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3.11.20
自医圣写下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确立医道正轨,两千年来,始终为医学之中流砥柱,曾救万千生灵于危厄。而今为医者却不知何谓《伤寒论》、何谓六经辨证。既不识伤寒之理、不明六经辨证,遂有今世之人内伤病多而外感病少之论调,而将《伤寒论》、六经辨证弃置一边!殊不知天地未变,风雨未变,古今同此一轨,人之生病焉能独变?盖人之生病,或由感冒风寒而起,或其人本虚而复感外邪而起,轻者即表现常见之外感症状,如头痛发热身疼恶寒之太阳病,重者即表现为两经三经合病之证。世人不明此理,当此西学盛行之世,癌变肿瘤之说遂风行天下,真正之疗法亦遂不复为世人所识。真所谓有发热之外感好辨,无发热之外感难明,皆因今人不懂《内经》《伤寒》之理、不明六经辨证所致。
仲景《伤寒论》一书即为由外感所致之万病而设,立397法,出113方,成为以六经辨证钤万病之典范。然《伤寒论》条文繁多,文多古奥,学者茫然无绪,往往开卷而明,合书而忘,给中医之临床诊断带来难题,学习之人半途而废者甚多。作为仲师之徒,作者学习伤寒、钻研伤寒、参悟伤寒、运用伤寒,至今已有四十载,质虽驽钝,然亦略具心得。为方便学者计,作者本《内经》《伤寒》之理,并参以己见,整理出这套六经辨证图谱(见下),俾使读者学习上可以通伤寒之理,临床上可以见病知源。倘若能挂在诊所的墙上,以及客厅、卧室每个可以利用的空间,随时随地观看,随时随地默想,必使学者以及为医者大感方便,而受益无穷。如此六经大纲烂熟胸中,理法方药并亦娴熟,临床才能得心应手。然作者行医以来,每见为医者胸无定见,舍夷就径,错误用方,耽误病情,害人不浅,诚可叹哉!作者一生受益仲景,而今进入暮年,深盼这套图谱能够为普及伤寒、弘扬伤寒略尽绵力,于医道之振起不失为一助,而亦以此告慰医圣之灵。
这套图谱自创制以来,虽几经修改,究难尽善尽美,还请海内方家不吝指正!
再者,制作之人不通医道,图谱之中多有错别字,学者会意即可,勿怪为幸!
原版高清图片爱问共享下载
兼治三十多种病
太阳中风桂枝汤,百般风邪效为强。
恶风怕冷自汗出,鼻鸣干呕项也强。
营卫不调常怕冷,胃气衰弱缺阳光。
脉见浮缓是中风,脉弱自汗卫不强。
阳明表症脉迟缓,大汗不止风邪伤。
太阴脾虚兼表症,长期怕冷肢僵痛。
表邪未尽全身痛,吐利止后腹痛胀。
妇人平脉脉又小,人渴不食妊娠常。
流行感冒高烧症,脉弱低烧怕风凉。
长期感冒不得解,鼻流清涕泪汪汪。
午后发烧暮夜冷,身懒无力自汗淌。
咳嗽咽痛流鼻涕,鼻塞咽炎饭不香。
长期头痛怕风冷,乍寒乍热常受凉。
小儿长感肺炎病,体温不高脸又黄。
皮肤瘙痒麻疹病,疹色不红表阳伤。
关节痛疼无红肿,又怕风来又怕凉。
产后邪伤自汗病,血虚发烧营卫伤。
冷瘙痒皮肤病,暖则缓解热气伤。
半身出汗中风病,界限分明气血伤。
患者如果有此症,立即救治快调养。
若要误治定瘫痪,怕有后果定不良。
左边瘫痪当归用,右瘫黄芪桂枝汤。
此文为蔡长福老中医口授,未加修改,包含数十年医疗实践的思考结晶,请读者用心体会。
足太阳膀胱经(一)——足太阳膀胱经
大自然有太阳普照大地,温暖万物才能生长,乌云遮盖太阳,太阳不能发挥热量,万物不能生长,一旦风云突变,阴雨连绵,大自然中见不到阳光,这就叫大自然中的太阳病。
足少阴肾经上行到喉咙,到喉咙下,肾经若要受寒邪,咽喉水中往下掉,西医所谓喉炎,食道炎。邪不解,食道里疙瘩连串,影响吞咽,西医误认为是食道癌,这种食道癌,在西医的权威刀下死了多少冤屈鬼!少阴寒化仲景留下二个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专治这种食道炎,咽炎,这就叫直中伤寒。医患诊断不明,死得太怨。
