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专业论文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专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2课程内容不够规范

1.3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还不够,而且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在这种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或许学会了怎样计算平均指标、抽样误差等,但这对提高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极为不利,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统计学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1.5文、理科学生的构成比例问题

目前大多高校的经管类专业都是文、理科学生兼收的,同一个专业乃至同一个班级里面可能既有文科学生,又有理科学生。文、理学生的混合构成会给教学过程带来很大困扰,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方略。而统计学又是一门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微积分、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多门数学理论课程,尤其在抽样推断部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一般来说,文科学生的数学功底比较差,逻辑演绎思维较弱。如果文科学生比重太大,就会给教学带来很多障碍。

2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初探

2.1结合专业制定教学目的,完善教学内容设置

2.2在课堂中适当的穿插案例教学

2.3在教学中适当地安排社会实践

2.4将课堂教学与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

统计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平时应加强对统计上应用广泛的软件的教学,如EXCEL、SPSS、SAS等软件,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的观察和处理能力,锻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其中,SPSS统计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也是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工具。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在文、理科出身和数学功底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辅助教学,就可以将应用统计学的教学重点转向对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上,适度的去掉繁琐的理论证明、推理和计算,增加SPSS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使用统计软件SPSS解决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

2.5创新统计学教学考核方式

结合统计学自身特点,打破原有的考核制度,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列入考试评分标准当中,采取“理论+实践”的考试形式,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可以将考试分为卷面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卷面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部分主要考察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实践操作部分,可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自行选题,完成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这种考核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对“团队”、“合作”等概念有更切身的体会。

关键词: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

近年来,统计方法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迅速的扩大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证券、保险等领域,统计学这门学科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工程等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然而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还相当欠缺等。本文试图在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统计学不够重视

二、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初探

统计学论文2000字(一):影响民族院校统计学专业回归分析成绩因素的研究论文

摘要:学习成绩是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检验教学能力、反思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利用大连民族大学统计学专业本科生有关数据(专业基础课成绩、平时成绩和回归分析期末成绩),建立多元線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回归分析期末成绩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其结果对今后的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质量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专业基础课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一、数据选取

选取了统计专业50名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成绩(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和概率论)、回归分析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多元线性回归的基础理论知识[1-2],建立多元回归方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直观、高效、科学地分析各种因素对回归分析期末成绩造成的影响。

二、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及数据分析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回归分析期末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准确、科学合理的数据结果,全面分析评价学生考试成绩,对教师以后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会有较大帮助。自变量x1表示数学分析成绩,x2表示高等代数成绩,x3表示解析几何成绩,x4表示概率论成绩,x5表示平时成绩;因变量y1表示回归分析期末成绩,根据经验可知因变量y1和自变量xi,i=1,2,3,4,5之间大致成线性关系,可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1)

线性回归模型通常满足以下几个基本假设,

1.随机误差项具有零均值和等方差,即

(2)

这个假定通常称为高斯-马尔柯夫条件。

2.正态分布假定条件

由多元正态分布的性质和上述假定可知,随机变量y1服从n维正态分布。

从表1描述性统计表中可看到各变量的平均值1=79.68,2=74.66,3=77.22,4=78.10,5=81.04,1=75.48;xi的标准差分别为10.847,11.531,8.929,9.018,9.221,y1的标准差为8.141;有效样本量n=50。

回归分析期末成绩y1的多元回归模型1为:

y1=-5.254+0.221x1-0.4x2+0.154x3

+0.334x4+0.347x5

从表2中可以看到各变量的|t|值,在给定显著水平?琢=0.05的情况下,通过t分布表可以查出,自由度为44的临界值t?琢/2(44)=2.015,由于高等代数x2的|t|值为0.651小于t?琢/2(44),因此x2对y1的影响不显著,其他自变量对y1都是线性显著的。下面利用后退法[3]剔除自变量x2。

三、后退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2及数据分析

从模型1中剔除了x2变量,多元回归模型2为:

y1=-5.459+0.204x1+0.149x3+0.377x4+0.293x5(5)

