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3)

1.素质标准和而不同,体现分层性。对中国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做明确要求,对外国学生侧重其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态度,体现出差异性。中外学生培养均重视道德修养和职业伦理,体现共同性。

2.能力要求明确,体现一致性。要求中外学生均“具备熟练运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中华文化传播力和汉语教学能力双突出”,标准一致。

(二)学科专业简介

1.学位点建设具有良好的前期基础

(2)学校国际交流频繁,层次多样,为学位点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学校与美、英、法、德、韩、日、泰、俄罗斯等国家的8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分别开展教师交流、学术交流、学生交流、学生实践等项目。

(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和汉语言本科专业中的语言教育方向为专业学科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汉语言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是全国唯一一个汉语言专业国家一流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1年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

2.学位点所依托的学科基础雄厚

(1)1999年招生的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设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2006年招生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设有“汉外对比与对外汉语”方向。汉语言文字学为山东省“十五”、“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9年,汉语言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2020年,汉语言文学获批国家一流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服务于中华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周边国家的社会需求,对内培养能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对外培养通晓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国情、对中国友好,内外均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伦理、扎实的语言学知识和中国文化基础,熟练的运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中华文化传播力和汉语教学能力双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汉语教师和国外本土汉语教师。

(三)培养特色

学位点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凝炼培养特色,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融通性。

1.应用性。培养中创新机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凸显应用性。(1)增强课程应用性。通过强化“课堂观察与实践”“教学测试与评估”“教学调查与分析”“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等一系列训练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文化传播能力;(2)利用实践平台增强应用性。鼓励学生报考汉办志愿者、申请侨办志愿者,在服务中提升应用性。推进实践基地建设,国内外建立7个实践基地,学生进入基地实践实习,在实践中培养应用性;3)校内遴选的导师75%以上拥有海外学习、汉语教育经历,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实践基地老师作为校外导师,实现双导师制,从师资队伍上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性。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共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9人,博士19人,行业教师15人,校外导师12名,21人有海外经历。师资队伍职称学历结构优、年龄结构合理。

(五)科学研究

(七)奖助体系

三、研究生培养与教学工作

(一)招生选拔

2022年学位点的报考数量较往年明显增加,由上一年的28人报考增加到78人报考(因疫情原因16人没能参加考试),录取人数13人,录取比例为4.8:1,生源结构较为合理。报录比呈增长趋势。今后将加强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第一志愿录取比例。

(二)思政教育

本专业深入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利用学院人文底蕴,进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1.建立“双贯通”课程思政体系,全过程育德育才

(1)理论课程与育人元素贯通。开展“植根学科,源自传统,立足地域”课程思政资源挖掘活动,将学科的“中华传统智慧”、鲁东红色文学传统、胶东红色文化资源整理成书,丰富课程思政内涵。实施“课程思政精品课”培育计划,已培育《中华文化与传播》等2门,拟继续培育6门,形成特色课程群。

(2)实践课程与价值引领贯通。利用《红色鲁东》《胶东红色文化丛书》,定期举办诵读会,用红色资源育人;举办“世界多元文化节”等活动,以文化实践体现价值塑造;专业实践致力中国语言文化传承创新传播,践行家国情怀。

不断完善管理人员思政教育队伍。建立院领导-支部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全链条思政教育体系,在学风建设、志愿服务等环节设立“德育指标”,体现“以德为先”;研究生支部以“党建+”模式把红色融入语言文化传承创新,基层支部建设助力培根育魂。

全面提升导师队伍思政教育能力。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思政学习指导手册》,举办“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等论坛,提高思政育人意识和水平;校院两级评选“最美导师”,以典型激励教师潜心育人。教工党支部在学术报告、科研沙龙、网站建设中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支部书记发挥“双带头人”作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学术诚信。

充分凸显先师和学界名师引领作用。学院网站设置“先师的光芒”栏目,著名作家吴伯萧、何其芳,著名词汇学家张志毅,民俗学家山曼等的爱国情怀、担当精神润育学生心灵;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本专业名师讲座,增强了学生服务国家的使命感。

