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时代到当今的信息社会,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的理想状态。当前,如何培养具有个性特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学习科学的研究进展使得人类更加洞悉有效学习发生的机制,并在教育技术的支持下重塑学生的学习体验。其中,个性化学习体现公平,尊重差异,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心智发展,被认为是完美应对挑战的关键。将个性化学习用于小学英语教学,能够发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而成为推动英语学习变革的强大工具。
一、个性化学习概述
1.含义
2.理论基础
二、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进展
国内在个性化学习领域起步较晚,最初停留在理论探讨,近年来进入了小规模尝试阶段。王艳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构建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习系统;杨丽娜等人通过案例推理Agent合作,解决了e-Learning环境下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问题;[5]陈仕品从认知状态、学习风格两个维度入手,构建了适应性的教学内容组织模型;东北师范大学赵蔚团队研发的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系统,初步实现了根据学习风格建模、优化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向同伴推送学习资源等功能。[6]国内机构应用大数据学习分析,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的趋势也显现。“狸米个性化教学平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学生个性化记忆管理、错题辅导、针对性训练等收集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数据,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7]“猿题库”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智能出题,实现个性化学习。
三、小学英语个性化学习模式构建
1.学生模型构建
学生首次登陆个性化学习系y,填写个人信息,完成教师课前设计好的个人认知风格量表,形成基本的个人偏好、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作为个性化方案实施的依据。[8]教师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等来构建学生模型、建立学生与课程资源库间的联系,从而实现个性化推荐,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2.学生学习水平检测
本节课属于单元复习课,课前的翻转课堂教学已经让学生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过程中检测的数据分析提供一套有一定区分度的单元测试题目,用于检测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掌握程度,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个性化学习。根据测试分数分为三个等级:90~100分为一等,70~89分为二等,70分以下为三等。学生完成试题提交后可以查看自己得分、每道题的答案以及自己所在的相应等级。学习平台经过数据分析将每位学生的诊断结果,每道测试题得分情况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进一步调整教学,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个性化推荐服务。
3.学生个性化分组
平台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水平检测分数自动将全班同学分为三个组,进行基于群组的个性化学习。教师可查看所有学生的组别情况、每组中的学生名单以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及个性化认知特点,手动调整个别学生的分组情况。
4.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
根据学生水平检测得分发现,三组学生水平差异较大,一组的学生已经达到本单元的预期学习目标,无需重复练习,只需稍加复习即可,为这组学生推送的是用于拔高的拓展资源;二组的学生基本达到预期学习目标,但还有个别单词没有掌握,对句型Doyoulike...及Idon’tlike...的应用缺乏灵活性,因此为他们推送的是适当拓展的巩固资源;三组的学生离单元要求有一定距离,为他们推送的是强化对单元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的基础资源。基于不同的资源布置了差异化的学习任务,以便有针对性地实现单元学习目标。不同组别学生推送的差异化学习资源及学习任务如下。
一组(拓展)。学习资源包括:(1)Otherfruitnouns(已学过的关于水果的单词,微视频);(2)Fruitssongs(含个别没学过的水果单词,微视频);(3)Ilikepeachs(含个别没学过的水果单词,微视频)。学习任务包括:(1)flas每次呈现三张水果图片,然后图片消失,学生快速猜测三个单词;(2)通过唱歌流利说出水果单词;(3)通过动画配音练习巩固本单元的水果单词,以及进餐时需表达的语言;(4)完成讨论版的讨论内容。
二组(巩固)。学习资源包括:1.Otherfruitnouns(已学过的关于水果的单词,微视频);(2)Doyoulike...(已学过的关于水果的单词,微视频);(3)Ilikepeachs(含有个别没有学过的水果单词,微视频)。学习任务包括:(1)flas每次呈现三张水果图片,然后图片消失,学生快速猜测三个单词;(2)通过微视频中的角色扮演巩固句型Doyoulike...或Idon’tlike...或Ilike;(3)通过动画配音练习巩固本单元的水果单词和进餐时需表达的语言。
三组(基础)。学习资源包括1.Fruitnouns(已学过的关于水果的单词,flas);2.Otherfruitnouns(已学过的关于水果的单词,微视频);3.Doyoulike(已学过的关于水果的单词,微视频)。学习任务包括:(1)采用头脑风暴法,看flash图片快速选出pear,apple,banana,orange,watermelon,grape,strawberry等有关水果的单词;(2)玩游戏“HappyTrain”,根据图片和单词的排列顺利,猜猜最后一张是什么;(3)通过微视频学习,体验进餐情景中需表达的语言,Doyoulike...