在表4中,F统计量为90.326,在给定显著水平?琢=0.05的情况下,查F分布表可得,自由度為p=4和n-p-1=45的临界值F0.05(4,45)=2.579,所以F>F0.05(4,45),在表5中,所有自变量的|t|值都大于t?琢/2(45)=2.014,因此,多元回归模型2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四、结束语

通过对上述模型进行分析,即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边际影响,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数学分析成绩提高一分,则回归分析成绩可提高0.242分[4-5];同理,当解析几何成绩、概率论成绩和平时成绩每提高一分,则回归分析成绩分别提高0.149分、0.377分和0.293分。

统计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专业“数据挖掘”课程的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一个崭新的大数据时代,这些变化对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而数据挖掘作为拓展和提升大数据分析方法与思路的应用型课程,被广泛纳入统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基于数据挖掘课程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统计学本科专业开设数据挖掘课程进行教学探讨,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数据挖掘;大数据;教学

一、引言

通常人们总结大数据有“4V”的特點:Volume(体量大),Variety(多样性),Velocity(速度快)和Value(价值密度低)。从这样大量、多样化的数据中挖掘和发现内在的价值,是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对数据分析技术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了解数据处理和分析最新技术与方法的迫切需要。对于常常和数据打交道的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二、课程教学探讨

(1)“数据挖掘”课程的教学应该偏重于应用,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树立数据挖掘的思维体系,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在大数据时代,进一步学习各种数据处理和定量分析工具打下必要的基础。按照这个目标,教学内容应以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技术和方法的来龙去脉、功能及优缺点;以算法讲解为辅,由于有R语言、python等软件,学生了解典型的算法,能用软件把算法实现,对软件的计算结果熟练解读,对各种算法的改进和深入研究则不作要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课下探讨。

(2)对于已经学过的内容不再详细讲解,而是侧重介绍它们在数据挖掘中的功能及综合应用。在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注意和已学过知识的融汇贯通,既复习巩固了原来学过的知识,同时也无形中降低了新知识的难度。比如,在数据挖掘模型评估中,把混淆矩阵、ROC曲线、误差平方和等知识点就能和之前学过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

(4)充分考虑前述提到的三点,课程内容计划安排见表1。

(5)课程的考核方式既要一定的理论性,又不能失掉实践应用性,所以需要结合平时课堂表现、平时实验项目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来综合评定成绩。采取期末闭卷理论考试占50%,平时实验项目完成占40%,课堂表现占10%,这样可以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表现。

三、教学效果评估

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后,取得了如下的教学效果:

(1)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在提升,课下也会不停地去思考数据挖掘有关的方法和技巧,发现问题后会一起交流与讨论。

(2)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者数据分析的有关竞赛中,选用数据挖掘方法的人数也越来越多,部分同学的成果还能在期刊上正式发表,有的同学还能在竞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3)统计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中利用数据挖掘有关方法来完成的论文越来越多,论文的完成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4)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中从事数据挖掘工作的人数有所提高,说明满足企业需求技能的人数在增加。继续深造的毕业生选择数据挖掘研究方向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数据挖掘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预防医学;论文;质量;评价

一、资料与方法

3.统计分析。使用EpiData2.1软件建库录入调查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2.写作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常见错误和不规范情况中,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情况最多,476篇,占60.33%。其次是正文格式有误的359篇,占45.50%,第三位的是统计图表的使用有误的127篇,占16.1%。论文整体质量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2003年论文无误率仅为50.7%(36/71),2014年论文无误率达85%。

4.考核体系演变。整体来看论文考评体系演变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3―2007年),考评内容主要涉及论文实际的意义与创新性、论文内容、写作格式及答辩环节等,其内容从论文撰写和现场答辩两个环节进行考量;第二个阶段(2008―2010年),考量体系发生明显变化,涵盖了开题报告和论文两部分;第三个阶段(2011―2014年),其评价体系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更趋于完善不仅注重于论文选题的价值与合理性,还增加了论文写作的规范化程度考量指标。