十四椎膀胱能量上行到大椎,从风池,风府,从百会往下行,到攒竹,到晴明穴,到咽喉,余邪不尽,咽喉下掉,吞咽不下,吐之尽不,常常干呕,西医所谓的咽炎,常用吴太牌消炎片,这是错误的治疗,仲景讲到了太阳病,风邪传到了咽喉,留下二个方,半夏散和苦酒汤,半夏散三味药,桂枝,半夏,炙甘草,专治这种咽炎。
膀胱经在人体的能量,膀胱就是人体的水胞,膀胱为人体的六腑之一,藏于少腹,有下口无上口,全靠胃气热量下压,热气蒸发于膀胱,聚之为尿液,尿液中大量的热气,传给了十九椎,膀胱经散在了人的全身,能保住人体热量的平衡,不怕风寒,一旦膀胱气化失约,命门火衰,气化的热量就不能保护人体的外围,小便是热气中的含水,小便多,一旦汗后受寒,人就会感到怕风怕冷,体壮之人,就能发高烧,能量不足之人,不发烧,感冒常常携带,常得颈椎病,胃病,膀胱从气化化为能源,尿液含有大量的热气,在夏天,小便解到体外,热气不见,到了冬天,小便解到体外,大量的热气外发,这就叫膀胱的气化能源,膀胱气化含水之腑,一旦五脏六腑能源不足,腑气不足,热量不够,就不能下压膀胱,就会失去了正常的功能,排到体外,两腿先肿,引起水肿,水痹,全身功能失调,百病重重。
足太阳膀胱经在人体多么重要,生也膀胱,死也膀胱,生死都在膀胱,仲景六经辩证,第一大法就是太阳膀胱经,开卷就是太阳病。
足太阳膀胱经(二)——太阳病
大自然也有太阳,太阳普照大地,就怕乌云遮盖阴雨连绵,多日不见太阳(自然中的太阳),就叫大自然中的太阳病,人身之上也有一个太阳,太阳就是膀胱经,膀胱经靠五脏六腑的供养,靠卫气的热气和能量供养于膀胱,膀胱有大量的热气外散于人的背后,一旦五脏六腑的衰弱,卫气不能供养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失去了温度,失去了温燥,人就会得太阳病,
太阳病就是太阳经病,太阳经从两足小趾至阴穴起,至阴穴上行循经背后,共63穴,这63穴能收天地之气,与五脏六腑各个器官和血脉紧紧相连,一旦太阳经受了风寒风邪的袭击,常常受风受凉,太阳就要病了,太阳病有哪些症状,太阳病身体好的人,发高烧,身体虚弱弱的人风寒感冒,无烧的感冒常常携带。
太阳病下行,引起下半身发冷发凉,甚至引起两脚发麻发胀,两腿不能行走自如两腿发软,常常引起足后跟的外踝常常的肿胀而痛,能引起小腿肚胀,引起小腿肚抽筋,腿弯发软,蹲起不能自如。
太阳病上行能引起腰椎腰脊不适,脊柱两边常常的腰痛,腰不能直立持重,弯腰蹲倒,转身不能自如,能引起腰椎病,引起腰间盘突出,腰椎增生,腰椎劳损,引起坐骨神经痛,引起两胯痛,两腰眼痛,不能久坐板凳,若久坐板凳,则引起屁股发冷发凉发麻。
太阳病上行,能引起背后发胀,身上没有力量,或大椎下有巴掌那么大常常发凉,难以忍受,非常难过。
太阳病再上行,能引起肩周炎等引起多种并发症,两膀酸胀无力,两膀外侧引起双手发胀发麻不能自如,胀得夜里难以睡觉。
太阳病再上行,能引起颈椎病,颈椎僵硬,颈椎增生,常常脖子难受,甚者不能抹脖子,一抹脖子能引起头昏头晕,引起恶心,甚则昏倒,摔跤。
太阳病再上行,能引起风池风府发胀,引起两眉间常长期发痛发胀,鼻流清涕,鼻子长期的不通,能引起咽炎。
太阳病长年不解还能引起多种病变,多发症,譬如引起心脏病,冠心病,心慌心跳,心脏常常无舒服感;引起胃脘不舒,胃怕冷胃怕凉,吃饭不香,常常吃饭没有口味;引起血脂高,血稠,血压高,血糖高,能引起五脏六腑的突变,引起五脏六腑的大病,后果不堪设想!