5.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学生基于测评结果和教师建议,依据教师推送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进行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只能看到自己的内容,完成分组学习后,学生之间可以自行交流,也可以生动向老师申请进人上一组别的学习序列。
6.形成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孔晶,郭玉翠,郭光武.技术支持的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6,(4):88-94.
[2]费龙,马元丽.发展个性化学习,促进教育公正――英国个性化学习基本理论及实践经验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10,(8):42-46.
[3]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52-156.
[4]钟志荣.基于Web2.0环境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建构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8):107-110.
[5]郑云翔.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126-132.
[6]姜强,赵蔚,李松,王朋娇.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研究――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学习的新常态[J].中国电化教育,2016,(2):25-32.
自2001年美国mit开展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openeducationalresource)运动以来,mit就在网上放置了大量供人们免费学习的课程。2012年,在“开放教育资源”这一领域再次掀起新的,由udacity、coursera、edx相继为学习者提供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课程(massiveonlineopencourse,简称mooc)和在线支持服务受到学习者的欢迎,给远程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2012年也因此被成为mooc元年[1]。
mooc的出现顺应了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大趋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所需信息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该平台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并达到学习目标,是mooc平台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而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建构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1mooc起源及含义
1.1mooc起源
1.2mooc含义
这些定义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却有一定的共性。基于笔者对mooc的起源的理解,以及不同机构对它不同定义的总结,本文采用它最为原始的英文释义,即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课程(massiveonlineopencourse,简称mooc)。
1.3mooc研究进展及项目分析
随着mooc热潮的到来,世界各国高校陆续参与到mooc项目中。但是总的来说,mooc还处于初步探索时期,而这一阶段mooc的主力军还是国外的一些著名项目。笔者基于权威性报告对mooc项目的介绍,在与团队商议的基础上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3个mooc项目作为分析对象。
1.3.1udacity
1.3.2coursera
加入进来,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和清华大学也加入了它的浪潮中。它主要涵盖了科学、数学、商务、人文科学等20多门科目在内的300多门课程。其课程模块包括:课程安排、阅读、作业、考试、讨论组、线下见面会等,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目前,coursera的部分课程已经得到了美国教育委员会的官方认可,学生注册完成这些学习课程,并通过线上考试就会获得相应的学分。
1.3.3edx
edx是2012年5月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共同创建的一所非盈利性机构。edx目前有来自于世界各地的12所高校加入,提供15个学科的32门课程,主要涵盖了电子、计算机科学以及人文部分学科等。课程形式主要包括:课程通知、大纲、视频、作业、论坛、wiki。其特征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定步调,平台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进度给予及时评价。edx能够为通过课程学习的学生颁发“xuniversity”证书[7]。
2mooc与个性化学习的关系辨析
2.1mooc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平台
个性化学习这个理念由来已久,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应该算是它的源头。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当前mooc热潮的到来,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和学习需求来获得丰富的资源。同时,学习者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进度,自由选择学习所在地等,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来达到学习个性化的状态。可以说,mooc的到来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2.2个性化学习是mooc的根本诉求
3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内涵分析
3.1个性化学习概念及特征
个性化学习是指根据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采取适合的方法和手段来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学习。个性化学习强调因人而异,突显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独特性、主动性和进取性,是以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为中心的学习方式[8]。