【关键词】医学论文;医学统计方法;正确运用

在编写医学论文时,经常要运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各种医学统计的分析,医学统计方法应用不当,常常会带来错误的结论,影响整个论文的质量[1]。因此,统计学方法是否正确运用是判断论文科学性的主要依据[2]。本文对医学论文中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进行探讨,通过结合一些论文中出现的统计学方法运用错误的实例,分析如何正确选择恰当的统计学方法,以提高医学论文的统计质量及学术水平。

1统计学方法简介

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检验水准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医学论文中常提到检验水准即α,它是用来表示组间实际无差别而统计结果判断有差别,犯这类错误的概率[3]。实际工作中常取α=0.05,当研究数据计算的P值小于0.05时,组间差异比较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4]。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的内容。统计描述是指根据资料及原始数据分布的类型,选择正确的指标来描叙资料及数据的特征。而假设检验即组间差异性检验,是医学论文中最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资料类型则包括能用具体数据表示的定量资料与不能用具体数值表示但能反映被观察对象某一特征的定性资料。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包括率、相对比和构成比。而参数法及非参数法是常用的定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参数法一般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法常用的有秩和检验[5]。

2试验设计中的统计学原理

合理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处理的可信度存在直接联系,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应对医学研究设计方法进行说明。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遵循随机、对照、均衡和重复四大原则[6]。在进行试验设计的时候通常会涉及到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的分组及选择合理的检测指标三个方面的内容。

3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是直接影响到论文结论可信度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者在编写论文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应用的范围不同。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常根据论文研究的目的、资料类型、试验设计的方案、样品大小、水平数、特定条件、数据分布特征以及综合分析等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同时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当定性资料正态分布时,研究者一般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统计描述指标;当定性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则可选用中位数及级差来表示;当定量资料正态分布且组间方差齐时一般选用参数法,反之则选用非参数法。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

4常见统计学方法的误用分析及对策

4.1统计方法误用

4.2统计方法应用错误

例如在一组资料中将临床疑似为支原体肺炎的20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三种检测方法检测实际患病人数以进行确诊,比较其检测率。则原文结果显示:MP-IgM组、咽拭子培养法阳性检出率与MP-PC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6.38,字2=16.72,P

表1小儿支原体肺炎三种不同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

检测方法阳性(例)阴性(例)检出率(%)

MP-PCR组(n=76)423455.26

MP-IgM组(n=91)325935.16

咽拭子培养法(n=34)52914.71

4.3处理定量资料时均数表达问题

处理定量资料时常出现均值表达不准的问题。在定量资料平均数的计算时,研究者常用平均数(x)来反映平均水平。但只适合于定量资料中呈正态分布的资料。而对于偏态分布资料或信息不全的资料则需使用中位数。例如9例手足口病患儿年龄为1、1.5、2、2、2.5、3、5、7、12的平均数(x)为4,中位数为2.5。为更准确地反映年龄分布的集中位置,宜采用中位数而不是平均数。

4.4选用检验方法错误

在有些论文中,作者常将本应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的误用t检验。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

5结论表述中的统计学应用

资料的统计处理不是医学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统计学分析为研究结论提供依据或者线索。因此,在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后应把握统计学术语,对结论做出科学的分析跟解释。在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专业结论时研究者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统计结论都是概率性的,不能绝对地肯定或否定。研究者习惯上将“P

总之,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均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应用的条件,研究者在书写医学论文时应根据论文设计及资料的类型进行合理的试验设计,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切记勿盲目套用。同时,还应注意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应满足设计的要求。医学统计方法的正确运用,是充分利用试验研究获得的数据,也是最终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方积乾,陆盈.现代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0-217.

[2]刘惠刚,胡良平.医学论文中统计分析错误辨析与释疑[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3):166-168.

