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开放教育论文赏析八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信息;循环;学习情景;互动;协作

一、教学信息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学习的过程就是信息的传递、加工和存储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作用和对学习和,对不同的学习理论来说有不同的解释。但相同的是,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和学生对这些信息交互作用的过程。

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中,教师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信息的加工者、传播者和控制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美国认识心家维特罗克的“学习生存模型”提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核心。认为学习生成过程有六个步骤,在这六个步骤中,有关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感觉信息都是承载于人脑和学习情景中的信息。也可以看出知识的构建过程就是信息传递、加工和存储的过程,也就是由学习者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加涅的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认为学习过程是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从上面可以看出,教学信息是教学模式的起点和归宿。而教学研究应该特别重视学习过程的研究,也就是要着重研究学习信息的产生、流动、变化的过程。从认知建构主义来看,在构建教学模式时,首先,分析在特定的教学环境条件下的各种教学信息,弄清楚各种教学信息在认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条件下对学习的作用。然后以各种学习信息载体为骨架,以信息流动为线索来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其次,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为核心,以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为目的,以教师和管理员调控信息的流动、造成信息的潮差、促进信息的平衡、管理信息的输出为手段来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

教学活动其实我们可能把它看成教学者和教学环境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教学者和教学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教学信息之间的交换,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学生态系统。在教学生态系统中,教学信息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掌握了教学信息的特点和就掌握了教学的主动权,就可以运用现代教学理论来进行教学活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教学要素有教师、管理员、学生、网络和媒体,那么它是由那些生态因子组成的呢?

1、教学物质因子。也就是所谓的教学设施,包括网络环境、现实环境、媒体等。这些因子是由各教育的承办实体的实力来决定的,它们组成教学环境的骨架,为教学信息的流动提供载体和通道。

2、人为因子。包括主管领导、教师、管理员和学生。他们是具有一定的认知结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掌握了一定的认知工具和具备一定学习技能的,并且决定教学生态系统中教学信息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关键的因子。

3、信息因子:教学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教学信息都存在于人和学习环境因子之中,它是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它的表现形式、流动方向和速度、互通互动的状态等对学生的知识意义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

物质因子、人为因子和信息因子相互联系组成教学生态网,并且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根据其组成的复杂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单一学生和物质环境形成的星型结构,如图一:在这个系统中,单一学生处于信息的中心地位,只有一人独立面对各种学习信息,完全自主进行知识的构建。学生靠自己的能力来获取和处理信息,很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或信息吸收的不完整,进而造成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出现偏差,所以学习稳定性差。

二是,由多个学生和环境组成的结构,如图二。有许多学生共同在一个环境中进行学习,逐渐形成一个协作会话关系,能实现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共享,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构建的目的。在这种学习系统中进行学习,学习稳定性较好,学习效率高。

三是,教师、管理员和所属学生与环境组成的网状结构,如图三。这个教学系统就是现在远程开放中比较稳定和教学结构。因为有了知识比较全面的,懂得教育学和心的教师和管理员融入其中,学生学习将不会迷失方向,在其正确的帮助和引导下,学习信息的航路将近永远畅通。

3、教学信息

(1)物质因子中承载的原始信息:一是,互联网上各网站的信息,特点是信息量大、庞杂,要经过查询、过滤、筛选、分类才能利用。二是,上级平台的信息,特点是各学科混杂,信息量小,针对性弱,很多都是针对教学方向性的指导信息。三是,媒体信息,特点是信息格式比较固定,针对性强,但信息量小,扩展性和交互性较差。这类信息的特点是,属于公共信息、初始信息,其类型、数量、和质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人为因子中固有的信息。教师、管理员和学生所固有的认知结构,教学、管理和学习的能力信息等。

从上面可以看出,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学信息交换过程,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在认知建构主义教学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充分协调和处理好它们之间关系,就可以结合分校的教学实际,构建一个以教学信息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模式

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在特定的情景中,利用认知工具,自主实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教师是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帮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以此为指导,以学习过程设计为核心,以教学信息的流动为根本,以开放性教学任务为契合点,形成WBL-3C(Informationbasedlearning---3Circulation)教学模式。

本模式由三大循环组成,一是教师教学设计大循环,另一是学生学循环,再一就是管理员学循环。

教学设计大循环过程是,教师一经接受教学任务后,自己的长时记忆受到刺激,形成的动机进入短时记忆,再利用以有的认知工具,进入上级电大平台和环境中去探究,然后结合对媒体材料和学生情况的,确定教学目标,同时设计出开放性的教学任务,以此创设学习情景,提供学习资源,设计出形成性过程评价标准等。教师将开放性教学任务数字化后进入教学平台,完成第一次大循环。如此反复,循环不已。每一次循环时各节点的信息都会因学习循环系统的而有所变化,教师就是通过对学习循环的不断监测、控制、评价来调整开放性教学任务和对学习情景的再创造,从而达到帮助、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知识建构的过程。

学生学循环过程是,学生准备学习时,首先,进入学习平台,开放性学习任务就会对长时记忆产生刺激,激发学习的动动,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和任务,进入短时记忆。其次,带着和任务进入问题情景,利用已经掌握的认知工具,选择适当的学习,并利用所提供的资源或者网络其它资源,进行主动探究,从而产生感觉印象。再次,将感觉印象和长时记忆进行比较,从而达到知识意义的自主构建。如此反复,循环不已。

管理员学循环是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充分搜集、分析和整理各接口和信息,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和调控机制,以促进各教学信息而有序地流动。

教学活动以开放性教学任务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将通过教学活动在开放性任务中碰撞,在学习情景的各个环节中进行信息交流,以此不断地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促进教学系统中各种教学信息达到良性循环。

四、教学

(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现在是知识爆炸、知识共享、即时查询、即时通讯的,信息素养是对一个人能力考量的重要参数,当然也是衡量一个学生自主知识建构能力的总要指标。所以,学生要进入我们所设计的开放性教学系统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开放性学习的前提。

1、通过入学前辅导,使学生了解远程开放教育的有关知识和提高信息素养的重性。

2、进行机操作和网络应用的培训。

3、养成将学习信息改造成数字化信息的习惯。

4、养成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习惯。

5、养成利用电脑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设计

在本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也是教师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完成自己认知结构的再造和学生学习信息的量身定制。具体的环节应该有:

1、教学信息的搜集。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教材、学生情况、网络信息、环境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分析,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有用的教学信息分类存入教学数据库中。

第二、分析学生,从中获取学生认知结构信息。主要从信息素养、认知结构、人格特征、学习工作条件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讨论、虚拟聊天、水平测试等办法。

第四、教学目标分析。目标是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学习目标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有长期和短期目标之分。在制定目标时也要注意目标的科学性、开放性。

2、教学信息的数字化处理。把所搜集的教学信息结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变成学生容易接受的多媒体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为了更好在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就应该对其作进一步加工处理,可以用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dreamwaver、DV、DC等认知工具它们转变成文本、图表、幻灯片、网页、视频等一个个独立的知识体,以引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源。

3、将多媒体信息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也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把教学信息搭建成学生知识意义构建的孵化器。具体完成的任务有: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开放性教学任务的设计、学习情景的创设、学习资源的设计等。这些任务都是动态的任务,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推进而不断变化的的。