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学习的自主性和多元化。学习的自主性是指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己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进度来满足自我学习需求。学习的多元化指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满足学习者的单一需求,而是满足其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另外,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还包括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以及学习评价的个性化。
3.2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内涵
3.3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特征
自主性和多样化是个性化学习的主要特征,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的特征除了具备这两个特征外,还具备技术性和开放性特征。
技术性是指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是在网络环境中实现和完成,这必然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持,所以它具有很明显的技术特征。另外,要通过mooc去实现个性化学习就需要充分利用已经具备的网络课程资源,与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成为学习伙伴开展协作学习,而且mooc平台的交互也需要通过网络去实现。
开放性是指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学习者的协作伙伴不一定在同一地区,只要是达成协作意愿的,都可以通过mooc平台来实现[9]。
4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构建
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还处在探索阶段,许多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在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研究中,目前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并不是强调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统一,而是为了在学习过程中为进一步探索、完善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提供指导。
图1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个性化学习符合web2.0时代以
(1)课程注册。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或兴趣选择课程,这些课程不像传统的网络课程,单单是教师提供给学习者的“均码式”课程。教师一般会提前以邮件或是布告的形式告诉学习者学习信息,整个学习过程也不同于传统网络课程的单一模式,mooc更多地强调学习过程的互动性,通过评价、讨论把学习者和教师真正连接起来。
(2)视频学习。视频是mooc信息传递的核心形式,一般长度不超过20分钟。设计者把课程内容和练习题目无缝地衔接起来,学习者观看完一段视频后要完成相应的练习,然后再继续观看。对于学习者没有掌握的内容可以反复、多次观看。
(3)完成作业。该环节充分要求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小知识点练习和视频是无缝衔接,学习者在观看完视频之后直接进行练习强化,然后开始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而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学完后会有相应的单元家庭作业。
(4)在线交流。在线交流是mooc的又一个核心环节,mooc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每次给学习者一个主题,然后大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在线讨论、学习,因此,在线交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作用至关重要[10]。另外,因为注册课程的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因此,协作学习也需要基于在线交流的方式来开展。
(5)个性化评价。学习评价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个性化评价同样也是mooc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难题。一是学习者数量众多,二是学习者来自于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学习方式,对这些学习者进行个性化评价将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而mooc通过对学习过程监控和评价的创新,提出了用计算机评价客观题测试并及时反馈给学习者,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互评解决主观题的评价问题。
(6)参加测试。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视频中的作业进行一项简单的自我测试;另一方面,整个课程结束后,如果学习者达到参加结业考试的标准,则可以参加该课程考试。考试题目多是应用型的灵活题型,学习者通过考试后学校会给学习者提供一份电子认证书[11]。
5结语
mooc如火如荼的开展给我国开放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带来了希望和机遇,但是如何满足web2.0时代学习者对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仍是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基于mooc提出了关于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希望能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模式上的支持,也希望该模式能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实践检验,然后进一步完善与成熟,最终实现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最大满足。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吴明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兴起[j].世界知识,2013(14):6061.
[2]蔡文璇,汪琼.2012:mooc元年[j].中国教育网络,2013(4):1618.
[3]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
[4]wiki.mooc[eb/ol].en.wikipedia.org/wiki/mooc.
[5]百度百科.mooc[eb/ol].baike.baidu.com/linkurl=cfettq97ba03_87t6lyhqo8sbfqoegwfv2_r1lejjsoirxqvgz9be8iq_ofhpdqgccfsud1w5yrsjau9bm0n8tjyp4bri6xh2uum6d02th06w5oxankibdvorkimm69.
[7]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319.
[8]黄悦.终身学习与个性化学习[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7):1112.