[3]王玖,徐天和,祁爱琴,等.医学论文统计学误用及其防范对策[J].编辑学报,2002,14(6):417-418.

[4]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56.

[5]杨湘华,尚磊,徐勇勇.重视统计学在科技论文中的正确应用[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11(13):1081-1083.

[6]唐军.中国医学统计百科全书:单变量推断统计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35.

[7]胡良平,王功鹏.合理选用统计分析方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4(3):185-192.

关键词:计量经济类课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以往文献极少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对计量经济类方法的使用现状作为计量经济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反映,而这正是本文分析的切入点。本文基于对经济类本科生计量经济类能力的现状分析,发现该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二、经济类本科生计量经济类分析能力的现状

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学位论文,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计量经济类分析能力,也是该类课程研究性教学效果的体现。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6—2018届金融类专业(包括金融工程和金融学)毕业生共377份学位论文为样本(其中,2016、2017和2018届毕业生论文数量分别为78、108和191份),详细统计了这三届毕业生学位论文采用研究方法的结构分布(见表1所示)。

(一)本科生计量经济类方法使用的特征

由表1呈现的数据结构特征,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类本科生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的比例逐年提升。定量分析方法比例由2016届的67.07%逐渐上升至2018届的86.54%,即绝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论文fZu5CHyufTN5Yy/ie48E1w==中加入了经济数据的分析,使分析结论更加科学。相对来说,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比例大幅下降。

2.定量分析中,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的比例大幅提高,但计量经济分析仍以简单回归为主。在2016届毕业生中,采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学生仅有7.32%,到2018届,该比例上升至51.92%,即超过一半的学生采用计量经济建模的方式撰写毕业论文。在采用建模分析的学生中,绝大多数仍以简单的回归分析(包括协整分析、滞后变量模型)为主,对VAR模型、面板分析等较复杂方法的使用较少。

(二)计量经济类分析在本科阶段广泛应用的原因

经济类本科生对计量经济类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快速提升,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系统在毕业论文审核中的广泛应用。随着高校对学位论文要求的提升,众多高校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考核中采取了先再答辩的管理模式。例如江苏师范大学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率不得超过25%,申请校级和省级优秀论文的重复率分别不超过15%和10%,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如果仅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从理论层面阐述经济问题,并且要保证較低的率,这对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难度极大,因为经济理论是很难创新的。而通过自己查找经济数据,结合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每个人的思路、查找数据的途径和范围、选择模型的指标,以及构建模型的框架都各不相同,所得到的结论也具有独立性,因此极大降低了与以往论文的重复率。

2.教学水平提高与教学内容拓展。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与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计量经济类研究方法也在陆续更新,为了让课程与时俱进,计量经济学类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拘泥于讲授简单计量模型,以往研究生阶段掌握的计量模型也陆续向本科生进行讲解,甚至DID等更加复杂的计量经济模型也可以对学有余力的本科生有所启发。当然,研究生阶段必须掌握更高深和前沿的计量经济模型,这是计量经济类知识不断外溢的结果,也是经济类科研环境的发展趋势。

3.经济软件教学的有力支撑。随着计量经济模型的不断更新,对应的分析软件也在快速发展,以往众多高校在本科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Eviews软件和SPSS软件,而近年来,为了让学生接触更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辅助考研的学生更好地衔接研究生阶段学习,很多高校在本科生教学中加入了State软件或R软件的教学,有效地提升了本科生对计量经济分析软件的掌握程度。

(三)计量经济类课程研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有畏难情绪。计量经济类课程是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该类课程的所有模型都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基础,但教学中应更多地强调对原理的理解而非推导,重视构建适合的模型,再借助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并解释。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把计量经济类课程学习等同于数学公式推导,弱化其应用性,内心产生抵触,很难学好该类课程。

三、计量经济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方向

2.教师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案例,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教师研究成果中的模型必定经过多番筛选和细节处理,学生通过了解这些模型,能够深刻体会从论文选题,到变量选择,再到模型确定的整个流程与细节处理,不仅能学到建模的技术,还能深刻体会设计思路,这比学习教材中缺乏前因后果与细节介绍的短小案例更有效。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自己在研的课题,让学生体验具体的研究过程。

