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

1、。“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2013年,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也组织力量编制了中国制造2025。对于中国来说,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制定中国制造2025,是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举措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信息通信技术深度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推动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背景,具体有三点考虑。适应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的紧迫需要。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国际金融危机后,欧

2、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如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法国出台了新工业法国。与此同时,新兴国家也不甘落后,去年9月,印度发布“印度制造”战略,将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希望利用后发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实现工业强国的目标。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使我国制-可编辑修改-。造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竞争”,这就要求中国制造业必须放眼全球,积极应对,努力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找准定位,把建设制造强国作为提高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内在要求。2010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

3、总的来说,大而不强的特征十分突出。在创新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比如,近八成的集成电路芯片依赖于进口,2013年进口额达到2313亿美元。在土地矿产等资源方面,2013年全国因建设占用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35.47万公顷,原油、铁矿石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资源环境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人力资源方面,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37亿,比上年减少345万,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中国劳动力数量拐点已经出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

4、以为继,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势在必行,我们也别无选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向往和-可编辑修改-。追求,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做支撑,这对我国制造业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工业始终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发达国家在已经完成工业化任务后,仍然把制造业作为体现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法宝,并牢牢掌控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中

5、后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将逐步下降,但其主导地位和根基作用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还不会改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追逐伟大的中国梦的征途上,唯有实体经济方是富国之基,唯有制造业方是强国之本。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步伐,不断夯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物质基础。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九大战略任务、十个重点领域和五个重大工程,对未来十年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要任务。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6、,“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贯彻这一要求,必须努力做到“四个坚持”。-可编辑修改-。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位置。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要认真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创新对制造业发展的引擎作用。通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端制造业重大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增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改建新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以创新中心为载体,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7、,加快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尽快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重点开展基础共性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坚持智能转型,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要抢占这一制高点,就必须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组织实施好智能制造工程。要抓好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突破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化生产线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可穿戴产品、智能家电、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要大力推进制造过程的智能化,从产品设计智

8、能化、关键工序智能化、供应链优化管控等方面,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可编辑修改-。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要积极培育新型生产方式,结合汽车、机床、通信设备、纺织等行业特点,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不断探索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坚持强化基础,把夯实工业基础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能力,直接决定着工业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是一个国家产业竞争能力的根本体现。要把强化基础作为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重点做好工业强基工程的组织实施。要加强统筹规划和发展引导,制定工业强基专项规划和“四基”发

9、展指导目录,发布工业强基发展报告,促进“四基”建设与制造强国建设同步发展。要加强“四基”创新能力建设,着力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加大基础材料的研发力度,利用现有资源建立一批基础工艺研究机构,不断夯实产业技术基础。要推动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建立产业联盟,形成以市场促进基础产业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开展工业强基示范应用,突破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瓶颈。坚持绿色发展,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着力点。绿色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破解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关键所在。要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协调-

10、可编辑修改-。发展。着力抓好制造业的绿色改造升级,在有色、轻工、纺织等传统制造业推广应用绿色工艺技术和装备,积极引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大力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生产方式,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使用比例,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快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成为中德两国各自应对新一轮全球竞争而采取的新战略我认为,要通过比较分析这两个战略的共同之处和各自特点,寻找双方可能的合作点,让这两个战略成为促进两国

11、产业合作的强大力量。利用这次机会,我谈谈对这两个战略的认识。从共同点看,中德两国的新战略具有相同的战略使命和核心理念。首先,在使命层面,都是为了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当前,世界范围内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国纷纷抓紧调整各自的战略,日益重视制造业在促进经济复苏和转变发展方式中的作用。中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德国提出实施工-可编辑修改-4.0是在顺。业4.0,应该说都是希望通过各自战略的实施,在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的分工和竞争中抢得先机,发挥各自优势,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其次,

12、在理念层面,都是把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放在第一位。前面我提到,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显著特征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应用,换一个说法也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德国工业4.0着眼高端装备,提出建设“信息物理系统”,并积极布局“智能工厂”,推进“智能生产”。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从不同点上来分析,中德两国新战略无论是发展基础、产业阶段,还是战略任务都具有各自特点。首先,在发展基础方面,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和领先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甚至超过了美国和