[9]蒋志辉.网络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建构与策略优化[j].中国远程教育,2013(2):4851,95.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移动教学;个性化教学
1问题的提出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制订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在教育领域,把互联网与传统教学结合形成的“互联网+”教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长期重要目标。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网络社交媒体软件功能的开发完善,信息技术在知识创造、传播与应用方面开始发挥变革性的影响。“互联网+”教学的实现需要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个性化、协作化等多模式整合性改革,并重点依托功能强大的网络社交软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学习服务,构建协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情境,并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为移动个性化教学实现师生交互、人机交互、人与环境交互的模式。
2研究意义
4“互联网+”时代移动个性化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5研究展望
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虽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于“互联网+”教育内涵的把握以及实现路径研究较少。“互联网+”教育不是“教育+互联网”,高等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应该放在集中建构“互联网+”教育的实现路径,以及深入探讨实时交互性强、使用率高的各类社交软件在“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应用上。尽管国内外已有很多针对个性化教学的研究,比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但它们多是基于互联网上Web浏览的方式,缺乏基于移动领域的个性化教学研究,具体到现代社交网络技术与应用软件在具体理论课程教学应用中的研究则更少。然而,移动个性化教学方式要想在具体实践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仅仅依靠互联网虚拟的环境是不够的,发挥移动个性化教学最大潜力的关键在于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教学管理与教辅管理相结合。
作者:毛姣艳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颜正恕,徐济惠.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74-78.
[2]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4-21.
[4]杜炤,萧潇.面向自主学习的互动式网络学习系统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440-445.
[5]王良周,于卫红.大数据视角下的学习分析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5(3):31-37.
[6]王晨,刘男.“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7]张杰夫.“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五大革命性影响[J].人民教育,2015(13).
[8]曲大为,赵福政.“互联网+”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刍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3):12-15.
【2012年学习技术发展趋势】Backchannel(反向通道),ContentCuration(内容策展),DevelopingintheCloud(云发展),ExpandedInstructionalDesigner’sRole(教学设计者角色扩展),FlippedLearning(翻转学习),Gamification(游戏化),HTML5forMobile(移动HTML5),NewBlendedLearning(新混合学习)。
【在线教育十大趋势】走向开源;在线教育文凭得到雇主认可;混合课堂流行;在线教育招生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数据共享、协作功能;课本将渐被数字内容系统取代;社会化学习系统将基于云计算;视频短片流行;新的教育信息技术将基于云计算;教育网络的社交媒体化。
【教育是媒体公司开拓的新领域】电影、电视、报纸和杂志都面临业务下滑的危险,现在他们发现新的业务拓展领域——教育,这得益于技术被引进到教室。Discovery、新闻集团、NBC、迪士尼都开始押宝于数字化教育市场。传统媒体公司的进入,势必会为数字化教育带来巨大的资源,推动着教育的更深的变革和发展。
新研究
【移动设备+社会化媒体=个性化学习】由Blackboard和ProjectTomorrow移动学习报告:近50%高中生和40%初中生有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比2007年增长400%。寻找移动设备更广泛应用,是K12学生关键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学校学区考虑在教学中整合移动设备。27%的学校管理人员正在探索地移动学习想法。
【LearningAnalytics-学习分析】学习分析就是对收集到的个体学生的大量数据给出阐释,以评估学业过程,预测未来表现,并发现潜在问题:①预测学生学业表现;②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给予定制化帮助;③个性化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④用社会化、教育学和技术实现自适应教和学。此外,它还被用来评估课程,项目和机构。
【人工智能进入教育】人工智能和教育是AI、研究、学习和教育的交叉领域。智能教学系统、智能学习环境、自适应超媒体系统及其他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系统等都被归为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SCHOLARCAI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智能教学系统,由美国艾伦.M.柯林斯和海梅·卡博内尔在20世纪70年明。