3.丰富国内外社会活动,全方位实践育人

在国内开展“红色筑梦”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赴胶东革命纪念馆等基地学习,奠定“筑梦之基”;开展语言文字、文化传播等社会调研,开启服务社会“筑梦之旅”;组建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播服务团队,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专业能力为红色实践插上“筑梦之翼”。

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实践,助力搭建语言文化交流之桥。与法国卢瓦尔、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等孔院合作,开展语言文化实践活动;派出志愿者,培养中华文化传承人。

2.思政队伍勇创佳绩。重视课程思政,《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等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实践育人功能,获批国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李海英老师指导学生获全省“创青春”“互联网+”等三大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2项;院长和教工支部书记主讲的2门党课被推荐参选“山东省高校精品党课”,1名辅导员获“山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特等奖,入选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名导师获评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三)课程教学

加强校内外、国内外合作,共同开设课程,丰富教学资源。与韩国首尔汉语教育研究院、智慧树网、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汉考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开设了“国外汉语教育研究、偏误分析、跨文化交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国内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测试与评估”等代表性课程;引进项目制教学,承担汉考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项目,将教学内容、课程评价与HSK命题项目相结合,通过课程学习和参与项目,学生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广泛搜集国内外教学案例,将案例开发建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针对目标国,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撰写案例,丰富案例库内容。

(四)导师指导

学位点重视导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及专业能力提高,采取专题讲座、名师讲坛和学习研讨等方式对新任职导师进行岗前,培训合格才能担任导师。新入职导师第一年全程参与指导活动,见习为主,第二年独立担任导师。

2022年度,本学位点组织导师参加了由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等核心课程的师资培训会。

2.行业导师选聘、研究生双导师制度

为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2013年学校制定了《鲁东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试行办法》,从校外选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一线行业专家担任兼职导师,协调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参与学生毕业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等工作。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所指导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和学术培养负有主要责任。为了落实导师的培养责任,学位点规定每位导师每周至少保证一个工作日与研究生进行专业讨论与交流,检查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并协助解决研究生学习、研究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如实记录研究生培养指导工作。

(五)实践教学

学位点在2022年新增了临沂大学1个实践基地,并按照1:1的比例为学生配备实践导师。实践导师从实践基地选拔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具有汉语国际教育海外教学背景或国内从事汉语教育研究的的老师担任,主要负责核实学生的实习目的,落实实习计划,对实践进行全程指导。学位点对实践导师实施动态管理,进行定期考核。

从实践单位评价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优秀,对待实习工作积极热心、认真负责,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实习任务。刘清华、冷招妹、孟令收等同学的实践报告内容充实,详细总结了在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文化交流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专业实践工作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张丹丹、王嘉夫、刘妍等同学在任教学校组织的中化文化技能竞赛等活动中表现突出。

(六)学术交流

体现本专业学位特点的学位论文类型(如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艺术作品等)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强化专业学位论文应用导向的情况。本学位点学位论文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的情况和论文质量分析。

1.紧密结合“三教”问题,选题应用性强。论文选题均从实践发现问题,并试图通过理论或应用研究解决问题。论文形式为产品开发、教学实验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管理方案以及其他研究论文,教学实验和教学设计大多形成了针对性解决方案。如郭力瑶的“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的两岸儿童汉语教材对比研究——以《远东儿童中文》和《汉语乐园》为例”一文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为儿童汉语教材建设提供了参考标准。

2.重点对接汉教行业,应用价值初显。很多同学的学位论文已转化或即将转化为汉教行业资源。如李艳玲的“对中高级汉语口语教材话题的动态构建研究—以《非正式会谈》为例”一文,尝试为汉语口语教学构建话题库。

3.严格按照学校研究生院规章制度开展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和答辩等工作,培养环节完整。本学位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合理,开题报告规范、中期考核材料完整,预答辩、答辩均一次性通过。

研究生学位论文采取机器检测,全部送校外盲审,采取预答辩和答辩相结合,答辩完毕对论文继续修改完善,然后提交。学位论文质量标准高,内部管控严,论文送审全部通过,无学术不端行为发生。

