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CNN论文介绍的开篇」何为卷积神经网络?

学习之后才发现,原来神经网络也仅仅只是一个名词而已,只是形容一种类似神经元输入输出的函数关系,例如下图中,

神经元计算

这便是一个神经元h,它有四个输入,其中一个是偏置信息,而神经元的输出则为:

这样之后还会有一个激活操作,以便神经网络能够拟合非线性关系。

将这样的多个神经元堆叠起来,则可成为多层的神经网络,也可以称为多层感知器。其中每一个神经元的输入输出都按上面的方法进行计算。下图便是一个最简单的神经网络

这样看来,神经网络其实也就可以看做一种函数拟合方法。

例如,给定一堆的输入数据和已知他们的输出数据,将他们输入到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优化,可以使得神经网路具有拟合输入输出之间关系的能力,然后给定一个未知输出的输入数据,可以推算出在这种规律下的输出数据。

神经网络特点:

2)可以拟合出所有的需要的函数关系

1)中间层每一个神经元的输出值均由上一个神经层的所有输出数据的加权和算得,参数量过大

一般而言,神经网络便能拟合出所有的函数关系了,那么,又为什么会出现卷积神经网络呢?

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是因为计算复杂度的关系,因为神经网络的全连接特性限制了它的发展,具体来说,如上图中所示,

首先,我们观察一下隐藏层的神经元的值的计算,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神经元的值都是由输入层的所有数据的一个加权和,若是每一个设计的神经网络都像上面一层网络那样简单,那全连接倒并不恐怖,可是现实情况是:

每一张图片,如果是一张256*256的RGB图片,那他的输入数据便有256*256*3=196608个,对应的权重也是这么多,一个神经元便对应着这么多的参数,更不用说,还要乘上隐藏层的神经元数目以及隐藏层的数目了。

可想而知,神经网络的全连接操作的参数量限制了神经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根据人的经验,人看见一张照片上一张人脸便可以判别出这张照片是一个人,神经网络其实也不用知道图片的完整信息便可以判别出图片类别,因此,神经网络中存在着很多的冗余信息。

这便出现了卷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神经网络的参数过多的缺点,相对于神经网络的全连接方式,卷积神经网络采用局部连接的方式,即中间层的一个神经元的输出由上一层的部分神经元的输决定,而不是所有的神经元的输入。

先看一下卷积操作的原理吧:

每一个输出层的数据均由卷积核与输入层的部分数据的加权和决定。这样大大减小了网络的参数。

最早提出卷积神经网络的是YannLeCun大神提出的LeNet-5网络,这是由三个卷积层和两个全连接层构成的网络,最初用于数字识别。至此开始,各种各样的卷积神经网络便开始拉开深度学习的帷幕。