有诗为证:
十九本是膀胱经,它与十四紧相连
十四肾经走于里,十九膀胱往外传
肾虚火衰膀胱病,膀胱无力抗风寒
膀胱无能太阳病,没有温度去抗寒
仲景开卷伤寒论,桂枝写在第一篇
8.开鬼门——温经解表发汗法之病案一
9.开鬼门——温经解表发汗法之病案二
百病皆因伤寒起,表证不解转杂病,
杂病不解还求表,表里同治擒百病。
朱姓患者,男性,28岁,“小三阳”携带者。2012年1月4日来诊,自诉:心下闷痛,尤其夜间、清晨明显。轻度口苦。睡眠质量差,不易入睡,梦中恐惧。诊脉得右脉弦细;舌淡红苔少。此证本脾肾阳虚,因之运化无力而少阳郁热,太阳表弱而生机不畅。治当开表以鼓动机转,作为开路先锋,而后主以温中健脾,疏散郁热。处方如下:桂枝30,白芍30,炙甘草20,干姜20,党参15,白术15,茯苓15,附子20,柴胡30,黄芩20,天花粉20,茵陈30,栀子12,泽泻15。共5剂。
1月15日二诊。5剂服完,心下闷疼已解除,但背后觉冷。胃疸汤加减:茵陈30,苍术12,陈皮12,白术12,茯苓12,黄连10,栀子10,防己12,泽泻12,车前草20,葛根30,秦艽12,桂枝30,干姜30,附子20,炙甘草20。共6剂。药后,各种不适基本消失。继续以胃疸汤加减调理巩固。
弟子跟随蔡老师学习心得:
癫痫一般从肝论治,有的也要从外感论治。举一个山东中医药大学已故终身教授李克绍的医案:
患儿,男,10岁,兖州汽车运输公司马某之子。1971年春求诊。患儿患癫痫两年,经常跌倒抽风,重时每日发病数次,西医诊断为癫痫,曾服苯妥英钠、三溴片等西药无效;也曾中药治疗,亦无明显效果。望其身体发育一般,察脉观舌亦无异常发现。因问最初发病有无明显诱因,其父说:1969年夏天,天气很热,此儿上山割草,在炙热太阳照射下晕倒了,此后就经常发作,越发越频繁。据其病因,认为病属"暑厥",处方如下:党参12麦冬12五味子4.5夏枯草15清半夏9蜈蚣1条僵蚕6全蝎4.5甘草3。
数月以后,马某领其儿来复诊。自述上方服10余剂,抽风未再发作。后随访数年,病情一直稳定,未再发作。
11.蔡长福麻黄附子细辛汤运用经验
(开鬼门——温经解表发汗法之三)
(蔡长福先生口述,弟子韩章勇整理)
闲来无事披览先贤医案,忽忆起十多年前一则治验,今告于同道,于医学之昌明亦不无补助云。
随侍跟前的儿女,睹此巨变,翻想此前种种求医经历,备尝颠沛辛酸,不禁喜极而泣,跺脚而骂:“什么南京上海的大医院,什么名医专家,什么高科技检查,一个普普通通的咽喉炎,竟然被诊断成食管癌!庸医误人,庸医害人!也怨我们这作儿女的不孝啊!这么近的名医不知道,却跑去南京上海,让老人受了这么多冤枉罪。老人知道自己的病后,为了不让我们担心,躲开我们吃饭,一碗面条从早上吃到中午。老人心里面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不病死也要被吓死,不吓死也要被庸医治死。”
原来,患者酷爱胡琴,退休以后,为了学琴,常到雨山湖的凉亭(马鞍山一游览胜处)去拉胡琴,可谓寒暑不避,风雨无阻。凉亭建于湖水之中,四周无遮无拦,患者长处此开阔多风之地,久而久之,难免感受风寒。病起之初主要是干呕,咽喉异物感,吐不出咽不下,声音嘶哑。此后逐渐加重,出现吞咽困难,饮食受阻。马钢、南京、上海各大医院跑个完,然而遍治无效。后来求治于江宁一位民间中医,给服黄连上清片,药后病情反而更趋严重,彻底不能吃饭讲话了。
患者第一剂服完之后,为求巩固,原方更加炙甘草20克,余药不变,共3剂。每剂两天,分四服。发汗以全身温暖,微微潮润为度。六日之后,患者直似脱胎换骨一般。不仅面色渐转红润,而且微微发胖,自言:“现在吃饭,食物到嘴里后直接就掉进肚子里!”麻附细扩张食管之卓越功效,即使到今天都令我吃惊不已,不得不感叹经方之力宏且大哉!而且尚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挖掘。
此案之前更久,曾有一穷苦人求方于我,自言得了食道癌,吃饭不能下咽。余乃授一单方姑作一试,不过葱须、生姜、红糖几味,亦不在放在心上。岂料月余后遇于街头,见面即长揖拜谢:“多亏了先生的单方,现在能吃饭了,您救我一命啊!”
十载以来,所遇吞咽不利而不至完全闭塞之轻症咽喉炎患者,更是不知凡几,其证往往多见:形寒怕冷,经常发懒犯困,但见脏无他热,径与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开表即愈。前年偶过菜市场,见一对夫妇路边口角,询之,乃知为丈夫者卖菜时竟无故发困,忘记收钱,一日损失几十块。其妻屡说不改,因此争吵。细问乃知患者更有畏寒怕冷,身体惫懒,总睡不够等。余乃笑曰:无须争吵,此病也。因授麻黄附子细辛汤。再遇于菜市场时,患者已满面笑容,千恩万谢:“先生的方子真是神了,吃了一付就不犯困了。”此后,更遇吃饭时突然犯困而饭碗堕地、或一看电视辄睡意阵阵,曾不能支持两分钟以上,种种怪证不一而足,但见患者形寒怕冷,身体惫懒,精神不振,发困打盹,脉见沉细而紧,悉与麻黄附子细辛汤而愈。亦因此,余乃固知“但欲寐”实为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并知能用十方,不如精于一方,但能善用,岂有“病多方少”之窘?
