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本课程多样化的授课团队设置将有助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从理论、技术和实践等多维视角更深入地理解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发展。

李建军,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导,国家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中央财经大学首批“龙马学者”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货币金融、影子银行、金融科技与丝路金融等。现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现代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二届全国金融青联委员,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主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9项。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ChinaEconomicReview》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期刊发表百余篇。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中英文专著与教材10余部。曾获得国家部委、省市级、中国金融学会等研究成果奖10多项。

苏治,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兼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金融40人青年论坛成员。主讲课程:大数据金融、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量化投资与金融资产配置、高级计量经济学等。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与资产定价;金融数据挖掘与量化投资;深度神经网络与智能计算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QuantitativeFinance》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十余项。

方意,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讲课程:《金融学》、《互联网金融概论》等。主要研究领域:货币政策、银行监管、系统性风险等,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经济学(季刊)》、《JournalofForecasting》等核心期刊发表了30余篇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

彭俞超,中央财经大学龙马青年学者、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院学术交流部主任,中央财经大学亚投行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执行主任,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金融青联委员。近年来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JournalofBusinessEthics、JournalCorporateFinance、JournalofInternationalMoneyandFinance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书报资料等刊物全文转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一等面上资助等课题。作为骨干成员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国家级)、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入选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编写团队(国家级),共同主编教材获得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重点项目。独著学术专著获得首届中央财经大学学术著作奖,论文获得2021中国国际金融学会青年论坛特等奖、第二届普华永道PWC3535优秀论文奖等。

王忏,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讲课程:《金融学》等。主要研究领域:货币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在《AppliedMathematicsandComputation》《AnnalsofEconomicsandFinance》,《OpenEconomiesReview》,《JournalofInternationalMoneyandFinance》,《JournalofEconomicDynamicsandControl》,《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杂志上发文。担任《AnnalsofEconomicsandFinance》,《ChinaEconomicReview》,《EmergingMarketsFinanceandTrade》《InternationalJournalofFinanceandEconomics》,《JournalofInternationalMoneyandFinance》,《MacroeconomicDynamics》,《OpenEconomiesReview》,《TheJournalofInternationalTradeandEconomicDevelopment》,《WorldDevelopment》,《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杂志匿名审稿人。

THE END
1.基金从业人员远程培训系统用户登录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新机构注册>京ICP备16045718号-1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版权所有 ?2024 ATA提供平台服务 https://peixun.amac.org.cn/team/
2.中国银行业协会举办票据业务专题培训活动为提升银行业票据业务人员专业素养和合规管理能力,推动票据市场稳健发展,中国银行业协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于12月4日举办了票据业务培训活动,邀请上海票据交易所及行业相关专家就供应链票据业务操作、金融强国建设与票据服务五篇大文章、票据新规对票据市场的影响以及票据市场发展思考等专题进行授课。为扩大培训覆盖程度,培训采用https://www.china-cba.net/Index/showw/catid/109/id/44343
3.关于在线举办第261期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员培训班的通知为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将在线举办第261期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员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注册与报名 所有学员须通过交易中心外汇培训报名系统(中国货币网-服务-培训服务-外汇业务培训)在线注册报名。 (一)注册用户:点击“在线报名”并按系统提示真实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加盖会员机https://www.shibor.net.cn/chinese/whywpx/20241209/3013412.html
4.关于在线举办第261期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员培训班的通知为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将在线举办第261期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员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注册与报名 所有学员须通过交易中心外汇培训报名系统(中国货币网-服务-培训服务-外汇业务培训)在线注册报名。 (一)注册用户:点击“在线报名”并按系统提示真实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加盖会员机https://www.shibor.org/chinese/whywpx/20241209/3013412.html
5.中银协在线教育系统客服在线教育应该要提供哪些服务?“在线教育”并非只做流量生意,产品必须实实在在提供服务,把控服务质量,对于教育这样一类重要且强需求的产物,高效便捷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发展的趋势,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通过在线教育,让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https://blog.csdn.net/bajiehahah/article/details/135325748
6.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继续教育官方入口:中国银行业专业人员在线教育系统2、通过参加银行业监管部门、中国银行业协会及各地银行业协(学、公)会、金融机构、等其他的面授或者网络培训,这部分的学时需要登录中银协在线教育系统进行学时登记,具体的登记方法为:登录中银协在线教育系统,点击“我的学习”栏目,通过学时登记功能填写必要的登记信息,然后审核通过即可计入继续教育学时。https://www.educity.cn/ccbp/5290212.html
7.中国银行业协会在线教育系统使用手册(机构端)八、系统管理 机构可在系统管理-用户列表处添加多个机构管理员 附件下载:中银协在线教育系统使用手册——机构端 环球网校发布:中国银行业协会在线教育系统使用手册(机构端)。环球网校小编为考生们上传了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相关备考资料,考生们可以点击“免费下载”按钮下载!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21-11/16382551307501.html
8.中银协下调在线教育系统课程收费标准中银协下调在线教育系统课程收费标准 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中国银协官方微信公众号13日消息,经研究,中国银行业协会决定主动降低中银协在线教育系统课程收费标准,将个人学员的专业基础课程收费标准一律降至每学时7元;将机构集体报名每学时8元的收费标准降至7元。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010131661571573.html
9.中国银行业专业人员在线教育系统简介银行从业资格中国银行业专业人员在线教育系统(又名:中银协在线教育系统)是集学习、支付、信息管理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于2016年7月开始试运行,提供内容优质、丰富、专业、经济的课程供广大银行业专业人员和社会大众选择学习,旨在提高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助力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https://www.chinaacc.com/ccbp/ksdt/xu20210129151239.shtml
10.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方案范文(精选14篇)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充分展现全市卫生系统精神风貌,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患安全为目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认真查找https://www.unjs.com/huodongfangan/202210/5754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