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正是这高度的社会文明,以及宋金民间频繁的贸易往来,才有了繁华的风陵渡口,引得东西南北的天下英豪汇聚于此。
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因此这里也是南宋末年民间商贸往来的重镇,五湖四海各色各路的人汇聚于此,有英雄豪杰,也有芸芸众生,是乱世里的一方繁华乐土。
斗转星移,历史的时空跨越到了2014年6月28日,这一天,闲鱼诞生了。千百年前风陵渡口的市井传奇,在21世纪的互联网世界里开始重写。
闲鱼的诞生和成长,得益于中国经济的腾飞。2003年到2018年,中国的GDP从13.7万亿元增长到90万亿元。呈现出了自宋以来又一次的文明巅峰浪潮。
“物质的丰盛造就了消费社会的产生,促使人们希望在丰盛中获取更多的物,以满足自身的欲望,抓住丰盛本身”,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当今中国似乎正进入让·鲍德里亚所说的“消费社会”。
在满足基本的量与质的需求后,在面临功能、品质相近的不同品牌商品时,消费者会追求最能表现自己个性和价值的商品,并且越来越看重感性的情绪体验。大体上说,中国已经走过了量的消费阶段,正处于质的消费向感性消费的过渡阶段。
而大量出现在闲鱼的“以玩养玩”的人,则是科技浪潮之巅的弄潮儿,“玩家”是他们在闲鱼上共同的标签。
闲鱼上的大学生,他们正处在象牙塔与社会、梦想与现实中间的分隔点,而闲鱼拉近了这两端的距离。
总之,人们更需要的是“会玩”,是围绕物品“断舍离”产生的关系学。这一价值远大于物品交易本身。市场追赶效率,而闲鱼始终坚定地倡议互惠。
今天的社会,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分饰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丰富而又繁忙。做真实的自己,寻找真我,是一个巨变时代的人性深度需求。而习惯了生活在聚光灯下的明星,会在何处安放他们的真我?
在闲鱼上,明星们探索着“断舍离”的意义,也获得做回普通人的机会——既自在地享受闲暇时光,也尝试将人生的麦克风牢牢握在手中。
做明星是一种微妙的生存方式。光鲜的外表背后,是滤镜和精修下“完美人设”的束缚;带给观众轻松的同时,他们需要时刻保持忙碌、自律、神经紧绷的状态。
当很多人憧憬着将“环游世界”作为人生最大愿望时,主持人刘语熙已经“抽空”完成了这个小目标。
“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她觉得自己一下子进入了人生的另一种状态:渐渐抽离拥挤、喧嚣的城市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加拉帕戈斯群岛原始的生态和野性的自由。
2017年4月7日,从事体育主持人工作满10年的刘语熙选择以珠穆朗玛峰为起点,开启了为期180天的环游世界计划,成为国内首位独自环游世界的女主持人。
当很多明星恨不得化身“劳模”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时,她为了筹备此次行程,推掉了大约10个月的工作。
她发现,除了电脑和相机外,拥有几件应对不同气温的衣服、一双舒服的鞋子和一些必需的药品,已经足矣。“可能是因为我的身体素质太好了,环球旅游出发前打包好的药品居然原封不动地带回来了,哈哈。”
或许是从这次环球旅行中受到了启发,刘语熙开始在闲鱼上转让自己闲置的礼服、健身装备和书本。她的作风十分“佛系”,本意原不在买卖和赚钱:健身设备定价1元,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礼物或书籍有时干脆免费出售。
“佛系”还体现在她的闲鱼昵称“real丑”上。“real丑”是一位微博网友对她英文名“瑞秋”的调侃,但刘语熙觉得非常好玩,从注册闲鱼号就一直用到现在。
刘语熙认为,“闲暇”与“忙碌”的界线非常模糊,“只有在忙碌的工作状态中,你才会很期待一段闲暇时光的到来,两者很难割裂开来”。但获得那份属于闲暇的快乐并不复杂,“断舍离”仍是其中最重要的诀窍。
比如一次周期较长的出差后,拖着行李回到北京,瘫在家里的沙发上什么都不做或者玩玩手机;或者是一次全身神经紧绷的直播后,和同事们享受一场毫无负担的聚餐,远离幽默、“女神经”、善于自黑的“乌贼刘”人设,也远离不断调节气氛、密集贡献笑点、频繁展示才艺的紧绷状态。
他认为,每个工作都会有忙碌的状态,手头的事也总会做完。但现今社会,心累往往才是大家的通病,心中的挂念能放下才是真的轻松。
所以,李晨nic会通过画画来放空自己,有时在纸上,有时在墙上,漫无目的地画着。“很多次我画完之后再看我画的东西,自己都会震惊,感觉那一刻是有人想借我的身体在表达什么。”
上闲鱼是李晨nic贯彻“断舍离”理念的渠道之一。
持续20年的购物习惯让他拥有了大量的闲置物品。“在我看来,万物皆有灵,每一件闲置物品都有它的灵魂,我希望能够帮这些物品找到下一个有缘人。”
除了手上的闲置物品,李晨nic还希望能够用自己的闲鱼团队建立起来的服务标准服务更多的闲鱼明星卖家,以帮助更多的闲置物品找到买家。
“大家会不会觉得我挺闲的,不就是卖卖旧货吗?”