余退而思忖,首案患者年寿渐高,又据言在外处有情人,不免耽情。少阴肾阳既已先虚,则太阳亦虚,又长处开阔多风之地,风寒之邪乃直中少阴,正邪于是相拒于咽喉(咽喉本少阴肾经之门户),不进不退亦不解。久而久之,阳虚不化,寒邪不解,水湿留滞,黏涎吐咽两难,咽喉食管为之狭窄,饮食难进,音声难出。《内经·脉解篇》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所论正与此同。很多咽炎患者亦自言每房事之后,吞咽即感不利,禁房后则渐有好转。因此,治法当从温阳以补少阴之虚,开表散寒以壮太阳表气,里外之气一旦相接相融,机转得开,寒湿得消,咽喉食管自然开展。倘若单纯温阳,则捷效难取;以热病论治,更是离题千里。一旦错辨寒热,误诊误治,饮食难进,久绝水谷,生机颓败,虽仲景再世,亦回天无力。余自行医以来,每见为医者不识此证,不明仲景“伤寒”之真义,错用寒凉,蛮用温燥,杀人于无形之中,其枉死者何止二三?谁来伸冤?谁来负责?庸医误人,岂浅鲜哉?我昔年曾见一病人,再三误治之后,饥不可遏而不能食,胃脘疼痛如焚,全身发热,乃令其子置缸一口,浸于水中,至终瘦骨如柴,谷绝而亡。呜呼,良可悯也!
其实,人世间不外两种病,一寒一热,药无错,病人无错;热病以寒治,寒病以热治,为医者有错!不明“伤寒”真义,舍近求远,错误用方,陷人死地!岂知太阳表气畅达,则一身机运活泼,圆转无碍。一旦闭塞,即发为表证,如中风伤寒,所谓“发热恶寒发于阳者”,但开表即愈。倘若本有少阴阳虚,则太阳亦抗邪无力,邪乃深入直中少阴,久久不解,如捂湿被,一身圆机受制,乃变生畏寒怕冷、面色晦暗、手足冰凉、脊背发紧、腰酸腰痛、精神不振、易困易睡、吞咽不利、喑痱跛足等种种证候,所谓“无热恶寒发于阴者”,论治则当温阳与解表并行,倘因表气不畅,内生郁热,又当兼以疏散。
诗曰:少阴阳虚久不解,直中伤寒找太阳,
脾阳虚衰不运转,表里双解壮阳光。
汗法,作为八法第一大法,实为百病金钥。
仲景《伤寒论》太阳篇讲,“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名为中风”,到底太阳中风之“恶风”一证能达到什么程度,并不知晓。后遇一例汗漏症病人,方知“恶风”之极,今录此医案一则以飨读者。
二零零一年六月仲夏,兰州一女同志来诊。一进我诊所,还没坐凳子上就说:“先生,把电扇关了、门窗关了可以吗?”我大吃一惊:怎么回事?怎么这人怕风这么厉害!仔细观察:此人约五十来岁,头发潮湿,浑身也湿漉漉的,像被水浇过一样。询问后方知,此患者怕风二十余年,甚至见窗外树梢浮动都心惊胆战,求遍名医,医治无效。
脉浮长,在阳明大纲里有这么两句:
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
阳明表证反有汗,桂枝加葛中风传。
由此可判断她有中风和阳明表证,定方桂枝汤加葛根。“太阳病医误,汗漏漫漫”,她二十多年出汗,久汗不解,必有阳虚证,阳气大伤,应加附子,表气也虚,又加上黄芪龙骨牡蛎。
脉洪大,滑数,重按有力,由此可判断有里证。
我问:"肚子痛不痛饭后可肚胀?"
答曰:“有时痛,饭后腹胀,难受,屁多,小腹坠胀。并且,口干舌燥,日夜淌汗,夜睡合目汗更多。我想起三阳合并证:
合病两三经同病,并病传归并一经
二阳合病满喘发,自利葛根呕伴同
太少利芩呕加半,明少弦负顺长生,
滑数宿食大承气,三阳合病腹膨膨
口燥身重而谵语,欲眠合目汗蒸蒸
这位女同志就是这样:脉滑数,腹胀,口燥,欲眠汗出。观察患者面有油垢,有时遗溺,小便不尽。“遗尿面垢参白虎,浮大汗下禁当应”。问至此,我判断为三阳热病,表虚化内热,表里同病。我考虑要表里双解,表证用桂枝葛根汤加附子合黄芪牡蛎散,里证用大柴胡汤、白虎汤和承气汤,泻实不伤正,解表不伤阳。
这是我至今见过的最典型的一例,印象深刻!这才知道太阳风的标准。张仲景有两句话:重衣厚被不知暖,身坐密室还怕风。要不是临床上遇到这种状况,是很难理解的。
有日月就有天地乾坤,就有风寒暑湿燥火。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大自然的风对万物对人类有情而无情。风是空气流通的结果,无风万物不能生长,便成不了自然。如果不刮风,就不会下雨。对人来讲,自然界没有风,天热时胸闷气短,难以忍受。但风也不能过急,风要过急,大自然会突变,伤人类、伤万物。
我们读《伤寒论》要时时刻刻牢记张仲景的太阳病中风篇,中风写在第一篇,桂枝汤是群方之首,《伤寒论》中八十一方,方方有桂枝,用到桂枝的方剂都以治风为主。有诗为证:
汗出恶风用桂枝,辛温祛痹感寒湿
通阳止痛舒经脉,营卫调和治表虚
由此可见桂枝对中风的运用多么重要,张仲景对中风的理解又是多么深奥,多么奇妙!我们后世的学者与医圣相比,对中风的认识太差,理解太浅!临床上很多医生弄不懂、辨不清,误诊误治,错误用方的事情比比皆是,让患者苦不堪言啊!