(八)质量保证

本学位点严格执行学校的“学位论文引用比率检测”制度,对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学生进行整改后再次检测、直接延期等处理。实习毕业论文双盲审制度,并且采取“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位外审专家对毕业论文的评分在70分以下,需延期至少半年才能再次申请答辩。

(九)学风建设

本学位点一直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学风建设。按照《鲁东大学学术道德与学术行为规范》《鲁东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狠抓学风建设。通过开设课程、举办专家讲座等加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伦理。开设《科学道德与职业伦理》课程,强调汉语教学与研究中的道德与诚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中,通过汉语教学评估、汉语教师的能力与素养等专题,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伦理的教育;《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课程,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学术不规范现象及其危害。邀请知名专家、行业专家举办讲座,增强学生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使命感。

(十一)就业发展

本学位点人才需求与就业动态反馈机制的建立,主要依靠校内外多方合力。校内主要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对毕业生进行长期追踪调查,通过毕业生反馈行业前景及风险等信息;校外则建立用人单位跟踪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另外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辅助校内校外进行毕业生就业的跟踪反馈,提高反馈过程的效率和反馈结果的准确性。

四、学位点社会服务贡献情况

本学位点面向“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充分利用学术和实践优势,主动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汉语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一)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周边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依托教育部“东北亚研究院”和山东省“中华传统文化海外传播与反观研究基地”,系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承担“全球汉籍合璧”国家重大文化工程课题,与日本、韩国等十余个国家百余个图书馆合作进行汉籍编目整理。

与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高丽大学等签署合作协议,每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出版“东北亚儒学研究丛书”——《东亚视域中的儒家人文学》,为中国与周边国家构建了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多方搭建语言文化之桥,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日益丰富

与韩国圆光大学孔院、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孔院合作开展语言文化交流活动;向海外派出6位硕士志愿者和1位汉语教师,支持当地语言文化教育。

(三)内外合作开发学习资源,助力汉语与文化传播走向“国别化”

与波兰、泰国、越南等国大学合作开发国别化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开展国别研究;与汉友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等共同开发课程、申报教学资源和创新项目,丰富了国别化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的资源。

汉语国际教育具有事业和产业双属性。以学科资源促进汉教事业和产业共同发展,是学位点的使命和责任。本学位点开发系列汉教资源,携手国内外行业企业促进汉教多元发展。

1.携手韩国企业开展汉语远程教育。与韩国博论教育集团合作,共同开发汉语远程教育平台,编写线上教材《短期强化汉语》6部,培训国内外线上教师100余名,累计开展远程汉语教学3万余学时,使博论教育集团成为韩国一对一汉语线上教育的知名公司。

2.携手中国企业开发汉教资源。与汉考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国别化汉语口语中介语语料库,共同命制HSK测试试题;与汉友通教育公司合作开发全球巧克力汉语课程,已面向蒙古、塞拉利昂、哈萨克斯坦等国开展线上授课。

3.携手侨办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汉字教学、文化体验、教师培训等10余门校本课程,利用特色资源承办国侨办组织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20余期,举办“海外华文教师培训班”4期,选派教师携课程赴国外进行“中华文化大乐园”送教活动6次。学位点因在汉教资源开发、中华优秀文化传播方面优势明显,获批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成为省内唯一的“汉语国际推广研究中心”,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本学位点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不可否认,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与国际中文教育最新需求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需要一大批语言文化人才为其做好必要的交流沟通工作。“一带一路”沿线共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而目前我们培养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大都只精通英语,熟悉小语种如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泰语、韩语、马来语的学生较少,在修改培养方案时应结合具体需求,扩展教学语种,加强学生双语能力的培养。

2.教师队伍的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

(二)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继续完善组织结构,健全双导师制

(3)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4)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申报新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或教育中心,增强服务社会的影响力

进一步拓展思路,加强与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外高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做好所承办的法国卢瓦尔孔子学院的工作,为汉语教师紧缺地区定向培养汉语教师,增设新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或汉语教育中心,派遣更多的老师和研究生到国外志愿服务,为提升本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教育能力搭建更好的国际平台。