第二、制定开放性的教学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在开放式教育的学生中,绝大部分都是经过传统的基础教育而来的,基本上都是通过刺激—反应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的,并且已有的知识结构也很不科学和完整,自主构建知识的意识还很淡薄。所以通过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其能愉快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去。当然有些认知结构较完整,自主构建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不以开放性学习任务作为自已学习的开端,可以根据自已的情况,在学科知识链条上一任一个节点进入学习。

开放性教学任务的特点主要是开放性、探究性和挑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时应该注意自上而下的学习特点,将有结论性问题、可能性问题、以及现实性的问题作为开放性的任务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意义的自主构建。即时上传到平台上,放于相应学科的教学辅导子栏目内。

第三、创建学习情景。是为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是设计或推荐的真实的情景,它是为学生学习搭建的学习平台,其中分校教学平台就是较大的学习平台,在其上还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建立一些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如:根据设计WebQuest帮助学生进行网络探究;分类论坛,使学生能在思想上、方法上和知识上进行分类讨论,使学生随时保持清晰有序的思路;学习作品和成果展示区,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通过这些学习情景的搭建,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能尽快地进入知识的殿堂。

4、深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交互学习,对学生形成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和监控,由此来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信息。

第一、推式服务。通过信息交流工具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学习信息、对学生学习的分析、学习建议推荐给学生,这种主动引导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节学习进程,修正学习方向。

第二、拉式服务。学生在开放性学习任务和学习情景和触动下,通过自主探究,产生的问题、体会、成果等将通过平台或者是信息交流工具呈现出来,教师就要即时获取这些信息,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明确而有针对性的答服。对于学生发表的学习体会和学习成果要做到准确的评价和鼓励。

第三,通过WebQuest平台和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

第四,情感交流,修练心智。除了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信息交流而外,还要注意安排在现实环境中的学习交流,如设计一些专题讲坐、专题讨论、专题考查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缩小大家的距离,建立更加民主、平等的学习份围。

5、即时作出阶段性。教学活动进行一月后做一次总结,对师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痕迹作出统计、分析和评价。作出统计图表,以指导师生后一阶段的学习进程。

通过以上教师所作的大量工作,为分校教学平台注入了鲜活的教学信息,为学生不断创造新鲜的学习环境。学生就可以融入其中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学习信息,这些信息的产生就会打破学习信息环境的平衡性,造成正反两方面的信息差异,促进信息的流动。这样,在学习信息由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又到新的不平衡的循环过程中,学生逐渐在形成了知识的自主建构。

(三)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但要由学生完全彻底地自主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教师制定的教学信息对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有较大的影响,使其不至于偏离学习的航道。所以,一经学生受到开放性教学任务的触发后就很快进入学习情景。

学生的信息环境和教师学习和创设的信息环境是重叠的,师生双方的学习信息都是相互透明的,学生可能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学习环境中的所有学习信息进行选择性利用,或者通过内化再造成为自己独特的学习信息体系。

1、进入平台,启动自主学习进程。

第一、学习准备。首先,进行三级平台注册,找出虚拟的学习场所。其次,设计好自己的认知工具,如:E_mail、BBS、word、powerpoint等。再次,约定好学习小组和交流方式。

第二、制定自主学习计划。依据平台提供的教学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在拟定自主学习计划之前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根据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对所学科目的所有知识进行分类,是把客观存在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对比,,判断出那些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能直接或间接产生联结,那些是为能产生联结的知识。对不同的知识设计出不同的学习方法。对能产生联结的知识通过同化—顺应的过程构建自己的新知。对那些不能找到联结的知识,就通过学习信息渠道,首先找到能与之产生联结的下一级知识,以此来构建自己的新知,或者通过请求教师帮助来获取知识。

第三、选择好自主学习和方式。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成长过程、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和管理者就应对可能存在的学习方式进行,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即时收集到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对其进行引导、帮助。

一种是意志力较弱的,知识结构和信息素养都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是学习目的不明确,知识学习感到很困难,也找不到比较好的学习方法,这类学生是很难维持自主学习的,并且教师通过刺激都很难使其发生反应。那么要使这类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就要求教师对其实行点对点的帮助和辅导,进行规定动作的演练,使其逐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完成知识的学习。

2、在学习信息环境中实现知识意义的自主构建

第一,“情景—探究”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主要是学生借助开放性学习任务,在情境中以教师所提供的资源为支架,进行自主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出现的疑问,通过信息交流工具即时向教师询问。或提出思考问题,借助信息表达工具(如word、BBS等)形成意见并发表,以求其他学习者帮助。对于自己容易理解的知识,可以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如Powerpoint,Forntpage,office等)进行意义建构,并且经过整理存放入自己的知识库中,同时在平台学习成果展示区中进行展示,以获取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对此评价的信息。

第二,“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式学习

第三,“小组合作—远程协商”式学习

(3)各合作学习小组定期浏览其他合作学习小组的网页并进行讨论;

(4)通过网络通讯工具(BBS、E_mail等)发表各小组的意见,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

第四,“知识—团队—实践”研究式学习。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发挥团队精神,到实践中去探索发现,为生产生活报务,为地方建作出贡献。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培养自己在经济建中的责任感和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的民族情感。

3、适时总结和评价

第三,学生互评。协作学习评价、小组讨论评价、社会实践评价。

五、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1、专业责任教师通过平台对教师信息的监控

平台上的教学信息是否构建完成,是否符合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要求。

在辅导中为了突破重难点而制作的课件和提供资源的情况,从数量和质量上对专业教师进行评价。

师生互动情况统计。包括利用BBS、E_mail,提出、回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

对学生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指导情况。

形成性测试的性和有效性。

实践和课程整合方面对专业教师进行评价。

学科期末情况作为评价专业教师的依据之一。

2、专业责任教师对管理员信息的监控

检查一月一报情况。

对学生的心理咨询情况。

对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信息搜集和分析情况。

与教师、学生的互动情况。

学生学习档案建立情况

3、专业教师对学生学习信息的监控

六、结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信息的多向流动性,把信息以各种形式传给学生,学生主动接受信息并作出反应,教师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作出评价,反馈给学生,以便实时调控。管理者要即时研究各交换接口的信息,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管理和调控机制,把三大学习循环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做到教学信息畅通,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良性循环。

【】

1、《试论远程开放中教学模式的研究视点和建构维度》徐皓上海广播电视大学

2、《主导—主体教学理论基础》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3、《基于多媒体的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陈琦、张建伟北京师范大学

4、《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学习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趋势与潮流,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其不仅必要而且也成为可能。在整个20世纪,普及教育的趋势在全球展开,首先是小学教育,随后是中学教育,自第二次世界在战起,同一趋势发生在中学后教育,即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需要与传统精英教育完全不同的一种教育界结构,于是远程开放教育就此应运而生。

远程教育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正如远程教育专家基文教授所说“远程开放教育应是各国政府在21世纪为国民提出供终身学习的第一选择。”在我国远程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同志明确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逐步适应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界制度,”“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为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学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振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我国,以广播、电视为主要助学手段的远程教育已经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果,鉴于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深度渗透,以及国际上现代远程教育大发展的态势,远程教育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使我们深深感到与世界远程教育发展潮流的差距和压力。