仲景治病六大法,第一大法开鬼门,以解表为先。张仲景对桂枝的运用后人应该深入学习。我对桂枝汤的认识:
桂枝好比患者被,芍药好比神仙汤;
国老好比长寿草,驱寒温胃数生姜;
汤里大枣不可少,桂枝红枣大补方;
桂枝放在第一位,今生今世良医当!
朱某,女,32岁,2010年4月因经期腹痛某某天去南检查,B超显示子宫卵巢囊肿,子宫肥大,有积液。继而做腹腔镜手术,恢复后患者想要孩子,但考虑自身状况难以受孕,在医院建议下8月份第一次试管婴儿手术,失败。2011年7月份第二次试管婴儿手术,再次失败。患者信心大失。改为中药治疗。
2012年3月25号前来我诊所就诊,患者自述腹部右边时常疼痛,腰痛,大便稀,四肢厥冷,恶寒无汗。脉沉软无力。用方内补当归汤加减一个疗程。
当归30桂枝40白芍80炙甘草40附子20干姜40熟地50
2012年4月4号前来复诊,各方面症状缓解,因考虑患者子宫有积液,便开方内补当归汤加除湿方加减一个疗程。
2012年4月15号三诊,患者自述精神差,浑身无力,口苦,不渴,诊为少阳证。
开方小柴胡汤加四物汤加减。
2012年5月4号再来我诊所,这次家人陪同拿着礼物,欢声笑语中拿出昨天才做的血清检查报告,患者已怀孕三周有余,倒是来报喜的了!一家人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只呼惊喜来的太快,一时不敢相信!
当今社会不孕不育困扰太多想要孩子的家庭,而且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夫妻感情破裂、家庭不和、离婚等!
到底是什么造成这么多不孕不育的患者?
医宗金鉴有诗云:
不子之故伤任冲,不调带下经漏崩,
或因积血胞寒热,痰饮脂膜病子宫。
太多女子喜贪凉,冷饮、冷食、空调、风扇,身体受了风寒而不自知,伤其冲任二脉,导致宿血积于胞中,新血不能成孕,或因胞寒胞热不能摄精成孕,或因体盛痰多,脂膜雍塞胞中而不孕。
这位患者就是这样,因从事出租车司机的工作,特别是冬天不可避免在行驶中开窗受风,其人又性情豪爽,夏日冷饮凉啤酒不断,日积月累,待到经期来时疼痛难忍,方知事态严重。
算来患者服用前两个疗程后即已怀孕,内补当归建中汤补血和血,调理阴阳,散寒止痛,服用之后女子血气充盈,胞内温度适宜,自然受孕,其效显著!
16.记我的师傅——民间中医蔡长福老先生(一)
7月8日至13日,我在马鞍山从师学习6天,总的感觉是:就像一个穷人忽然面对满汉全席,既大开眼界,又一次吃得太多太饱,一下子根本消化不了。
下面把这次马鞍山之行,我看到的、听到的、感悟到的、能够理解的东西,写下来(还有很多东西我还理解不了、体会不到,所以写不出来)。这次只写一个大概,以后会结合我自己的理解和临床体会以及案例慢慢地写。
一、蔡老的临床水平高
1)我7月8号到马鞍山,蔡老7号刚从昆明回来。蔡老为什么去昆明?还有一段故事:
3月31日上午,昆明一个病人Q先生因胆囊多发性结石和胰腺多发性结石,来找蔡老看病。Q先生自述,他胆结石十几年了,近一年又得胰腺结石,一旦急性发作,痛得头顶床、屁股撅起,口水不断湿透枕巾,就这样蜷缩着连续剧痛几个小时,疼得恨不得跳楼。西医给出的最终方案是,切掉胆囊,切开胰腺拿净结石后,再在胰腺上做一个拉链,随时拉开清理结石。Q听着头皮都发麻,问有多大把握?答:没把握。吓得他提上裤子就跑了。来看病时,Q腹胀胸闷得腰只能直挺着一点不敢弯。蔡老看过后,开了一付胃疸汤加味的方子,当时煮了就让Q喝了。下午Q再来,说他的病好了,什么感觉都没了,非要请蔡老去吃小肥羊(q已经很久不敢吃肉了,早馋坏了)。
Q先生在昆明事业做得很大,为治病辗转于各大医院,无论西医名医还是中医名医看了不知多少。为答谢,Q请蔡老去昆明玩。蔡老到了昆明就没闲住,每天十几个人等着看病,其中一个老干部是肝癌合并直肠癌晚期,已经化疗29次,医院表示已经不治。患者脾已经硬得像石头一样,大到脐以下,腹大如鼓,饮食俱废,大小便不下。蔡老推辞不治,家属央求给开个方,诚恳表示治不好也无怨无悔。蔡老诊脉后,发现左脉沉弦有力,右脉细软无力,舌胖大苔厚腻中间脱落,尿少黄臭,心下软两侧胀硬。蔡老开了一剂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合小承气汤方:柴胡60黄芩30白芍50枳实30大黄20厚朴40栀子15茵陈30,煮三遍吃两天。
两天后,患者自己走来了(来看病时,是几个人架着来的),说现在像好人一样,肚子不感到胀了,并描述服药后的反应:第一天晚上,不停地放了一晚上屁,第二天晚上拉了一晚上大便,屁放完了大便拉完了,就像好人一样了。他拉着蔡老的手说:可惜见到你太晚了,但也不遗憾了。“为什么呢?”蔡老问。老干部答:我总算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了。
蔡老说,这个病人经过29次化疗,把体内阴精津液都熬干了,内热极盛,病人虽虚,却是一个实证,所以用此方清热养阴降气、通下泄热保阴,又用大量白芍养阴,再合上茵陈蒿汤清泄湿热,吃了以后,就把他满肚子的气和大便都排下来了。