LeNet-5

CNN模型的发展:自2012AlexNet-2017DRN的17篇CNN模型论文总结

THE END
1.神经网络的起源与工作原理神经网络模型-学习(训练)与工作(推理)流程 a. 训练:通过设计合适 AI 模型结构以及损失函数和优化算法,将数据集以 mini-batch (数据集分为多个批次,作用是每次使用少量数据更新模型参数,再用新的数据验证等刚得到模型参数的计算效果)反复进行前向计算并计算损失,反向计算梯度利用优化函数来更新模型,使得损失函数最小https://blog.csdn.net/weixin_53795646/article/details/144411889
2.神经网络入门基础知识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引发了第一波神经网络的热潮,但感知机的致命缺点是:Minsky在1969年证明Perceptron无法解决异或问题。根源在于,二维层面上神经网络是一条直线。无法划分异或的区间。 0=σ(x0w0+x1w1+b)0=x0w0+x1w1+bx1w1=0?x0w0?bx1=?w0w1x0?bw1y=kx+b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299888
3.卷积神经网络科普PublicLibraryofBioinformatics卷积神经网络科普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eal Networks,简称CNN)可以说是神经网路模型中的"网红"网络框架,在计算机视觉方面贡献很大。卷积神经网络中的核心基础,涉及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不仅是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的基础,也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和理解的内容。https://www.plob.org/article/28092.html
4.神经网络是什么人工神经网络也简称为神经网络,或称作连接模型,它是一种模仿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神经网络的研究内容相当广泛,反映了多学科交叉技术领域的特点。不论何种类型的人工神经网络,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规模并行处理,分布式存储,弹性拓扑,高度冗余和非线性运算。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92929
5.科普:神经网络基本原理图1中的这种“阈值加权和”的神经元模型称为M-P模型 ( McCulloch-Pitts Model ),也称为神经网络的一个处理单元(PE, Processing Element )。 2. 常用激活函数 激活函数的选择是构建神经网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下面简要介绍常用的激活函数。 (1) 线性函数 ( Liner Function ) https://picture.iczhiku.com/weixin/message1586359600270.html
6.1科普:人工神经网络VS生物神经网络易学在线课堂学员 1、科普: 人工神经网络 VS 生物神经网络04:39 学员 2、什么是神经网络 (机器学习)00:00 学员 3、神经网络 : 梯度下降 (Gradient Descent in Neural Nets)04:07 学员 4、科普: 神经网络的黑盒不黑04:55 学员 5、1 why?01:13 学员 6、2 安装 (Windows, Mac, Linux)06:22 学员 7、3 例子102https://bbs.easyaiforum.cn/lesson-2862.html
7.硬核科普:什么是人工神经网络百度百科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定义 是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突触联接的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的数学模型。在工程与学术界也常直接简称为“神经网络”或类神经网络。 如果你一脸蒙蔽,那就对了 懵逼 该看懂的人还是能看懂,看不懂的还是看不懂,对新手及其不友好 https://www.jianshu.com/p/37a7a1305712
8.神经网络学习原理科普视频名师讲堂关注https://tv.sohu.com/v/dXMvMzM1OTQxMTk1LzQzMzM4OTIwNy5zaHRtbA==.html
9.《科普中国直击最前沿》——神经网络创造未来我们脑中的知识可以共享吗?人类将如何在人工智能浪潮中破浪而行?本期节目《科普中国直击最前沿》特邀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雷涛,为您讲述。《神经网络 创造未来》节目于5月19日20:01播出,届时北京广播电视台纪实科教频道、北京时间APP、科普中国APP同步播出上线,敬请关注。https://item.btime.com/44oka4iu12h87q8jjetotcntce5
10.AIGCAIGC-GPT科普(二):神经网络发展历史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发展历史,包括 1958 年的 MLP、1982 年的 RNN、1998 年的 CNN、2012 年的 AlexNet 和 ResNet、2014 年的 GAN 等深度生成网络,以及 2017 年的 Transformer 等。不同架构各有特点和优势,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https://juejin.cn/post/7244018340878958650
11.《人工智能核心神经网络青少科普版齐勇刚神经网络青少年读物当当佳倪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人工智能核心 神经网络 青少科普版 齐勇刚 神经网络青少年读物 青少年中小学生人工智能培训教材 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人工智能核心 神经网络 青少科普版 齐勇刚 神经网络青少年读物 青少年中小学生人工智能培训教材 清华大学出版社》简http://product.dangdang.com/11756083252.html
12.AI科普微视频丨什么是深度神经网络(下)?AI科普微视频丨什么是深度神经网络(下)?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人工智能是如何产生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什么充满曲折?为什么说图灵是人工智能之父?为加大AI科普力度,推动文化传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推出了“AI科普微视频”栏目,以每期2~3分钟的视频为钥匙,为您打开人工智能的大门,一览智能科学的独特魅力。https://www.shifair.com/informationDetails/80103.html
13.新科普中科院院士提醒家长:抓住神经网络发育关键期人在出生后,具有不同功能的网络都有一个关键的形成期,例如视觉系统形成的关键期为1—3岁,语言系统则在2—7岁。 人的聪明才智来自先天还是后天?近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在上海科普大讲坛上抛出了这个问题。在他看来,遗传基因是正常神经网络形成的必要条件,但形成不同神经网络的很多因素来自后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99050
14.中国科普博览机器学习算法的功能可粗略的分为四大类,即分类、聚类、预测和降维,可用的机器学习算法不下数百种,包括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贝叶斯分类、决策树、支持向量机、EM、Adaboost、人工神经网络及它们之间的一些集成算法等。其中的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等已在统计计算里进行了介绍,神经http://www.kepu.cn/blog/zhangjianzhong/201903/t20190327_475625.html
15.神经网络经典神经网络简要介绍51CTO博客大脑最大的部分是持续工作的,而计算机最大的部分只是被动的数据存储。因此,大脑是平行的,因此运行接近其理论上的最大值,而计算机与此相差几个数量级(表1.1)。此外,计算机是静态的——大脑作为一个生物神经网络,可以在“生命周期”内自我重组,因此能够学习、补偿错误等。 https://blog.51cto.com/u_13046751/6537466
16.“大模型本质就是两个文件!”特斯拉前AI总监爆火LLM科普,时长1前者是组成整个神经网络的权重,后者是用来运行这个神经网络的代码,可以是C或者其他任何编程语言写的。 有了这俩文件,再来一台笔记本,我们就不需任何互联网连接和其他东西就可以与它(大模型)进行交流了,比如让它写首诗,它就开始为你生成文本。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参数从哪里来?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41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