13、日本,在汽车、机械、医药化工、电机和电气等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并凭借这些技术优势,保障了产品性能的可靠性和功能的完善性,树立了德国制造的品牌形象。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与德国相比,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技术水平,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品牌形象,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其次,在产业发展所处阶段方面,德国工业-可编辑修改-。利完成“工业1.0”、“工业2.0”,基本完成“工业3.0”之后,提出的发展战略,是自然的“串联式”发展。中国制造业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并行发展的阶段,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

1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最后,在战略任务方面,德国工业4.0是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主要聚焦制造业的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中国制造2025不是专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规划,是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整体谋划,不仅要提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路径和措施,还要加大对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同时还要解决制造业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工业基础等一系列阶段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化双方合作,共创中德制造业美好的明天中德两国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各自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经过长期的交流合作,中德两国在制

THE END
1.中德工业4.0学习平台项目今年首场培训举行5月15日,以“数字化助力制造业生产能级跃升”为主题的中德工业4.0学习平台项目今年首场培训——智能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工业4.0系列培训在位于张浦镇的昆山德国工业园孵化器举行,吸引我市50余家企业的近70名企业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参加。 中德工业4.0学习平台项目是德国联邦政府经济合作与发展部(BMZ)设立的政府与企业合作项目https://www.ksrmtzx.com/wap/news/160971
2.首页ChineseGermanOOC请登录中德开放在线学习平台!https://cgonline.org.cn/
3.德实e家优星E家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注册 登录即表示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 未注册的手机号或第三方账号验证后将自动创建新账号 版权所有:重庆优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18523149899 渝ICP备20000697号-2 渝公网安备50010602503732 http://www.deshiejia.com/
4.鞍钢e学indeAppStore大数据看板、数据报表、个人积分、待办任务,学习进度想查就查 【用户须知】 感谢您使用鞍钢e学!为了您获得更理想的体验,我们会定期更新应用,提升稳定性和流畅性。 若您觉得云端学习好用,给我们点个赞吧!这是对我们的莫大鼓励。我们会仔细阅读每一条评论并在今后的版本中规划中认真参考您的建议。 https://apps.apple.com/nl/app/%E9%9E%8D%E9%92%A2e%E5%AD%A6/id6446336831
5.德国工业4.0这三年学不会的德国思维制造行业人工智能是德国最有挫败感的一个领域,也是工业4.0平台的重点。德国主要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包括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弗劳恩霍夫研究院、马普协会、莱布尼兹协会,以及众多高校。 2017年9月,联邦教育部启动了一个称为“学习系统PLS”(Plattform Learning Systems)的人工智能平台,这是继“工业4.0”平台之后,德国政府https://www.ceconline.com/manufacturing/ma/8800096957/01/
6.中德职业技术教育网2024首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第四次中方理事会议顺利召开2024年11月5日,2024首届职业教育高质量2024年11月05日央视报道 | 中德(保定)工业4.0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将在保定开工 项目建成后,将通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吸引德国 2023年12月22日http://www.sgaee.com/index.php/ShopM/Index/imgList/column_id/141.html
7.工业4.0.rar下载所在主题: 工业4.0文章合集 文件名: 工业4.0.rar 附件大小: 1.42 MB 举报本内容 下载通道游客无法下载, 注册 登录 熟悉论坛请点击新手指南 下载说明 1.下载一个附件只会扣除您一次免流量下载次数或通用积分。 2.论坛支持迅雷和网际快车等p2p多线程软件下载,请在上面选择下载通道单击右健下载即可(不会算多次https://bbs.pinggu.org/a-1674844.html
8.PLM+AI智能化工业软件但因为碍于智能技术还不成熟,计算机算力也无法跟上,无法展现大力出奇迹的效果,因此一直无法落地并实现工业4.0的应用场景。现在借助AI的快速发展及普遍应用,我们终于盼到了这个时间窗口。 因此从2023年就开始侧重于PLM结合AI的应用开发,除了本地化模型,算力的唾手可得,加上博威帮客户建置的产品数据库,水到渠成一次https://www.bwcs.com.cn/h-nd-93.html