2)再说一个我亲眼看到的病例:
7月12号上午来一个女病人,我问病情,她说病很多,让蔡老先给号号脉。蔡老号脉后,一气说了十几个症状,说得病人直点头称是,满面笑容,最后病人说还有一个病没号出来。什么病?她说:甲减。大家都笑了,告诉她西医的病号不出来。
3)蔡老对许多病都有独特的思路:
1、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多年吃泻药减肥,导致无论吃多少泻药大便都下不来了。来时带一大杯番泻叶水,不停地喝,频频跑厕所,腹胀难忍可就是大便不下来。蔡老用大剂理中汤,一剂大便即通,拉下大便多得吓人,用女孩自己的话说,都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那么多大便。我问什么道理?蔡老说,长期用泻药,导致中焦虚很了,失去运化能力了,所以大便不下。
2、与上例异曲同工的还有一例是尿不出尿来。一个病人,尿少而热,越吃清热解毒、利尿的中药越重。蔡老同样用理中汤加茵陈治疗,吃了就好。我急问什么道理?蔡老说,中焦已败,导致胃热下行,所以尿少而热。
3、一人患季节性哮喘,来时气喘吁吁,几乎要憋死,蔡老用大剂甘草干姜汤(炙甘草160炮姜80)当场煮药,让他立即一次喝完,喝完马上就不喘了。蔡老说,此人肺气极虚又受寒,炙甘草大补肺气,炮姜温肺,所以效如桴鼓。
综上所述,正如蔡老常说的:伤寒没有不效的方,就看你会不会用。
蔡老用方大多是伤寒金匮的方子,还有十几个自己创造的方子——他把这叫做法外之法、方外之方。蔡老的常用药就几十味,基本不出伤寒金匮的用药范围,后世的药用得比较少。
昆明之行,蔡老和两个弟弟(蔡氏经方三兄弟)在南京机场合影
二蔡老的脉诊水平高
古人作诗,苦心孤诣地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蔡老诊脉也常常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有把病人说哭的,有把病人说笑的,还有把病人说惊的。
这次蔡老去昆明,给一位女士诊脉,诊完后说:“你不想活了?”。话一落地,举座皆惊,女士急问:老先生,你怎么说我不想活了?蔡老说:“你吃减肥药15年了”。女士大惊,说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我很疑惑地问蔡老,你有可能知道她吃减肥药很多年了,但怎么敢说正好15年呢?蔡老说:当时精力高度集中,脑子里闪过的念头就是15年。
有一个老奶奶来看病,蔡老诊脉后说:“你命苦啊!”老奶奶问:我怎么命苦了?蔡老说:你是不是每天晚上睡觉时都觉得有人上你的身?老奶奶一听,眼泪唰就下来了。原来,老奶奶从年轻就守寡,已经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来,她害怕晚上睡觉,只要一闭眼睡觉,就觉得有人上她的身上,行夫妻之事,感觉和真的一模一样(这就是民间传说的所谓鬼上身)。这个事情,三十多年来,她从没给任何人说过,也不敢说。让蔡老一点破,她多年委屈的泪水就再也忍不住了。
我问蔡老,怎么诊出来的?蔡老说,她的心脉极虚,再看她的神情,就知道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蔡老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当街摆桌子给人诊脉,诊一个50块钱。开始大家都观望,到后来都排起了长队,这样一直干到天黑才完,连续几天都是这样。蔡老给我讲了当时的几个案例:1)一个妇女诊脉后,蔡老说:你月子里不是掉到河里就是掉到井里了。果然,这妇人月子里去河边打水,一阵头晕就掉河里了。2)蔡老给一个男人诊完脉后说:你的命根断了。那个男人脸刷地就红了,急问你怎么知道?事实是,这人骑自行车下陡坡,刹不住车撞车后,把阴茎挤断了。
补充说明:此文发到论坛里后,引起一片质疑的声音,认为太过玄虚,所以我在这里补充说明一下:
1、其中一位质疑:真神,摸脉可以摸到病人月子里不是掉到河里就是掉到井里。
当时我问蔡老,你怎么能摸出病人月子里掉了河里了呢?蔡老说,她月子里受了大寒(这个容易诊断出来),当地水塘又多。哦,我一下就明白了,蔡老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根据她月子里受了大寒的诊断,可以推测她月子里掉水里了,当地水塘多,所以可以进一步推测她不是掉了河里就是掉到井里了(南方妇女要到河里或井里打水。月子里的妇女气血虚,容易头晕,打水时,一旦头晕就容易掉下去)。
2、即使病人不自述病情,医生脉诊时,除了从诊脉本身获取大量的信息以外,还要通过观察病人的神态、面色、体型,以及听病人发出的声音来获取信息,把所有的信息归纳总结起来,最终就能得出一个诊断。