二、远程教育开放性的内涵

1、教育观念的开放

2、教育手段的开放

3、教育体制的开放

开放使远程教育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为更多提供学习机会,由于澳大利亚政府着力构建社会终身学习体系。高中毕业后可以通地任何途径接受高等教育或继续教育,无论是参加高中毕业证书考试(HSC)后立即进入大学深造,或工作几年后再继续求学,学校随时为学习者敞开大门,据新南威尔土州教育和培训部的1998年度报告数据,1998年新南威尔土州129所TAFE学院(培训和继续教育学院)学生中,19岁以下占25.8%,20-24岁占18.3%,25-29岁占12.1%,30-39岁占20.7%,40-49岁占14.5%,50岁以下中7.4%,其中业余学生占总人数的72.6%。另外,澳大利亚教育体制中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良好衔接,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了条件,很多高校之学习学分相通,学生选择专业及课程余地很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的

TAFE学院,它不仅提供劳动市场所需的职业培训,也提供更高水平的专业培训,它可颁发学业证书、文凭及学士学位证书,它的学分也被许多大学承认。近年来,TAFE学院与中学的渗透性越来越强,一些12年级学生选修TAFE课程,既可作为高中毕业考试课程,又可获得TAFE学分,以新南威尔州Carlingford男女混合公立学校为例,1997年有53名11.12年级学生选修了TAFE的家政、建筑、管道工程、计算机技术、办公文员等16门课程,从这层面上看,澳大利亚在高等教育入学对学上解除了妨碍灵活学习的种种限制(如入学条件,跨校选修等),使它的远程教育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教育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教育民主化、大众化和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教育成为全面开放的事业。

4、教育层次的开放

选择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往往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按学习目标的内容分类,青少年是为进入社会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成年人中有的为了求得更好的职位或胜任当前的工作;有的为了更好地承担角色;有的为了发挥自已的各种能力或发展自已的兴趣爱好,有的为了体闲、健身等。按教育类型分,有的为获取一定层次的学历文凭,只是为了不断充实自已,追求自身的发展。澳大利亚在远程教育中,力求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有主要传授正规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获毕业文凭和学位的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有通过远程教学传授非学历课程的高等技术继续教育学院,它们适合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愿望开设了广泛的课程,为技术、工业、高业、管理、行政等部门培养了广泛的人才。这些课程涉及面广,能帮助求学者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澳大利亚每天有100多万人参加继续教育课程学习,这些课程培养的目标,课程的设置和学员类别呈多样化趋势。有面向移民的英语课程,有面向专业工作者的专业课程,有面向中青年的高等教育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有面向大众闲暇课程和兴趣课程,还有帮助人们交换工种和更新知识的短期培训课程。

远程教育应用卫星、电视、录像、计算机等现代通讯媒体实施远程教学,使学习的课程可以跨越时空,伸向受教育者所处的任何的地方,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特点、条件和职业需要选择专业和课程,通过各种渠道接受多种媒体的教学,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教育对象来说,他们不受年龄、职业和学历的限制。所以,远程教育是发展终身教育,实现社会化学习的良好途径,是一个向全社会、全民族和人的终身全方位开放的新的教育体系。它的开放性是保证远程教育先进性的最为重要和核心的因素,它能使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和形式来进行学习。

三、澳大利亚实现远程教育开放的背景

澳大利亚的远程教育历史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远程教育的发展不单是因为地理上的实际距离,他们的远程教育重在为渴望得到教育机会的学生敞开教育大门,使他们能迎合社会及经济发展的要求,纵观澳大利亚远程教育的发展,有共地理、技术、生源、政策等方面的背景。

1、远程教育发展的技术背景

1)计算机在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得到普及。以新南威尔州为例,州政府投资1.86亿澳

元用于学校多媒体计算机设施投入。1993-1996年州政府投资1.7亿澳元适应若干距离教育中心。据统计,目前新南威尔州中学学生数和计算机数目的比值约5.8:1,约73.7%教师和工作使用计算机。在高等教育领域,这些数据要高得多。

2)教育技术在澳大利亚社区中的使用迅速增长,在澳大利亚约有40%家庭拥有个人电脑,城市及单位拥有电脑比例更高。目前,有262,000家庭拥有modems,有600,000公民能进入英特网,并以每月10%-15%递升。

2、远程教育发展的生源背景

3、远程教育发展的政策背景

澳大利亚政府对远程教育一贯采取非常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远程教育不仅是澳大利亚普及教育的有力措施,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同时又是节省教育开支的重要途径。由于政府要求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而社会对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六七十年代以后,在澳大利亚政府的鼓励下,许多大学及高等教育学院纷纷投入远程教育发展。一大批六十年代出现的高等教育学院,由于经济等多种原因,至了八十年,通过了合并或者关闭等方式,被削减到40所左右。这些幸存下来的学校依靠扩大远程教育的规模维持了办学经费。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澳大利亚远程教育形成了以各州政府为中心,在本地区形成一个扇形的辐射面。九十年代后,政府采取了多中心的远距离教育计划,在每个州建立若干远距离教育中心。如新南威尔土州在1993年1996年期间,投资1.7亿澳元用于建立若干远距离教育中心。近年来,在政府‘教育出口’政策下,政府及各院校又加大投资远程教育项目,以吸引更多海外学生。1998年统计表明,在澳大利亚78,800国际学生中,有6,500名学生是校外学生(off-campus),有15,800名学生是海外学校学生(off-shorecampus),为澳大利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澳大利亚政府曾自豪地说,因为有了远程教育,我们从享受了教育的权力,使得教育普及成了名副其实的现象。

四、引发的思考

从教育民主化、大众化和终身教育的观点,以及社会经济技术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来讲,开放是必然趋势、远程教育只有开放,才能获得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1、树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思想,确立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观

社会发展了,教育需求随之发生变化,学习需求大幅度增加,大大超越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范畴,教育也就必然会突破传统的局限,出现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形成。远程教育就是在这种学习需求的驱动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学习手段,适用于各类教育。随着远程教育开放性内涵的不断扩大,远程教育学习者之间表现出越大越大差异性。他们有多重学习目的,有多种多样式的学习起点,有不同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并且学习中相当一部分是在职人员。这种差异性要求远程教育机构必须权拉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思想,构建完善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组成完整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远程教育的核心动力机制,是造就终身学习者的基础。远程开放学习系统中,教育机构的教师应根据自已的知识和经验,按照学习者学习任务的性质和要求,向学习者提供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创设多种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方案、学习者则根据自已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学习任务的要求,从提供的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及学习方案中寻找适合自已方式和内容。通过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所提供的资源、环境和方案,为学习者提供最佳的组合。

2、针对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制定远程教育不同发展规划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穷国办大教育”是对我国教育的真实写照。在中国,人口要么成为社会裹足不前的沉重负担,要么成为经济腾飞的巨大人力资源,天壤之别,全在教育一举之间。根据我国经济、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态势,远程教育发展必须区别不同的发展模式,制定出不同发展规划。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广大内地与边远省份教育相对落后,而沿海经济发达省和直辖市及一批中心城市教育基础、教育需求都比较发达。远程教育的发展不但要为过远贫困地区培养人才服务,也要为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

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教育需求来看,近期已出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普及化,市民素质教育社会化的趋势。据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热点课题研究表明,在居民家庭消费排序中,把教育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达68.8%,居民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达89.9%(其中希望接受本科教育的占47.6%,研究生占28.4%,大专占13.8%)。目前上海高中阶段(包括中专、职校和技校)普及率已达88.6%,1999年在校高中一年级学生达21万人,而目前上海市18-22岁人口等教育入学率为20%。由于受高校办学条件限制,绝大多数18岁青年将无法进入普通高校学习。可见,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传统的教育已经力不从心,优先发展依靠先进技术的远程教育是解决这一矛盾的良策。基于这种情况,远程教育在中心城市的功能应予重视和发展。其教育层次除高等专科教育外,应逐步加大本科教育的比重,并适者开设研究生教育。在非学历教育方面,针对中心城市人才对知识更新、技术更新为重要,就继续增加继续教育的比重,为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低投入、高产出、超时空、覆盖广的优势与作用。

