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指向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学院”机制开发的行动研究市级课题课题研究星洲科研

指向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学院”机制开发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课题组

立项编号:2022/LX/02/203/09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跨学科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新修订的课程标准重点变化内容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特别提出了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并要求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学习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注重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是时代创新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更是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学习方式。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在国外,跨学科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美国。1968年,第一次以跨学科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召开,研讨成果是柯斯特编著的《超越还原论:阿尔巴赫问题论丛》一书。1970年9月,在法国尼斯大学召开了第二次以跨学科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皮亚杰参加并提交《跨学科关系的知识论》的论文,推动了跨学科运动。1976年,德国成立国际“跨学科学研究会”。2002年起,德国开始强调跨学科教学,并成立了综合性中学,要求在教学中围绕某一中心主题,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2010年,《牛津跨学科手册》正式出版,标志着国际“跨学科”运动发展到新阶段。

当用关键词“跨学科学习”“创新活动”进行检索后,发现近三年来以跨学科学习为基础开展的创新活动在义务教育阶段几乎没有,仅在高等教育研究中有所体现([1]詹晶,傅华丽.新文科教师跨学科创新成果评价的困境与出路[J].高教论坛,2022(01):12-15.)。

综合分析发现,以跨学科学习为基础开展的小学创新活动以及项目建设的论文、著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角度和丰富的支撑,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缺乏系统性的规划设计。中小学的跨学科研究在近几年才刚刚兴起,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学科,如语文、数学、科学,存在“应景”、“冷拼盘”的现象,将跨学科认为是不同学科或多个学科的简单累加,缺少了系统性的规划设计、深入的融合和有效的跨界。

(2)缺少集成性的整体展示。虽然也有一些学者在某学科开展了跨学科学习实践,但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形成的成果、作品,依然缺乏集成的展示平台。

(3)脱离时代性的发展趋势。当前国内跨学科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义务教育阶段中跨学科研究的缺失,是不符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生发展诉求以及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

因此,本研究的价值在于聚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向跨学科学习理念,打造“创新学院”,系统构建跨学科学习的知识内容体系,搭建集成性的展示平台,为探索跨学科学习,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价值探索。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围绕“如何开展跨学科学习,培养创新人才”做进一步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借助“创新学院机制开发”这样的实施路径来帮助学生更深入、更有效、更持久地开展跨学科学习,提升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

1.开发指向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学院”学习课程内容体系。

2.创设指向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学院”学习技术支撑平台。

3.构建指向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学院”的学习空间场域和社团实施保障。

4.设立指向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学院”的学习成果展示平台。

5.打造指向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学院”优秀师资队伍。

研究的内容: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围绕“跨学科学习”“创新学院机制开发”的研究主体,分别从“创新学院机制开发”的软件和硬件方面入手开展探索,初步设立以下子课题研究项目:

子课题1:“创新学院”学习内容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分别从“单学科跨学科学习”和“无边界跨学科学习”两大板块进行设计。单学科跨学科学习内容是围绕“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单学科”选取可供跨学科学习的素材内容,从而提取设计主题,形成各年级成系列的学习资源,指向的是从学科到项目;“无边界跨学科学习”是打破学科的边界属性,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出发,选取贴近学生兴趣、适合学生研究的项目,学生根据项目学习需要综合运用所学各个学科知识技能,指向的是由项目到学科。

子课题2:“创新学院”学习技术支撑平台的创设与运用。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各个学科知识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一定会遭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这就需要对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调整,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的实际出发,提供他们可供学习和运用的技术平台,如“在线答疑吧”“知识加油站”“工具大舞台”等,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技术难点。

子课题4:“创新学院”跨学科学习效能的评价设计与使用。设计对学生在创新学院开展跨学科学习的过程、组织、成果等进行客观真实有效的评价量表,能够利用评价量表从内容、序列、成效等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准确的过程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价,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深入发展。

子课题5:“创新学院”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与提升。研究对全体参与教师进行主题性、实践性、系统性、评价性培训,帮助教师形成跨学科学习的理念和技能,为指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方法指导和过程保障,并通过掌握评价的方法和策略,有效实现“创新学院机制探索”取得高水平、优成果。

研究的重点:

围绕“跨学科学习”的开展和落实,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创新学院”机制开发,针对软件和硬件的设计、架构、改造、运用,从系统的“内容体系”到集约式的“平台架构”“室场布局”“社团建设”再到伴随式的“师资保障”,实现一整套的规模化机制,从而推动跨学科学习走向深入、取得成效。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思路:

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22年11月-2023年1月)

组建研究团队,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文献梳理分析;构想课题研究的方案,撰写课题申报评审书;召开课题组教师的培训活动,统一思想和共识,并就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对学校各教室场地进行统一规划布局,为打造“创新学院”先期进行室场设计准备。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23年2月-2024年11月)

根据主课题方案及子课题计划,集中精力,全面展开指向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学院机制开发的实践研究,一方面借鉴理论和已有经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进行专业室场改造、跨学科学习内容设计、技术平台搭建、创意社团展示;一方面根据研究实际效能,补充欠缺资源,调整预期方案,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不断完善研究行为。定期上传课题活动资料与研究成果,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化管理,实实在在地真研究,达成优效果。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24年12月-2025年6月)

搜集、汇总、整理研究阶段中各子课题组的实践经验素材,理论经验素材等,进行分类概括、综合提炼,形成系统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材料,递交专家鉴定。

研究的方法:

②文献研究法。系统梳理已有文献中关于“跨学科学习、创新学习空间”等的研究成果,并在基础上提出完善“创新学院机制开发”研究内容,为开展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③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跨学科学习和创新学院的真实看法,这对明确研究的方向和任务的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④观察研究法。在指向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学院机制开发过程中对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过程进行访谈、观察、记录等,从中获得真实的一手材料,及时改进并完善创新学院机制探索。

⑤案例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对学生开展的主题跨学科学习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更好地梳理出“指向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学院机制开发”中的优秀成果经验和存在问题不足,便于后期提炼与改进。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聚焦核心素养,适应时代需求。指向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学院”机制开发的行动研究,落实二十大精神,顺应新课标理念,从素养本位出发,注重应用知识的迁移应用,回到知识学习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初心上来,高阶思维带动低阶认知,实现深度学习,适应时代需求。

2.开发学院机制,系统推进实施。通过指向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学院的机制开发,推动了学生自觉从学科走向跨学科,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会,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为进入真正的社会生活做好知识、能力、品格、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准备。

3.指向创新发展,集成展示共享。“创新学院”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学生都可以在“创新学院”中进行创新项目的讨论和交流,在学院各类活动中实施跨学科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有助于团队共进,协同育人。

可能创新之处:

1.贯彻落实了二十大精神,创新落实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每门学科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来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

2.指向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学院是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搭建了培养创新人才的通道,既有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又有学校教育的自觉特征。它也提供了一种学生将学科课程的系统学习和跨学科的创新学习相互融合的有效探索。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限5项)

指向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学院”机制开发的行动研究报告

书面报告

2024.01

指向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学院”机制开发有关的论文

论文集

指向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学院”机制开发项目案例

案例

作品展示

2024.05

光盘(视频、图片)

最终成果(限3项)

