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从《德法年鉴》时期开始探索人类的解放,明确把新哲学作为人类解放的“头脑”,把无产阶级作为人类解放的“心脏”,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奠定了基础,《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形成。《共产党宣言》确定了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政党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共产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先进性政党;指明了共产主义政党“最近目的”是组织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将政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最高理想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阐明了共产主义政党的策略原则是政治上坚持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地位、思想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上主张先进理论武装自身与教育群众相结合。今天重释《共产党宣言》,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现实启示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建党百年思政课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发展规律研究”(GXXT-2021-03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吴学琴,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无论是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初建,还是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成长壮大;也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开天辟地使新中国站起来,还是改革开放以来改天换地使中国富起来,抑或是发展到今天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大党,正惊天动地使中国强起来,《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理论经典之一。1848年2月,《宣言》在伦敦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也标志着共产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奠基之作”。[1](P106)这部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件,“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2](P50)因而《宣言》亦可被称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的“宣言书”。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重温《宣言》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探索党建思想的理论成果
与此同时,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政党建设思想也开始生成。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这部“天才大纲”中,恩格斯批判性地考察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指出其“达到的唯一肯定的进步,就是阐述了私有制的各种规律”,[3](P59-60)但这也恰是其伪善之处,因为以劳动和资本相对立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正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进而变革社会关系走向理想的社会,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性。由谁来消除呢?《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达成了一个理论上的共识,即“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3](P262)初步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在1846年他们共同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更是系统详尽地阐发了唯物史观,并间接论证了无产阶级联合与共产主义历史必然趋势。
正由于上述思想奠定的坚实基础,正义者同盟1847年6月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时,很快接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建议,将同盟改名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代替了“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接着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草案,同时恩格斯在会议期间还为同盟起草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在这份共产主义政党的第一个纲领稿本中,回答了关于共产主义的二十二个问题;会议结束后,恩格斯在《草案》的基础上又撰写了新的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回答了二十五个问题,明确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3](P676)这些草案为制定同盟纲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以下简称《章程》),作为《宣言》的先声,《章程》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同盟的革命目标进行了更为确切的表述,从而使马克思、恩格斯为会议修改起草的《章程》不仅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也成为共产主义政党的基本纲领。
显然,在《宣言》公开发表前,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政党建设已经开始思考并进行了初步阐释,他们立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通过对以往社会各阶级状况的深刻剖析和工人运动经验的实证性总结,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回答了无产阶级要“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根本性问题:指出了政党的阶级属性是无产阶级的政党,而不是资产阶级或其他什么阶级的政党;共产主义政党必须拥有完备的纲领,用正确理论领导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政党是社会革命的领导者,肩负着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进而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二、《宣言》科学阐明了共产主义政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性质特征
经过早期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写就了《宣言》这一理论著作,确立了共产主义政党建设的指导思想,规定了共产主义政党建设的性质特征。
第一,《宣言》科学阐明了共产主义政党建设指导思想的真理性。理论是行动的指南,革命的胜利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理论是否科学关系到党的目标任务的实现,关系到党的发展方向。
《宣言》发表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初步意识到无产阶级解放的“头脑”是(新)哲学,《宣言》发表之时,他们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诞生。以此为理论指导,《宣言》从多个维度阐述了共产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真理基础。
共产主义政党建设指导思想的真理性,在于它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理论基石。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共产主义政党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宣言》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剖析,宣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论。在对以往社会发展历史的回溯和剖析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旧社会内部的所有冲突在许多方面都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4](P41)进而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4](P43)历史发展规律。一方面,资产阶级虽然在人类历史上特别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到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4](P37)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瘟疫”以及与无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和落后性,这为共产主义政党推翻资本主义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资产阶级越是发展就越是促进无产阶级的壮大,与此相应,无产阶级组成的政党就越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决定了无产阶级是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也决定了无产阶级胜利的必然性。