古有越人入虢望齐侯之色之传奇,现在有许多疾病仅仅通过望诊或听诊就可基本断定(许多中医都有这个本事),再加上脉诊,医生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病人的疾病。病人感到神奇,但其实并不玄虚。
3、伽利略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你信吗?伽利略那时代所有的人都不信。但是,只要你懂得杠杆原理就会信,否则你不但不信,还会认为伽利略是一个骗子、疯子。
年轻时,蔡老也像许多摸不到中医门的中医一样,走过很多弯路。他说,那时候他到处搜集秘方、验方,搜集了整整一箱子,后来才在他的大师兄的引领下,走上了仲景之路,走上了六经辩证之路,看病再也不是凭借秘方、验方碰运气了。
蔡老把他对中医经典的见解和自己临床的体会编成了上千条歌诀,每一句、每一段歌诀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总体上说:
1)蔡老特别重视外感病,认为所有的病,不是外感病就是外感病不解所变化出来的。整部伤寒论,包括金匮要略,讲的就是外感病及其变化,所以蔡老说“伤寒论深不可则,浅就在皮毛”。
有许多一般认为与外感关系不大的病,蔡老也认为是外感造成的,比如情志病,比如失眠。蔡老认为,失眠要从三阳病论治。
2)蔡老看病,全从六经上着眼,认为世上的病,三阳病多见,三阴病少见;三阴病好辨,三阳病难辨;单纯的外感病少见,大多是半表携带。在三阳里,认为太阳最重要,太阳是三阳的外壳,人体的外罩;在三阴里,认为太阴最重要,太阴是三阴的主宰。
李可老重视三阴病,蔡老重视三阳病,两人一北一南,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是长久地受压迫而又执着不懈地追求中医真谛的民间中医。
3)蔡老特别重视桂枝汤,认为六经病都要用到桂枝,为此编了一付对联:“月中桂枝月中贵,桂在人间贵上贵”。
4)蔡老特别强调治病要给邪以出路。
以上的介绍并不全面,因为我也只是断断续续地听蔡老介绍他的理论,只是感到内容非常丰富而独特,但目前我还理解得不是很透,所以这里只能说一个大概。有许多具体内容等我学会了、理解了、最好再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介绍给大家。
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走过几十年坎坷的中医之路,师傅马上就要走到“从心所欲”的年龄了,一身的本事不但没有赢来鲜花和掌声,没有获得敬重,只有汗水和泪水常常陪伴左右。
蔡老从师学习的时候,每天要干的事情就是洗衣、做饭、带孩子、下地干活,吃饭要等到师傅一家吃完了才能吃些剩饭,常常吃不饱。学医是干完活之后的事情。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蔡老一边行医一边学习,小日子过得还算自在。但是,九十年代医师法实施以后,原来合法的诊所被取缔,并屡屡被查抄罚款,最重的一次一个方子被罚款几万,弄的生活难以为继。多少次伤心绝望地想放弃中医,却又难以割舍——那种悲愤、伤心啊…就象是被锯掉双腿的卞和抱着和氏璧坐在楚山下痛哭,怀才不遇反被冤屈。
在那六年里,蔡老过着日夜颠倒的日子,晚上不睡觉,早晨不起床,也不开门。有时病人在门口排成了长队,他也不开门,病人叫门急了,他先打开一角窗帘,偷偷地看看外面有没有卫生局的人,确认没有他才敢开门。
蔡老只有初中毕业,中医临床和理论能达到今天这个水平,总结出了上千条中医歌诀,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汗水和泪水凝结成的,这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五世上只有高明的医生但没有神仙
灵枢经把医生分为上工、中工、下工三等,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就是说最高明的医生,治十个病人能治好九个,中等的能治好七个,再差一点的能治好六个。
再高明的医生也是人,不是神仙,不可能治好所有的病。正如医圣张仲景说言:学好了《伤寒杂病论》,“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我作为临床医生推崇蔡老,不仅仅是看疗效,更重要的是:蔡老治病从诊断到辩证,从立法到处方用药,都是根据伤寒论的六经辩证的理论,讲得清清楚楚。我听了,自然受益匪浅,我写本文只是有感而发。
