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网络化网络课程信息化教学
引言:人类社会生产力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影响下获得了空前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们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人们借助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始不断拓宽自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了全新变革,使足不出户就了解世界成为现实。信息化的发展影响领域很广,已经影响到了教学领域,传统教学手段被信息化教学方式取而代之。
一、网络教学发展现状评价
2.1教学资源管理模块
①资源统一管理。资源统一管理是是系统比较重要的功能,主要方便资源上传者和资源审核者使用,主要作用是上传、修改、删除和审核等,资源上传者者的主体是多元的,比如系统管理员、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资源审核者主要有系统管理员和教师用户。
②资源检索。由于每个用户需求不同,因此需求会导致不同的检索,系统根据不同用户的使用权权限,可以给出准确应答。
③资源分类。资源分类功能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
2.2学生学习模块
2.3教师教学模块
2.4学习成果评估模块
教师教学活动进行完之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系统专门设置了学习成果测评模块。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别为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学生完成作业或者作品之后上传至系统教师模块供教师检查,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或者作品情况给出正确评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网络化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新型教学平台将会出现,计算机网络教学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教学平台设计
CollegeComputerCoursesOnlineTeachingPlatformConstructionStudy
FengTiejun
(ZaozhuangKeJiZhiYeXueYuan,Zaozhuang277500,China)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computercoursesonlineteachingplatformstatusquo,pointingouttheshortcomingsandneedstobeimproved,withpracticeandthenputforwardanewdesignideas.
Keywords:Computernetwork;Networkteaching;Teachingplatform
一、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现状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和利用,代表了网络教育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现阶段由于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目的以及网络课程的认识不足,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网站设计缺少学生参与,重“助教”而轻“助学”。(2)资源较陈旧或堆砌,实用性不强,利用率低下。(3)资源建设缺乏教学设计理论指导。(4)项目设置缺乏交互性与协作性。(5)缺少传统教学的监督性和共同学习的气氛,很可能会使个体学习者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无法坚持下去。
针对这些不足,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要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再设计与开发,必须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第一,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突出强调资源的个性化、适用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课程特色,使网站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第二,教学与互动并重。网络教学平台要使学习主体动起来,提高能动性,促使学习的主体能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之能在网络的协助下自主纵深学习。第三,加强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引领作用,避免发生学习主线不清的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原则
平台应用网络的互动性,利用多种媒体表现形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把影视、图像、声音、动画以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及控制实时动态地引人教学过程,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平台软件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满足教学过程中的各项要求,适于全体师生,适于不同的教学情境;(2)开放性。教师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教学计划、教材资料等信息在平台中体现;(3)交互性。交互方式多样化,使计算机教学活动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4)集成性。集成多种媒体介质、多种学习环境,管理控制功能也高度集成,形成一个完整体系;(5)便捷性。方便使用,操作直观,易学易用。
三、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系统模块设计
平台由课程内容、在线学习、自测中心和互动交流模块组成。各个模块又由数个子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各自完成相对独立的任务,同时又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一)课程内容
1.课程介绍子模块。教师通过该模块编写并,内容主要是介绍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教材资料子模块。教师通过该模块编写并教学所用的教材书目与参考资料。
(二)在线学习
1.网络课程子模块。在此模块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提供的各种备课工具制作电子讲义和多媒体课件,并存储到网络平台中,或者直接上传外部工具编辑制作的讲义和课件,以备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时调用和演示。学生可以浏览或下载授课教案、教学课件等内容。通过此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预复习,把传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方便灵活。