3.重视通过板书讲解模型原理。现阶段高校讲课均以PPT讲解为主,教师很少在黑板上写字。但讲解计量经济学模型原理时,通过板书更有助于引导学生的思路,因此教师应重视板书的使用。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师可以更多地利用电子板书,即使用数位板进行书写,使板书随时放大和多彩呈现,也能在PPT或PDF上随时标注,并在课后将板书保存后发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整理电子笔记。

关键词:综合改革;统计学;教学

统计学作为职业高中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学生普遍的感受是统计学概念抽象、公式多而复杂、不好掌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其次,学生对统计学这门核心课程,缺乏认识,未能深刻了解统计学的作用,往往以满足于通过考试或者取得相应的学分为目的。第三,职业高中学生本身素质就差,相当一部分学生看到公式就头疼,对统计学有着本能式的排斥,缺乏学好统计学的自信心。针对以上现状,作为一名统计学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改革上有所突破,以教学改革带动、促进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

一、改革考试模式,引导学生学习

考试虽不是教学的目的,但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却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统计学考试,通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常用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简答和计算,考试的内容以客观题为主。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这种客观题的最大特点是,标准答案具有唯一性,学生答题不必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也无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需死记硬背书本中的概念、公式和习题就可以了,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统计学的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掌握统计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差甚远。

改革考试模式,可以大胆地加入调查报告、专题论文、案例分析等考试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应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报告或论文、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采用这样的考试模式,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考试内容上,应侧重检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标准化的客观题不宜过多的作为统计学考试的内容,最好使用结合实际经济生活而设计的主观应用题,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

二、改革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要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和双向互动式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尽可能减少公式的推导,手工的运算过程。要启发学生分析统计数字、统计技术背后的含意。课堂上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对所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对所提出的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讲求质量和层次,要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能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究,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问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采用在课堂上提问、由学生现场回答的传统形式,也可以采用把问题布置下去,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后,再以书面结果回答的形式。

结合案例教学。统计学的案例教学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将统计学课程中实际例证的处理过程搬入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调查能力、整理能力、分析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统计学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补充。案例教学可以锻炼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让学生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分析、讨论和比较,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并予以弥补,这大大强化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计的生命在于应用,统计学教师不仅要钻研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多涉猎一些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知识,了解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知识体系,并且有意识地将统计学的讲授和具体专业领域的内容相结合,注重统计方法在有关领域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统计学的应用价值。

如果说案例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则实践教学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教学包括两个部分,即课内实验课教学和课外项目教学。通过实践使学生在有关调查方案的设计,问卷表的设计,问卷的发放、回收,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最终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从数据搜集、整理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而且为以后的学习起到一定地铺垫和促进作用。同时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专业知识更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39~76岁,平均(52.4±4.9)岁;病程1~9年,平均(4.1±1.2)年;输尿管狭窄分布:左侧43例,右侧48例,双侧29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血尿、肾积水等。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经输尿管镜针状电极内切术治疗:取硬膜外麻醉,采用F3Wolf针状电极和F9.5Wolf硬性输尿管镜治疗,在电视监控系统下完成操作,用灌洗水流扩张输尿管口,导入输尿管镜,当接触到输尿管狭窄部位时开始从下向上进行切开,电切功率为50W,电凝功率为35W,根据患者狭窄部位情况的不同,采取正常切开[(dylw.NEt)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或放射状切开,直至能够从狭窄部位向上看到管腔或输尿管镜能够顺利通过狭窄部位,完成后将输尿管镜退出狭窄处,在下方检测输尿管管腔恢复正常大小后退出输尿管。对照组采用钬激光切开术进行治疗:患者取硬膜外麻醉,输尿管镜下行钬激光切开术,合并有输尿管结石的患者,同时行钬激光碎石治疗,将输尿管镜导入输尿管,接触狭窄后将导丝穿过,之后进行硬性扩张,置入光纤,钬激光能量调整为0.8~1.2J,频率为15~20Hz,功率为12~20W,自上而下切开狭窄处,当输尿管镜不能通过时可先沿导丝从下而上切开狭窄处,再通过输尿管镜。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留置双J管,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输尿管穿孔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6-7]。