3、搞活教育体制,优化教育资源

论文关键词:基层电大,学习支持服务

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生准分离的状态下,完善细致的学习支持服务,对提高学习者自主化学习的能力,保证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断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高学习支持服务能力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开放教育内涵建设和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广播电视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基层电大(含市级电大和县级电大)是整个电大系统发展的基石,基层电大提供给学员和社会的学习支持服务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大教学环节的落实和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全国各基层电大在经过近三十年的办学实践和十余年的开放教育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应地方特色的学习支持服务之路。他们在充分利用中央及各省级电大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在努力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学习资料的建设。学习资源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有了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源,关键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为学员及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

一、基层电大学习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基层电大工作者,多年从事电大学习支持服务,深刻地体会到。在基层电大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中,虽然有很多成功之处,但也不乏大量问题的存在。

1、学生人数众多,辅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基层电大因方方面面原因,目前职能被严重弱化远程教育论文,基层电大的发展始终面临生存压力。为了生存,基层电大大力拓展生源,且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学生人数连年攀升,但教师人数因编制、经费等原因难以得到同比增长,导致师生比严重失调。以湖北省咸宁市电大赤壁分校为例,近两年连续每年招生均在300人以上,在校生规模由原来400余人达到700多人,而学校教师因编制、经费等原因,先后招聘3名教师,但最后只留下了1名专业教师,兼职外聘辅导教师多年来比较固定,基本无较大变化。

2、网上辅导数量较少,回答问题不及时论文服务。基层电大所组织的网上学习与辅导主要依赖于上级电大网络学习辅导平台,自身虽有教学管理平台,但在实际中运用较少,网上辅导数量较少。同时在实际中网上辅导内容因平台设置不合理或没有实时交流平台,对学员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回答,网上辅导不及时。以赤壁分校为例,学校虽有自办网站和教学辅导平台,但每学期实际开展教学网上辅导不足三次,网上辅导教师对学员的跟发贴的回贴及问题的回答体现出不及时、问多答少等情况。

3、很少开展网上交互活动。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和学生与学习资源交互是远程教育中的三种重要交互形式。基于网络平台的实时和非实时交互具有动态性和方便、快捷的特点,因此,更受学生的欢迎。但在实际网上辅导时,学员主要是与上级电大教学网络平台进行非实时的交互,而与基层电大的辅导教师因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因互,很少就课程学习开展网络交互活动,师生之间的交互量很小。

5、多数学生仍未转变学习理念,依靠面授和期末串讲。面授和期末串讲曾经是基层电大教育较好解决学员工学矛盾的一种方法,也曾经被广大学员所接受。但随着网络技术条件的改善,学习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员们的学习理念仍停留在传统的受教育模式之中,难以适应网络学习的要求。

二、改进基层电大学习支持服务的建议

1、大力加强辅导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学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选聘专业教师,担任专业主干课程的把关教师。同时通过聘请兼职教师远程教育论文,增加辅导教师数量,提高师生比。对所有新任教师和专兼职辅导教师均要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在当前教育资源整合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基层电大已并入或即将并入各地的职教园或职教中心,成为其中一个分部,实现资源共享,这为电大更好地为学员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带来了更多更好的专业辅导教师。

论文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导学教师管理

论文摘要:导学教师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远程开放教育的成败。本文就开放教育管理工作者长期思考和不断研究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下导学教师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对将来导学教师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一、远程开放教育导学教师工作特点

传统教育中,导学教师称呼为班主任,他是班级的领导者,是班级教育力量的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为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并不像传统教育那样,课堂教学起主导作用。他们所处的环境要比传统的学校教育要复杂的多。而远程开放教育的导学教师不仅仅是班级教育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联系教师、学员和教学资源信息库三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一)导学教师界定

远程开放教育工作内容是很难用传统教育中“班主任”的概念来定义的,北京电大督导中心下发的“导学教师工作手册”里这样为导学教师下的定义: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教务、学务等支持服务的教师,通常称“班主任”即导学教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员”,协助学生自主选课的“策划员”,帮助学生学习的“咨询员”,学生心理的“导航员”,日常事务的“管理员”,鼓励学生学习的“啦啦队员”。[1]

(二)导学教师工作的特点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下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担负着特殊的历史重任,即教书又育人;既教人探索科学真理,又启人觉悟学做真人,既要“学高为正”,又要“身正为范”。导学教师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路者,是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主要教师,而且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

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导学教师管理水平总体偏低。导学教师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就成为制约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导学教师还停留在用自己狭隘经验来管理的现象普遍。大多数导学教师是离退休人员,观念比较陈旧,有一部分导学教师没有做过教育工作。如何提高导学教师而管理水平是直接影响学校发展的瓶颈。

(二)教育管理观念亟待更新。不少导学教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诸多错误观念。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不同于一般普通大学,文化基础、综合素质都存在偏差,导学教师作用的发挥不能以伤害学生作用的发挥为代价,要做好目前条件下的学生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的教育工作,不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是不行的,抓住学生的心理去做工作。

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导学教师的发展趋势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同传统教育相比已有很大的变革,学习方式与传统教育迥然不同,而且教育管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科学性,传统的班级教育管理形式已不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它的转变必然相应地要引起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所以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下,导学教师的角色及其工作内涵势必也要变革,它的成功与否将影响到整个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的运作。笔者认为要想成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现代远程教育导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的素质:

(一)德。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一名拥有较高人格魅力的导学教师,他的身上会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对学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他们以自己的真诚换取学生的真诚,他们以自己的正直构筑学生的正直,他们以自己的纯洁塑造学生的纯洁,这是一名成功导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而这种魅力正来自于他对导学教师事业的忠诚和奉献。

(二)才。“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导学教师的知识越丰富、造诣越深,就越有权威性和教育的力量。导学教师应不断调整、扩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集多种知识于一身的“学者型”导学教师。

导学教师除了具有广博的学识外,还要有掌握深厚的教育理论。导学教师工作是一门艺术。如果不懂教育规律、不懂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缺乏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所带学科的一些理论知识,工作就难免陷于被动和盲目的状况。导学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把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掌握教育的技能技巧,才能增强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为此,远程开放教育专业导学教师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导学教师应把握时代走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管理方法、服务观念及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探索出新时期导学教师工作的新规律。顺应时代变革潮流,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下作为导学教师要彻底摈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尽快树立”教育是服务”“服务于学习者”的现代导学教师工作观念。用满腔的热情为学员服务,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成为学员信息的传播者,成为师生交流的联系者,成为现代教育模式的实践者,成为学员学习道路上的服务者,成为教育工作的奉献者。

注释:

①摘自《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导学教师手册》

参考文献

[1]郭毅主编.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有卫,江丽.明了和满足学习需要是远程开放教育的两大任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3).