最后,我想告诉患者朋友:一个中医生,要学满五年还要临床实践多年才会看病,此后还要终生不断地学习,才能持续地提高疗效。您看,各个中医论坛里全国各地的中医,每天都在交流、探讨治病的经验——他们中间不但有很多年轻的中医,还有很多中年、老年的中医。我们不断地努力,就是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治好病。但是就算我们终生学习,一直努力到死,也有治不好的病。当我们给您治好病时,您的一声谢谢会让我们心感温暖,是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当我们努力了,却没有给您解除病痛,您不高兴了骂我们一句也可以理解,但不要把我们当敌人。让我们一起携手来对抗我们共同的敌人——疾病。
六结束语
最后我说说撰写本文的初衷,也好给广大中医同仁和中医爱好者一个交代。这要先从我与蔡老相识、相知与拜师说起:
1、相识:
去年南阳经方会议的最后一天上午,全体合影完后,不参加后续活动的少部分人乘一辆中巴先回宾馆。路上我忽然听到车后有人用很大的声音谈论中医,回头一看,是一位老者,坐在车过道的一个马扎上,正在回答边上一位年轻中医的问题。他回答问题时,说出来的话是一串串中医歌诀。虽然听不清楚(口音重),也没听明白,但我断定此老一定是师带徒出身的民间中医,既然能够出口成章,肯定不凡。我心里马上就产生了结识此老的念头。
下车时,我坚请老人家吃饭,因为我下午2点的火车,再不请就没机会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李艳主任医师在车上和我坐在一起,在车上时我俩就谈论,说此老不凡,所以李艳也坚决要请,最后我们一起请蔡老吃饭。期间,我们问了蔡老很多问题,感觉蔡老确实不凡。谈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为赶火车先走了,李艳继续与蔡老谈了很久...。
2、拜师:
2011年10月23号,我第一次去马鞍山拜访蔡老,与蔡老谈论中医一天以后,就被蔡老的学问所折服,提出要拜蔡老为师,蔡老推辞说:我就是一个土郎中,你是正规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怎么拜我为师?咱两还是以友相处,有问题共同探讨吧。我坚持要拜师,最后蔡老才同意。
在回来的火车上,我心情一直不能平静,一方面很兴奋,另一方面很愤怒。兴奋的是,我有幸拜了一位师傅,从此在歧路丛生的漫漫中医之路上,有了一位领路人;愤怒的是,这么一位真正的、纯粹的老中医,几十年来不但不受尊重,反而饱受摧残。回来后,我有感而发,就写了《马鞍山拜师记》。
3、写本文的初衷:
1)希望蔡老能广为人知,人才不被埋没,由此或许能影响到某位有力人士,能帮助蔡老搞一
个合法行医的证件,使他老人家在晚年能够安心地治病救人;
2)使更多的中医同仁能够了解蔡老的学问。说到这一点,就不能不涉及到蔡老的东西现在面
世的很少、大家无从了解的问题。
和理论思考并没有留下医案、医论之类的文字资料——大家想看这些东西,现在确实拿不出来。
蔡老把他大部分的学问总结成了上千条的中医歌诀,不是为了发表,只是用于指导自己的临床。蔡
老那些歌诀,由打字社全都做成了图像文件,足足有几个G大,很难上传。现在问题是,需要有人来
帮助蔡老分类、整理,并详细解释那些歌诀的意义——这个人必须热爱中医,熟悉伤寒、金匮、内
比如,如何从外感治疗乳腺增生、失眠,如何治疗妇科病,如何治疗肝胆、胰腺、胃肠系统的疾病等
等,整理好一个发一个,然后再整理一些理论性强的东西,比如六经辩证、桂枝汤、外感病、半表
携带、内热100问等等。
3)使患者多一个选择。
本文到此就全部结束了,这是我6天马鞍山之行,所看到的、听到的,加上我自己的感想和想
感,不吐不快,就像一个怀着鸡蛋的母鸡,不下出来难受。从14日凌晨从马鞍山回到济南,到今天
(22日夜)已经整整9天了。这9天,我几乎每晚干到12点,早晨4点多就睡不着了,好歹把这“六
个蛋”都下完了,我也该歇歇了。
2012年7月22日晚11点
[全文完]
现在是7月25日上午11点,病人(下文例一)刚走半小时。
我在马鞍山时,听蔡老讲过用麻附辛加逍遥法、或麻黄汤加逍遥法治疗乳腺胀痛,当时印象就比较深,觉得很有道理,但没机会祥问,也没见歌诀,回来就想试试看。7月18日,恰好来了两个这样的病人:
例一:姬**,女,42,乳房胀痛大半年,骑自行车一颠就痛、要用一只手托住这才行,全身痛,乏力,怕冷,舌淡红,右脉沉弦无力,左脉弦。处方麻附辛合逍遥丸:麻黄15附子15细辛15柴胡15白芍15当归15生白术15茯苓15,6剂。
今天上午病人复诊,上述所有症状基本上全好了。刚吃完两付药以后,骑车乳房颠痛即好。因我也是刚在网上看过《蔡长福治疗乳腺疾病略例》,就马上按文中的提示问:治前乳房觉得凉吗?(以前从未注意过这个问题,当然就从没问过)答:乳房觉着发凉,另外,生气后,也会加重。我一听,大为兴奋,这不是和蔡老歌诀中说的“乳腺疾病医辨证,辨清表里再用方,寒胀怕冷不出汗,麻附细辛逍遥方”完全对上了嘛。
例二:马**,女,44,左乳房有肿块,牵拉时疼痛5月,压不疼,...,同样用上方加黄连,6付。
这个效果不好,应该是辩证不准,再细问了症状,改用柴桂姜汤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