1.4疗效判定

根据术后造影情况进行疗效判定。显效:狭窄消除,肾积水消失,腰痛、血尿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狭窄部位消除,肾积水减少>1/2,腰痛、血尿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无效:未能达到以上两种标准或出现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2例出现输尿管穿孔,发生率为3.3%,术后肾绞痛1例、高热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对照组患者术中6例出现输尿管穿孔,发生率为10.0%,术后肾绞痛5例、高热1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方案较多,主要包括钬激光切开术、输尿管镜硬性扩张、冷刀切开术以及球囊扩张术等。

钬激光切开术用于输尿管狭窄的疗效较好,具有止血彻底、创伤小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对结石性输尿管狭窄进行[(dylw.NEt)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处理,患者出血量少,但钬激光治疗如果功率过大,容易损伤组织,造成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8-10];经输尿管镜针状电极内切术能够有效切开输尿管狭窄部位,同时电刀治疗也具有钬激光的特点,创伤小、术中止血彻底,对于小血管具有显著凝固作用,且术野清晰,手术简单、安全,且电刀的成本较低,基层医院同样能够开展,适用性广[11-12]。但需要注意的是,针状电极内切术治疗时,一般狭窄长度不要>3.0cm,以免切开输尿管过长,造成较大的尿路损伤,术后易出现复发[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应用经输尿管镜针状电极内切术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陈红花[14]的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经输尿管镜针状电极内切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效果显著,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均显著优于钬激光切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应禄.腔内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74-881.

[2]刘国栋.泌尿外科医师进修必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54-2551.

[3]杨江根,肖克峰,兰文钢,等.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疗效观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25(12):543-544.

[4]吴开俊,李逊,单志昌,等.腔内泌尿外科治疗输尿管狭窄[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9,21(10):6129,6141.

[5]徐忠华,郑宝钟,亓天伟,等.腔内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18(4):2129,2141.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实践应用慕课平台

1.理论知识的掌握

2.案例分析

3.分析软件的运用

4.大学生慕课平台的使用

一、临床疗效观察的实验设计问题

在各种医学期刊中,半数以上是疗效观察方面的论著。现择其较普遍存在的统计学问题,结合实验设计基本原则加以讨论。

(一)对照与均衡性测定

对照的方法虽有多种,但对照的基本原则是与实验组齐同可比,最好作均衡性测定。

(二)安慰剂与盲法试验

安慰剂与盲法试验是医研(主要是比较性研究)中常用的科研方法,结果准确、误差性小。安慰剂在形、量、色、味等要与实验药物一样,不能给受试者和执行者任何暗示。这种试验就是双盲法试验。但近年来,尚有人用改良的双盲法,此法分两期:第一期(公开期)试验有效者留,无效者弃。有效者进入第二期(双盲试验),以确定疗效是否系安慰剂的作用。在预防效果观察时可采用该法,临床上应用诸多困难,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样本含量与重复原则

没有足够样本的研究结果,是经不起重复试验的,有的论文凭少数病例观实的结果下结论,是不慎重的。如《重症肺炎并发DIC29例》一文,作者观察脑型患者3例,其中死亡一例,就得出“一般脑型病死率高达57%,本组脑型病死率较低,看来及早用肝素阻断DIC过程,对降低脑型病死率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因无对照,结论不可靠。

