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2021年,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捐赠,携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共同设立了“国航长江生态保护基金”,开展“国航守护长江生态行”公益项目。项目将积极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实现,发挥国航平台优势,汇聚资源,在长江沿线各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活动。
在贡嘎山静谧的四季中,群山与天空,太阳和云朵,一如既往地妆点着眼前的画卷。踏过溪水,穿过密林,风在这里似乎都不忍前进,停了下来。
而蒋勇无法停下他的步伐。无论是身为四川省贡嘎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负责人,还是身兼一名保护区巡护员,行走、巡护、守护这片秘境,就是他的工作。
“外界对保护区还是了解太少。”蒋勇坦言,毕竟是人手太少,能力水平都不足,需要借助更多专家学者及社会力量,协助我们共同加快保护区发展步伐。”
最近,“保护区来了及时的资金支持。”2021年,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捐赠,携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共同设立公益基金,开展“国航守护长江生态行”公益项目。项目主要在长江沿线各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活动,首站,便选择在了贡嘎山。
对于贡嘎保护区,有了资金支持与能力的提升,守护生物多样性的事业才能持续开展。
守护生物多样性,与绿水青山相伴
与许多在自然保护区工作的人一样,巡护的日常琐碎而单调。
在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雪山系贡嘎山为主的山地生态系统、各类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海螺沟低海拔现代冰川各种自然景观资源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保护面积极其辽阔。
保护区内的十几名管理局人员,以各处为单位,按每月7-10天的频率开展进山巡护。他们要对主要沟口进行巡护,通过走访周边社区,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此外,还要对重点物种进行监测,不定期在重要时段协同属地政府、公安进行专项巡护,震摄犯罪。
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巡护
工作人员野外安装红外相机
虽然人手有限,但因该工作对于保护自然资源极其重要,保护区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每年年初制定方案,每月要进行巡护报备;完成巡护后,上报详细的巡护日志、简报、影像资料后进行报账,年终各处要将巡护总结上报保护科整理汇总,确保保护区管理工作能力每一年都有新的提高。
四川站“国航守护长江生态行”公益项目宣传公益牌
通过公益行动,不仅保护区巡护队、管理人员能力得到提高,社区能从中受益,也将进一步提升周边居民环境意识,并探索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生态保护模式,助力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对保护区的巡护员而言,默默守护大山,就是他们的职责与义务。
一花一世界,打开探索生物多样性的那扇窗
贡嘎,译为白色的冰山。它是横断山脉的第一高峰,洁白的冰盖终年不化;而云海的脚下,林木茂密,流水潺潺。
贡嘎主峰
杜鹃花,与众多花草一起,栖息于此。
中国是世界杜鹃花最主要的分布区,而四川的分布种类尤为丰富。其中,贡嘎山是世界杜鹃花属植物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之一。
褐毛杜鹃
彼时,在2012年,四川省林业厅要求有条件的保护区进行杜鹃花调查。也是在日常的工作中,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与这一花一木越走越近,也愈发了解守护自然的意义。
要知道,植物保护在大众认知中远次于动物保护。要进行植物保护,则一定要选取代表性物种来得到大众的认可,比如动物中的大熊猫。
而杜鹃花,其做为重要的园林造园树种分布广泛,被称为“从海边开到云端的花朵”。尽管这一属的国家重点保护种类不多,但更说明了其物种的大众化。
调查一直在持续。直到2016年,贡嘎山保护区管理局前局长周华明与蒋勇与一起,在九龙发现了一种“不常见”的杜鹃,但因当时采集标本的信息不全,致使这特殊的杜鹃在鉴定上一直存在疑问。为解开这一“谜团”贡嘎山保护区分别于2017年、2020年邀请中科院植物所、甘孜州林科所、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杜鹃花专家进行野外调查两次,分别在九龙、康定发现了这种特殊的杜鹃呈小片分布。反复鉴定后认定这就是曾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濒危珍稀植物“枯鲁杜鹃”。
枯鲁杜鹃
在专家看来,甘孜的枯鲁杜鹃之所以能被发现,正是建立在此前对保护区杜鹃花详细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美丽杜鹃花,打开了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窗口,为更好的进行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一个地方如果物种单一,则极可能产生严重的病虫害。而对于生物多样性,目前人类探索研究还远远不够,一旦失去,就无法挽回。”蒋勇言之凿凿地说。
借助更多社会力量,守护圣洁秘境
作为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横断山地区的典型代表和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贡嘎山拥有低海拔现代海洋性冰川、古冰川遗迹、生态完整的原始森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和鲜明的气候过渡性特征。
在这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物种,大熊猫、雪豹、荒漠猫的踪影都纷纷现身保护区。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红腹角雉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兽类:赤狐
过去的十余年,也是保护区迅速发展的上升期。
而借助“国航守护长江生态行”公益项目的支持,保护区的巡护队员们可以通过红外线监测设备,及时监测重要物种,上传重要的一手数据;巡护员们不仅可以随时监控保护区周边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也能弥补管理人手不足的短板,起到“前哨”的作用”,提升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国航守护长江生态行”主题培训会
在“国航守护长江生态行”的培训会上,这些社区巡护员积极参与培训,不仅全方位拓展巡护队员视野,也提升巡护队员对资源保护重要性认识。
眼下,保护区的重点工作一是巡护管理,二是需要专业的团队参与专项调查。只有管理和科研同时发力,才能为保护区制定出科学客观的保护策略,守护好“绿水青山”。
在“国航守护长江生态行”的培训会上,这些社区巡护员积极参与培训,不仅全方位拓展巡护队员视野,也提升巡护队员对资源保护重要性认识。眼下,保护区的重点工作一是巡护管理,二是需要专业的团队参与专项调查。只有管理和科研同时发力,才能为保护区制定出科学客观的保护策略,守护好“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