[3]臧爱萍.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电大的班主任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4).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学团队,开放教育,研究现状,拓展方向

自2006年起教育部逐次发文强调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以来,各高校纷纷响应,迅速对组建教学团队进行思考和实践,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了获得教学团队理论研究的深入,本文拟对目前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相应的拓展研究方向进行思考。

1.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

1.1高校教学团队的形成机缘

“团队”概念最初诞生在企业管理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现状,该概念突破管理学领域,普及到了教育界,“教学团队”的说法应运而生,这也激发了教育者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也从个体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内容转变为中国教育理论政策的新方向。

1.2高校教学团队的涵义、分类和特征

自教育部颁布三项重要文件以来,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也逐渐加强,“教学团队”的涵义和特征成为探讨的首要内容。研究者从各种角度对“教学团队”进行称名,如“高校教学团队”、“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远程教育教学团队”、“虚拟教学团队”等。

“教学团队”所指多数是高校教学团队,小部分研究者在“教学团队”前面明确添加“高校”。董文良指出:“高校教学团队是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由一定数量知识与业务能力互补、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论文怎么写。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所组成的正式群体。”[1]杨水根对“高校教学团队”进行了分类,他认为,基于地方高校的视域,高校教学团队主要有“专业建设团队、课程建设团队、实验(实习)教学建设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学科竞赛指导团队、创业教育指导团队、教学管理团队”[2]等不同表现形式。

1.3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正因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研究现状,所以大家才逐步开展了相应规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各位研究者在探讨建设内容和策略之前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作用、必要性等进行了探讨。

曾明认为:“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6]王军、梁莉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名师的引导。”[7]董文良[1]、孙广才[8]等人认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的需要,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季翔指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克服我国高职院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弊端、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9]总的看来,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学科建设等方面。

1.4高校教学团队的目标体系

高校教学团队的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就是建立一流教学团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者也都围绕这一核心目的来确立长、短期目标。孙广才认为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应为“加强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建立、修订、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进一步加强优势课程的建设”、“加强团队建设”[8]等。董文良认为:“地方高校要抓住一些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围绕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出版规划教材等……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团队的水平和实力。”[1]

1.5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策略和思路

刘丽娟认为应“重点从激活教学团队的合作意识、遴选团队带头人、合理配置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10]六个方面建设教学团队。王军、梁莉指出,应着重从“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价”三个方面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7]王全胜提出应从“团队制度建设、团队精神培育、团队利益去向、薪酬激励、评价制度”[5]等方面构建高校教学团队的保障机制。李蜀湘则主要从团队的精神建设入手来谈团队建设的管理机制[11]。周民杰从“团队自身建设”和“外部环境建设”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了建设高校教学团队的思路。[12]

教学团队建立以后,在运行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李红云等针对2007、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团队带头人年龄偏大、行政化倾向明显;团队规模过大;建设经费一次性拨付”等问题提出建议,指出:“团队带头人的年龄一般不超过57岁,学校中、高层领导不担任教学团队负责人;团队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5人;建设经费分期拨付。”[13]

总的来说,以上各位研究者的观点基本相同,都是从团队内部建设方案和外部制度保障入手来思考的。内部建设如团队的目标、任务、团队成员的择选、管理体系、考核机制、团队精神文化,外部保障如物质资金、政策制度等。这些团队建设内容思考侧重于团队,对团队如何提高教学的具体行为则较少探讨,而且主要立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来探讨问题,立足于开放教育实践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1.6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成果

立足于对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部分研究者开始把研究视点放到了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上论文怎么写。秦慧通过对法国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考察后研究现状,结合自身的专业教学内容,对课程教学实践指出行动方向。她指出“学生在完成综合设计课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导致学生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类知识,基本设计能力不强,沟通能力较弱”,所以应该对自身课程教学团队进行改革。她提出除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形成优质的教学团队”外,还应该“在一年级的基础教学中加强基本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基础课程的教学团队”和“加强跨专业之间的主题团队教学合作”,以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研究能力。[14]这些都是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所提出的较为具体、恳切的改善需求。

在远程教育教学团队实践方面,顾静相等人的《基于WEB2.0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一文对广播电视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改革实验进行了介绍,对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该教学团队利用web2.0开展的课程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果[15]。

总而言之,在目前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多,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少;对制度建设(考核、绩效)、文化建设、物资分配等教学之外内容的分析较多,对教学团队如何开展教学的内容较少;对宏观理论内涵的探讨较为多,对具体实践成果谈论较少。

2.高校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研究的拓展方向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校教学团队研究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1)从过去主要立足于外在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角度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趋向,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内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2)从过去主要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重要性、特点等内容,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实践的工作进行归纳、思考。

(4)从过去主要探讨某单一地区高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问题,逐步转变为探讨跨地域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问题。

(5)从过去立足于师生面对面型教学团队的研究,逐步转变为对囊括了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辅助人员在内的大型教学团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董文良.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2]杨水根.基于地方高校视域的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3]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

[4]张意忠.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5]王全胜.高校教学团队的组建及运行保障[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6]曾明.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制度保障[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7]王军、梁莉.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理论探究[J].管理观察,2009,6.

[8]孙广才.代数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5.

[9]季翔.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0]刘丽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理论与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11]李蜀湘.项目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学团队的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12]周民杰.地方高校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0,3.

[13]李红卫、张丽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以2007、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为例[J].大学研究评价,2009,7-8.

[14]秦慧.《法国设计院校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团队[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15]顾静相等.《基于WEB2.0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影响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9.

【关键词】价值取向;价值;人才质量标准;开放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1―0092―03

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总存在着人们对价值的追寻和选择。这似乎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并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决定着各时期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暂且可将其称为教育自身所具备的一种“先天性”特征。对此,滋生于教育系统内的电大开放教育也概莫能外。对一种教育进行理性的价值判断,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是促成一种教育顺利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成功与否的“关键”。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模式的建构,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课堂教学的设计等等,均需一种价值取向的“引导”。这种“引导”应该是理性的,符合当前人们对教育价值所持的一种共同倾向。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我们无法简单的判断其对与错,它对教育发展的“引导”只有适合与否的问题。因此,对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确定是每一种教育自身所无法回避的现实。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态,电大开放教育从其肇始就决定了与其他高等教育形态的明显差异。但我们认为这种差异应体现在具体的人才质量标准的指标体系上,对其价值取向而言,在教育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背景下,它与现存高等教育的其他形态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一何谓价值及价值取向

作为教育领域内专有名词的价值是教育哲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教育哲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其实,在教育哲学里,关于价值的研究与解释,更多是借助于哲学中的既有成果。我们将哲学中的价值赋予其教育学上的意义,使之适合于解释具体的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而揭示出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关于教育的本质认识。对一般意义上的价值而言,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学科的学者似乎总有侑于自身的不同见解。这些在各学科发展中曾经存在的价值的具体概念,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的观念体系,左右着各个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正是基于这种原由,我们有必要客观地探讨价值及其取向。

价值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这个概念既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附着在各学科的发展上。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其涵义会在不同场合、不同学科、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变化。一般认为,“价值”起码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价值概念,如某人的建议是可取的、这个人是好人等。二是指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中广泛使用的价值概念,如经济学中的“价值”涵义,是指凝集在商品中一般的的无差别的社会劳动,“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三是哲学意义上的一般价值概念,即从各门具体学科抽象出价值的本质特征而形成人们对价值最普遍的认识,或通过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现象而形成的理论体系。[1]尽管价值的涵义有多种的解释,人们对此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但多数人倾向于赞同马克思对价值的阐述,他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2]如果对马克思的话进行解读,我们似可将价值进行如下表述:所谓价值,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作为需要对象的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