(四)随机分组与实验设计类型

随机化分组即每个实验对象有同等机会被抽样(分配)到各组去,而不受任何系统因素的影响。常用的实验设计类型有完全随机设计、自身对照设计、交义设计、配偶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正文(析因)设计、序贯设计、半数效量实验设计(动物试验),回顾性与前赡性调查研究设计等。科研设计时应根据研究目的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实验设计方法,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THE END
1.数据挖掘类文章属于什么类型mob64ca12e83232的技术博客通过上述示例,我们简单地展示了数据挖掘的基本流程,包含数据加载、预处理、建模及评估。这些步骤在大多数数据挖掘项目中都是相似的。数据挖掘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对数据理解和分析的深度思考。 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数据挖掘的潜力将愈发显著。未来,数据挖掘将在决策支持、市场分析、个性化推荐等领域发挥更https://blog.51cto.com/u_16213397/12827058
2.数据挖掘的主要技术和应用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一种利用统计学、机器学习、数据库、算法等方法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规律和知识的科学。数据挖掘技术广泛应用于商业、金融、医疗、科学等领域,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https://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37300243
3.数据挖掘有什么作用与意义帆软数字化转型知识库四、数据挖掘的应用领域 1、金融领域:在金融行业,数据挖掘被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信用评分、市场预测等方面。通过数据挖掘,金融机构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优化投资组合,预测市场走势,从而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2、医疗领域:数据挖掘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疾病预测、患者管理、药物研发等。通过对患者数据的分析,医https://www.fanruan.com/blog/article/575539/
4.计算机系统应用(3)上层是应用程序层。在该层通过ODBC接口访问实时数据库,可以通过SQL语句查询数据库的数据。 3、本项目涉及到实时数据库设计 在设计时,我们着重考虑了以下的四个方面: (1)实时数据库的基本功能:实时数据库完成实时数据库的采集、输出、报警文件等的管理,也进行历史数据的管理。 https://www.yjbys.com/file/jisuanjixitongyingyong.html
5.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12篇(全文)(一) 数据挖掘的功能特征 (1) 自动预测趋势和行为:数据挖掘摒弃了以往的采用大量手工方式分析问题的路线, 能够自动的从大型的数据库中找到预测性信息。迅速而直接的根据数据本身, 得出结论。 (2) 关联分析: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一类存在的可被发现的重要知识。假若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 就可以称https://www.99xueshu.com/w/ikeyy9nb2adc.html
6.数据挖掘论文二、数据挖掘的现代最新方法介绍 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主要有决策树(Decision Tree)、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关联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聚类分析(C~smr Analysis)、序列模式分析(Sequential Pattern)以及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等。 三、数据挖掘的实际应用 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20924130749_5650839.html
7.数据挖掘论文(优选10篇)1数据挖掘技术概述 数据挖掘技术就是指在超多随机数据中提取隐含信息,并且将其整合后应用 在知识处理体系 的技术过程。若是从技术层面判定数据挖掘技术,则需要将其划 分在商业数据处理技术中,整合商业数据提取和转化机制,并且建构更加系统化 的分析模型和处理机制,从根本上优化商业决策。借助数据挖掘技术能建构完整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127/11/82785916_1105448548.shtml
8.简述数据挖掘的应用领域。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通过分析每个数据,从大量数据中寻找其规律的技术,主要有数据准备、规律寻找和规律表示3个步骤。数据挖掘的任务有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异常分析、特异群组分析和演变分析等。 数据挖掘在各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只要该产业拥有具分析价值与需求的数据仓储或数据库,皆可利用数据挖掘工具进行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bgkdetail?id=58206c54f01dc281e53af0fa&fr=search