【翻转课堂到底有什么价值?】ClassroomWindow近日了翻转课堂应用调查报告:①88%的受访教育人士表示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②67%的受访者表示学生考试成绩得到提高;③80%声称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改善;④99%表示下一年将继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
【游戏如何使教育更好】增强基本技能、唤醒学生兴趣、练习科学流程、提高认知能力、更容易评价、自动矫正、扩展学习者能力、学生应用知识新途径、支持协作学习。来自2012布鲁金斯研究所报告《博客、社交媒体和视频游戏如何改善教育》作者DarrellM.West。
新工具
【Knewton开发出强大的自适应学习算法】该算法能判断用户实际水平,并为用户提供与其水平相适应的课程。Knewton通过不断的提问和测试判断使用者的真实水平,再为用户提供与之水平相适合的课程辅导。比如,用户代数有问题,系统会不断降低测试难度,直到找到用户能掌握的知识水平。
【戴尔推出教育数据管理服务】这个基于预测分析的决策支持系统——EDM,目的是提高K12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效率。EDM能整合来自多个不同系统的数据,报告学生的表现和成绩。该系统在地区层面工作,可跟踪学生数年及跨校表现,可帮助家长和学校识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兴趣、能力倾向,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创新的虚拟学校】许多初创公司都在争抢一块免费在线学习馅饼,不过现实是,更多的学生需要个性化教学。创新的混合解决方案让人眼前一亮:虚拟学习教室模拟传统教室,用iPad演示和书写、Kinect捕捉教师动作进行小班授课,学生不仅从教师还能从虚拟小组的同伴处获得实时指导和帮助。
【Edmodo增加教师集中进行课程创建的工具】Edmodo旨在帮助K12学校和学区创建封闭的网上学习社区,实现师生和家长的沟通和协作。教师用它分配、批改作业。学生用它访问项目、作业、测验。现增加教师集中进行课程创建的工具,类似于国内的集体备课;还有跨学科教师主题协作,增强的交流反馈,活动流程图等。
【IL&FS教育推出虚拟实验APP】XpericaHD是基于iPad的虚拟科学实验室应用程序。该程序针对高中理科学生开发,为iPad用户带来触摸体验各种有趣科学实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基本应用和实验模块免费,更多实验模块需要购买。iphone版还未上线。
新实践
【国内的BYOD实践】经过调查,嘉定区实验小学发现100多个小学一年级学生有iPad,学校遂开出了两个“苹果班”,一共90个学生。这两个班学生可用自带iPad上课,回答问题,回家做练习。小学生用起来得心应手,用现成iPad不增加负担,语数外都会用iPad教,防止因iPad分心,家长学校签协议。
【弗吉尼亚州颁发强制在线学习法律】2013年秋天开始,所有学生必须完成一门在线课程才能高中毕业。弗吉尼亚州是继密歇根州、阿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和爱达荷州之后,成为美国第五个强制在线学习的州。第一个是密歇根州,在2006年,其次是阿拉巴马州在2008年。
【iPad取代传统互动电子白板】南加州瓦尔豪园联合学区为800多名教师配备了Splashtop白板程序,鼓励他们用iPad控制和批注PC电脑上的内容。传统互动电子白板教师和学生必须要到讲台前才可用。现在师生在座位上通过手中iPad用Splashtop白板程序即可把需要的内容显示到大屏幕。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
一、个性兴趣的发现与兴趣培养
探究性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由学生兴趣驱动的教学,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探究性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唤醒时,必将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渴望和学习热情。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即于此。然而学生的兴趣是有个性的,并非千人一面的复制品。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发现学生的独特兴趣并及时将之唤醒,使之成为探究求知的不竭动力。
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学生课外爱做些什么活动,爱看些什么书,爱与哪些人交往等都是教师应当了解的,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兴趣倾向。因为“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杜威)学生的兴趣倾向对其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及时指导其向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方向发展。例如有位教师发现有的学生爱养小动物,他就引导他们写“我与小动物”的观察日记;有的学生爱种花,他就让他们写“我的种花日记”。学生个性化的兴趣转化成了探究行动中的积极因素,因此学生写出的日记细致而有情趣,个性情感得到了体现,个性体验也得到了展示的机会。
二、行动是探究性教学的基础,没有行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个性化学习;数据挖掘;商业智能
中图分类号:TP311.13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支重要生力军――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来的发展可谓迅猛,无论是学校数还是学生人数,高职专科的规模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输送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急需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1现状
目前,高职学生在学校完成系统的课程学习依然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特性、就业意向、专业方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获取的知识无论从方式方法、内容结构,还是真正掌握的程度来说都因人而异,而这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学生主动性选择的结果;此外,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尝试中,大类招生、拓展专业等多项措施在很多职业院校中已然试行,这就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和选择的机会。