THE END
1.跳出营销噱头,深度探索国内培训格局5、埃森哲数字培训与咨询(Accenture): 特点:全球咨询巨头背景,擅长战略、组织变革和数字化咨询培训,将业务转型、数字化战略、创新管理融入培训体系。 适配场景:大型跨国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复杂阶段的组织。 优势:国际化视野,咨询+培训一体化服务,能从战略层面对组织赋能。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645724
2.如何从01搭建企业培训体系?如何从0-1搭建企业培训体系? 企业培训是企业至关重要的人才储备方式,企业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建立适合自己发展的培训体系,提升企业员工现有知识和技能的水平。 一套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明晰各发展阶段的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还能帮助培训人高效整合培训资源,保证培训工作能按计划有序开展,https://content.edusoho.com/detail/181
3.如何进行培训体系搭建一图 帮助企业内训师从0到1快速搭建企业培训体系。培训体系搭建是个大工程,好的培训体系是企业系统自运转的底层支持力量。培训管理体系是为了促进培训顺利开展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工作流程。 亿图脑图MindMaster原创思维导图社区提供海量优质的思维导图模板资源,一个各类脑图https://mm.edrawsoft.cn/template/127619
4.任康磊《培训管理实操》?part2如何搭建培训管理体系任康磊《培训管理实操》? part1-如何认识培训管理 爱读书的垲祺阅读206评论0赞2 培训体系搭建实操第一版“排雷” 想成为某一个领域的大咖,就是在实操中不断进行“排雷”的过程。而我想精进的就是培训体系的搭建,关于培训体系搭建一直在 心想事成的水水阅读942评论0赞7 https://www.jianshu.com/p/beead0749238
5.公司公告1. 持续优化培训体系搭建 构建特色圆通培训体系,全面搭建通用/专业、必修/选修课程,持续输出各类项目,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2. 打造圆通特色内训师品牌 不断提升企业内训师应具备素质、设计迭代以学员为中心的课程、培训实用授课技巧,使内训师等级从初级、中级、高级层层递进,不同层级抓取不同能力项进行延展升级,构建http://basic.10jqka.com.cn/api/stockph/pubInfo/13640067/
6.北京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法规(1)筑牢基层服务网底。制定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完善区域中医医师基层定期巡诊制度,建立融治未病、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筛选一批中医药基层优势病种经方验方、中医适宜技术和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持续推进“名中医身边工程”“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中医健康乡村(社https://zyj.beijing.gov.cn/dwjlxxw/zcfg/202202/t20220217_2611979.html
7.实战经验!从0到1的腾讯微众银行APP项目小结优设网微众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民营银行,正在创造新的金融模式,让我们的世界开始发生从0到1的转变。作为新的事物,它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与“银行”相加,而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在金融领域进行创新。 过去的两年,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但创新绝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所以过程中的设计方法更值得记录和分享。https://www.uisdc.com/tencent-webank-app-design/
8.人力资源部2011工作总结(通用9篇)2011年下半年,来自XX的XX多名学员到我公司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为此,人力资源部组建了内部讲师队伍,设计了丰富的学习方式,很好地组织实施了这次XX专项技能培训。而这次培训活动的开展,也为我们明年公司内部培训体系的搭建积累了经验。 5、科研团队初具规模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ej5k6s9.html
9.人事工作总结(14篇)行政人事部将在20xx年初对公司所有部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再根据调查结果,拟定20xx年度培训计划,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大内部人才开发力度。开展多样化培训:主要分为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和自学。 4、努力搭建合理的薪酬体系 改善薪酬管理,完善员工薪酬结构,实行科学公平的薪酬制度。行政人事部要本https://www.yjbys.com/zongjie/gerenzongjie/1623802.html
10.采油作业区员工培训计划10篇(全文)面对数字化油田员工技能培训产生的新问题, 把培训做到实处, 需从六个方面来完善培训系统。 1. 持续完善培训需求体系 培训需求分析是企业培训的出发点, 只有准确分析员工培训需求才能让企业开展的培训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将企业发展、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相结合, 找出个人工作绩效差距, 分析产生的原因, 确定个人培训需求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863vm7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