2.教学视频子模块。教师通过该模块上传教学视频资料,并可以对视频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视频支持avi、mpeg、rmvb等多种格式。
(三)自测中心
1.练习习题。此模块是一个庞大的试题库,分成阶段测试和综合测试,单项阶段测试与自主学习子模块中的各单元阶段训练相对应,综合测试则是对学生整个学期综合计算机水平的终结性检测。
2.技能测试子模块。教师通过该模块上传上机技能操作测试软件,进而使学生能通过软件的操作测试其掌握水平。
(四)互动交流
2.网络作业子模块。在此模块中,教师可以在网上和批改作业,学生可以在线完成并提交作业。
3.学习论坛子模块。此模块是一个集体交流平台,在教学平台中的任何用户经注册并审核后都可以到这里参加讨论。
四、结束语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是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堂和计算机网络两种教学环境的有机结合,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课堂面授和网络自主学习并重的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来加快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速度,而且为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搭建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大大丰富了计算机课程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实验室RCMS控制服务器项目式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02.044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后续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的意义及现状
1.1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涉及了大量的概念、定义和协议等,而这些内容大都运行于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内部,非常抽象、空洞,仅仅通过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抽象,不易理解,如网络各层协议。(2)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以传输理论为主,这样的课堂必将依托老师为中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3)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如何能紧跟技术发展,保障教学内容不过时,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例如通过协议分析软件(如sniffer)捕获网络传输数据,对数据报文进行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协议的构成和网络数据的本质。再者实验环节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不同的线缆、将不同的设备连接起来,学生通过相应配置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学生容易取得成就感,调动积极性。因此,优秀的实验教学设计对于学生学好本门课程,建立信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现状
(2)实验内容设计不科学。各高校因师资、硬软件设施等差异,造成实验内容差异大,部分高校的实验教学仅是照本宣科,教学形式单一呈现为课堂讲授,使得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有些高校以书本理论为基础开展实验,各知识章节实验独立,缺乏联系,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网络实验室设计
网络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根本,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可根据经费投入分两种方式计划。
2.1以软件模拟为主
目前计算机房是高校的基本配置,可以在机房环境上部署各类网络模拟软件,如CiscoPacketTracer、netbison、sniffer、Ethereal、Tcpdump等,通过软件模拟实验环境,再配以HUB、交换、路由等低成本设备作为互联示意,完成实验教学。可以开展的实验有各类交换、路由技术、以太网帧的构成、ARP协议及数据包构成、IP控制管理协议、TCP、UDP协议及通讯原理、SNMP协议与网络管理和应用层协议等。
2.2以真实设备为主
如果在经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专业的网络设备,通过实际设备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其中实验室内部按照功能可分为教学区,学生操作区、设备互联区、应用服务部署区四个区域。教学区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进行现场演示;学生操作区完成线缆制作、测试、设备调试等;设备互联区完成设备的互联互通,集中管理;各类应用服务器调试完毕后,集中部署区于应用服务部署区,类似于真实网络中的DMZ区域,与真实环境对应,便于后续实验中网络策略的调试与部署。
设备互联区可通过RCMS控制服务器方式进行管理,RCMS是一款专门针对网络实验室而开发的控制和管理服务器,它能统一管理和控制实验台上的多台网络设备,无需拔插网络设备上的console线,便可以实现同时管理和控制多台网络设备。其本质是在一台主设备的异步接口通过CAB-OCTAL-ASYNC电缆连接其他实验设备console接口,通过远程方访问主设备对其他实验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调试。
各实验设备之间可以通过路由器的串行接口(Serial)、以太网口(Ethernet)进行多链路互联,实现全毗邻关系。在实验时通过配置对应接口和线路在逻辑上实现互联关系,完成组网。避免了重复插拔线缆的工作,同时也避免的设备接口的损耗。图1为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网络实验室的设备互联拓扑。
其中RCMS控制服务器中主设备的关键配置如下:
RCMS控制服务器可以设定多种登陆权限,保护设备的安全性。如,RCMS使用二级密码机制,实验室管理员使用level15的密码,可以执行所有的指令。而学生使用level14的密码,不能执行delete、rename、format、copy等可以对路由器的操作系统造成破坏的敏感指令。RCMS还提供“一键清”功能,在教师管理用机上简单一个命令,就可以统一清除实验台上所有网络设备的配置,方便学生多次实验。
以硬件为主的建设方式初期投入高,后期为保证与主流技术同步,可定期更新设备板卡、模块和线缆,并且及时升级设备IOS。由于学生可以通过实物开展实验,对网络设备、环境、配置方式和拓扑结构等都有直观的理解,再配以科学的实验内容,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实验环境是基础,实验内容是灵魂。好的实验内容设计应联系实际,以应用为主导,学以致用。实验内容可分为两类:基础式实验和项目式实验。
3.1基础式实验
可按网络层次划分,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其中各层次的实验有包括多个。如数据链路层实验包括交换协议分析、生成树应用与配置、VLAN应用与配置、PPP应用与配置等。