然而,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一个可参照的、适合自己的挑选标准,高职学生进行各项选择时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扎堆随大流”、“哪个课能混好过”的心理,这就导致主动选择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并不顺畅、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没有提升自身知识结构的质量。这种高职教育中教与学环节的脱节会对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产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研究思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得以有效利用,这也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尝试提供了新的途径,数据挖掘技术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数据挖掘指的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数据源必须是真实的、大量的、含噪声的,而从中发现的是用户所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应该是可以接受和理解、并且能加以进一步运用的。
数据挖掘技术之所以在教育行业有更为广泛、实际的应用,这是由于各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的一整套数据库系统,用于记录学生的学籍信息、课程教学过程等历史数据,这样,就可以尝试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和智能分析工具,通过对高职教育研究和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分类、挖掘和分析,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构建识别个体特点、知识构成和获取方式等要素之间关联模式的数据模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其理论和方法有很多,包括K-最近邻分类器、判别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和分类树等,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次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里就是要将数据挖掘方法与高职教育教学研究相结合,设计实际的分析应用系统,具体来说:
(1)数据挖掘技术面向高职教育这一特定领域中的主体――高职学生,针对专门的指标,包括个体特性、专业要求、就业意向等,着眼于课程这个知识载体,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层次、智能化的挖掘、分析;
(2)数据挖掘的应用会具体到建模、变量筛选和导入等方面,而不只是一些抽象的挖掘算法的研究;
(3)数据分析采用先进的商业智能工具,同样,数据的展现手段基于平台,具有开放化、模块化、网络化特点。
3系统框架
系统定位于个性化学习分析,其框架结构参见图1,主要由数据集成、数据建模、数据分析及展现等部分构成。具体来说,数据集成模块完成定义数据结构、装载、清洗、合并数据的功能;数据建模是指建立数据分析OLAP及数据挖掘模型;数据分析旨在分析和比较各种不同算法得出的结果,寻找最为匹配的算法,而数据展现的作用是根据分析结构灵活创建数据报告。
图1系统框架结构
在此架构下,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如下所述:
(2)数据建模。典型的数据挖掘工具将在构建了数据仓库后进行分析并生成结果,一些工具也可以使用关系型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的结果独立于数据仓库中使用的数据。数据挖掘核心的部分就是选择挖掘算法并建立数据模型,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个体信息、学生成绩等数据之间的关系将这些学生划分成分析有意义的组群并预测他们的行为;当把这些组发送回分析过程时,数据挖掘引擎允许分析人员和用户根据这些簇进行划分和细化。
(3)数据分析与展示。以学生个体信息和课程数据为输入,利用所筛选出的最佳建模方法,逐步提出一个可实现个性化学习分析的数据模型,以衡量及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度。将分析结果以特定的客户端或Web方式进行展现,以建立的分析结果展示平台,具有高度的开放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通过建模创建了正确的模型,数据挖掘的重点就从分析转到结果上,数据报告的展现方式有多种,可通过专业的报告工具,也可自行编写Web网站进行。
4结束语
在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中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手段,针对各项课程教学、学生管理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研究个性化学习模式,为学生的自我学习规划提供具体化、智能化分析结果以供参照,在此情况下,先进技术手段的支持,对教与学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也为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尝试提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赵云鹏,石丽,刘莹.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规模分析及应用研究.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
[2].数据挖掘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3]干娟.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的设计[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