据此,李晨nic提出了自己的一条处世哲学:越简单的事情越要复杂地做,越复杂的事情越要简单地做,即大题小做、小题大做。
7月伊始,刘语熙和李晨nic都在忙碌之余规划着自己的闲暇时光。
让刘语熙念念不忘的,是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法国小镇霞慕尼,这也是她此前180天环游世界的地点之一。她计划在7月以山地自行车骑行的方式重游此地。
李晨nic则打算把更多的闲暇时光用于陪伴妻子和孩子们。
他们理想中的闲暇时光与普通个体无异,但自有一种不受外界影响的笃定,这也是他们完成身份转换,在闲鱼中找到新的纾解方式的展现——换言之,在人生面前,他们从来都牢牢握着属于自己的麦克风。
兴趣是伟大创造的第一步,它是人从平凡到不凡的重要动因;爱为学问之始,而学问常在玩中精进。
造物的乐趣、成品的艺术感、同好的称赞,让被称为“兴趣大神”的人们乐此不疲。
闲鱼兴趣大神涉猎极广:用轮胎做的雕塑,金属绕线盆景,废旧零件和昆虫标本结合的蒸汽朋克昆虫……闲鱼鱼塘里,不乏这样的奇特玩意。
从男孩到有老婆孩子的男人,玩一直不变;唯一的不同在于玩具越来越贵。即使是本来并不贵的玩具,一旦玩出深度,同样耗资不菲。
蒸汽昆虫乍看上去似乎是个莫名其妙的词汇。具体来讲,这是一种蒸汽朋克风格的标本制品:
用的是甲虫、蜘蛛、螳螂乃至螃蟹这类体积不大不小的昆虫或爬行类动物的标本,在其躯体内外镶嵌齿轮、链条等废旧小零件,由此构成一种颇为炫目又处处机巧的创作。
这种生物与蒸汽朋克艺术概念结合的摆件,源自美国艺术家麦克·利比于1999年的一次意外创作。
他无意间获得一个保存完好的甲壳虫标本,突发奇想地将自己一只老旧的米奇老鼠手表拆开,用里面的零件将甲壳虫标本内外装点了一番。
世界上第一只蒸汽昆虫就此诞生,也出现了一种新的艺术作品类别。
前些年,网友branchmonkey在网上看到了麦克·利比的作品后为之倾倒。作为一个从小玩模型玩到大的玩具开发工程师,他决定自己也做一个,从此加入了国内屈指可数的蒸汽昆虫制作者行列。
制作一个蒸汽昆虫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选好一只昆虫标本,把内脏组织挖掉,留下躯壳,然后根据预想的方案,在躯壳内外用胶水、螺丝或者焊接等方式填充各种金属零件,做好后固定在相框或者玻璃罩里,成为一件独具一格的作品。
制作原理不算复杂,但做起来绝对是个累人且枯燥的漫长过程。
无论是处理标本还是零件填充都需要高度专注,下班之后再到工作台前精神紧张地坐几个小时,一天下来精疲力竭。
普通大小的作品往往要连着一两个星期才能做完,更为复杂的设计甚至要耗上一个月。
昆虫标本以及它们身上的废旧零件不算贵。一只中等大小的独角仙成品,全套耗材算下来不过200多元,但是积少成多,几年下来好几万元是少不了的。
除此之外,branchmonkey对制作工具有极大的执念,手钻、锯子、焊台、雕刻机等应有尽有,他还喜欢收藏不同的工具换着用。
工具好不好,买来用过才知道,加上有时一些新设计需要新的零件加工方式,又需要更多新工具……几年下来工具的支出达到十几万元,比作品耗材花的钱要高好几倍。
而林林总总的工具家里很快就放不下,只好再租一个工作室放这些东西,一个月两千元房租,又是一笔支出。
想继续玩下去,以玩养玩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于是branchmonkey成了闲鱼上仅有的几个蒸汽昆虫制作者兼卖家之一,而闲鱼成了支撑他前行的重要动力。
作为一个相当纯粹的手艺人,他并不擅长自我营销,但在奇人扎堆的闲鱼上,作品只要足够特别,总能吸引到一群同好。
branchmonkey的商品说明一般不超一百字,行文中透着理科生的严肃,如“××标本,主体是一只××,胸和翅膀用××连接,背部用了××,概念是保证能源输出同时增加推进机动性”等外行人看来不知所云的话。
在个人简介里,他似乎难得感性了一下,但旋即恢复冷静:“唯自然与爱常驻吾心,作品邮费顺丰到付?”