各层次实验可划分模块,在每个知识章节完毕后进行练习。并且结合不同章节知识点,联系实际应用把各个单独的模块自由组合,教师给出实际需求,让学生自主设计组合完成。如链路层实验模块有生成树STP、虚拟专网VALN以太网通道和PPP链路捆绑等。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网络环境可以给出基于数据链路层的网络备份方案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技术并实现。设计方案可以是MSTP+VLAN技术、EthernetChannel+VLAN或PPP链路捆绑等多种组合。通过模块化的方式拓展了实验的灵活性,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2项目式实验
结合计算机网络项目,可将项目式实验分为四个阶段:需求、设计、实施、维护与测试。
项目内容结合书本教授的进度,以周期性方式开展。如某企业建业最初的网络设计,随着企业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网络的需求,逐步从将知识点引入。每个周期的网络设计与实施都要经历需求、设计、实施、维护与测试这四个阶段。保证在熟悉原有知识点的同时,逐步的将新章节的知识点引入到实际应用之中。同时还可将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周期不同阶段的内容。在不同周期每组轮换,这样及练习了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又照顾到各组学生都能对每个阶段的知识点的掌握。根据课程进度,模拟出4个项目场景,具体内容见表1。
在实验过程中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方案设计到设备选型和技术实现,由学生自主讨论、设计和实验。老师的角色一方面是客户,对设计的网络提出要求,对学生设计方案进行讲评;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
4实验效果评价
5结语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并能为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协作和全面发展提供空间。另外,项目内容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到符合实际需求,贴合学生层次,突出课程重点知识。
[1]刘利强,王岳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2.
[2]付雪峰,刘有珠,徐文飞,邓少波.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探讨.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4.
[3]钱权,张瑞,袁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项目式实验教学.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5.
[4]琚生根,陈黎,周刚,王相国.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4.
关键词:车辆工程;计算机应用;网络教学
当今高校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一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型模式,以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充分和教师形成互动等特点的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平台已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正越来越受到广大高校师生的广泛欢迎[3]。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具有信息量大,知识点较多,特别是工科院校,很多专业知识都是和企业实际生产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一般都具有很多现成的生产案例,可以转变为多媒体或PPT等形式保存,这些教学素材都为现代网络教学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持[4,5]。车辆工程课程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基础网络教学智能平台的实现,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实现远程教育和学生终身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一、功能分析
二、视觉分析
教学类的网站本身的一个特点是资源丰富,而且浏览此类网站的人通常都有一种刻苦钻研的学者风范,使得在浏览的同时需要不断的对网站上的教学资源反复的观看与思考,因此为避免浏览者的视觉过早疲劳,所设计的网络学堂采用眼睛保护色——绿色。字体中文字体可以根据浏览者的个人需要进行放大或缩小。而Banner的色彩颜色则是青色偏蓝。使得浏览者在刚一进入网络学堂的时候就有种置身于大自然的感觉,轻松地体验着网络学习的快乐。车辆工程课程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基础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了让浏览者产生新鲜感的视觉冲击,采用Photoshop制作基本页面。(2)采用背景与导航条一体化设计,主页色调倡导以紫色为主,形式上要简单化,一目了然。(3)采用树形结构,根据教材设计目录,方便学生进入相应课程相应章节学习。
三、车辆工程课程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基础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车辆工程课程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基础网络教学平台基于WindowsXP系列以上操作系统,在技术上主要综合运用ASP数据库Dreamweaver、FLASH和VBScript等技术来实现。在设计ASP行网页时,涉及到访问数据库。主要依赖于ADO对象,当ADO对象实例被建立后,就可以通过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四、网站建设目标
2.为学生各方面信息提供一个可方便查询的数据管理库。作为教师可通过这些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查询清楚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进度等信息,有利于调整自己的学习安排。
3.为教师教学信息提供一个公共、透明、及时的空间。学生可以及时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信息,进行相应的学习安排。
未来的社会是网络的社会,而网络教学将是未来教学方式有力的补充形式。车辆工程课程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基础网络教学平台以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体,以车辆工程专业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线,提供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学习与交互式的集体协同学习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密切师生间的专业学习交流与沟通,符合现代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1]Motwaiiai,Teiis.DistanceLearningontheInternet:AnExploratoryStudy[J].TheInternetandHigherEducation,2000,(4):253-264.
