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教育和体育局,高新区、经开区、文昌湖区教育行政部门,局属各学校:
现将《淄博市关于规范和优化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淄博市教育局
2024年2月19日
淄博市关于规范和优化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的工作方案
为规范和优化淄博市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常态化应用,以数字化赋能推动教与学方式变革,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按需应用原则
按照用好资源、开足课、开好课的需要,基于区域、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真实需求,督促、指导学校和教师积极使用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坚决杜绝为用而用、为考核而用。
(二)积极应用原则
应用过程中要发挥广大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思维定式,优化教学手段,应用尽用;不断反思、总结、提高应用水平,充分发挥系统的最大效益。
(三)创新应用原则
鼓励区县、学校、教师充分发挥创新力和融合力,将教育教学中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与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进行线上线下有效融合,创设更多的应用场景。
(四)规范应用原则
应用过程中,要遵循操作和应用规范,完善课程体系,规范资源分类,规范课程资源命名规则,实现资源结构清晰、分类明确、优质数字课堂资源汇聚。
二、主要应用场景及实施办法
(一)名校网络课堂
各区县确定区域内义务教育段教学质量好、办学有特色的学校和教育集团核心校作为区域内名校,负责开发名校网络课堂资源,开设名校网络课程。名校网络课堂要占开设学校课时总数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数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名校网络课堂年度具体计划和学期课程表要在相应范围内公布实施并报市教育局。省、市级特色高中学校、学科基地每学期开设不少于1个单元(章节)的名校网络课堂,切实发挥特色高中、学科基地的示范性、引领性作用。具体计划和课程表要在每学期初报市基础教育研究院备案并公布实施。
(二)名师课堂
市、区县要依托特级教师、区域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科种子教师,组建市、区县两级名师课堂教学团队,每学期每学科应利用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开展不少于2个单元(章节)的名师课堂,打造区域名师示范课例。要以学科教研员、区域名师牵头,充分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专递课堂
区县负责专递课堂的统筹开设和管理。各区县对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须按照教学进度开展专递课堂。重点开展结对帮扶,组建城乡、镇域教育共同体,发挥核心学校带头作用,与同群组学校按需定期开展专递课堂,适切选择专递课堂应用场景,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体开设学科及数量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确定,每学期开设方案于新学期开学第一周报市基础教育研究院。由于缺乏师资无法开设的课程,除体育课外,均应开设专递课堂。市教育局对区县专递课堂开设完成情况进行督导考核。
(四)教研活动
(五)3D仿真实验、AR地理应用
(六)在线巡课
各区县、各学校健全在线巡课制度,完善在线巡课机制。要明确在线巡课人员、巡课周期、巡课时长以及量化巡课评价指标,原则上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每周在线巡课不少于2节,校长、分管校长每周在线巡课不少于2节,教研人员每周在线巡课不少于2节。制定周巡课月反馈机制,通过平台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年终将在线巡课反馈情况纳入教学管理项目考核。
三、工作要求
(二)统筹规划,加强监督考核。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制定本区县、学校的学期总体应用方案,把交互式教学纳入日常教学和教研管理,学科、课时安排要具体到日,开展统一管理与调度,定期追踪建设和应用情况。对于长期闲置不用的设备,区县、学校要有统筹协调迁移的政策机制,切实提高设备利用率。市、区县要做好区域内应用情况的数据统计工作,及时通报应用进展情况。开展质量监测和效果评估,形成示范引领、全面推进、普遍应用的新格局。区县要明确应用考核和激励机制,将“专递课堂”主讲教师承担的授课任务、教研团队承担的备课与审核、学校管理巡课工作,列入教师工作量、绩效考核、评优、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将开展“名师课堂”工作量纳入各级名师工作室考核范围,“名师课堂”经考核认定为同级示范课,纳入职称评聘认可的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