在理解一般意义价值的基础上,我们辨明价值取向的涵义。所谓价值取向,是指作为主体的人依据自身的需要对价值进行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在这里,主体、自身需要、价值以及倾向是涵义所要表达的“关键”。综合起来,关于开放教育人才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我们似可用以下的话语进行解释:从事开放教育活动的主体(开放教育人才质量标准的制定者)根据现实及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进行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二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

在开放教育人才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上,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与选择:一是开放教育的整体目的;二是个体发展的具体内容;三是教育内容的价值追求。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三个层面,构成层次分明的价值取向体系,指明开放教育人才质量标准的制定方向。

1注重个体,兼顾社会的价值取向

2知识、能力并重,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确定了培养对象的质的规定性,但其最终要落实到培养对象――受教育者――的发展上。对受教育者而言,社会与个体价值的体现都要通过其自身的发展来实现,这种发展包括了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每一方面的发展都系之于受教育者个体。如何才能使个体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或个体价值或者通过知识的传授,或者通过能力的培养,又或者通过二者的结合。每一种可能的选择都决定着我们对开放教育人才质量标准所持的一种价值取向的抉择。这些会最终决定人才培养的规格。

(三)人文与科学并举的价值取向

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人文和科学在教育的知识层面上有着此消彼长、相互渗透的复杂关系。近代以前,人文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中心地位,科学教育则处于其“边缘”。自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后,以数学、物理、生物等为代表的自然科学迅速崛起,其有关的科学知识也呈现出一种“爆炸”的发展态势。为了彻底结束过去教育体系中被排斥和压抑的状态,摆脱尴尬的“边缘”地位,科学知识开始逐渐进入教育领域,与人文知识争夺在其中的“话语权”。以斯宾塞为代表,他旗帜鲜明地指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这是从所有各方面得出的结论。为了直接保全自己或是维护生命和健康,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为了那个叫做谋生的间接保全自己,有最大价值的知识是科学。为了正当地完成父母的职责,正确指导的是科学。为了解释过去和现在国家生活,使每个公民能合理地调节他的行为所必需的不可缺的钥匙是科学。同样,为了各种艺术完美创作和最高欣赏所需要的准备也是科学。而为了智慧、道德、宗教训练的目的,最有效的学习还是科学。”[7]自此,教育总是在科学与人文的“犹豫不决”中“徘徊前行”。

[1]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21-122.

[3]陈丽,李芒.论“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本质及其关系[J].中国电化教育,2001,(2):49.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04.

[5]叶谰.中国教育学科2003年度发展报告[R].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9.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有效利用策略;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课程

基金项目: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理论创新研究项目(985ZB0502)

作者简介:周文慧(1987-),女,湖北襄阳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崔永鹏(1988-),男,甘肃积石山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

0引言

1精品课程应用现状

(2)精品课程的共享机制并不完善,不便于更广泛、更深入地共享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对于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各类精品课程分类汇总,并提供检索服务,但是只有联盟用户才可以在网站中查看完整的课程内容,普通用户需要注册而且只能查看部分内容,对内容的下载设有权限限制,对课件的保密程度较高。2003-2010年,教育部共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3862门,共有746所高校的课程获评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上提供的本科精品课程共有14231门,其中国家级的有2582门,高职高专的精品课程共有5842门,其中国家级1041门。所列的精品课程资源以统一的页面风格展现,同时提供学校链接。但是不能保证学校链接上面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中的课程内容有同步更新,更不能保证精品课程资源网页面上的课程内容随着原链接网站的更新而更新。因此,如果网站中精品课程内容的可访问性不能得到保证,对于学习者的学习也会造成阻碍。

(3)精品课程网站中课程内容缺乏同步更新。对于能够访问的精品课程网站,笔者发现大多数精品课程网站中内容都停留在申报之前,申报成功之后就没有再进行更新。例如网站中的讨论组、留言板、课程案例、学生作品等都停留在申报前后。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教师或者教师团队都是在校任教的教授,基于他们所教授的课程来搭建网络课程平台,然后再在平台上传相应的课程内容。实际上已申报为国家精品课程的课程,每年依然会在学校开设实体课程,并且所讲授的内容会随着时展不断更新,教师的案例活动、学生的讨论主题、问题视角、思维发展、作品展现都在更新。但是教师却未将实体课程更新的内容及时上传至精品课程网站,导致网站中的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广大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2精品课程网站有效利用策略

(2)精品课程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顺应网络时代学习需求,提倡混合式、非线性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在从事实体课程教授时,有意识将精品课程与课堂学习挂钩,让精品课程网站成为课程教学的工具,让学生在网上完成部分学习任务,并将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记录在网站上,这些类似电子档案袋的学习记录又可以转化为可供其他人学习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利用。

(3)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的管理者应及时检查课程链接地址是否有效,保证链接能够正常访问。

3案例分析

本文以《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为例展开分析。该课程于2009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其网站中的教学内容都停留在2009年的状态,而此后该门课程的资源未进行过更新。但是2009年至今,主持该课程的教师每年都会在学校开设《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课程,授课对象为全日制本科生和部分方向的研究生。在实体课程中,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教学活动都在不断更新。从之前的有线电视系统制作的视频案例到安卓系统的搭建,从汉语言远程可视化演示教学平台的设计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注册学习平台的设计,从信息技术学科网站建设到云资源与学习港结合的资源共享、存储方式,从E-learning到移动学习,这些都是远程教育随着时展而不断衍生出的新方式、新概念。在实体课程上教师将时展的新元素充分融入教学环节,但是在相应的精品课程网站中并未同步更新,包括PPT课件、教学资源等。

《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课程实施方案模型如图1所示。

图1课程实施方案模型

若能将《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的网络精品课程中内容与实体课堂对应起来,并进行更新修改,及时上传教学安排、教学课件、教学任务,丰富学生自学资源,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以课程讲授和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的方式呈现,并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提交个人作业、小组作品和课程论文等资源,则能够形成动态的学习资源,同时为后期的学习者借鉴学习。在丰富了本课程的网络资源后,鼓励不同院校的学习者通过平台上的讨论交流板块进行学习交流,在保留传统的BBS,留言板等功能的基础上,提供在线的点对点和流。这样《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这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将更能满足学习者需求,成为真正的学习工具,为更多的学习者服务,同时形成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在资源的利用与再生过程中提高精品课程的使用效率。同理,之前建设的其它国家精品课程若能以《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为借鉴,将从根本上解决精品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难题。

4结束语

国家精品课程创建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目前如何有效、合理地使用这些丰富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使之真正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能完善共享平台的共享标准,提高资源的可访问性,保证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内容的及时更新,将更有助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学莹,王慧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策略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5).

\[2\]梁林梅,桑新民,刘永贵,等.国家精品课程创新推广特性及策略研究――以“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1(4).

\[3\]焦建利.国家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式课件的比较\[J\].远程教育,2010(5).

\[4\]秦丽娟.国家精品课程推广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3).