[2]Maiyk,Wahabha.InteractiveDistanceLearningoverIntranet[J].IEEEInternetComputer,1997,(1):60-71.
[3]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5-6.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ApplicationofHybridLearningStyleintheComputerNetworkCourse
WangChangqing
(ShanxiProfessionalCollegeofFinance,Taiyuan030008,China)
Abstract:Thepaperhasclearedtheimportanceofhybridlearningstyle,andanalyzedtheconnotationofhybridlearningmethods.Then,thepaperhasdiscussedtheapplicationofhybridlearningstyledesignprocessbasedoncomputernetworkcourse.
Keywords:Hybridlearning;Computernetwork;Teachingreform
一、引言
现如今,许多学校的教学都仍处于传统的接受式状态,一方面老师按部就班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随之按部就班学习,自然而然学生的惰性就会产生,如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训,已经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本文重点研究混合式学习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因此混合式学习的几个主要模式是重要的理论基础,比如:Barnum和Paarmann提出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划分了不同的阶段,而且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混合式学习各个阶段所要使用的基于技术的和非技术支持的技巧。
二、混合式学习方式的设计应用过程
(一)准确工作
其次,硬件准备。为了研究的顺利开展,需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保障学生机房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保障广播教学软件的正常可用,确保学生学习过程正常进行。
另外,要注重前期培训。前期培训的内容包括学习系统的使用,主要有:混合学习模式下学习步骤,在学习网站上如何找自己要学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教案、课件及素材的下载方法,在线测试的使用,论坛的使用,作业提交系统的使用等。
总之,只有把前期培训工作做得充分,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混合式学习所需要的有关技术,提高学习效率,混合式学习的优势才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
(二)教学设计
在以上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完成的前提下,本研究的实施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进行,分析基于网络环境的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
1.课程分析。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针对网络原理、网络构架、网络技术等方面综合的课程,对学生来说该课程知识点繁杂,知识抽象,不易理解。如今相当多的学生虽然已经在很早就接触网络,但均认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比较难学,根本就不懂,好学生也只是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做,具体为什么这么做,学习这些知识的用途何在,了解不透。而混合式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设计实例。
本节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中的体系结构章节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明确知识与技能。知道计算机网络的TCP/IP结构与OSI结构的区别,理解计算机网络七层结构中的层次关系。
其次,注重过程与方法。一方面可以借助生动的动画实例展示,设置计算机网络OSI体系结构层次间的服务提供以及服务使用的关系演示,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特定情境中,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分组网络探究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体会体系结构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这七个具体层次的作用与工作原理。
接着,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基础部分教学第3课(掌握OSI体系结构的内涵)。教学重点是进一步理解OSI体系结构是如何将网络连接问题通过层次化的思想分解成不同模块,易于网络的升级与操作维护。其中教学难点是,如何区分OSI的七层结构与四层结构的区别以及各层功能的区分。教学方法是基于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另外,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导入。教师进行自我介绍,充分表达自己愿意与学生多交流的意愿,鼓励学生主动向自己提问和交流;教师要明确告知学生本课程将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混合式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的不同之处,耐心解答学生的疑惑;告知学生课程教学以分组讨论交流为主,为课程后面要进行的协作学习打下基础,务必使学生对这个交流的过程有充分的认识。
(三)实施阶段
首先,通过情景导入,老师向学生播放一些网络功能及应用方面的视频,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混合式学习方法的体现。教师要主动从学生那里了解情况,收到反馈。混合学习为教师提供了多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特别是网络可以作为传统课堂的有力补充。教师可以根据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来适应学生的需要,更好地提高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质量。
三、总结
参考文献:
[1]石磊,梁亮.E-Learning环境下引领式学习模式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5
[2]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理论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