9.2020年媒体技术趋势报告:13大领域89项变革全输出自然语言生成技术现今已被不少媒体与营销机构所应用,基于大规模的数据集来进行自动内容生产。NLG可实现的功能包括,集成关键词、提升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优化,即利用搜索引擎的规则来提升网站的搜索排名)以及为用户批量提供个性化的内容。 https://36kr.com/p/5267903
10.版权立法中文本数据挖掘侵权例外规则的构建版权资讯一、文本数据挖掘的复合功能及其著作权侵权风险 TDM是数据库的伴生物,在信息时代具有多重应用价值,其本质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调取存储于数据库中的文本或各种智能设备产生的数据,通过比对或重组信息资源发现其隐含的模型、趋势或与某一设定目标的相关性。精心设计的TDM不但具有广泛的商业用途,也同样为非营利单位和人员节省http://www.ccct.net.cn/html/bqzx/2023/0601/4369.html
11.数据分析–12Reads管理百科目录[隐藏]1数据分析的概念2数据分析的目的与意义3数据分析的功能4数据分析的类型5数据分析步骤6问卷数据分析方法7数据分析案例分析7.1案例一:数据分析在邮政报刊中的应用模式研究7.2案例二:数据分析在企业运营https://www.12reads.cn/wiki/%E6%95%B0%E6%8D%AE%E5%88%86%E6%9E%90
12.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pdf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pdf 8页VIP内容提供方:拉拉链 大小:112.54 KB 字数:约8.64千字 发布时间:2020-09-22发布于香港 浏览人气:231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pdf关闭预览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922/7104133156003000.shtm
13.用活“智慧警务大脑”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突出数据挖掘 强化实战应用 人过留影,自动识别。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了对重点人员的快速查找和定位,自动甄别非小区居民人脸,自动预警尾随业主进入单元门或外小区人员,实现了以图识别虚假身份,为锁定嫌疑对象、追逃等工作提供手段支撑。 车过留牌,自动比对。通过小区出入口安装的高清微卡口和人脸识别系统,准确捕捉出入小http://www.sxzf.gov.cn/m/html/14/112546.html
14.数据挖掘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数据挖掘就好比企业的诊断医生和指南针,能从企业的业务数据中发现企业的问题所在,并辅助决策者指明决策的方向。 一、数据挖掘认识 1、数据挖掘的由来 我们今天面对的数据量已足够大,数据类型也多种多样,并且还在不增地增长,这点应该已经形成共识。比如高度结构化的关系数据库、面向特定应用的事务数据https://www.jianshu.com/p/474504df2bdd
15.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服务等级协议_数据库_产品文档_帮助与文档-网易云 服务等级协议(SLA) *** 服务范围 网易云数据库MongoDB是一种稳定可靠、可弹性伸缩的在线数据库服务,具有多种安全防护措施和完善的性能监控体系,并提供专业的数据库备份、恢复功能,使您能专注于应用开发和业务发展,完全兼容MongoDB 协议,适用于面向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场https://www.163yun.com/search/5pWw5o2u5oyW5o6Y5oqA5pyv55qE5bqU55So
16.商业智能中数据挖掘的应用也可以理解成一个用来构建各种假说的方法,在商业智能系统中,数据挖掘应用在大数据的数据库中,在体量巨大的数据库中挖掘数据的变化趋势,这就是数据挖掘的魔力。 数据挖掘流程 1.定义目的 数据挖掘的前期准备,便是对于将要处理的数据如何定义,明确数据挖掘的目的和意义,按照最终目的去准备。定义数据挖掘目的。 2.数据https://www.finebi.com/detailed-design/shujuwajue
17.中国教育网络网络性能监测系统在校园网中的应用使用多维度多视角端到端的网络性能监测,涵盖网络各项指标,实现多维度多视角端到端的网络监控。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便捷地采集各项网络数据,并进行智能对比分析,多维度数据挖掘,有效监测用户网络体验情况,为实时发现网络故障和准确处理故障提供支撑,提高了网络管理水平。https://gdutnews.gdut.edu.cn/info/1031/22606.htm
18.数据挖掘算法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数据挖掘算法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如何分辨出垃圾邮件”、“如何判断一笔交易是否属于欺诈”、“如何判断红酒的品质和档次”、“扫描王是如何做到文字识别的”、“如何判断佚名的著作是否出自某位名家之手”、“如何判断一个细胞是否属于肿瘤细胞”等等,这些问题似乎都很专业,都不太好回答。但是,如果了解一点点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058153