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用户画像是指根据用户的基本属性、用户偏好、生活习惯、用户行为等信息而抽象出来的标签化用户模型。本文从什么是用户画像、用户画像的作用以及如何做用户画像展现了详细的说明,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前言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产品、设计、研发等人员经常会提到“我们要为目标用户设计”、“我们的用户是谁”等字眼,可见找准目标用户在产研过程中至关重要。用户画像作为一种设计工具,可以很好得帮助设计师跳出“为自己设计”的惯性思维,聚焦目标用户,发现核心价值,赋能产品,在互联网各类型产品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什么是用户画像?
目前业界常使用的用户画像概念有2种,一种是Userpersona,一种Userportrait,也有翻译为Userprofile。
第一种用户画像,即Userpersona
根据AlanCooper的《AboutFace》,是基于产品对真实世界的观察,抽象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虚拟用户模型,有时也被称为综合的用户原型(CompositeUserArchetype)。这个概念最早由AlanCooper在《TheInmatesareRunningtheAsylum》(软件创新之路)一书中提出,后续在多处书籍进行了不停的完善。
这个画像主要特征如下:
(1)描述一个用户画像包括角色描述和用户目标
(2)可以代表相似的用户群体或类型,也可以代表个体
Userpersona是抽象的、虚拟的,代表一个典型的用户群体;虽然也可以代表个体,但个体并不是实际独立的个人,而是从实际观察研究中综合而来。
(3)须针对具体情境-具体产品的行为和目标
第二种用户画像,即Userportrait
是指用户信息标签化,通过收集用户多维度的信息数据(如人口统计属性、社会属性、行为偏好、消费习惯等),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抽象出的用户信息全貌,相比userpersona,它更侧重于数据挖掘、标签体系搭建。
这类画像主要特征如下:
以下是这2类用户画像的简要差异对比:
二、用户画像的价值
用户画像作为一种设计工具,其作用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前中后。结合设计工作的几个阶段,画像的价值主要有:
三、用户画像的构建流程
本文结合酷家乐-快搭、赢客2条业务线经验,梳理了从0到1构建画像的流程与方法,如下图所示:
Step1:确立目标与画像维度
明确业务目标与用户角色,不同的角色与目标在收集信息时有所差异,进而影响到最终得到的画像结果。因此在做画像之前,需要考虑清楚画像目的。明确目标后,就可以结合目标与角色,制定出画像信息维度。
此处有2个注意点:
用户画像构成要素汇总:
针对第二点,由于是创建用户画像,我们需要尽可能最大程度覆盖不同用户。那找谁进行研究呢?这里介绍2个小tips。
Tips1:用户筛选条件
Tips2:工作职能筛选
针对一些toB类岗位职能划分清楚的产品,可以基于工作职能寻找用户。实操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区分管理岗与普通执行岗。
以快搭智能设计业务线为例,在用户画像项目中
业务目标:整体全面的了解用户特征、产品认知、使用场景与痛点
目标用户:考虑目标是希望先对快搭工具侧使用用户有个全面、整体的认知,问卷法中D端&B端用户有访问&开通过快搭行为都算,而在深入挖掘场景与痛点时,结合问卷的反馈,D端和B端重点寻找活跃用户,并细分了用户身份类型。
这2者结合,最终梳理出快搭的用户画像维度。
Step2:确立调研方法
(1)调研方法的差异性
定量和定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定量法着重了解“是什么”,即发现用户做了什么,挖掘事实信息。而定性方法着重了解“为什么”,即挖掘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理解现象。
(2)与产品生命周期对应的调研方法
Step3:制定计划与数据收集
在明确目标与方法后,需要对整个研究进行细化,制定具体详实的执行计划并落地,把控整体节奏以收集有效的信息。
Step4:分析资料,角色聚类
第三步骤收集整理到有效信息后,需要识别关键的行为变量,将调研到的用户与行为变量进行一一对应,并识别差异化行为模式。
在寻找可能导致用户间行为差异变量时,结合以往经验,笔者总结了一下可供参考的维度。
以行为变量为依据进行用户对应时,不必追求绝对的精准,只要相对能映射清楚即可。梳理完后,观察可发现某些用户群体聚集在几个行为变量上,它们构成了一个显著的行为模式,由此聚类出某个角色类型。依此类推,可以发现几个不同的行为模式。为保证全面,映射完最好遍历一下,检查是否有用户或变量的遗漏。
以快搭为例,用户在使用智能设计工具时,行为变量可细分为:职业类型、专业技能水平、使用方式、看重因素等等,一一对应后聚类出几大类角色类型,比如其中一类追求速度,看重整体效果;另一类,重过程,讲究细节。
除了上述方法外,针对toB类的企业级产品,当用户的职能属性很强时,可以将企业职能作为划分角色类型的依据。这时,只要针对每类角色抽样出典型样本,保证完整性,进行调研即可。
Step5:综合特征,产出画像
完成角色聚类后,梳理每类角色的行为、目标、痛点等维度特征,形成画像的基本框架,并对每个角色进行属性信息、场景等详细描述,让画像更加丰满、真实。
此时需要注意:
四、用户画像框架
以快搭为例,某类角色-销售型导购画像如下:
Step6:结合产品,画像落地
用户画像只有落地,助力产品设计,才能体现其价值,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总结
本文对用户画像的概念、价值和构建流程方法进行了介绍,所谓实践出真知,大家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尝试实操一下。目前,酷家乐正在从0到1逐步搭建覆盖全公司、各业务线的完整用户画像,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画像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