法学专业学年论文范文一:开放教育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教与学模式的改革。在教与学模式改革中,实践教学作为开放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本人根据电大系统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开放教育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并在课程教学和综合实践环节中加强实践教学,使学员将所学的理论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从而提高法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法学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教与学模式的改革。在教与学模式改革中,实践教学作为开放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作为开放教育专业之一的法学,是培养法学专业实用性人才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探索法学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放教育法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法学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来说,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一些地方电大仍存在偏重于理论教学的现象

我国的法学教学,多年来,重视法学理论的教学。虽然近几年来,一些院校开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电大也不例外,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仍存在偏重于理论教学的现象

(二)实践教学应用仅限于少部分课程,有些地方电大仅限于毕业实践环节

一些地方电大实践教学仅限于少部分课程,如刑法学、民法学,更多的地方电大仍然沿袭了传统法学教育的模式,将实践环节的目的确定为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手段。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应用较少,即使是毕业实践环节,也不能真正落实。

(三)校外实践基地的效果与实践教学的目的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电大法学实践教学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校内模拟实践,如模拟法庭、案例讨论、法律咨询等。一种是到校外实践基地(如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参加法律实践。从当前实际运行情况看,其效果与实践教学的目的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实践教学

利用网络开展实践教学,是远程教学的发展方向。但在实践中,大多电大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实践教学。究其原因,一是有些电大网络不够畅;二是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或缺乏利用网络的能力;三是有些学生不具备利用网络的能力。因而,很多电大没有利用网络虚拟社会进行实践教学,或者利用了,但参加者有限,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开放教育法学实践教学模式说明

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包括两方面,即课程实践性教学和综合实践环节教学。

(一)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

本模式主要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专科的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学、婚姻家庭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等。本科的合同法学、知识产权法学、证据法学、法律文书等。本模式采用“二元”教学模式,所谓“二元”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是否能经常参加面授学习为基点,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两种程度的教学:面授为主教学与网络教学为主。

1.采用模拟法庭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案件进行模拟法庭教学。如在《刑法学》(2)中,采取让学生课下收集有关材料,进行模拟法庭教学活动。为了适应开放教育教学的需要,我校在校内建立了模拟法庭,配备了必要的服装和设施,能够随时进行模拟法庭的教学活动,同时,在鞍山铁西法院、海城法院建立了实践基地,为同学们深入实际提供方便。

2.其他组模式方案

其他组主要是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实践教学活动,采取网络案例分析、网络虚拟模拟法庭、网络小组案例讨论等方式进行。

(二)综合实践环节实践教学

综合实践环节可采取法学专题辩论、法律咨询、观摩法院庭审、模拟法庭等形式。

1.法学专题辩论

教师选取社会热点、争议的法学辩题,将学生分成正方、反方,开展专题辩论。

2.法律咨询

组织学生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既回报社会,又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专业水平。

3.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案例要选择与当时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案件,参加者由学员自由报名,任课教师决定。其他同学必须旁听模拟法庭庭审。

三、完善和落实开放教学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任务和培养目标

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任务和培养目标主要表现在: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业岗位必需的操作技能;二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离不开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法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法律实践,更充分地了解司法实践,融入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运用能力和增加知识含量。

(三)加强实践基地软硬件建设,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基地运行质量

法学专业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它是法学教学的必要场所。在校内实践基地方面,一是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添置必要的设施;二是制定符合实践教学的实施计划;三是建立稳定的参加实践教学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四是逐步形成收集、整理、运用典型案件的机制。在校外实践基地方面,一是巩固和开拓实践基地;二是与实践基地签定能够调动双方积极性,实现“双赢”的协议;三是电大与实践基地加强沟通,校内实践教师经常深入校外实践基地,了解学生实践情况,在实践基地的帮助下,处理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融入司法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水平;四是及时收集实践基地的典型案件,组织教师和学生对案件进行研讨分析;五是聘请经验丰富的司法工作人员担任电大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四)完善网络建设,保障网上法律实践活动正常进行

(五)完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实践教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必须建立针对整个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估体系。加强法学课程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才能更有力地保障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使开放教育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缅.法学教育的重新定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

[4]李力:《现代远程教育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版.

[5]周愉晴:《电大开放教育教师职业素质初探》,《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法学专业学年论文范文二:高职法学教育教学方法分析

摘要:总体上来说,高职法学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的法律人才,与一般高校的法学教育存在一定差别,高职法学教育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努力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推动高职法学教育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法学教育;教学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法学教育作为当前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对法律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高职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尽管近几年我国高职法学教育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具体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法学教育教学方法的陈旧和落后,更是给我国高职法学教育带来了严竣的挑战。在当前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的新形势下,高职法学教育教学中更要加快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确保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法律专业型人才。

一、建立有自身特色的法学教学方法

(一)在当前高职法学教学中,需要提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将课堂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效的融合在一起,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法学专业教育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能够更好的完成法学教学的任务。

(二)在法学教育教学中,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选择上,可以借鉴好的教学方法,但在借鉴过程中需要打造具有自身的特色,根据其现有的土壤和条件来做好移值工作。即高职院校法学教育教学方法需要重视自身的特色,不能完全的照抄照搬。

(三)在高职法学教育工作中,需要形成一套较为完善和实用的法学教育体系,确保教学方法体系的严密性、科学性和特色性,众多教学方法并没有主次之分,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分别对待和选择,并使各种方法能够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各高职法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和配合,做到资源的共享,这样才能进一步对法学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实行交互式教学

(一)在高职法学教育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通过一些小的法律轶事和法律案件片断来对讲解所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充分的发挥指引作用,引导学生对所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而激发其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

(二)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高职法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则在具体教学中需要充分的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丰各中先进的教学工具已在高职学校中普遍应用,这对于法学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法学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条件。在法学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授课过程中可以能完这对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运用,从而带给学生听觉和社觉上的震撼,以生动和逼真的形象和画面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对法学的深奥性进行深入研究。

(三)在交互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处于平等的地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法学教学和学习的氛围,这样师生才能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同时还要打造交互式教学的平台,为师生提供自由交流和沟能宾机会,从而将交互式教学的优势更好的体现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良好的法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在交互式教学中,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使学生认识到高职法学教育对专业性和实践性的高要求,其自身具有其他普遍高等教育学生所无法具有的优势,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树立明确的目标,燃起希望,使其成为学好法律知识的动力,从而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型法律人才。

三、重视实际与理论的结合,实行案例式教学法

(二)目前电视节目占各类法律节目较多,节目的案例不仅通俗易懂且具代表性,通过专家学者对其中法理的分析点评和诠释,将法律生动地展示给了观众,社会效益极大。因此在高职法学教育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以上类似法治节目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总体上来说,高职法学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的法律人才,与一般高校的法学教育存在一定差别,高职法学教育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努力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推动高职法学教育更快地发展。

