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交通运输局一直十分重视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工作,坚持用信息化手段强管理、促服务的理念,探索以信息技术和行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找到行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不断有建设成果诞生投入到实际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应用效果、社会影响以及创新程度几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有成都市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成都市驾驶员培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成都市维修公众服务平台。
成都市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提升行业服务能力
成都市共有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30家,年运送旅客达1.2亿人次,道路运输仍然是本地旅客主要的出行方式,由于没有先进的道路客运售票服务方式,广大旅客既不能通过互联网提前购买车票,也没有提前获取客车线路班次信息的渠道,给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也不利于车站科学、合理、有效安排运力,同时,由于旅客需要到车站现场排队购票,大量人流、车流涌入,势必影响车站周边道路交通秩序,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节假日客流高峰期间上述情况尤为突出。
(一)体制创新,打破了行业壁垒。在国内率先引入PPP模式,公开招标引入第三方企业开发建设系统平台并运营维护,企业自筹资金建设,自负盈亏经营,在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为旅客提供优质、高效和便捷的联网售票服务。在该模式下,由政府提供硬件设备,政府掌握产品和数据的所有权和知识产权,企业通过系统平台向社会公众合法提供有偿服务,“一石三鸟”地解决了政府服务、系统运维、系统拓展的难题。
(二)服务创新,建成了功能最齐全的联网售票系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采用“五售一订”模式,为广大旅客提供个性化售票服务,并为旅客提供5-10天预售票服务,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展到电子扫描支付、客运数据分析、票款自动清分结算、实名制电子客票核验、智慧客运站场站管理、接送站专车、景区直通车等多个方面,发展成为一套综合性的智能化客运服务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了我市的道路客运服务水平。
成都市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的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信息化手段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旅客购票难的问题,大幅提升了公路客运服务水平,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让越来越多旅客更愿意选择公路客运出行,行业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成都市驾驶员培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助推行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成都市驾驶培训市场每年新学员数量60-70万人,驾校也不断发展扩张,行业基础设施、培训能力大幅提升,到2018年底,成都市已有驾校131所,教练车1.5万台,教练员1.6万余名,教练场310余处。单从培训能力来看,已形成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需的状态,但由于公众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培训费用一费制事先收取、教练车多为分散式挂靠经营等原因,驾培行业仍存在着公众择校盲目、学员学习被动、行业监管困难、驾校服务形象较差等问题,管理部门面临行业监管和公共服务双重压力,而一直以来因为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难以为学员和行业参与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难以对驾校、教练员和教练车实施精细化管理。为根治以上问题,全面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彻底改观行业形象,成都市交委再次从信息化建设入手,紧扣“互联网+”时代脉搏,将信息技术与传统驾培行业融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于2015年9月建成了成都市驾驶员培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一)建成基于大数据的驾培行业应用数据库。通过汇集全市所有驾校、教练车、教练场、教练员、学员基础信息,采集学员培训、考试等状态信息,同时叠加平台运行所产生的大量动态信息,建成基于大数据的驾培行业应用数据库。
(二)建成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查询系统。平台除了提供全市所有驾校、教练车、教练员、教练场等基本信息查询外,还在主页上实时发布驾校考试合格率排名、学员评价排名、学员有效投诉率排名和驾校质量信誉考核排名等信息,供社会公众比较、参考。
(三)建成学员报名缴费统一入口。社会公众通过查询比较驾校和教练员的基本情况和排名情况,可以方便地选择自己认可的驾校、教练员,并通过平台提供的报名缴费统一入口在线报名、缴费,参加培训。
(四)建成功能实用的信息交流系统。其中,“淘宝”模式的评价功能让在训学员对教练员各阶段的教学情况以及驾校的服务情况作出星级评价,评价结果在培训过程中可任意修改,直至学员考试合格领取驾驶证;投诉功能方便学员对驾校、教练员的乱收费、“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投诉,管理部门在平台上及时处理回复,同时,社会公众还可通过平台咨询了解驾驶培训有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培训收费、教学服务等。
(五)建成信息化的业务办理系统。管理部门通过业务办理系统对驾校招生进行网上审核、教学车辆进行网上审批、对学员投诉进行网上处理、对驾校进行服务质量动态考评等。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充分发挥驾培系统的大数据资源和功能优势,又于2016年建成了基于IOS和安卓平台的成都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公众服务平台APP系统,该系统与原有驾培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共享数据资源。功能上除了与PC系统保持一致外,重点在移动互联网端延伸开发了预约培训、先学后付、计时收费等个性化的互联网+驾驶培训功能,提供从信息服务到培训服务完整的服务链。
成都市驾驶员培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及APP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使驾校信息、培训价格更加公开透明,为想学习驾驶培训的公众筛选驾校、选择教练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渠道;为在籍学员投诉及评价畅通了渠道,维护了广大学员的合法权益,将学习驾驶的主动权交到学员手中,从而倒逼驾校及教练员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为学员创造一个良好的驾驶培训市场环境,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驾培行业的满意度,助推驾驶培训行业转型升级。
成都市维修公众服务平台(熊猫爱车APP)营造公平公开透明的行业环境
目前,成都市有超过6400家机动车维修企业,从业人员约6万人,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机动车维修行业已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运行机制,但同时,诸如维修质量不高、过度维修、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公开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维修企业发展良莠不齐,由于还没有真正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部分企业优质服务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二是公众监督渠道尚未建成。消费者大多缺少车辆维修专业知识,车辆修理前缺少专业、权威的渠道咨询答疑,也缺少渠道了解维修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行业口碑,对维修企业的选择具有盲目性和随机性,同时,对维修过程也无法参与监督和评价,对维修疑虑也缺少咨询和投诉渠道,形成了修理厂和车主之间的信息壁垒,变相剥夺了用户的知情权。
为此,成都市交委于2016年底启动了成都市维修公众服务平台(熊猫爱车APP)项目建设,于2017年完成并上线运行。平台有以下特点:
(一)通过构建成都市维修企业数据库,实时发布机动车维修企业基础信息,如企业等级、服务范围、服务质量考评结果、消费者评价情况、工时及配件价格等内容供消费者查询、选择。
(二)通过专家在线咨询系统,为消费者提供车辆维修咨询、答疑;通过信息交流平台,消费者可以评价服务质量和对不满意消费进行投诉,行业管理部门通过回复处理系统对投诉进行处理、回复。
(三)平台所拥有的车辆健康电子档案系统将记录所有车辆的维修过程和检验结果,建立汽车维修可追溯机制。
(四)平台还能为消费者提供应急救援、购买车险、购买配件、上门服务、在线支付等个性化服务。
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全市维修企业数据资源,实现车辆维修网上服务咨询、网上查询工时配件价格、网上评价、网上投诉、网上查询维修记录,有助于营造公平、公开、透明的行业环境,有助于以车主的消费体验倒逼实体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从而推动建立以消费者服务为导向的市场机制,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成都地区6400余家维修企业,已超过3800余家入驻进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已对接45000余条,各项服务全面展开,得到维修企业和广大车主的广泛好评。
应该说成都市在互联网+道路运输领域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只有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互联网”与道路运输行业的深度融合,从拓展“互联网”应用到养成“互联网”思维,才能彻底改变落后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全面提升行业的比较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