创立,目前所见大量的墓前神道石兽皆为东汉作品,又其表现的强烈S形风格特征,笔者认同张骞墓前石翼狮应为东汉后添之作。林梅村:《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西文化交流》,三联书店,2000,162页。林通雁:《西汉张骞墓大型石翼兽探考》,《汉中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44-50页。
7秦臻:《汉代陵墓石兽研究》,文物出版社,2016,36页。
8图见《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9期,图版26。
10《“国际动物”:中国艺术中的狮虎形象》,《万变》354页。
11李零:《波斯笔记》(下),三联书店,2019,515页。
12[瑞]喜仁龙:《中国早期艺术史》(上),陆香等译,《西洋镜》,南方出版传媒等,2019,270页。
13“洛阳刘汉风格”一词,是在2021年夏应朱浒先生邀参加“视觉营造”与“知识生成”第二届汉代图像研究青年论坛作报告后,由华东师范大学何志国教授点评时建议提出,特此感谢。
14(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记》,中华书局,2006,718页。
15佚名撰,河清谷校注:《三辅黄图校注》卷3《未央宫》,三秦出版社,1995,163页。
16在霍去病墓先后发现有四块文字石刻,其中三块刻有“左司空”的篆隶体题记,一大两小,说明工匠来自官府的职业工匠。中国陵墓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陵墓雕塑全集》2,陕西出版集团等,2009,62页。近年有学者对该墓石刻所属及“石岭子”霍去病墓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参贺西林:《“霍去病墓”的再思考》,《美术研究》,2009年第3期,24-44页。
17G.Rowley,PrincipleofChinesePanting,rev.ed.Pri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74:p.27.转引自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柳杨、岑河译,三联书店,2015,102页。
18固然,汉代大型石雕未能与其它传统媒介艺术并肩齐步,还有非常现实的历史因素:起步晚(铁制工具的使用),系统性、理论性层面的经验总结不足,都大大限制了大型石雕在写实状物方面的推进。
19西方有一种理论认为,由于根深蒂固的概念和知识限制了人们用眼睛观察客观的世界,历代的艺术家坚持不懈地与妨碍他们精确描绘世界的知识作斗争,如此就造成两种艺术:即“所知”和“所见”:古埃及和中世纪的概念性艺术属于前者,而古典时期的希腊艺术和现代印象派艺术属于后者。范景中:《<艺术的故事>笺注》,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10页。
20参贡布里希的研究或有助于我们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他曾针对阿苏尔-巴尼-帕尔宫(thepalaceofAssur-bani-pal)的一件狮子母题浮雕《棕榈树下的母狮》(约前650年)指出:古典时期的希腊艺术毕竟是专心于人的图像,几乎排除了其他的母题,即使在人物描绘上也仍然离不开各种类型。意在说明古典的希腊人在“更完整或更准确的关于世界的视觉记录”——尤其是动、植物方面,似乎并没有产生超过《棕榈树下的母狮》令人震惊的程度的作品,他们可使用的图式、语汇或技能非常有限。氏著:《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杨成凯等译、邵宏校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127页。
21参《“国际动物”中国艺术中的狮虎形象》一文对早期近东地区狮子雕刻艺术的部分统计,《万变》345-353页。
22林梅村:《西域考古与艺术》,出版社北京大学,2017,52页。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表的报告以之为金箔虎,与周边地区类似金箔器物比较一致,特别是与图瓦地区、蒙古西部、哈萨克斯坦东部以及巴泽雷克墓地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但根据该造型的特征和比例关系,该金箔明显是狮而非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哈巴河东塔勒德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13年第3期,4-14页。
23巫新华:《新疆与中亚承兽青铜祭盘的琐罗亚斯德教文化意涵——从帕米尔高原吉尔赞喀拉墓群考古发现圣火坛中卵石数目谈起》,《新疆艺术》,2017年第3期,9页。
24(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朱和平注译,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140-141页。
25[日]内藤湖南:《中国绘画史》,中华书局,2008,8页;关于汉代从事书、画艺事者名分、身份问题,可详参韦宾:《汉魏六朝画论十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2009,55-60页。