THE END
1.江苏电大在线平台,开放教育的领航者医药咨询江苏电大在线平台作为江苏省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平台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便捷的学习体验、灵活的学习模式以及严格的教学质量保障,平台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 江苏电大在线平台是江苏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代表,它通http://blog.jingmingyl.com/post/1407.html
2.我院课程获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联盟优秀案例推荐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紧抓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推动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在数智时代的发展形态创新,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召开“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旨在研讨、展示和推广来自全国各大https://dqxy.ntu.edu.cn/2024/1211/c1569a256431/page.htm
3.开放教育"一网一平台"工作专栏 更多 *“一网一平台”相关通知文件 2022-03-10 *信数中心赴洛阳开展“一网一平台”教学平台使用培训 2024-10-30 *我校面向全省导学教师开展“一网一平台”学习网二级培训 2023-05-26 *我校召开2023春第一期“一网一平台”开放教育责任教师培训会 https://hnou.open.ha.cn/kfjy/index.aspx
4.安徽开放大学《数字赋能 助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由安徽老年开放大学选送,案例聚焦探索构建“大学+网络+平台”三位一体的老年教育新模式,以“三双联动”的新举措,以体系、平台、资源、队伍建设以及示范基地创建、老年教育研究为发力点,实现办学形态、教学模式、学习资源、管理方式的数字化,有效缓解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求与教https://www.ahtvu.ah.cn/portal/detail?id=kbp5admy74lfc-pf98tu-w
5.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新闻频道 学院动态 招生信息 教学公告 重要通知 校园信息 教学公告 2024年下半年期末考试(非脱产)集中机考考生操作手册 ( 2024-12-03 ) 点击次数: 170 详见门户网站:https://sce.bit.edu.cn/cms/zsjykstz/4675.htm 返回 TOP在线用户 99 人 | 匿名用户 99 人 | 普通用户 0 人 | 学生 0 人 | 教师http://www.bitsde.com/xydt/jxgg.jsp?newsID=7731
6.国家开放大学怎么学?具有哪些特点?电大所获得的本科毕业文凭是国家承认的、学信网注册可查的。电大的开放教育是成人继续教育重要途径,是属于国民教育系列之一。那么,国家开放大学怎么学?具有哪些特点?如果各位也有这个疑惑,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开放大学怎么学? 在线课程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平台,如学习管理系统,进行在线课程学https://www.eol.cn/kaifang/gk-wenda/20241210143753.html
7.电大在线作业答案电大作业答案网电大在线作业答案-电大作业答案网2024-12-10 09:19:43 来源: 昙花一现又一现 四川举报 0 分享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1MPGCF0556ATLD.html
8.四川电大远程教学平台本站非官网,雨竹林学习网免费整理分享四川电大远程教学平台,供大家学习参考!四川电大远程教学平台http://news.yuzhulin.com/k/scddycjxpt.html
9.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web2.openedu.com.cn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 网站基本信息: 网站标题: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 网站网址:http://web2.openedu.com.cn 发布者IP:未记录发布者IP 网站标签:moodle,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 网站内容描述(仅供参考): 中央电大在2008年启动了“基于WEB2.0 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与课程建设模型”项目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研究主要依托本平台开http://www.fwol.cn/gotoweb.php?id=5458649
10.湖南电大在线学习平台湖南电大在线学习平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 湖南农民大学生学习网 开放教育专业规则一览表 毕业论文平台 网络化考试平台(形考,综合作业,补修)版权所有: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湘ICP备09005180号-2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93号 http://www.hnrtu.com/
11.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公开征集校徽设计方案的通告电大教育实行学分制,学籍8年有效。远程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员在家里或教学点按照相关专业教学安排,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择学习方式,可通过互联网登陆电大远程教学平台随时点播和下载网上教学资源,也可利用BBS、网上论坛、网上直播、双向视频等交互式手段与在线教师和学员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学习交流。 https://www.scou.cn/info/1030/13989.htm
12.电大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因此设计一个以电大资源为依托的中小型的易于实现的远程教学平台不仅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自主学习的需要,也可以将电大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将电大远程教育的设计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介绍了相关背景和相关的专业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了电大教育系统的UML的设计,设计了一个基于电大教学资源的远程https://wap.cnki.net/lunwen-2010251636.html
13.2022年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2判断题(通用3篇)47.实时教学活动是指在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上教师与学生同时在线参与的教学活动。A.错误B.正确 4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及基层广播电视大学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远程教育教学系统。A.错误B.正确 49.拥有计算机一级B证书的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可以免考教育部全国网络教育公共课统一考试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n6pp2z.html
14.广播电视大学范文10篇(全文)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可以利用在线远程教学平台来进行疑难解答,通过在线平台的沟通交流,将不正确的思路和观点改正。老师和学生互相间也能利用相关论坛讨论交流,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广播电视大学由于学生数量较多,电大分校、省级电大和中央电大的网络平台各有差异,为了与现阶段网络平台下的在线远程教学相适应,分布式教学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kbnizuo.html
15.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开放教育学习指南网上作业单选题答案B. 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或地方电大远程教学平台咨询 C. 只能面对面地向老师请教 44、下列情况中,不符合开放教育转学与转专业规定的是(C) A. 学生转学后,先前已经获得的符合要求的课程成绩及学分仍然有效 B. 转专业后,学籍有效期仍然从原来入学注册时开始计算 C. 学生入学注册后就https://m.360docs.net/doc/f50efec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39.html
16.电大形成性考核答案18. 在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上参加实时视频教学活动时,学生可以看到老师的图像,并能与老师进行交流。(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9. 如果忘记登录密码,可在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首页,点击登录按钮旁边的 取回密码 ,进行密码取回。 (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0. 在线提交形成性考核作业后是https://m.rwtext.com/2292.html
17.12月2009AutumnE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对教学平台设计的影响 面向服务的架构是在先前组件化技术基础之上,为适应跨越 Internet 范围的系统之间的耦合特性需求 (松散耦合),为满足各领域灵活变化的业务对信息系统支撑能力的需求,以及 IT 业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集成整合需求而出现的软件系统架构原理 从远程教学平台的设计 开发和运用来看https://iautumn.wordpress.com/2009/12/
18.眉山广播电视大学招生简章,2023年最新发布的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电大拥用世界领先全国一流的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网络、电信网络有机结合的数字化、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学平台。各教学点通过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全天候实时和非实时的交互式教学服务,同时通过文字教材、视听教材、多媒体软件、网络课程和必要的面授辅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服务,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学http://www.langing.cn/xuexiaohuangye/html.php?c-6741.html
19.电大工作总结15篇按照省校“1-3-5网上教学模式”要求,着力加强网上教学工作责任落实,随时监控学员网上学习情况,提高学习率和发帖数。及时统计和公布教师网上行为数据,督促教师加强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师生互动。根据省校公布的20xx年9月-10月上网数据,攀枝花电大访问省校平台情况:人均学习次数排名第6,人均贴数排名第5;攀枝花电大平台https://www.yjbys.com/zongjie/gerenzongjie/1635429.html
20.电大在线[综合其他/教学/远程教育] 浏览 (10140)电大在线指的是电子大学,在线学习的教育平台。电大在线提供各种课程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远程学习和终身学习。通过电大在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方便灵活,适合工作人士和其他需要在家学习的人群。www.open.edu.cn 中华会计网校 [综合其他/教学/远程教育] 浏览 (9197)wwwhttp://www.hao12306.com/home/5916.html
21.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平台建设规划(远程教学平台系统国家开放大学 1 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服务平台 建设规划及进展情况汇报 信息管理处 2012年9月6日 国家开放大学 信息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建设目标与系统架构 建设内容与典型应用 前期工作及已启动项目介绍 下一步工作思路 困难与挑战 国家开放大学 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 举行。https://doc.mbalib.com/view/1845ca2596d9cc7f2dba604225fcea58.html
2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招生简章,远程学历,中国考试培训网学生可以在家里通过因特网和中央电大及各级电大远程教学平台随时点播和下载网上教学资源,利用网上直播、双向视频系统等网络交互手段,与同学、教师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到教学点参加集中面授学习或参加小组学习。 一、招生专业 专科:行政管理、会计 三、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http://www.jscj.com/new/eduol/crtvu/zsjz.php
23.教务科工作总结(15篇)要求每位教师及时上传电子教案等资料以方便学生自学,并要求师生在每次课后利用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开展网上实时教学活动和非实时教学活动,针对所学的内容提问和解答。通过检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能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学,课后能和学生在网上互动,及时解答学生在网上提出的问题。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gongzuozongjie/50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