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同合车轮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是由浙江正合控股有限公司、美国ABC铁路产品中国投资公司、大同中车爱碧玺铸造有限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原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拥有进出口自营权的工贸型合资企业,是民企、国企和外资联袂进入铁路主要配件市场的重要尝试。
公司于2007年9月投产,引进美国ABC铁路产品中国投资公司的专有技术生产整体铸钢车轮,生产线由熔炼、造型、热处理、机加工、质量检验工序组成,目前具有年产30万片整体铸钢车轮的生产能力,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整体铸钢车轮生产企业,2018年销售铁路货车用整体铸钢车轮26.13万片,国内铁路货车车轮市场占有率超过26%。
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国铸造行业综合百强企业、河南省铸锻企业综合实力50强、河南省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杆企业、河南省节水型企业;并当选河南省百强民营企业、省重点服务企业、省百户高成长性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铁道重载走行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铸钢车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二、CIO个人简介
图1谢远锋信阳同合车轮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三、个人信息化从业经历及主要业绩
2006年2月入职信阳同合车轮有限公司,任信息中心主任至今。在工作期间,主要推行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建议、改造及建设工作。在工作期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以下生产管理目标:
1)以质量为根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系统成功应用的根本。因此,车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的主线就是产品的质量控制与保证。生产过程中,车轮浇铸成形之初,在车轮表面即铸有唯一的产品编号,在系统内也生成一个与实物产品编号对应的10位编码(相当于人的身份证号),具有唯一性。在后续各个生产操作岗位均通过此10位序列号对车轮实物进行加工及检验,以及生产加工信息的记录及保存。车轮在生产过程产生的任何质量问题,均可通过系统内部定义的代码(报废代码、返工代码等)进行记录与传递,后续工序生产人员读取轮号及代码后,则可根据代码约定的意义对车轮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实现车轮生产过程质量问题的精准传递、及时处理以及异常生产过程的全程记录。
2)全程信息追溯
通过车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车轮表面上的10位产品序列号,对车轮的生产流程进行全过程的信息追溯,为质量分析、工艺分析、客户查阅等需求提供生产全过程的数据查询分析服务,以及长达30年的历史数据追溯和保存。并且,可针对同一质量问题,进行多维度、全方位地横向、纵向数据对比分析,切实找到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找出最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
3)柔性生产
4)高效率
一方面,通过车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减少需要人工记忆、计算、记录的代码、意义、参数等信息,直接以系统提示、自动计算、自动抓取数据的方式进行,从而降低一线生产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复杂度,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所有的生产数据都由原始的手工纸版记录,改为录入车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保存和传递,各级管理人员可以非常方便、实时的对生产数据按需要的方式进行归纳、整理、导出、分析,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基于以上两个方面工作效率的提高,最终也使得整个车轮生产工作效率的提高。
5)低成本
在传统的生产管理理念中,把产品中的次品、非标品看成生产中的必然结果,次品、非标品的存在造成了原材料、能源、人力等成本的增加。因此,通过应用一套不出错的质量控制系统,提高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水平,尽可能的降低废品率、非标率,生产出更多的合格产品,才能使得低成本生产成为可能。
2.产品研发数字化
实施应用了PDM系统,实现了对设备及车轮产品研发项目全过程的图纸、文档等资料的集中存储与分类管理,把图纸审批流程由线下签字审批改为线上电子审批。加强了文档、图纸等数据资料的高效、重复利用,使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化。
3.流程审批数字化
4.数据分析数字化
建立基于帆软FineReport的数据分析平台,开发了生产管理类、质量分析类及设备分析类报表,以满足不同工作管理人员数据查询的需要。
5.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四、近2年在企业主要推进的智能制造项目
通过采用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提高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其主要核心业务目标为:
1)建立数据管理及协同平台,规范图纸等电子数据管理,保证安全和共享。
构造企业的产品数据管理平台,打造技术知识库,使企业技术人员的的经验能积累成为企业的财富;
建立图文档管理规范,进行资源文档的集中管理(设计手册、标准、行业参数等),建立企业设计知识库,保障数据的有效和安全;
建立企业的协同工作平台,方便工作协同,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协同平台,加强技术的管理工作,使各项工作的执行可以跟踪、监控和考核。
2)建立高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保障设计数据的规范统一,同时为现有ERP统提供设计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建立以二维Autocad、三维solidworks为主的协同集成平台,统一二、三维设计工具软件产出数据的检入/检出、版本管理入口;
建立产品、零件、文档编码体系,同时建立绘图标准和规范,实现设计资料检索和零件库管理规范与机制;
建立基于项目管理产品数据基础,为后续项目管理模块的应用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建立科学、操作方便、稳定的产品配置管理体系,实现多种BOM的统一关联;
实现DBOM数据到ERP系统的BOM数据传递及BOM信息的关联。
2.协同办公系统(泛微e-cology)
公司协同OA系统平台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协同工作平台,对接融合公司内部各IT系统的信息,消除信息化孤岛现象,充分发挥信息集成融合的价值,为全体员工的工作提供有效支持。为实现“一个岗位工作平台,所有工作与资讯”的最终目标,项目设立了三个阶段目标:
第二阶段:融合信息,建立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该阶段以信息融合为主,通过集成接口,实现各项业务信息的融合与协同应用,逐步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实现管理、财务、业务的信息相互协同和调用,包括:合同管理、预决算管理、招投标管理、考勤管理等各类信息。
第三阶段:高效工作,建立统一的岗位工作平台。该阶段以支持高效工作为主,在统一协同办公和信息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岗位需求分析,实现岗位工作信息的智能推送,将有用的信息推送给需要的岗位,从而支持各项岗位的高效工作,包括:公司高层工作门户、中层干部工作门户、普通员工工作门户、重要职能工作门户等。
3.数据分析系统(帆软FineReport)
根据报表所展示数据的主要用途,把报表主要分类三大类:生产管理类、质量分析类及设备分析类,以满足不同工作管理人员数据查询的需要。
成果实践:一是通过系统的应用,减少了很多生产工人重复性、无价值的操作,减少工作动作的同时,也提高了操作的效率;二是通过系统数据分析报表功能能够进行实时生产数据的抓取与分析,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人员指挥生产的工作效率;三是通过数据的分析为生产控制及工艺改进提供数据依据,也提高了生产流水线的生产效率。
4.车轮在线自动检测系统
车轮在线自动检测系统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尺寸检测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实现待检车轮上字符(型号及生产日期)的快速识别;尺寸检测模块完成待检车轮的轮廓测量及待检尺寸的分析计算;数据管理模块用以对车轮型号、生产日期与检测的尺寸数据对应存储,实现数据的分类管理,所有自动检测的数据均自动上传到车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当前检测的车轮进行精准数据匹配,提高产品检验效率。
五、个人在智能制造工作中的体会
1)智能制造建设是一把手工程
在智能制造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有领导强力支持,快速、准确做出决策,以便加快系统推进进度。实施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均需要企业“一把手”来进行拍板决策。
2)实施智能制造必须有观念转变的准备
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必将改变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冲突,必须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这是智能制造项目实施是否成功的关键。
3)必须保证参与人员的连续性
4)项目需求分析要完整、深入、严谨
智能制造项目需求分析是整个项目实施成功的基石。完整、深入、严谨的需求分析是保证项目实施进度、实施质量的保证。因此在项目需求分析阶段,必须保证各业务单位参与人员专业、专人负责;横向业务专题分析,充分过滤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细节。
5)必须建立起一支自己的维护、二次开发队伍
随着智能制造项目的相继投入,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任何的停机事故都将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严重的影响;任何系统都存在企业核心技术、核心机密安全防护的问题;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的进步,企业的智能制造工作也将会逐步深入,系统的优化二次开发工作也将逐步展开。因此,实施智能制造项目的企业必须保证拥有一支自己的维护开发队伍,来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及系统升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