但产量似乎很难提高,一个作品做下来本就耗时费力,偶尔不慎在做客单时做出得意之作,实在不舍得卖出,只能扣下,给客人另做一只。
对branchmonkey而言,玩是一件严肃的事,看着成品的感觉,一如第一次做蒸汽昆虫那般喜不自胜。
除了作品,他更有成就感的可能莫过于几岁大的女儿也成了蒸汽昆虫的忠粉。
小姑娘敏锐地意识到爸爸在做的东西不能乱碰,并展现出了远胜乃父的市场意识,表示要尽快长大学做虫虫,“卖钱好给自己买奶喝”。
闲鱼上的兴趣大神们多是如此:
从玩起步,因为热爱而持续钻研技艺并不断精进,逐渐掌握精湛的制造技艺,融汇各种材质之间拼接再造的灵感,创作出独具一格的工艺品,受到同好的追捧,并在闲鱼“以玩养玩”的积极循环中达到自娱、自得、自立和自信的境界。
他们沉醉于繁复工艺带来的美学冲击和背后蕴藏的文化密码。
他们尝试通过全身心投入与对细节的专注保持内心的宁静,对抗节奏飞快、压力丛生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他们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讨研究,享受他人对自身才能的赞赏与认同,更珍视通过兴趣创造价值的快感。
这些梦想都可以在闲鱼中实现,并被更多人看见。
有人说“养什么都没有养爱好贵”,Liyanglrh对这句话表示不同意。
只是作为一枚“学生党”,终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用爱好养爱好”、确保可持续创作?这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
于是Liyanglrh决定将成品放在闲鱼上出售。没想到,她的作品还挺受一些二次元爱好者欢迎,在沟通中收到了许多同好的赞许和鼓励,于是她做起来更兴致盎然。
对Liyanglrh而言,手握小刀专心雕刻的感觉是凌驾一切的,雕刻图案的时候能让她浮躁的心瞬间平静下来。
从简单的磨具使用到后来的自主设计,一年来,她储备了不少挂件、摆件、小饰品等作品并上架销售,也因此找到了乐趣所在。
活跃在闲鱼上的手作匠人,通过交易赚钱并非最重要的目的。除了倾注了真诚之心的作品本身,闲鱼更催生了许多同好的缘分。
当一种手工制品工艺越发精良、曝光率越发高,产品购买量自然会不断增加。如果要把兴趣发展成事业,靠手艺养活自己,该怎么做?
4年来,申扬阳手工制作了大量作品。烫花、金饰等都是慢工细活,为了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在闲鱼上获得更多认同,她去杭州系统学习细工花、去大理学习金工、到日本学习烫花,并获得日本饭田深雪手工烫花基础证书。
目前申扬阳在手工客网站做线上讲师,有空会去咖啡店开设手工课,这一切都从闲鱼最初给她的激励和充实感而来,她因此分外感激,“22年来,现在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很多年轻人迷恋亲手制作的过程并不断激发隐藏在深处的艺术灵感,而闲鱼证明了灵感与热情可以换来足够多的,甚至超过想象的价值。
自古以来,“玩”都是富裕阶层的游戏,会玩的人也大多家境殷实。但时代在变,科技的力量推动了“玩”走向平民百姓。玩物不再丧志,反而成了年轻人的社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