26(清)叶昌炽撰,柯昌泗评,陈公柔、张明善点校:《语石·语石异同评》卷五,中华书局,2005,377页。
27启功:《古代书体论稿》,文物出版社,1999,29页。
28王靖宪:《秦汉的书法艺术》,启功主编《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篇1·商周至秦汉书法》,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36页。据目前发现的汉碑统计,东汉中后期的八分书碑刻,几乎出自当时的山东嘉祥附近区域。刘宗超:《汉代造型艺术及其精神》,人民出版社,2006,59页。
30据班固给他远在西域任职的弟弟班超的信,信中提到一位窦先生,寄送了80万钱到西域购买了10张地毯;还通知班超,窦某正运输700匹杂彩(彩色的丝织物)和300匹白素(白色的丝绸)到西域,欲购买如月氏马、苏合香以及羊毛纺织品等。可见西方毛织物在洛阳的受欢迎程度。见《全后汉文》卷二十五;余英时著,邬文玲等译:《汉代贸易与扩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60页。
31王朝闻:《中国美术史·秦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93页。
32林通雁:《中国陵墓雕塑全集》3,图版说明第10页。
33滕固说:“此石狮两眼睁圆,朵颐丰厚,鼻隆,张口,每当凹凸处有匀整和自然的刻纹节制着,和霍墓石物比较起来,一是粗率简朴,一是神似雅健。两者年代相离二世纪有余,自然经过了若干递嬗而至此的。”氏著:《霍去病墓上石迹及汉代雕刻之试察》,《縢固论艺》,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126页。
34(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列传》,中华书局,2007,562页。
35“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盛广智译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168页。
36《中国早期艺术史》(上),《西洋镜》270页。
37杨爱国先生曾经根据汉画像题记的统计,发现通常本地的工匠无须写上自己的里籍,只有离开家乡外出务工的石雕工匠才会在作品上面署名、籍贯等信息。从孙宗的署名行文来看,是当地人的可能性更大。氏著:《固守家园与远走他乡》,《幽冥两界——纪念汉代画像石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33页;《嘉祥那对汉代石狮的故事》,《大众日报》2020年11月3日。
38《后汉书·肃宗章帝纪》43页、同书《班梁列传》463页。
39同上书《西域传》865页。
40同上书《孝和孝殇帝纪》45页。
41同上书《孝和孝殇帝纪》51页。
42同上书《西域传》869页。前引《东观汉记》亦有记录,《东观汉记校注上》一一二页。
43《汉书·西域传》966页;《后汉书·西域传》865-866页。
44(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康僧会传》,汤用彤校注,汤一玄整理,中华书局,1992,一五页。
45同上书《安清传》四页。
46吴焯:《佛教东传与中国佛教艺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112页。
47《武帝纪》载:“六年……,夏,京师民观角觝于上林平乐观”;张衡《西京赋》薛综注云:“平乐馆,大作乐处也。”《汉书·武帝纪》48页;(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卷2,宋刊明州本,日本足利学校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影印本,49页。
48(汉)贾谊:《新书》卷四,《汉魏从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影印本,478页。
49同类胡人乐舞、倒立的案例见吴白庄汉墓画像石,录于《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齐鲁书社,1982年,图366。
50《后汉书·五行志一》965页。
51经缀合残块后,其文释意为:“唯年月十五日,此地寺院……祈愿人们向四方僧团敬奉一切。”有关该石刻的详细考释,见林梅村:《洛阳所出佉卢文井栏题记》,《西域文明——考古、民族、语言和宗教新论》,东方出版社,1995,38-44页。
52《后汉书·西域传》869页。
53(北魏)郦道元撰,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卷二十三《汳水注》,中华书局,2007,557页。
54该书“城北闻义里”条:“时跋提国送师子儿两头与乾陀罗王,云等见之,观其意气雄猛,中国所画,莫参其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校笺》,杨勇校笺,中华书局,2018,二二八页。
图文均为作者提供
原文发表于《形象史学》
2022年夏之卷(总第二十二缉)
由于文档格式转换问题,本文在正文部分未能呈现引文标号,本文完整引文标注、注释和图片请参考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