2025.06

指向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学院”机制开发行动研究有关的论文

THE END
1.在线互动学习网站设计—开题报告本毕业设计采用JAVA语言相关技术开发,使用MySQL数据库,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采用MyEclipse+Mysql+JDK1.8+Tomcat9.0。创新点 (1)系统资源闭环整合,实现了综合功能高度集成。(2)采用Java语言,开发系统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参考文献资料 [1]陈世林,杨以琳.基于PHP在线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3948313398108949&wfr=spider&for=pc
2.智能学习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及答辩记录)在线学习系统答辩本文为智能学习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旨在利用软件开发技术创建一个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的平台。平台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资源管理和学习活动,解决传统学习方式的问题。国外在智能学习平台方面已有多种流行系统,国内则处于发展阶段。研究内容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员三大功能模块的设计,涉及用户管理https://blog.csdn.net/sheziqiong/article/details/137256144
3.在线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240313211203.docx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在线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Internet的在线学习系统逐渐成为主流的教学模式。目前,传统教学已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利用网络环境平台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13/6212144101010101.shtm
4.在线课程网站设计开题报告(通用8篇)在线课程网站设计开题报告 篇2 一、课程名称和时间 名称:建筑施工 任务准备时间:2014年5月10日-2014年6月10日 二、撰写课程实践报告的性质、目的 性质:调查报告是《建筑施工》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经过实际调查相关工程后结合所学的专业课程内容,认识实际工程中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并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的实践锻炼环节。https://www.yjbys.com/biyelunwen/kaitibaogao/668725.html
5.JAVA+springboot框架在线教育视频点播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025在线教育视频点播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视频教学资源共享和在线学习的系统。它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信息化趋势: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在线教育视频点播系统的出现,适应了教https://www.coder100.com/index/index/content/id/4311672
6.毕业论文设计通用12篇笔者对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课题申报、课题审核、学生选题、提交论文等环节进行了系统分析,设计了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与整合了可用的网络资源,为学校、学院、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互式接口,实现了学生和教师的网上互动[3]。本系统采用了优秀网站开发技术ASP,后台使用Access数据库,从整体上实现了论文管理的各项功https://xnyy.xueshu.com/haowen/3011.html
7.(精选)计算机毕业设计6篇一般应在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以后,对课题的背景、难度、可能使用的理论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对自己能否完成、以及完成得结果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后,确定自己的选题。在所有的课程都合格后,可以提出毕业设计申请,选报自己的选题,在办理毕业设计申请时,提交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40915093109_3981108.html
8.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2010年五四推优名单(莫愁)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1 题目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研究目的和意义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办公效率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办学层次出现多元化,由一地办学发展到多地多点办学,同时进一步推行学分制。这些变化是教务管理部门的管理https://www.360docs.net/doc/9b705068.html
9.学生在线学习行为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docx学生在线学习行为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教育也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灵活、开放、普及等特点。在线学习作为网络教育的一种方式,通过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学习平台,提供学习资源、教育服务、交流平台和学习支持等,让学生在家中就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随着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2996838.html
10.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AET1 系统设计与架构 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教学资源、在线辅导、毕业设计辅导、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在线测试、热门文章和师生风采等模块,主要包括课程教学资料、教师在线辅导答疑、教师在线收发并批改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实践项目的视频演示、网上论谈、计算机等级考试专项训练及模拟、大学英语专项训练及模拟、大学生挑战杯竞赛http://www.chinaaet.com/article/213447/
11.互动课堂论文精品(七篇)此外,教师应当布置多层次分类的自选作业,让学生会学、乐学、学会,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积极营造师生研究性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学会探索,研究和总结;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可行性学习方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氛围。https://www.haotougao.com/haowen/43518.html
12.硕士毕业开题报告精选9篇写报告之前,要清楚报告的受众是谁,他想从中了解什么,学习工作中。我们都需要做好撰写报告的准备,写报告一般有什么要求呢?有关“硕士毕业开题报告”是出国留学网的编辑精心整理的内容,感谢您的阅读! 硕士毕业开题报告 篇1 一、研究课题 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https://www.liuxue86.com/a/4822753.html
13.小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试卷教小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试卷教案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179927-1-1.html
14.信息学奥赛一本通(C++版)在线评测系统答案10001009.docx信息学奥赛一本通(C++版)在线评测系统,答案,1000-1009,前10道题。http://ybt.ssoier.cn:8088/problem_list.php?page= 信息学奥赛一本通2020-04-02 上传大小:20KB 所需:46积分/C币 基于jsp的网上办公系统--开题报告.docx 基于jsp的网上办公系统--开题报告.docx基于jsp的网上办公系统--开题报告.docx基于jsphttps://www.iteye.com/resource/sunwenzhulm-12297256
15.开题报告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数字化教育技术的创新探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如何用于写作教学,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和读者群。例如,鼓励学生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的微型小说或散文,与同学互相点评和学习。 通过组织线上或线下的教学观摩活动,展示网络环境下写作教学的创新实践,并邀请同行进行研讨和交流。例如,举办一次在线写作教学公开课,邀请其他学校的语文老师观摩并提出宝贵https://yun.zjer.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571604&id=39391347
16.研究生培养计划书(通用5篇)专业实践: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工程项目或子项目的全过程,具体的实践内容可为系统分析、设计、实现、研究等,实践结束后递交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应包含实践时间、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成果及收获等内容。 研究生培养计划书2 一、培养目标: https://mip.oh100.com/a/202205/4685125.html
17.机器人培训总结三、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管理系统总体结构与功能。大型仪器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采用三层架构:第一层为浏览界面,主要为用户提供友好访问界面与方便的使用体验;第二层为应用服务器,主要负责日常管理业务以及数据的处理;第三层中心数据库,放置在学校中心服务器中,主要提供数据的存储、访问及管理。管理平https://www.ruiwen.com/zongjie/8237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