9.38个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推动对德合作新赛道上加速跑昆山市中德(昆山)中小企业合作区管理办公室、中德工业4.0学习平台、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昆山优质企业培育中心三个项目揭牌。 ▲中德工业4.0学习平台项目揭牌 目前,德国工业园已集聚威富服饰等先进欧美企业200家(其中德资企业超100家)、鲜活果汁等知名台资企业近300家、沪光股份等优质民营企业超2000家。http://www.ks.gov.cn/kss/ksyw/202211/83515f35633b4bcdb19c76e5294ae9d3.shtml
10.“互联网+”唱大戏佛山学到哪几出博览会期间,佛山、江门等国内城市和德国汉诺威等11个城市发起建立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的倡议。而在一系列与德国工业4.0城市代表的对话和论坛中,也寻找到了合作机会以及得到了德方的建议。顺德区区长黄喜忠表示,接下来将加快建设广东会展中心,按照立足华南服务珠三角的思路,将国际会展中心打造成华南工业会展集聚点,计划于明年https://www.robot-china.com/news/201509/14/25053.html
11.工业4.0头条工业4.0创新平台是由工业4.0研究院发起的服务中国制造业的开放式创新平台。通过践行创新4.0理念,提供工业4.0案例、数字图书馆、工业4.0研讨会以及开放实验室4.0等专业服务,构建中国工业4.0创新生态。http://www.innovation4.cn/toutiao?page=1&tag=%E4%B8%AD%E5%BE%B7%E5%85%B3%E7%B3%BB
12.德国考察公开课工业4.0已经进入中德合作新时代,中德双方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共有4条,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就是“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认为,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 德国制造之所以称霸全球,甚至成为德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率先强劲复苏的源动力https://www.kaocha.org/newsshow/796.html
13.免费开放30多门优质课程,中德开放在线学习平台上线试运行了阿里巴巴提供了4门数字经济课程,有“数字经济时代云端一体“芯”机遇”、“自动驾驶的能与不能”、“人工智能:是风 是云 还是雨”、“工业4.0中国之路的探索”。 同济大学提供了“中德建筑比较”这门课程,学习时长为19.5 小时。 世界规划教育组织提供的“德国智慧城市——城市发展挑战再思考”课程,从不同角度介绍https://www.shxwcb.com/614107.html
14.走进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全球年会参访参观考察学习互联网+下的在此时代背景下,我单位筹备于2015年9月17日-18日在北京举办以“‘互联网+’下的新工业革命”为主题的《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全球年会》,邀请国家相关部委领导,中德工业4.0产业界、学术界重量级嘉宾亲临现场,深度解析德国“工业4.0”的先进理念和最佳实践,权威解读《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探寻中国制造企业成功转型升http://www.px-edu.cn/bgqykcyxgkk/27242.html
15.德国工业4.0考察学习心得体会.doc内容提供方:sk386545 大小:51.5 KB 字数:约1.15万字 发布时间:2017-03-17发布于北京 浏览人气:77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德国工业4.0考察学习心得体会.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德国工业4.0考察学习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0921/55372435.shtm
16.蒲江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创新发展平台,提升产业发展核心价值“SEPP中欧跨国采购平台成立3年来已陆续向全国发布了超过800亿元的欧洲企业采购信息,截至去年底累计完成采购量200亿元”,蒲江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四川,依托功能区建立的SEPP已成为高水平双向开放的全球供应链平台。 2020中德工业4.0暨全球采购大会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6365019.html
17.中德战略对接青年创新互联最根本的,在于下面三个层面:一是中国制造需要工业4.0添力。“工业4.0”是德国从制造强国走向超级制造强国的战略,亦是主导这场工业革命、制订行业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抽象的德国“工匠精神”值得学习,其发展理念与思路、硬件与平台,都是可供“引进来”的成熟阶梯。二是德国工业4.0离不开中国助力。德国国内https://hlj.rednet.cn/m/c/2016/06/15/4008605.htm
18.平台生态中德工业设计研究院 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创新型研究院。 瞄准工业4.0时代特征,利用丰富的地域、高校、科研等资源优势,以用户体验中心为载体,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研发用户体验前沿技术、孵化未来智慧产品、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发布行业动态信息和顾客需求趋势,为创客及企业提供用户体验测试评价、http://www.det-design.com/index.php/home/introduction/zd.html
19.工业4.0德国的高端的制造业已经完成了3.0,正在向4.0迈进;而中国相对低端的制造业目前在完成了1.0的基础上,正在向2.0阶段挺进,部分先进领域也仍处于2.0到3.0的过渡阶段,因此中国非常关注德国工业4.0的发展动向,并希望能从德国获取宝贵的经验,因而在李克强与默克尔签署《中德合作行动纲要》的背景下,中国出现了一场“向德国学习”https://www.meipian.cn/2a3p3j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