共产主义政党建设指导思想的真理性,在于它科学阐明了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政党的阶级性本质决定了对立阶级政党之间斗争的主要形式是阶级斗争。早期工人阶级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主动性,看不到无产阶级自身的力量,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认识阶级以及阶级斗争的作用。
第二,《宣言》首次明确了共产主义政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与先进性特征。恩格斯在1875年《给奥·倍倍尔》的信中曾指出,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5](P415)《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一面这样的旗帜,它的发表让“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一“秘密团体”组织以公开的“共产党人”身份向全世界宣告着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
政党的性质决定了政党的阶级立场与价值指向。在马克思之前,剥削阶级政党总是以虚假的普遍性或“超阶级性”话语来蒙蔽群众,以掩盖自身“为少数人谋利益”的阶级立场。现代资产阶级的诞生不仅延续了这种虚假性,一些资产阶级政党更是通过鼓吹自己是“全民党”来对共产主义政党进行否定。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看到了阶级对立,但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甚至寄希望于资产阶级来拯救无产阶级。《宣言》通过深入分析各个历史阶段中的阶级对立与阶级斗争,明确了共产主义政党的无产阶级性质。
共产主义政党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现代资产阶级的批判,揭示了现代资产阶级的虚伪本性,他们“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4](P32)《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P42)这里十分鲜明地指出了共产主义政党的阶级属性,并从根本上将共产党与以往只为少数人谋利益的政党区别开来,划清了共产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之间的阶级界限,表明了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阶级立场。这一立场,既具有与历史上其他阶级相同的服务本阶级利益的特殊性,更具有一般性。就特殊性而言,共产党人所指的“绝大多数人”是代表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从一般性上说,共产党又代表着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体现了历史发展规律,代表了历史前进方向,最终是为了人类的解放。换言之,共产党人的阶级性同人民性是统一的,其阶级本质就在于它的人民性立场。
三、《宣言》科学论证了共产主义政党建设的使命任务和策略原则
《宣言》不仅从理论上为共产主义政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明确了共产主义政党的性质,更是从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和最高理想两个层面指明了共产主义政党的使命任务,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第二,《宣言》探索了共产主义政党建设的策略原则。党的策略原则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党的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宣言》不仅从指导思想、政党性质、任务使命等方面为共产主义政党建设提供了具体指导,还对共产主义政党建设的策略原则进行了探索。
在政治建设原则上,强调坚持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地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通过联合组建自己政党的目的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由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而共产党人在这场革命运动中的政治领导地位是由共产党的人民性立场、先进性性质决定的。共产党人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能够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因而《宣言》指出,“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共产党能真正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能够始终在同资产阶级斗争和引领革命运动的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道路。而要永远保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就必然要求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领导力建设这个根本,通过不断自我革命永葆自身先进性,进而带领无产阶级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在政治斗争中,共产党人还应坚持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在制定政策纲领时,应始终将当前目的和最终理想结合起来,“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4](P65)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的政治领导。
在思想建设策略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宣言》发表以来无产阶级革命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紧接着又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4](P5)这段话表明,理论立足于现实情况,与现实紧密联系是共产党人进行思想理论建设的基本原则。同时《宣言》还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4](P44)“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4](P45)这就为共产党人进行政治路线的制定、思想理论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依据,即必须要结合具体历史条件并随着革命实践而与时俱进,让党的思想理论与具体革命情况相符合,而不是僵化教条地将前人的理论当作一种“永恒真理”,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废除所谓的“永恒真理”。
四、重读《宣言》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
《宣言》作为共产主义政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科学阐述了共产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及其使命任务,为共产主义政党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虽然从《宣言》发表到今天已经170多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7]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而言,《宣言》不仅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精神家园,其中蕴涵的党的建设思想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持之以恒推进政治建设,不断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是《宣言》对共产主义政党建设提出的一项要求。《宣言》明确强调了共产主义政党必须要坚持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建设,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今天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时代处境与《宣言》发表时有很大不同,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任务,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要让全体党员意识到政治建设对于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决定性作用;要围绕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还要通过加强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内政治关系建设和党的政治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能力和水平,用完备有效的制度体系保证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世飞,王立伟.《共产党宣言》与全面从严治党[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4).
[2]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8]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支持红色网站!」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